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暑期閱讀66折
工作媽媽學會的事:陪伴有時、放飛有時、保有自我,一個母親的旅程
5
1人評分我要評價

工作媽媽學會的事:陪伴有時、放飛有時、保有自我,一個母親的旅程

  • 定價:400
  • 優惠價:79316
  • 優惠期限:2025年09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媽媽,也別忘了當「我」────

為自己和孩子們
勾勒出自由而幸福的人生

從第一個孩子開始學習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教養的抉擇」
從工作媽媽成為全職媽媽的轉換
從在家陪伴孩子十二年重回職場的準備
是為母的藝術,是生而為人無法捨棄的自由

  從職場到家庭,再從家庭回到職場,美珍老師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一段「在身分轉換中尋找自我價值」的歷程。──林俐君(綠君麻麻) 作家、閱讀推廣者

  你樂在工作,也想兼顧育兒?
  你投入家庭,卻日漸感到落寞?
  你想重回職場,卻不知如何踏出第一步?

  丘美珍曾是知名雜誌總編輯,樂在工作帶來的挑戰與成就。三個孩子陸續誕生之後,工作與家庭之間的拉扯,讓她不得不做出抉擇,放下職場光環,全心陪伴孩子十二年。在這段歷程中,她看到「陪伴的價值」,親子相處的時光,都將成為孩子的幸福資產。

  孩子陸續上大學後,她發現自己財務無法獨立、變成「沒有故事的人」。她回到職場,重新享受工作帶來的快樂。

  本書是關乎「親」與「子」雙方的生命教育,她告訴我們:

  ✦陪伴能夠成就愛
  ✦善用教養十大助力:1.陪伴、2.盟友、3.手足、4.界線、5.困惑、6.空間、7.洞察、8.提問、9.習慣、10.閱讀
  ✦不要被外界標準綁住,引導孩子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幸福,是教養的最終目標
  ✦用栽培孩子的熱情來栽培自己,重啟人生下半場

  從這個社會的「工作體系」轉入「照顧體系」
  在孩子家人身上花費了數萬小時之後
  也許,在別人眼中
  我變成一個姿態平凡、衣著不起眼、言語無味的歐巴桑
  但是,就身為一個人的質地來說
  我覺得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在人生的某個階段
  如果能夠有機會好好的照顧別人
  你的生命也會因此得到不凡的滋養
  ──────丘美珍

專文推薦

  林俐君(綠君麻麻) 作家、閱讀推廣者
  葉丙成 教育部政務次長

溫暖推薦

  沈雅琪 神老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彭菊仙 作家
  黃國珍 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暨數位平台總編輯
  蔡淇華 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按姓氏筆畫排序)

  美珍說:「有了孩子,讓我變成更好的人。」我確實在書的每一部分,都感受到她的透澈、了然與智慧,不過度用力教養但持續深刻的覺察與思考。謝謝她在成為母親二十多年之後,願意總結這本不只關乎教養,更關乎人生體悟的母親手札、幸福指南。──彭菊仙 作家

  美珍以她親身的經歷體驗,敏銳的觀察發現,反躬自身的反思,廣博的知識匯整和思路清晰的細膩文字,將自己從面對身分轉換的思考,到陪伴孩子經歷不同階段成長相關的知識、經驗與智慧娓娓道來。──黃國珍 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暨數位平台總編輯
  
  教養與閱讀教學的專家丘美珍,在三位孩子都升上大學後,苦心造詣為家長整理這本為教養增能的好書。丘美珍期待這本書可以增強父母親溝通、領導、管理及學習四種能力。並且在閱讀全書之後,可以不憂不懼,更有自信,為台灣教養珍貴的下一代。──蔡淇華 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丘美珍


  專欄作家/TED講者,曾擔任《經理人月刊》總編輯、《數位時代》編輯總監。現任職教育業。作品散見《天下》「獨立評論」、《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歷任記者、編者、作者、譯者、編劇、創意寫作老師,享受不同文字的多重面貌。

