序
自由經濟社會中,每一個人每天都會有食衣住行育樂醫的需求,而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就有廠商去生產供給各種產品。商品與勞務的供給與需求決定了商品與勞務的價格,整個經濟社會的生產與消費活動在價格機能的指揮下進行。
消費者在進行消費行為時,希望食衣住行育樂的慾望獲得最大的滿足(效用)。但因為她的所得(預算)是有限的,因此必須在預算限制下做出最好選擇。這是消費者每天必須面對的問題。
廠商在進行生產事務時,其主要目的是要獲取利潤,甚至是獲取最大利潤。但因所處產業結構、規模大小、成本高低、產能大小等影響因素,因而不一定能夠獲取利潤。廠商必須選擇一定產量下,成本最低的生產要素組合,或選擇一定成本下,產量最大的生產組合,藉此有效經營而獲取利潤,這是廠商必須面對的問題。
消費需求與廠商供給在市場價格機能下充分運行,而當價格機能不能充分運作時,政府就必須介入,以輔助價格機能的正常運行,使得資源流向最有利的使用途徑。
政府官員在做公共政策的決策時,其目的在求取公共利益之極大。政府面對許多經濟問題,包括:促進競爭、防止獨占、減少環境污染、促進所得分配的公平、促進經濟自由及推動經濟發展,提高所得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政府可以採取不同的政策。而究竟應採取何種政策以使得公共利益最大,則是政府官員必須面對的問題。
資源擁有者(生產要素擁有者)在提供生產要素時,其目的是在追求所得之極大,因而會在許多替用途徑中,選擇收入最大的使用途徑。
總之,不論是家戶(消費者與資源擁有者)、廠商、政府官員,面對經濟問題時,必須做選擇。如何做選擇,以使得滿足極大或利潤最多、所得最多、公共利益最大是個別經濟單位必須面對的問題。個體經濟學就是分析與討論個別的家戶、個別的廠商及政府的經濟行為,以及不同市場結構下的消費者與廠商的行為、政府的行為與經濟績效。
對於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生而言,個體經濟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因為人們每天都要面對經濟問題,而經濟問題是生活或生存最基本的問題。因此瞭解個別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以及自己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而為了幫助同學瞭解個體經濟學,本書除了介紹個體理論與觀念外,我們以實際的個案、例子或數學來說明。讀者在研讀例題時,只要懂得最簡單的「微積分」就可以了。經濟學「邊際」的概念,就是數學「微分」的概念。再者,書中的例題除了以數學來表示外,我們利用excel把圖形精確的呈現出來。從我們的例題中,讀者能夠瞭解「無異曲線」、「預算線」、「生產函數」、「成本函數」、「需求曲線」、「供給曲線」等各種曲線的長相,它們不是隨手畫出來的。我們希望透過圖形、例題的解說,能夠讓讀者更容易瞭解經濟理論與觀念。
拙著《個體經濟學》二版於2020年1月出版之後,許多讀者反應該書份量過多,難度較高,且較為偏重理論與數學模型。讀者們希望我們能寫一本比較簡單實用的《個體經濟學》。我們覺得這個建議很好,而且現在各個大學都將一個學期上課週數從原來的18週調整為16週。有鑑於此,我們於是參考各個大出版社出版的《個體經濟學》,及拙著《個體經濟學》二版的內容,費時一年多完成本書,並命名為《個體經濟學:原理與應用》。
本書主要著重於說明討論個體經濟學原理,在說明時以統計表、統計圖來呈現。在討論原理的應用時,主要是以臺灣現實經濟社會中發生的個體經濟現象為例子,而不是虛擬的資料。本書共分16章,首先討論個體經濟學的意義與內容(第1章),其次討論: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第2章)、個別需求與市場需求(第3章)、不確定情況下的消費者行為(第4章)。然後討論廠商的生產行為(第5章)、生產成本與規模經濟(第6章)、產業與市場結構(第7章)。接著討論:市場結構與廠商行為及經濟績效(第8章~10章)。之後,我們將消費者的需求及廠商的供給放在一起,討論供給與需求及交易量的決定與價格機能及供需原理的應用(第11章)。之後我們討論廠商的訂價行為與策略(第12章)、賽局理論與競爭策略(第13章)。再接著討論:生產要素市場(第14章)、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與管制(第15章)及資訊經濟學(第16章)。
本書除介紹個體經濟理論或原理外,著重個體經濟理論的應用,因此在介紹理論或模型之後,我們利用最新的統計資料,以「個案研究」、「觀念與思考」及「法律與經濟」、「新聞報導」的形式,來說明或驗證個體經濟理論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也用來說明目前現實世界中的個體經濟行為,其背後都是有很好的經濟理論的支持。
由於篇幅的限制及內容的選擇,本書將數學例題、數學附錄及單數習題解答,放在雙葉書廊的學習系統中,有興趣的讀者可上網查閱。
我們期望讀者唸了本書之後,能夠感覺個體經濟學實在是一門非常有趣、生動而實用的科學。本書得以完成,我們要感謝很多師長、同事、朋友乃至學生的幫忙,特別要感謝過去我們在撰寫《個體經濟學》時,幫忙的師長、朋友們。另外,要特別感謝行政院主計總處提供110年工業及服務業普查資料。
由於時間有限,疏漏難免。個別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與經濟問題複雜多變,實在難以盡述,寫得不足或不好的地方在所難免,敬請社會賢達及讀者多多指正。謝謝!
敬祝
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陳正倉 林惠玲 謹啟
2024年10月12日於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