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生活展
道家哲學主幹說

道家哲學主幹說

  • 定價:580
  • 優惠價:9555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52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史上一本重要的著作
 
  享譽全球的道家文化國際學者、當代新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本書既有對宏觀議題的整體詮釋與應用,也有對郭店簡本《老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個案的深入分析,作者提出道家在中國哲學居於主幹地位的學術創見,具有重大學術價值,也是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著作。
 
  一九九○年一月,作者在發表《論道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主幹地位——兼論道、儒、墨、法多元互補》時,提出「道家哲學主幹說」的觀點,引起了學界至今三十多年來很大的關注,包括
 
  1.是從專業哲學(包括理論建構、思想方法的推衍及重要概念的分析)進行討論,並沒有擴大到文化方面。作者認為,在文化方面,儒家是主導、主流;但在專業哲學方面,道家是主體。
 
  2.是從史論、概論和方法論等方面進行系統論證,形成本書,也是作者多年來理性思維的結晶。
 
  本書包括導言、方法論、概論、史論等四篇、十三章,即
  從「得意忘言」的詮釋方法到譜系學方法的應用;
  論道與物關係問題:中國哲學史上的一條主線;
  「理」範疇理論模式的道家詮釋;
  郭店 簡本《老子》所呈現的重要哲學問題——由改寫哲學史的觀點談起;
  道家在先秦哲學史上的主幹地位;
  從《呂氏春秋》到《淮南子》論道家在秦漢哲學史上的地位;
  道家思想在現代……等,
 
  系統地提出道家在中國哲學處於主幹地位的學術創見,是中國哲學史上具有「學術典範」的重要著作,也是讀者了解「道家思想」不可或缺的一本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鼓應
 
  享譽全球的道家文化國際學者、當代新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1935年在福建省長汀出生,1949年隨父母來臺,1956到1963年在臺灣大學哲學系、哲學研究所就讀,師從知名哲學家方東美教授,受其影響很深,體會到「如果不能了解一個民族的災難,就不能理解這個民族文化的深層底蘊。」先後任教臺灣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10年起至今,任教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的「人文講座教授」、北京大學道家研究中心主任、《道家文化研究》學刊主編。
 
  其多本著作,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包括德語、法語、英語、韓語……等。
 
  著作及主編有:《存在主義》、《古代呼聲》、《存在主義——從陀思妥也夫斯基到沙特》、《老子評傳》、《老莊新論》、《明清實學簡史》、《道家哲學主幹說》、《易傳與道家思想》、《耶穌新畫像》、《道家易學建構》、《管子四篇詮釋》……等。
 

目錄

《陳鼓應學術文輯》系列 出版序
自序

導言
論道 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主幹地位──兼論道、儒、墨、法多元互補
一、
二、
三、

方法論
從「得意忘言」的詮釋方法到譜系學方法的應用
一、前言
二、得意忘言的詮釋方法
三、譜系學方法的應用
四、從譜系上探討哲學史上三大重要議題
五、結語
六、後記

概論
論道與物關係問題:中國哲學史上的一條主線
一、前言
二、老莊道的意涵
三、老子的道與物關係
四、莊子的道與物關係
五、結論

「理」範疇理論模式的道家詮釋
一、前言
二、莊子首次賦予「理」以宇宙論意涵
三、〈說卦〉「窮理盡性」在主客架構下的哲學意涵
四、王弼、郭象對於「理」的闡發
五、成玄英將「理」提升為本體論最高範疇
六、程朱理本論的提出
七、結論

三玄四典的學脈關係──論三玄思想的內存連繫之一
一、前言
二、三玄的主題與主體思想
三、《易》古經與《老子》思想的內在連繫
四、老子與易傳思想發展的脈絡關係
五、〈彖傳〉的自然觀及其道家觀念叢
六、〈繫辭〉的易道觀及其道家觀念叢
七、結語

老、莊及《易傳》的重要哲學議題──論三玄思想的內在連繫之二
一、前言 149
二、三玄共同的哲學議題
三、結語

史論
郭店簡本《老子》所呈現的重要哲學問題──由改寫哲學史的觀點談起
一、哲學理論的突破始於老子
二、老子「有」、「無」的本體論意涵
三、老子倫理思想的重新思考—─老子仁義觀的重估
四、結論

道家在先秦哲學史上的主幹地位
一、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特質
二、道家的思維方式成為歷代中國哲學的主要思維方式
三、從道論看哲學的主幹地位
四、先秦道家各派的內聖外王之道
五、早期儒家的道家化
六、從哲學典籍文獻看道家主幹說

從《呂氏春秋》到《淮南子》論道家在秦漢哲學史上的地位
一、前言
二、秦道家代表作──《呂氏春秋》
三、從司馬談〈論六家要旨〉看《呂氏春秋》之歸本於黃老
四、秦道家思想特點
五、《呂氏春秋》與《淮南子》兩書思想的內在連繫
六、《淮南子》宇宙論體系的建構
七、《淮南子》的主術思想
八、結論

王弼體用論新詮
一、前言
二、老子本原論至王弼本體論詮釋的轉向
三、老子生成論至王弼本根論的詮釋
四、王弼體用觀:「以無為本」及「以無為用」
五、王弼體用觀中的黃老思想
六、〈周易注〉中的黃老治世思想
七、結語