  曾榮獲文化部優良電影劇本獎、中華基督教文字協會金書獎。應日本文藝春秋出版社邀約撰寫唐鳳專書,並收入文庫版。著有《我的99個私抽屜:唐鳳的AI時代生存心法》,與陳明蕾教授合著《教出雙閱讀素養》。

  關注親子教育議題,以及女性做為母親的福祉,創辦臉書社團:「媽媽悅讀基地」、「幸福財女讀書會」。
 
 

目錄

推薦序 當教養成為選擇,我們如何走向愛與理解的路上 林俐君(綠君麻麻)
推薦序 放下焦慮,陪孩子走一段自在的成長旅程 葉丙成
溫暖推薦 彭菊仙/黃國珍/蔡淇華

自序 充滿驚喜、驚嚇與驚奇的生命提問
前言 關於教養,我不做的幾件事
教養四不/陪伴能夠成就愛

第一部 不要恐懼,成為父母,許願成為更好的人
01教養就是「練習成為父母」
傳承價值觀/成為父母需要的能力

第二部 不要憂慮,善用教養的十大助力
02陪伴:與孩子共度的時間,就是愛
陪伴的價值/全職媽媽的陪伴/管教的壓力/工作父母的陪伴

03盟友:教養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
家人團隊:喘息照顧及情感支持/親子長照需要幫手/家長團隊:小村子召集媽媽一起陪伴孩子/社團洗禮:學校學不到的成長

04手足:能凝聚手足的,就是父母
手足的助益/安頓手足的機智/與父母獨處之必要/排解手足紛爭/避免比較,挑起競爭心

05界線:為心靈建立護城河
與工作劃出界線/覺得心痛時,不要沉默/練習設定界線

06困惑:幫孩子找到面對世界的姿態
探究孩子的性格/看見孩子的原貌/孩子找到面對世界的姿態/因為助人,走出性格陰影

07空間:決定五感體驗和人際關係的所在
空間帶來多元體驗/空間決定互動/運用空間,設定斷網規則

08洞察:手機時代的青少年教養
創意力來自真實世界/視力危機/手機引爆教養危機/不多問、不責備、不囉唆、一起玩/爸媽做不到的事,不要求孩子遵守

09提問:開啟對話的鑰匙
提問帶來深度思考/3W提問法

10習慣:好習慣是好僕人,壞習慣是壞主人
習慣的威力/高效的自律習慣/身教的典範

11閱讀:最強大的隱形教養
多元、好看,是最佳選書策略/依天賦選書,找尋人生典範/一次快讀二十分鐘/慢讀的收穫/在家閱讀的祕訣/AI時代的閱讀:關鍵字決定知識的貧富

第三部 不要受困於別人講述的世界觀
12窮養?富養?不如智養
長大之後的富養/以平常心看待日常生活/智養要花多少錢?

