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週年慶獨家
我跟世界有著時間差:魏于嘉劇本集

我跟世界有著時間差:魏于嘉劇本集

  • 定價:490
  • 優惠價:79387
  • 優惠期限:2025年09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台灣劇作家魏于嘉最具有代表性的五部劇本:〈城堡裡的公主〉、〈現世寓言〉、〈媽媽歌星〉、〈大動物園〉與〈空襲警報:貳零肆玖〉,完稿時間橫跨2013年到2019年,展現的風格和議題多元,以戲謔與反諷的語調,既深刻又幽默地反映個體在社會體系中的種種掙扎。

  〈城堡裡的公主〉是劇作家的第一部長篇劇本,藉由一擺爛躺平的家庭,展現對於家庭理想的脆弱幻想。〈現世寓言〉2014年獲臺灣文學獎創作類劇本金典獎,由多個場景組成,涵蓋當代社會氣候變遷、全球暖化、食安、多元成家等多種議題,情節看似荒誕,實則反映出現代人的不安。〈媽媽歌星〉2015年獲臺北文學獎舞台劇劇本優等獎,以在日本的酒女家庭呈現有關女兒養成的禁忌百事。〈大動物園〉是台南人劇團的委託作品,疊合人類與動物的視角,象徵性地揭示了對於「更大更好的地方」的虛妄追求。〈空襲警報:貳零肆玖〉獲2018國藝會常態創作補助,透過戰時的生死存亡,探討人類在極端情境下的堅韌與無助,並質疑戰爭的意義及其對人性的扭曲與重塑。

各界推薦

  Jeremy Tiang(劇本譯者,紐約奧比獎得主)
  王安祈(國光劇團藝術總監,國家文藝獎得主)
  王希文(瘋戲樂工作室藝術總監)
  王嘉明(莎妹劇團編導)
  吳政翰(序場劇本發展中心藝術總監)
  周慧玲(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特聘教授)
  林鶴宜(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系教授)
  施如芳(劇作家)
  紀蔚然(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系名譽教授)
  楊景翔(劇場導演)

  魏于嘉的舞台世界既灰色又瀰漫荒謬的幽默感,寫盡了人們與動物苦中作樂的無奈與悽慘。──紀蔚然(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系名譽教授)

  魏于嘉與世界的時差,經常以「女兒」、「獸」和「戰爭」發聲亮相;她的角色或困於城堡、牢籠,或童話編織的網;而她最無可遏制的趣味,似乎總在撕開、反噬、大笑著喃喃,「說謊啦」。──周慧玲(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特聘教授)

  她的劇作從邊緣出發,卻發現了光明的所在,照亮了台灣劇場的另一面,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去觀察世界、理解自己。──吳政翰(序場劇本發展中心藝術總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魏于嘉


  台灣劇作家,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碩士,主修劇本創作,歷來作品包括一般戲劇、音樂劇、電視劇本及跨界展演,曾獲臺灣文學獎、臺北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多部作品已譯成英文,並於紐約演出。
 

目錄

推薦序 人鼠無間──魏于嘉的真實世界/紀蔚然
推薦序 女兒與獸的預/寓言──魏于嘉與世界的時差/周慧玲
推薦序 邊緣有光/吳政翰
作者序 我跟世界有著時間差

城堡裡的公主
現世寓言
媽媽歌星
大動物園
空襲警報:貳零肆玖
 

推薦序

人鼠無間──魏于嘉的真實世界〉
紀蔚然(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系名譽教授)


  美國作家John Steinbeck著名中篇小說《人鼠之間》(Of Mice and Men)並無齧齒目倉鼠科的角色,書名靈感來自蘇格蘭詩人Robert Burns一首短詩〈致一隻老鼠〉(To a Mouse)。某日詩人犁田整地時搗亂了鼠窩,以致膽怯的田鼠驚恐哀鳴,四處逃竄,基於愧疚而有此作:

  抱歉之至,人類的領地
  已破壞自然的社群共存
  想法謬誤卻藉口一堆
  因此讓你受驚
  其實我是你在土地生活的同伴
  也一樣終有一死

  ……

  但這位鼠友,你並不孤單
  之於證明遠見終將徒勞:
  鼠輩與人們最好的算計
  多有差遲
  只留下我們的傷悲與苦痛
  為著應許而為未得的喜悅

  然而,你較有福,與我相比
  你只因當下悸動
  而我,唉唷,回頭一瞧
  看著早已死寂的願景
  向前望去呢,卻看不遠
  只能猜測與害怕

  〈現世寓言〉與〈大動物園〉讓我想起《人鼠之間》,進而聯想〈致一隻老鼠〉。我同時想到美國劇作家Edward Albee的《動物園》(The Zoo Story),該劇以動物園為主要意象,象徵現代都會的格局宛如鴿籠,異化的人們過著分割與分隔的生活。然而,魏于嘉所呈現的動物園不是象徵,而為真實情境;不只人類猶如動物,且動物猶如人類。整個世界是貨真價實的動物園,人類與動物都存在於有形與無形的禁錮之中,都對荒謬情境有無限感慨。這是個「人獸」物種的世界,人非人、獸非獸,抑或人亦獸、獸亦人;人鼠之間毫無界線可言。

