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健身展
親密搶奪,誰在拿走你的錢?:特留分、長照負擔、離婚賠償,23種人性金錢戰與法律應對之道,有規劃才能守住錢、愛無傷
3
1人評分我要評價

親密搶奪,誰在拿走你的錢?:特留分、長照負擔、離婚賠償,23種人性金錢戰與法律應對之道,有規劃才能守住錢、愛無傷

  • 定價:460
  • 優惠價:79363
  • 優惠期限:2025年07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你不是識人不清,只是人心變質從不預告!
  你不是守不住錢,只要現在開始建立法律意識!

  人性,從來禁不起考驗。
  當人與人的關係,從親密走向搶奪,
  最痛的,從來不是金錢損失,而是信任瓦解後的滿腹委屈。

  為什麼,寫了遺囑,我的錢還是不能隨心分配?
  為什麼,沒有貢獻的法定繼承人,可以坐享其成我的錢?
  財富傳承,到底要給有血緣的人,還是我最愛的人?
  縱向兩代間的遺產贈與,若有偏心,或許情有可原;
  橫向手足間的繼承爭奪,暗中角力,才是叫人心碎。

  親密關係中,也要立下金錢界線。法律小白、財富小資的我們,要建立法律觀念、保護自己遠離風險。

  暖心作家高愛倫 執筆撰寫真人真事
  ×
  專業律師李永然 解析法律應對重點

  金錢的背後,看清人性的真相。從特留分爭議到長照責任、從財產分配到離婚賠償,走進23個人生現場,高愛倫用溫暖的心、犀利的筆,寫下親密關係間最難堪的財產搶奪。資深律師李永然再以實用的法律觀念,救援手足間、家庭裡最棘手的金錢戰爭,提供法律上的清晰解答。

  │不得不給的特留分,有借無回的動產不動產,如何挽救?
  善用遺囑、保險、借名登記契約,才能給得甘願、守住財

  │高齡長照折磨、失智受剝削的風險,如何預防?
  意定監護契約、預立醫療決定,用自己理想的方式,好好善終

  │夫妻情斷,子女監護、扶養費金額,怎麼談判?
  約定夫妻財產制,請求剩餘財產差額分配,建立金錢防護
  
  讀懂法律觀念,建立風險意識
  在財富傳承與醫療選擇上,主動規劃人生
  讓我們在愛裡留下退路,讓所有付出不被辜負

專文推薦

  陳文茜《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作家
  蔡詩萍 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作家

真情應援

  吳念真 導演
  洪孟啟 銘傳大學兼任教授、中華文教經貿創意協會榮譽理事長
  張聲華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廖運源 中華民國易經學會榮譽理事長
  賴永晟 雙月食品社長
  賴慕芬 華巍藝術新聞總監、策展人
  蘇一仲 和泰興業大金空調會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高愛倫


  新聞界與相關文化機構資歷計有《民生報》總監、《大成報》總編輯、《星報》總編輯、湯臣國際娛樂公司執行長。

  人生前半場專攻新聞採訪,人生後半場以專心寫作為志向。寫作風格,幽默風趣,落筆詼諧,獨無刻薄,因而有暖心作家之譽。

  65歲正式受邀「轉職」新手作家,72歲完成寫作履歷上的第七本作品,著有:《快樂不怕命來磨》(寶瓶文化)、《此刻最美好》(三采文化)、《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聯經出版)、《美麗只是一朵花,女人值得永遠精彩》(時報出版)、《委屈是一道隔夜菜》(天下雜誌出版)、《誰都希望從一而終,但是也得饒過自己》(天下雜誌出版)。

李永然

  一輩子的法律人,並以「普法」為己任。經過台大法律學士、碩士及博士班研究的紮實訓練後,再取得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並創辦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

  他的專業不僅展現在法庭攻防,也曾任教淡江、輔仁、文化、銘傳、國立體育學院等大專院校,並於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工商時報、經濟日報、青年日報等報章雜誌撰寫法律專欄。不論面對的是企業領導人、莘莘學子或一般大眾,他都能以幽默風趣、白話易懂的方式,清楚講解法律知識與應對之道。為讓法治在台灣深耕,更成立財團法人永然法律基金會。

  他強調:「法律是保護知道法律的人」,並將法律比喻成「陽光、空氣、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他深信,懂法律,並且活用法律,是每一個人的人生必修課。

  專長領域包含:家族傳承、不動產、稅務、大陸投資、智慧財產權、公平交易法、政府採購(兼公共工程)、仲裁。
 
 