論周敦頤《太極圖說》的道家學脈關係──兼論濂溪的道家生活情趣
一、前言
二、周敦頤的道家生活意境
三、《太極圖說》源自道家學脈
四、《太極圖說》中的道家觀念叢
五、結語

張載的理論建構及其道家觀念叢
一、前言:宋初開闊學風與儒道思想會通
二、張載的氣化宇宙論
三、心性學說:「心統性情」
四、「民胞物與」:融合儒道的境界論
五、結論

道家思想在現代
一、近現代道家思想的興起
二、現代新道家的崛起
三、道家的政治智慧、人生境界及形上思辨
四、道家傳統在當代復興的契機
 

自序
 
  一、
  一九九○年一月,我發表《論道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主幹地位—─兼論道、儒、墨、法多元互補》,提出「道家哲學主幹說」,這個觀點引起學界很大的關注,隨之而來,出現了不少正、反兩方面的回應文章。以至於後來每當我參加學術會議及活動時,有些主持人介紹我時就會這樣說:「陳鼓應先生主張中國文化的主幹是道家。」我每次都要說明一下:「我從來沒有這樣說過,我是從專業哲學的角度來講道家哲學是主幹,並沒有說中國文化的主幹是道家。」
 
  我的意思是,﹁道家哲學主幹說﹂主要是從專業哲學方向進行討論,並沒有擴大到文化方面,專業哲學主要思考形上學的理論建構、思想方法的推衍以及重要概念的分析,我是從這樣的角度來討論的。
 
  我認為,在文化方面,儒家是主導、主流;但在專業哲學方面,道家是主體、主根。
 
  二、
  自從一九九○年提出「主幹說」這一觀點之後,我前後經歷了三十三年,從史論、概論和方法論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地論證,形成了現在的這本書,這是我多年來理性思維的結晶,我為此花了很多心血,下了很大功夫。
 
  我覺得我們做學問的人,應該具備兩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理性的思維;另一方面是感性的同通。從理性思維而言,我在大學所接受的就是理性思維的訓練,學士論文是《洛克知識論:觀念與經驗的評述》;研究生時期則主要研究尼采。尼采認為,兩千多年來西方哲學注入了過多神學血液,還說到康德是「概念的木乃伊」。
 
  從感性的同通而言,由於人生的際遇,我從尼采轉向莊子。當讀到《莊子•則陽》篇「舊國舊都,望之暢然」,便激起我濃厚的家國情懷;《莊子•徐無鬼》篇中的「越之流人」「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喚起我生命中最深沉的遊子懷鄉之情。
 
  三、
  二○一八年四月二十三日,我在世界讀書日──「第十三屆文津圖書獎」活動上做公開演講,主題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二○一九年春天,我接受《中國青年報》訪問並刊登〈我的文化傳承從陳家村的「尊尊親親」開始〉;同年秋天,在廈門篔簹書院發表〈孔老對話的時代意義〉;之後在世界哲學大會上提出〈老子與孔子的「天下觀」〉(刊於《道家文化研究》第三十三輯)。這些文章都是從文化的角度去寫的,是感性的同通。這是我步入晚年時發生的轉向,我更加傾向於在感性的同通方面去感受生命的生動與豐富,獲得精神的滋養。 
 
  我越來越感受到,理性思維與感性同通是相輔相成、涵容互補的,兩者是共存互養的關係。
 
  就我個人而言,那個從福建長汀陳家村走出來的少年,家族血緣、宗親鄉情的儒家文化根植於生命,後來遠離故鄉出走大半生,以道家哲學研究為畢生志業,如今感性回歸,鄉情更濃,我越來越認可儒家和道家的和合相融,兩者共同滋養了我,我想這正是我這一生真實的生命狀態。
 
陳鼓應
二○二三年清明節於北大哲學研究所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668966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導言
 
論道 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主幹地位──兼論道、儒、墨、法多元互補
 
目前學界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孔子是中國哲學的創始人,儒家是中國哲學史的主幹。這個觀點,蓋基於漢武帝以後「獨尊儒術」之現象,沿襲近兩千年封建經學的習慣,似是而實非。它主要是從政治倫理的觀點出發,而削弱了哲學的其它更主要組成部分—─如形上學、知識論及方法論等,這就將哲學史狹義化,因而造成嚴重的偏頗。如果拋開歷史的和學派的成見,實事求是地看待中國哲學發展史,那我們就必須承認:中國哲學史實際上是一系列以道家思想為主幹,道、儒、墨、法諸家互補發展的歷史,而絕不是像一些學者所描述的主要是一部儒家思想發展的歷史。
 
一、
 
中國哲學的系統發生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即西元前六世紀左右,這同時也是古希臘及印度等地的哲學發生的時期。因此,德國哲學家雅斯培曾稱西元前八世紀到前二世紀的幾百年間為世界歷史的「軸心時代」。從中國當時的情況來看,周天子在政治及文化上都失去了統治權威,作為統治基礎及象徵的禮樂系統已趨於崩潰,整個社會正處於深刻的變化之中。當時一部分掌握知識的人們,基於「救時之弊」的動機,依據不同的文化背景,紛紛提出自己的主張,使當時的思想界呈現出諸子百家爭鳴的局面。這是一種多元的文化狀態,有不同的價值取向及標準。以地域言之,有鄒魯文化、燕齊文化、三晉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學派言之,則有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彷彿若有光★2025說書大會|說書·評書·經典導讀有聲書66元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動植物書展
  • 女性保健書展
  • 小漫遊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