  〈城堡裡的公主〉與〈媽媽歌星〉則涉及女性共通的命運。法國哲學家巴迪烏(Alain Badiou)認為現代男性永遠長不大,男孩無法進化為男人;反觀女性則快速成長,跳過少女階段,於短時間內成為女人。我猜這是父權制度惹的禍:男性滯留於少男階段對他大大有利,而女性之所以跳躍成長是基於「家裡總要有個大人」的考量。〈城堡裡的公主〉劇中一對年幼的姊妹於爸媽外出的一天之內,幻想著她們這一生可能經歷的各種遭遇。〈媽媽歌星〉裡的母女則在充滿剝削與男性暴力的制度裡討生活,被迫墮落,也同時試著於墮落中保有尊嚴。

  魏于嘉的舞台世界既灰色又彌漫荒謬的幽默感,寫盡了人們與動物苦中作樂的無奈與悽慘。這個特色於以戰爭為主題之〈空襲警報:貳零肆玖〉發揮得淋漓盡致。另一個特色是時空變換信手拈來,猶如夢境邏輯裡的濃縮與換置,引領觀眾進入一個天馬行空的世界。再者,她筆下的人物是多面的,但不是寫實主義所強調的3D,較像是夢境裡不時變換的臉孔。因此劇中的「媽媽」(或「女孩」)既是世上所有媽媽的綜合版,亦為一名個體母親所有的不同面向。

  最後一個特色:既是寓言也是預言。她的劇本彌漫末世氛圍,但結尾時沒有明確的句點,較像是餘音繚繞、餘味不絕的刪節號……人們帶著「猜測與害怕」的心情面對未來,彷彿更大災難已等候在下一個轉角。

推薦序

女兒與獸的預/寓言──魏于嘉與世界的時差〉
周慧玲(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特聘教授)


  劇作者自提「與世界的時差」,指涉的也許不只是她筆下世界與常人的扞格,還像是她從作品中折射出的自己與世界的齟齬。在《我跟世界有著時間差》劇本集裡,魏于嘉與世界的時差,經常以「女兒」、「獸」和「戰爭」發聲亮相;她的角色或困於城堡、牢籠,或童話編織的網;而她最無可遏制的趣味,似乎總在撕開、反噬、大笑著喃喃,「說謊啦」。

  〈城堡裡的公主〉以一個樣板核心家庭的情境開場,隨即以大女兒「然後爸爸就再也沒有回來過」,撕開童話、電影與動漫等病毒共謀編織出的有關「城堡與公主」的騙局與幻象。被拘束在如此假象牢籠裡的女兒,更習慣的是與藥頭交媾的母親、如巫婆般啃噬受虐人的社工、和彼此相依為命更且相愛相殺的姊妹倆。終場,母親以童話中皇后的裝扮上場,直接諷刺歌隊吟唱戲劇的道德功能,他們如果不是被動為角色收場,也只能冷漠地擷取故事,散播出去。

  〈媽媽歌星〉,則是一個有關女兒養成的禁忌百事。媽媽歌星其實是媽媽妓女的代名詞,有媽媽就有女兒,以媽媽為題,主角更像是女兒,妓女的女兒。妓女母親帶著女兒生活,一切「好」女兒成長過程中應該要避忌的,全都在她眼前發生:性交易、吸毒與受虐、死亡與非法掩埋、被嫖客凌虐又倒過來復仇雇人毆打恩客、甚至母親為了保護女兒主動要求情人與女兒性交。生活在如此光怪陸離的世界邊緣的女兒,仍舊有著所謂的正常生活:上學、作文「我的家庭」,編造一個正常的親子關係的故事(謊言)。如是種種的目睹與編造,在其他劇作這筆下,每一筆都是可以大書特寫的劇情高潮,在于嘉構作出來的戲劇場景裡,卻顯得異常平淡而理所當然,以至於我們開始思考,長久以來,世人莫非太輕看了一個女孩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過的種種暴力,以及她們在這些隱而不見卻又無所不在的施暴中存活的創傷,和為了生存而衍生的一種(不被察覺的)反暴力的暴力?