目錄

推薦序
此處無狀,人性而已 陳文茜
真愛需要「安排」,親情需要一本法律保障書 蔡詩萍
為親密關係留有餘地,也讓你的善良不再唏噓 洪培芸

作者序
用我們的走過路過痛過,為你披荊斬棘、開出花路 高愛倫
在情感與利益之間,少一些對立,多一些和平 李永然

Part 1
人心難測篇

──關於特留分、贈與、遺囑的真與爭

01
丈夫驟逝,我為什麼要分財產給他兄弟?  
認識應繼分、特留分的意義與不可違

02
不婚不生,我的遺產只能自動流向坐享其成的姊妹嗎?  
如何保障同居伴侶?無法迴避的特留分怎麼辦?

03
兄弟姊妹分不平,看得到卻拿不到的四甲地怎麼辦?  
協議分割或裁判分割,避免遺產變遺憾

04
進了家人口袋的錢,連借都借不回來?  
預告登記、附負擔贈與,建立安全的親情關係

05
同父異母的弟弟,爭的是一口氣?還是一口袋?  
預立遺囑、指定遺囑執行人,顧好最愛的家人

06
遺囑被撕毀,屬於我的那份財產,怎麼討?
遺囑雙保障:妥善蒐藏自書遺囑+指定遺囑執行人

07
媽媽不喜歡我太太,無條件放棄繼承,是骨氣?還是嘔氣?
拋棄繼承前,需先掌握全局,避免滿盤皆輸

08
大伯裝傻又翻臉,已逝丈夫出資買的地,我要得回嗎?
土地贈與和代管,白紙黑字寫清楚

09
為姊姊作保賠光所有積蓄,有家歸不得的辛酸誰人知
親人間的金錢借貸,如何建立安全界線?

10
價值觀不再同頻,為養女存錢買房的付出,能回收嗎?
終止收養、終止借名登記,在法理上設下停損

──法律應用問與答:遺囑、繼承、贈與篇

Part 2
未雨綢繆篇

──關於意定監護、預立醫療決定、保險規劃的安與危

11
房子我買的,爸媽我顧的,天邊孝子還要我放棄繼承?
健康時先規劃:失智誰來顧?哪個孩子說了算!

12
當我一病不起,只剩呼吸!救與不救誰決定?
有備無患第一步:預立醫療決定,避免長照磨難

13
當我失智失能,誰能照我心意,代管財產到最後一刻?
有備無患第二步:意定監護契約,避免淪為詐欺羔羊

14
難防不愛的法定繼承人覬覦特留分,那我稀釋遺產可以嗎?
有備無患第三步:善用保險,讓珍愛自己的人受益最多

15
小孩手足不可靠,存了一輩子的老本,放哪才安全?
安養信託:讓養老金按部就班用在對的時間、對的人

16
保險專員傳授:全民須知的保險財產規劃
財富傳承須注意:保險類別、投保年紀

──法律應用問與答:預立醫療決定、意定監護篇

Part 3
情斷難離篇

──關於離婚協議、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的願與怨

17
給車給房只求離婚,突然翻臉的枕邊人,還能信嗎?
用懲罰條款保障履行條件,避免人財兩失

18
前夫戀愛後,卻砍半女兒生活費,合理嗎?
顧全子女的身心發展,離婚協議也需量身打造

19
丈夫出軌、兒子背叛,沒本錢的我怎麼打官司?
善用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理直氣壯拿回應得

20
連哄帶騙「被離婚」,婚後零收入的我,如何安身?
婚內可提議自由處分金、婚外可要求給付扶養費

21
一場打不完的官司,散盡時間金錢換自由
合法蒐證、慎選律師,協調更勝上法院

22
家暴零容忍,就算少了生活費,也要勇敢說再見
緊握保護令、牢記告訴期間,為受傷的身心討公道

23
大筆我付、小額你出,離婚還要花一半財產當分手費?
離婚關鍵一動作:拋棄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

──法律應用問與答:夫妻財產制篇
──真實求助與李律師解析:法律應用特別篇

後記
聽故事的一年,找善找義找愛的一年 高愛倫

 
 

推薦序

此處無狀,人性而已
陳文茜《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作家


  愛如果深厚,行動必定端重。

  但這是塞萬提斯在《唐吉訶德》中的句子。

  在傳統的儒家文化中,最深的愛,是親情之愛。

  透過儒教建立的社會關係,親情如唐吉訶德,一個不可能的溫情,平時框撐著我們,痛時壓下了我們的真實感受。

  一個「孝」字,如一條白色的勒巾,死了還勒著你。

  自幼學習的讀物。「父親是背影」,學唱的兒歌,「母親如月亮,慈母手中線」,伴隨我們長大。
  直到親情有的時候不得不以「真實」的面貌,刺向妳。

  你欲哭無淚,你想嚎淘大吼,但怎麼說,都叫「手足」,都是一家子的人。一個大寶蓋宀,有時候是遮擋風雨,有時候何嘗不是壓迫呢?