13學習與韌性
專注、發散與連結/這是孩子的功課,不是你的/五個正向小我,增加人生韌性

14考試是一種闖關遊戲
因人而異的學習風格/讓孩子決定要如何學習/如何面對孩子的段考/從段考練習專案管理

15生涯:怎樣是好工作?
父母更關注職業風險/學歷×學習能力/協助孩子兼顧理想與現實/列出正面及負面考慮因素

16少年運、中年運與老年運:人生成長八堂課
孩子一生的心理劇本/學齡後,教大於養/學習愛人的能力/實踐自己期待的人生

17教養的變奏
不再教養,決定陪伴/生物基因與生涯/負面表列更有智慧

第四部 不要忘記,我們最終希望孩子有幸福的人生
18抉擇:怎樣的人生,算是幸福?
人生的幸福元素/怎樣的人生,算是幸福?/八年級公立國中生的領悟

19讓家庭成為人生的聖地
讓家庭中的每個人更幸福/媽寶成長記

第五部 做為一個母親的旅程
20人生有伴
成為高齡產婦/命運的連結/與家人結緣

21民宿媽媽教養學
為母第一課:時間就是用來陪伴的/為母第二課:愛人如己,以身作則/為母第三課:紀律持家,帶來安全感/為母第四課:親子適當留白,做個民宿媽媽

22從工作媽媽變成全職媽媽那一天
兼顧還是取捨?/一萬小時的陪伴/成為更好的人

23當了十二年全職媽媽後重回職場,我學會的事
全職媽媽的溫暖陪伴/恐懼與落寞漸漸加深/媽媽也可以重啟人生下半場

 
 

推薦序

當教養成為選擇,我們如何走向愛與理解的路上
林俐君(綠君麻麻) 作家、閱讀推廣者


  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一路走來,我深知教養之路並沒有標準模式。太多的時候,我們在育兒現場徬徨、試錯、懊悔,再重新站穩、擁抱改變。而這本書,正是陪伴我們在迷霧中前行的那盞溫柔的燈。

  美珍老師以「為母的藝術」為起點,帶領讀者回顧她做為職業媽媽、全職媽媽再重返職場的心路歷程。她的筆觸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更多的是一位母親貼近生活的真誠與柔軟。書中第一部〈不要恐懼,成為父母〉,一開頭就說明了她寫這本書的初衷:她告訴大家,當父母是現在進行式,是一個逐漸累積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如何在錯誤中學習,在愛裡成長」。這樣的開場,像一個深呼吸,也像一雙溫暖的手,撫平許多爸媽心中對「不夠好」的焦慮。

  我尤其喜愛第二部〈不要憂慮,善用教養的十大助力〉。這一章節以十個主題展開,每一則都不只是理論,更有故事、有畫面、有情感的波動。其中提到「能撐起手足的,是父母」,讓我深有同感。在我們家,兩個孩子的個性大不相同,互動千變萬化,有笑有淚,而我們夫妻倆的情感穩定,就是孩子彼此建立連結的橋梁。父母如何愛,孩子就如何學會去愛;父母如何吵架、如何修復,孩子也會學去處理自己的情緒與衝突。教養的每一步,都是在為未來的孩子打造內在風景。

  美珍老師認為和每個孩子獨處非常重要,為了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她特別安排了一個接送距離較遠的英文班,為的就是能夠多些時間和排行老二的女兒獨處。讀到這裡讓我非常感動,即使忙碌,美珍老師也會想盡辦法,擠出一點時間,用陪伴來增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摘自〈推薦序 當教養成為選擇,我們如何走向愛與理解的路上〉)

放下焦慮,陪孩子走一段自在的成長旅程
葉丙成 教育部政務次長


  記得我剛創辦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時,正需要一位出色的語文老師,那時候很幸運地遇見了丘美珍老師。美珍老師在加入我們之前,曾擔任知名財經雜誌的總編輯,文筆犀利且深具洞察力。然而,她後來為了更完整地陪伴家中的三個孩子,毅然辭職。

  當我們邀請美珍老師兼職到無界塾教授語文課時,我內心充滿期待,也好奇這位從高壓媒體圈轉向家庭教育的資深編輯,會如何教導我們的孩子。沒想到,她的教學方式讓我深深驚豔。不僅能夠精準地引領學生探索語文的美妙與深度,更以細膩的觀察與深刻的關懷,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美珍老師不只是位好老師,更是一位難得的好媽媽。

  在這本書裡,美珍老師真誠且無私地分享她一路走來的教養經驗,尤其強調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不要焦慮」。台灣的父母普遍承受極大的壓力與焦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擔憂孩子未來競爭力不足,因此常常過度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但美珍老師以她自身的教養歷程,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其實父母不必如此焦慮,也可以把孩子養得很好。

