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節
台灣和中國大陸往何處去:國族認同、國家和知識份子

台灣和中國大陸往何處去:國族認同、國家和知識份子

Whither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National Identity, the State, and Intellectuals

  • 定價:500
  • 優惠價:945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2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海峽兩岸的衝突其來有自,國族認同是問題之一。在兩岸矛盾還在發酵的今天,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以期尋找一個和平解決矛盾的方案。本書檢視了台灣和大陸的知識份子和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兩岸的國族想像以及各自在其中的作用。本書也討論了兩者可以如何想像一個聯邦和邦聯的混合體,或者說歐盟模式,作為化解兩岸衝突的和平方案。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總是處在矛盾之中,但是對前者的理解、對後者的執著,或許才是防止衝突失控的不二法門。這本書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本書特色
 
  海峽兩岸劍拔弩張,國際社會憂心忡忡。如何理解這種緊張關係,如何化解目前的困境,本書從歷史社會學和知識份子社會學的角度,提供了一些想法,供關注兩岸和平發展的讀者參考。
 
中文版專家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
 
  施正鋒/曾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秘書長等職
  夏明/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政治學教授
  張茂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葛永光/曾任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監察院監察委員等職
  錢永祥/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思想》雜誌總編
  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兼任研究員,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
 
英文版專家推薦(依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Timothy Cheek/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Christopher R Hughes/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
  Lynn White/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Timothy Ka Ying Wong/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郝志東  
 
  學歷
  南開大學工農兵學員
  華東師大英語碩士
  紐約市立大學社會學博士
 
  教職
  曾任紐約市立大學Baruch College, Hunter College, John Jay College, Kingsborough Community College 兼職講師
  Whittier College 助理教授 
  澳門大學副教授、正教授
  現在為澳門大學榮休教授
 
  主要著作
  《哪裡是我家?一個二戰猶太難民女孩的童年,在被戰爭蹂躪的中國天津》(譯著待出版)
  《生死存亡十二年:平定縣的抗戰、內戰與土改》
  Academic Freedom under Siege: Higher Education in East Asia, the U.S., and Australia (合編)
  Macau History and Society (第二版)
  《十字路口的知識份子:中國知識工作者的政治變遷》(譯自本人2003年同名英文書)
  《遙望星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困境與出路》(編著)
  《平定縣裡不平定:山西省平定縣文革史》(合著)
 

目錄

獻 辭
中文版專家推薦語
英文版專家推薦語
著譯者序
林恩.懷特(白霖)序
鳴 謝
前 言
第一章 國族認同、民族主義、國家、知識份子
第二章 想像台灣(1)──日本化、再中國化與知識份子的作用
第三章 想像台灣(2)──李登輝和陳水扁治下的去中國化與知識份子的作用
第四章 想像中國(1)──從文化主義到三民主義
第五章 想像中國(2)──中共的中國民族主義和1949年後知識份子的作用
第六章 想像一個聯邦和邦聯的混合體
第七章 整合的障礙──兩岸如何才能和解?
第八章 結論:台灣和大陸中國往哪裡去?──國家和知識份子在塑造兩岸的國族認同中能做什麼
參考文獻
索 引
 

著譯者序
 
  《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歌詞裡有一句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兩岸關係現在是不是最危險的時候,但是似乎離「最危險」也只有一步之遙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飛機和軍艦隔三岔五在台島周圍飛行、巡弋,中國政府三天兩頭宣示台灣一旦獨立,中國軍隊會馬上出擊,收復台灣,且不費吹灰之力。
 
  美國前總統拜登幾次宣稱一旦台灣被入侵,美國會出兵護台。但這是民主黨,是拜登。如果換成共和黨,或者其他一個什麼總統,比如現任總統川普,美國是否出兵護台則仍未可知。至少川普在台上的時候,出兵的機會微乎其微。川普說要像黑社會那樣向台灣收取保護費,並且說台灣偷走了美國的芯片工業。這種對台灣的不屑與反感,再加上美國選民的厭戰情緒,使得川普政府出兵護台的可能性極小。
 