  即使走入二十一世紀,我們仍有出色的作家,如此美好的看著家人的離去,「我們只能目送。慢慢地放手。」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相反的我們對愛情的態度銳利多了,婚前協議,財產分別制⋯⋯我們知道它不是血緣,對這樣的感情,我們的腦袋清醒多了。

  愛情能持久:多半是因為兩人有一種「互利」的基礎。沒有「互利」的關係,愛情是不會持久的。

  親情呢?

  它或許不完全依靠互利,但當利益來敲門時,親情也會脆弱不堪。

  可是除了親情外,我們的社會網絡,別無其他的依靠。

  儘管撕裂的親情,比比皆是。

  於是我們選擇盲目,選擇逃避。好運的,可以在儒教帝國保護下,好好走完這一生。

  因利益、金錢、遺產風波產生的訴訟,在家事法院天天召開。

  法庭外,親愛的家人,攜手走過。彷彿法庭室內的爭吵,全是中了邪的東西。

  不必理會。

  直到有一天,應該光彩奪目的親情,變成好像從天而降的暴風驟雨,橫掃人生,震撼人心,像狂風掃落葉一般,把人的意志連根拔起,把心靈投入萬丈深淵。

  你用一雙真誠的眼睛哭泣,但覺得命運不該讓你為此受苦。

  我從很久以前,即常常熟背楊絳對人性的敘事。歷經文革的她,看盡人性、親情,她是如此說的吧:

  如果你和一個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他可能是善良的。

  如果你和一個人的利益是無關的,他可能是平和但自私的。

  但如果你和同一個人突然利益變成是矛盾的,你可能不得不接受他是惡毒的。

  第一次見到愛倫,忘不了她的白髮及滿身的色彩。她的世界是來調色歡樂的,她的熱情是來投入她愛及愛她的家人。

  她深信不移。

  她沒有穿過儒教長袍,儒教卻早已滲入她的血液。

  親情或許比愛情深,或許正因為道德的綁架,它的深是綑綁,是傷痕,是拆不掉的身體的一部分。

  它比人性複雜,扭曲,有時候也更光輝,動人。

  但你們的利益,不可以是矛盾的。

  愛情比不上一個鴿子蛋鑽戒,親情呢?比不上一份人人都想得到的豐厚遺產。

  祝愛倫幸福。此處若有狀,人性而已。

  里爾克的詩句:在波湧中安居,在時間裡不刻意擁有家,打開自己。

  守護好自己的邊界和能量。

真愛需要「安排」,親情需要一本法律保障書
蔡詩萍 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不熟法律,但懂人情世故的資深媒體人;很懂法律,但看盡不懂法律者陷落人情世故陷阱的大律師;兩人聯手,寫出了這本可以感嘆,可以深思,可以參閱的好書。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不懂法律的人,常常這樣以為。

  不能說錯,但常常與事實不符。

  畢竟,懂法律的人,會明白:知道「權利訣竅」的人,要比不懂的人,贏得「更多平等」的權利!

  聽起來,是不是很tricky(弔詭)呢!

  而事實上,這本書裡,舉出的案例,全都是真實人生日日上映的戲碼。

  我相信,兩位作者確實是有感而發,因而決定要聯手合作,幫助一般民眾好好「生前拆彈」的,拆掉「身後」可能的未爆彈。

  資深媒體人高愛倫退而不休,寫了好幾本暢銷好看的書,閱歷多了人情世故,她反倒回到源頭,想用文字的鋪陳,去提醒世人:「善良」本身不壞,但在人情世故上,未必都有好報。有時,多斟酌一些,對「人性複雜」多一些防備,或許對自己,對自己鍾愛的人,以及與週遭親人的未來關係,還是好事一樁也說不定。

  資深的大律師李永然始終以法律為職志,出版過不少深入淺出的法律著作,在法庭上,在訴訟案件裡,肯定也閱歷過太多「真心換絕情」的案例。但他能一本法律人的初衷,跟資深媒體人合作,希望能以「基本法律常識」,幫助讀者做出「更有智慧的」安排,而目的仍是讓親人間減少對立,多些和平。

  我之所以用「tricky」這個英文字,乃因我們往往都以為:親人嘛,有愛就好;親人嘛,關鍵時刻彼此看在親情上,顧及昔日感情,有什麼好爭得臉紅脖子粗?有什麼好形同陌路的呢?