  在書中她提到,當年為了讓第一個孩子不要落後於同儕,曾安排密集的補習與才藝課程,但很快發現這並不適合他們一家,甚至造成了家人的不理解與孩子的疲憊不堪。經過反思,她決定放手,選擇順應孩子的興趣與天性。十五年後,她的三個孩子不僅健康平安地成長,更各自找到了喜愛且擅長的領域,學業上也都有亮眼的成績。

  (摘自〈推薦序 放下焦慮,陪孩子走一段自在的成長旅程〉)

自序 

充滿驚喜、驚嚇與驚奇的生命提問


  撰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重新回顧了自己做為母親的旅程,充滿感恩。

  我是三個小孩的母親,成為母親至今進入第二十三年。我曾經是工作家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也曾經毅然辭去努力二十年的工作,回家陪伴小孩。我擔任全職媽媽,長達十二年。四年前,又重返職場,成為上班族。

  在成為母親之前,我熱愛我的工作,全心投入。看到有同事捨棄職涯回家陪伴小孩,還跟她說:「其實小孩不用你陪伴,也會自己長大。」現在想到這件事,覺得白目。當時年輕的我,並沒有意識到親子陪伴的珍貴,我還停留在「人生以工作為目的」的階段,享受著工作為我帶來的成就感和安全感。

  但是,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我的人生到了某一年,再也無法兼顧工作與家庭,必須做出取捨,結果我捨棄了職場,進入家庭。這些年來,心境起伏,有時覺得歲月靜好,有時覺得激憤難平,許多念頭在我的腦子裡和心裡互相激盪辯證,讓我對於職場與家庭的生態,有了更多的思考。

  綜合言之,不論是身為工作媽媽或全職媽媽,在親子陪伴的過程中,我們在探索的其實是生命教育,也就是這三個核心提問:

  人為何而活?人應該如何生活?人如何能夠活出應活的生命?

  這是關乎「親」與「子」雙方的生命教育,如此宏大的提問,很難用三言兩語來回答,所以我不知不覺花了二十三年的時間,回溯歲月的軌跡,嘗試提出自己的答案,結果,就寫成了這本書。

  透過這本書,我想傳達的訊息是:

  1.親子關係是終身的,但親子教養不是:
  任何親密關係都需要界線,親子關係也是。做為父母,在孩子未成年時,用心教養,但是,孩子一旦成年,我尊重他對人生的選擇,停止教養,因為,那是他的人生,不是我的。

  2.做為父母,盡力就好:
  身為父母是人生中很特別的挑戰,我們盡力而為。但是,如果有一天,你覺得自己對孩子的付出,已經超過自己體力和財力的負荷,那就是該停止施力的時候。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他們需要的是能夠以智慧陪伴他們的父母。

  3.大人的幸福跟小孩的幸福,一樣重要:
  成立家庭,是為了讓家裡的每一位成員都變得更幸福!在我們設想孩子幸福人生的時候,也不要忘記追求大人的幸福。

  (摘自〈自序 充滿驚喜、驚嚇與驚奇的生命提問〉)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4173476
  • 叢書系列:心理勵志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陪伴的價值

許多人會好奇,我從職場辭職回家變成全職媽媽,對於教養這件事,到底有什麼根本的不同?我不知道別人是否如此,但我自己很明顯地感覺到,做為工作媽媽和全職媽媽,對於「陪伴」的體驗不同。

我自己還沒當媽媽時,是個熱愛工作的人。我選擇的這一行(文字媒體),是從小學六年級就認定的職業,即使有工作壓力,但是充滿挑戰和樂趣,同事都是鬼才,相處起來有各種驚喜。那時的我,就算是假日也很享受工作。只要放假太久,我就覺得無趣,期待能夠趕快進辦公室,跟同事一起說說笑笑。