  無論如何,台灣海峽被國際社會看作是一個極為危險的可能爆發戰爭的地區之一,是不爭的事實。屆時世界民主國家聯盟在如何處理這個危機的問題上會舉棋不定,台灣也有很大機會被中國大陸吞併。當然台灣很多人也會拚死抵抗,就像本書描述的日據/日治時期、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時期那樣。但是雙方的代價都會非常高昂。或許本書所提出來的邦聯式的聯邦,或者說歐盟模式,是兩岸避免流血戰爭、和平發展的最佳方案。 
 
  所謂歐盟模式,或者類似的什麼方式,如本書所顯示,其實多年來就是很多不同政黨的、理想主義的人士們的共同主張。現在說起來也像是老調重彈,甚至會被民進黨的主流認為有點可笑。不過我總覺得除此之外並沒有更好的辦法。
 
  但是這個辦法最終有沒有被大家接受的可能呢?多年前我曾經利用兩岸關係研討會的機會,分別問過李登輝先生(當時他已卸任總統)和蔡英文女士(當年她是陸委會主委)。我說兩岸有沒有可能在文化與歷史中國的基礎上,用一個邦聯式的聯邦,或者歐盟方式,統一起來呢?兩位的回答都是,有那個必要嗎?我是認為有必要,對大陸的民主、對台灣的安全來講都有必要。但是從台灣人的角度來看,為什麼要去找這個麻煩,自己過自己的,井水不犯河水,不是很好嗎?
 
  這就回到了本書要集中討論的民族主義的問題。正如本書所試圖論證的,如果民族主義的問題解決不了,兩岸之間的麻煩就避免不了。井水和河水就老是要相互侵犯。一旦矛盾無法調和,真的馬上就要打起來了,真的兵臨城下了,或許兩岸領導人都會覺得能夠互讓一步,協調出來一個和平解決的辦法。其實即使現在,如果(當然僅僅是如果)大陸政府真的願意以歐盟的方式統一中國,台灣方面隨之響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和一些傾向台獨的學者們也交流過,他們對此樂觀其成,擔心的是大陸對此沒有興趣。
 
  但是這個辦法,也不可能憑空而來,如想讓兩岸的領導人和老百姓都能接受,需要思想的積累、觀念的協調。在本書英文版出版約15年之後,兩岸的民族主義情緒並沒有絲毫消減,反而更加膨脹。這和多年來兩岸都不能平心靜氣地討論這個問題,使其不斷地發酵有關。
 
  本書對兩岸關係歷史的基本發展的描述與兩岸關係的基本走向的看法,仍然是當前兩岸關係研究必須關注並繼續探討的問題。繼續深入了解兩岸民族主義的發展,並探討一個和平發展的出路,是當務之急。這既是國家的責任,也是知識份子們的責任。這正是本書寫作的目的,也是這個譯本出台的目的。
 
  本書也可以說是我關於知識份子政治社會學三部曲中的一部。其他兩部是《十字路口的知識份子:中國知識工作者的政治變遷》和我主持合著的《知識份子與農村發展》。除了幫助理解台灣和大陸中國往哪裡去的問題之外,也希望本書能夠進一步推動對知識份子政治角色的研究。
 
  下面是對幾個技術問題的說明。
 
  本書英文版刊發於2010年。在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兩岸和平與合作的氛圍相對而言比較濃厚,尤其是從大陸政府的言行來看 。在習近平時代,各自的民族主義立場基本沒有改變,民族主義的基本生成理念和環境並沒有太大變化。不過如果當年的情況和現在的情況在某些方面已有很大不同,我會在譯註中說明這些變化,並提出自己現在的看法。
 
  原書中個別地方行文不確切,或文字有重複的地方,我會在文中或譯註中修正。一些譯註或修正,為了閱讀的方便,會直接放在正文的括號【】裡面。所有這些修改的數目都很少。除此之外,翻譯保持了英文書的原貌。
 