  可是,無論是從新聞媒體所報導的豪門爭產,還是這本書裡,所描述的一般民眾如你我,可能陷入的親情迷思、親情陷阱,都在在說明了:如果你有一些法律的常識,如果你願意不嫌麻煩的,在健康時早做一些規劃,在身後不想你摯愛的人遭受親情變臉的損失,那麼「善用法律制度」,「為自己也為家人預作安排」,絕對才是「為了親情好」而最該做的事!

  高愛倫是我以前媒體工作年代的老同事,李永然是我與許多朋友共同的老朋友,我們都在人生舞台上,職場經歷上,看了太多太多的故事,此時此刻,是我們反饋自己,可以對這些故事提供答案參照的最佳時刻。

  我自己是這樣想,也這樣努力的嘗試著。

  很高興看見「我的老朋友們」也都在做這類的事。

  歲月悠悠,我們都希望日子靜好。

  然而,什麼都不想得深遠些,什麼都不稍稍積極些,那「歲月靜好」這樣的期待,也許根本是奢望!

  這本書裡,都是前人「走過路過痛過」的心得,但確實可以為你,為每一位打開這本書的讀者,「披荊斬棘,開出花路」。

為親密關係留有餘地,也讓你的善良不再唏噓
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作家


  常言道,「法律是保障知道法律的人」,那麼心理學就是用來幫助深度理解人性的人。

  《親密搶奪,誰在拿走你的錢?》是一本驚世震撼教育的必讀之書。今年四月我剛從有「幸福國度」之稱的不丹旅行回來,當地的簡單純樸讓我印象深刻;對比愛倫姐新書中的諸多故事,金錢對於人性的考驗,其中的複雜、狡詐與貪婪讓人心寒,也彷若天壤之別。理解人心的多變、可能的黑暗面不是要你開始對所有人樹起防衛,而是提早做好心理建設、財務規劃,千萬不要成為一隻把肚皮露出來給大野狼的小白兔。

  「所有的不可能本來就慣性發生在信任的關係」是本書中讓我心有戚戚焉、感慨萬千的其中一句話。所有在親近關係中遭遇背叛的人,都在心中無數次飄過這句話,「怎麼可能?!他怎麼會是如此自私、無良的人?」心理治療工作時,不時會遇到有個案正好面臨訴訟的議題,其中的反覆煎熬與痛苦自然是不在話下,也成為心理治療的內容之一。多數人包含我自己都堪稱法律小白,一生沒遇到訴訟最好,一旦面臨訴訟相關的情境,不只被狠狠扒掉一層皮,也踏碎了一地的心,往後的修補曠日費時,甚至還不一定修得回去。

  沒有人在結婚當下就體認到未來可能會離婚,並做好相關準備。即使現在的感情再好,你永遠都要有隨時可能離婚的認知。婚姻時常在不知不覺中,削減一個人的風險意識、獨立生活及全方位活好的能力。不履行離婚協議的狀況並不罕見,別忘了約定「懲罰性違約金」,還有和平協儀離婚未滿兩年,卻倒打一耙的「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離婚已經夠折磨人了!透過本書提早具備法律素養,尤其在必要時,能即早尋求專業、認真又用心的律師協助你走過極痛苦的這一程。

  對於高齡者來說,預立醫療決定、意定監護一定要提前做好,尤其是在人清醒、尚未失智時。對於中壯年族群,提前看懂金錢利益對於重要關係人的考驗、關係最壞的可能劇本,才不會活得好傻好天真,賠上自己的後半生。

  情與義的背叛,往往最讓人心痛。別讓親密關係中的金錢糾紛成為餘生的夢魘。現代的人真是不容易,不只要防止地面師這樣的外部詐欺,也要慎防「自己人」的背叛與突襲,是活好一生的必備知識。(編按:地面師,利用偽造文書、冒用身分,以騙取土地或房產進行詐騙的人。)

  邁入中年的我益發體會到一件事,活得越久,光怪陸離的事就有可能發生更多。身邊的人變了,損傷的不只是信任與情誼,還有後半生仰賴的各種資產。對人性的風險管理,才有長久關係的維持。