這樣的我,看到有朋友辭職回家陪伴小孩時,還曾經說出「小孩子不用陪伴,也會自己長大」這種話,即便我自己是由全職媽媽陪伴長大的孩子,那時的我,卻不懂陪伴的價值。

在孩子兩歲、四歲、六歲時,三個孩子各自出現一些身心的狀況,或是個性的偏差,讓我擔心。那時候,我想到童年時曾經發生的一件事。

我小時候,我們家開雜貨店,那時候還沒有便利商店,就是很傳統的、什麼都賣的柑仔店。雜貨店的生意不好也不壞,勉強可以為家裡帶來一些收入,利潤很微薄。

我是長女,家裡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我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媽媽幾乎全天都在家,只有買菜或為店裡補貨,才會出門。她一邊照顧雜貨店,一邊處理家務,我每天回家都看得到她,從來不用帶鑰匙。

我的成績一直不錯,直到小學三年級。

那時候,爸爸的朋友推薦了另一個生意更好的開店地點,在一個大市場裡面,離家車程大概三十分鐘。那個店面的收入是我家雜貨店的五倍。爸爸想著,與其守著家裡的小店,不如轉進大市場,這樣能掙得更多收入。於是他說服媽媽去經營新的店面,媽媽也覺得可以一試。她每天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新雜貨店,十分忙碌。而放學回家的我,因為看不到媽媽,開始了自由的課後時間。

沒多久,媽媽發現我的成績退步了,而且開始說謊。她決定跟爸爸商量,不要去照顧新的生意,要回家顧小孩。她說:「賺再多錢,孩子學壞了也沒有用。」最後,爸爸同意了,一切又回到原來的樣子。

究竟為什麼媽媽(或爸爸)在家陪伴日常生活,如此重要?因為培養親子關係需要時間,而充裕的相處時間,往往能帶來更好的相處品質。

我自己比較過,身為工作媽媽和全職媽媽的我,跟孩子相處的日常,真的不太一樣。

(摘自〈陪伴:與孩子共度的時間,就是愛〉)

會員評價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5/05/31
這不只是一本教養書,更是一本立定心志選擇成為父母的導航書。最終的目的,如作者丘美珍自己所體驗到的,也是我絕對能掛保證的,是 #成為更好的人。

我跟作者的生涯抉擇有一些類似之處,也就是成為三個孩子的母親之後,因為確實體認到無法兼顧家庭照顧與工作,因此,原本擔任總編輯高階主管、狂愛工作的她,不得不回歸家庭擔任全職母親十二年。

挺身而「退」,從「工作體系」轉入「照顧體系」,成為家庭的守護者,其實有太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與偶而湧上的憋屈,因為多數時刻,不會有人為我們喝采,家庭工作太雞毛蒜皮、產值難以金錢衡量,每天不變的守候,卻可能被視為理所當然、有時不被珍惜。

但丘美珍知道,她確實在母職二十三年之後改變了:能和自己好好相處、很會自我陪伴、懂得靜候轉機,有很棒的能力陪伴別人、懂得關心別人,甚至關心社會。「如果有機會好好照顧別人,你的生命也會因此得到不凡的滋養。」謝謝作者提醒了也是家庭日常照護者的我,生命裡有著這些豐厚的成長。

不過作者成長的腳步從未停止,她認為「親子關係」永遠存在,但「教養關係」卻是可以畢業的,如今,三個極為優異的孩子都已上大學,她又選擇重回職場,除了繼續貢獻自己的能力、再次找到生命的熱力,也務實的點出了全職父母需要擔起自己「人生下半場的財務風險」。

雖然我的先生非常有肩膀,擔起咱一家子的經濟大樑,但我懂所有「全職父母」的隱憂,畢竟我們沒有主動收入,沒有雇主給的退休金,所有的花費都先以「家用」為第一考量,如有多餘,才可能為自己存下養老金,全職父母再次就業有其務實的考量。

再者,我很喜歡作者所言,我們的小孩已長大成人,志在四方、不在爹娘,他們人生的故事愈來愈精彩,我們怎麼能停頓成為一個言語無味、沒有人生「新故事」的人?光是這個關鍵字「新故事」立馬讓我熱血起來。