  我在腳註中註明了撰寫本書時參考的很多當時的互聯網上的資料。但是這些網頁很多早已消失,我在這個譯本腳註中沒有再就此作任何說明。希望讀者明鑑。
 
  另外nationalism有時被翻譯成「民族主義」,有時被翻譯為「國族主義」。在多數情況下,後者可能更合適一些,因為這個詞的確有民族國家建構的含義在裡面,不光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認同。於是,national identity 也通常被翻譯為「國族認同」,實際上等同與人們常說的「國家認同」或者「民族認同」。這幾個詞語雖然也經常被混用,但是其含義應該是包括國家和民族的認同的。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起義、叛變、暴動、平叛、平暴、日據、日治等詞語被不同意識形態的人們所使用,且有了不同的內涵,這些內涵也都有其本身的邏輯。我的原文以及翻譯有時用此,有時用彼。但是無論如何,在這裡所有這些詞語都應該被看作是中性的、僅僅是描述一個地方、一個事件或一個時期的用詞,沒有厚此薄彼的意思。即使從其內涵來講,不同的話語有不同的邏輯,那也不是對錯問題,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這些是我們在閱讀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原英文書的頁碼被標註在本書的頁邊空白處。書後附有原英文書的索引並翻譯。如果讀者需要查閱人名、地名、事件、專業術語等,需要使用英文索引,找到該詞條在英文原書中的頁碼,再到本書中找到該頁碼,再找該詞條。稍有繁瑣,特此致歉。中文的索引條目也稍有增加,以方便更多內容的查閱。
 
  另外在索引中如果詞條的頁碼是第179-199頁,那麼這個詞條應該是在英文書的尾註中。但是本書為了閱讀方便而用了腳註。所以如果需要查找這20頁中出現的詞條,就需要先找到英文版中詞條的頁碼,再找到該詞條在哪一章,是第幾個註釋。然後再到本書中去找到該註釋。由於加了譯註的原因,本書中腳註的編號可能比英文版的編號要錯後幾個。比如「莊國榮」的詞條,在英文版中是第188頁,是第三章的第28個註釋。那麼在中文版中,由於加了譯註的原因,是第三章的第31個註釋。有點繁瑣,再次致歉。好在第179頁後面的索引詞條只有少數幾個而已。
 
  無論如何,希望大家喜歡這本書。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114440
  • 叢書系列:政治學堂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 言
 
(頁1)在世界事務中,中國正在扮演著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擁有最大的製造業、是全球第二大消費者、最大的儲蓄者,以及(幾乎可以肯定是)第二大軍費開支國」,儘管其排名還是遠遠落後於美國(Zakaria 2008:92)。因此,在全球處理區域衝突的努力中,中國正在扮演著也是人們期待她所扮演的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在朝鮮與蘇丹的達爾富爾事務中那樣。在中美關係中,中國既是美國某種意義上的「戰略夥伴」,也是美國的「競爭對手」。它多年來一直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是美國政府債券的最大買家,但是中國同時也需要美國市場來出售其商品。中美兩國的相互依存度很高。但同時在政治影響上中國又是美國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主要競爭對手。
 
然而,儘管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兩岸關係中中國政府卻依然陷入了一個僵局。中國和台灣最終能夠在政治上整合在一起嗎?如果可以的話,如何整合呢?抑或他們可以力圖做到「分開但平等」(separate but equal)?從現狀上講,它們基本上是分開的,但並不是真正平等的。雙方如何做才能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地區繁榮?本書試圖分析兩岸民族主義的發展並論證一個可以解決兩岸問題的妥協方案。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和知識份子在這些發展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書呼籲在兩岸建立一個聯邦和邦聯的混合體。中國能否在政治改革上向前走一大步,正如它在太空計劃中所做的那樣,從而在硬實力和軟實力方面都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領袖,還是一個未定之局。台灣問題如何解決就是中國前途的一個風向標。台灣是否有意願在中國民主轉型中扮演一個關鍵角色,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兩岸關係的未來。我在書中將重點討論各種可能性。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5滑書祭!電子書、有聲書9元起!我的瘋狂劇場!嗨讀嗨聽嗨學,知識派對熱映中!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夏日旅遊節
  • 大塊全書系(止)
  • 平心x知翎夏日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