  本書的閱讀與使用方法,是請你提早「換位思考」,試著帶入故事中的角色,哪些可能是你的未來處境,接著細讀後續的李律師觀點。法律用語或許艱深難懂,對我來說也是,所以多讀幾次是必須。不要逃避,為你的關係預留餘地,也讓你的善良不再唏噓。

  保護自己的資產是不容逃避的責任。別讓你的心軟、善良及「合理化」心理機制,有朝一日來反噬你自己。

  不再書到用時方恨少。提升保護自己的能力,具備守護資產的遠見,尤其是擁有理解人性及不被金融剝削的智慧。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713112
  • 叢書系列:美好生活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作者序

用我們的走過路過痛過,為你披荊斬棘、開出花路
高愛倫


這本書,寫的既慎重又沉重。

高齡社會掀起財產重新分配的極大波動。

本以為這只是老人們大人們的困難境遇,接觸了才知道,攪進財產漩渦、遺產風暴、特留分之怒的年齡層太廣。

採樣五十個對象,篩選不重複的二十多個真實故事,每個案例受害人都是血淚斑斑,足以引戒。

因為不懂法律,其中很多情節,真的會出現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荒謬,過程裡,有時我會忍不住脫口而出:你腦袋壞了嗎?

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寧靜,背景盡量柔焦模糊,透過他們的遭遇,讓法律知識淺薄的人們,及早知道自己是否陷入相同的危機?能有多少機會修復損傷?

我是一個不懂法律的人,要寫一本跟法律有關的書,的確有點自不量力,所以我只選擇個人擅長的部分,透過傾聽、同理心,以帶入感的敘事方式,簡述與陳述事件,幫助讀者從故事裡看到自己可能也正在經歷的事。

我真心覺得,這是我為人喉舌的一次機會,並試著讓一些人間真相在形成新聞事件、法律糾紛之前,還能來得及獲得拆雷避險的警覺。

至於我不擅長的部分,當然是交給專業。

這本書的另一位作者—李永然律師,是我任職報社時的法律顧問,在法律層面,我是無知一方,他是有智之師,我們合著此書目的相同:要為受苦的家事案例當事人找到可行依據。

我相信很多市井小民都迫切需要法律進修。藉由文字,李律師對個案當事人,進行補救援救搶救的專業指導,為受困者開闢解惑解套解鎖路徑。

著手寫作之後,我感覺到李律師有些為難,因為很多當事人的法律認知過度薄弱,單篇案例裡難免出現矛盾跟不合邏輯的行為情節,他都不好意思修改……。

我敬覆李律師:這些尋常人家照事實陳述的故事,就是需要請李律師在增述中直接指出錯誤。所有案例,不都是因為無知才掉進錯誤的陷阱?這些無知(都是根據事實),讓律師的解析顯得格外重要。這本書期待完成的社會責任,就是「協助或糾正個案當事人迷途知返與及時停損」。

我明白李律師的顧忌,特別又特別的強調:李律師,不要擔心你的專業知識會反駁到故事情節,這不是形成對立,這是對不懂法律者必要的醍醐灌頂。

會員評價

3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3.0
|
2025/06/11
《親密搶奪,誰在拿走你的錢?》這本書一開始就讓我有種「被打醒」的感覺,它徹底顛覆我對親密關係與財務安全之間界線的想像。我們總以為愛是無私的、家庭是避風港,但書中層層舉證告訴我們:親密,從來不是財產安全的保證,反而可能是風險最集中的地方。它直指那些我們最不願面對、卻最真實發生的狀況:離婚後的賠償責任、照顧父母的金錢分擔、特留分爭奪、兄弟姊妹的遺產糾紛,每一條都切中人性深處與法律灰地。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只揭露問題,而是提供極具可操作性的法律建議,語言也夠白話、不說教。它提醒我們:情感不是法律的免死金牌,愛之所以長久,是因為在制度與共識中能被好好保護。尤其身處台灣,法律觀念普遍薄弱,一旦進入婚姻、成為長照責任人,或即將面對繼承議題,若無事先規劃,就只能被動承受代價。




這本書讓我開始正視那些過去會選擇「不要談錢、傷感情」的話題,其實才是最應該在關係建立初期就清楚講明的界線與協議。守住愛的最好方式,就是先守住自己。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教練,我好想學□□!!!2025數位學習祭,有聲書/線上課程/電子書參展品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熟齡生活展
  • 人文社科加碼書展
  • 尖端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