這本書雖的標題雖是「工作媽媽學會的事」,美珍談自己身為一個母親的旅程,主軸是三句話:「陪伴有時、放飛有時、保有自我」,但從中卻可以看到整個人生旅程清楚的鳥瞰圖、關於建立家庭的設計圖、父母能力發展圖、教養陪伴放手的智慧學,兼顧父母與孩子的幸福學,這真是一本很有高度、格局完整、脈絡清晰、旁徵博引、善思明辨、見地獨到,但卻又巧以感性筆觸連綴而成的「母職與人生學習心得總論」。

就如書裡開宗明義:「教養,就是一對父母『練習生』,陪伴孩子找到最好人生的歷程。」親子互相陪伴、互相成就,一起成為更好的人,一起了解並找到幸福。

因此,不論孩子處在哪一個階段,我真心認為所有的父母都很適合、也需要閱讀此書,或者,身分仍為「兒女」的單身者也可以讀一讀,一定能更理解、甚至諒解自己父母的親職歷程與艱辛、且對自己的人生有更寬廣的想像與憧憬。儒家思想有言:「修身、齊家」,但讀完此書,我必須更進一步的拓展成「修身、齊家、更徹底修身。」

作者曾經分享,作為一個母親,她不習慣特意的用力,確實,在這本書裡,即便看到她一路上也難逃各種教養難題(三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也曾經叛逆、和父母大戰無數回合、也曾經手機成癮,書裡都娓娓道來),但我確實能感受到作者一以貫之、剛剛好的教養施力。

但,正如她自述,身為父母,她認為自己最優的能力是「學習能力」,因此書裡頁頁都能讓讀者捕捉到她持續的用功與敏銳的洞察、且始終享受於此種覺察的狀態。書裡輻射出各種領域的理論模型,作者都能巧妙的運用在家庭經營與教養孩子之上。

她以「九型人格」來理解三個個性不同的孩子;

她重新思考「窮養」與「富養」的內涵,認為都不如「智養」;

她田調了很多優秀的孩子都有大量閱讀的習慣,她推因他們腦海裡有豐富多元海量的「關鍵字」,因此更能連結出寬廣綿密的知識體系架構。

她把艾瑞克森的發展心理學轉譯為有趣的「少年運、中年運與老年運」之人生八堂課,只要掌握每個階段的核心任務,每個階段都能走運;

她把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關於「非營利組織」的論述用於家庭管理,為家裡打造核心價值觀、家庭願景;

她把「國家四元素」延伸成建立家庭的重要基石,特別是關於空間規劃、治理者的詮釋,很新穎、很實用;

她獨創了「大學科系選擇評估」表單,來幫助徬徨的孩子兼顧理想與現實;

她觀察自己的母親和婆婆,看到自己的媽媽「總是一臉憨笑,是個毫無威脅的存在」,卻讓孩子們在生活很有依賴感;婆婆卻相反,是個冷面婆婆,「以一種超乎現實的紀律來處理日常生活」,但是讓家裡很有安全感,兩位都是典範,美珍因而歸納出「民宿媽媽教養學」。

她思考幸福的方式也發人深省,乃以「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三觀架構做立體而宏觀的演繹。

這十二年的全職媽媽,我沒看到作者停頓,不斷海量的吸收各種新知,腦洞不停止的大開,而這本書豐厚的內涵也讓我知道,她將創造更多精彩的人生新故事,也鼓勵著我及所有的讀者,如是前行!

謝謝作者在成為母親二十多年之後,願意總結這本不只關乎教養、更關乎人生體悟的母親手扎、人生幸福指南。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彷彿若有光★2025說書大會|說書·評書·經典導讀有聲書66元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楓葉社全書系
  • 尖端夏日漫博
  • 世茂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