  女兒,是魏于嘉筆下世界牢籠裡的預言家,她被拘在邊緣、受虐又孤獨,偶爾也兼職施虐,因為她總在鏡子前嚷嚷鏡子背後的風景,那別人不願看或不知如何看的另一種鏡像。

  〈現世寓言〉,所寓之言,氣候變遷和戰爭。劇作者對這兩者的洞悉,同樣不循任何古典情節結構或說故事的口吻,更沒有什麼批判性的大道理,而是以一場場莫名、荒謬與私慾的戲劇情境,顛覆種種的冠冕堂皇。例如,北極熊愛上黑熊,在環境破壞的河流釣不到鮭魚,來自亞熱帶的黑熊奄奄一息,跳進冰洞把自己凍成食物餵養他的北極熊愛侶;心碎的北極熊狂呼,北極熊是被凍死的……當然,氣候暖化與否,劇作者不探其詳,只是根據北極熊所言,他的愛侶確實是把自己做成食物以解決環境汙染下的食物短缺;如此,四兩撥千斤地以荒誕的聳聽挑逗全球暖化的危言。如果于嘉筆下的氣候變遷,顯得既脆弱與不可靠,那麼她在〈現世寓言〉中描繪出來的兩個(無聊)男子之間的戰爭,同樣弱智而不可信,但它又像隱身寓言,彷彿幼稚可笑卻又洞悉到令人不忍卒睹。

  〈大動物園〉像是從一則社會新聞簡報中,翻轉而出的人獸交鋒浮世繪。動物園的管理者在愛護動物與動物保護的喧嘩中,捉襟見肘地掩護動物死亡(流浪貓狗被撲殺、雞鴨被烹食、稀有動物被製作成標本)的日常。在動物園這個人為建構的(不怎麼臨時的)園區(框囿)裡,大型珍稀動物們神經質地在欄杆旁來回徘徊,思忖著自己是如何習慣於圈禁豢養;園區外備受資源不足之苦的不怎麼珍稀的小型動物們,爬山涉水而來想要擠入大動物園分一杯羹;管理大動物的人們則在忙碌著搬遷到更大的(比較自由)的園區中,不得不關照一下自己隨手丟失的親情與愛情。在這本劇集中,魏于嘉在每個劇作結尾都有一個終場。〈大動物園〉的終場,竟是獸人扮裝的深夜酒吧場景;如露亦如電,吾人當如何究竟事相?編劇魏于嘉留給導演無竟的想像空間,誘惑他們將編劇獨自暗結的珠胎,產出面世。

  動物,是魏于嘉筆下另一組被剝削者;牠們時而愚蠢時而靈光乍現,牠們比人還像人,照映人類極力遮掩的暗黑與扭曲,因此被貶為獸。

  若干年前,台灣的劇場工作者總自嘲商業劇場的尊榮究竟如何?僅僅數年,各種國際IP漫天飛舞,政治正確命題作文台台皆是,魏于嘉的怪誕、撕扯、人獸糾纏,難免孤獨。但也正因為如此,她十年積攢劇集,讓我們看到台灣劇場汩汩泉湧的創作能量,幫我們記住這十年間曾驚鴻一瞥的幾幅異色浮世繪。更特別的也許是像〈空襲警報:貳零肆玖〉那樣,魏于嘉的劇作貌似預言未來(2049的戰爭威脅),更像在誘惑我們回首(一百年前的)那場曾經:過去與未來,幸福與醜陋,女兒與媽媽,人與獸,有為與無相,兩兩並肩攜手,寓言即是預言,如夢幻泡影。

推薦序

邊緣有光
吳政翰(序場劇本發展中心藝術總監)


  2009年我前往美國耶魯大學戲劇研究所,攻讀「戲劇構作與戲劇評論」(Dramaturgy & Dramatic Criticism),閱覽了大量歐美劇作。從這些作品中,我看見不同主題、內容和敘事形式,深刻體會到創作的多元與無限可能。與此同時,在紐約,我也見識到了日本、伊朗、羅馬尼亞、土耳其等國的劇作,透過英文轉譯,將各自國家的文化、藝術及社會問題帶到國際舞台。可惜的是,當時未見任何台灣劇作的身影。

  自那時起,我不禁思索:是否有一天,台灣劇本也能站上世界舞台?台灣的多元聲音,是否能透過劇作讓全世界聽見?若要將台灣劇作介紹到國際,我會選擇翻譯哪一部作品?哪位劇作家能突破界限,探索出獨特的敘事語言?又有哪些劇本能展現「台灣性」?這些提問,成為我關注台灣劇場發展的重要動力。

  回國後,我致力於推動台灣劇本發展,以戲劇顧問、劇評人、大學講師、場館委員等多重身分跟創作相處。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我開始觀察到台灣劇場創作所面臨的困境。近幾年,台灣劇場的商業思維逐漸抬頭,創作逐步「文創化」,劇本變得規格化,觀眾需求超越了內容深度,效果取代了格局,商品先於作品。劇作開始充斥公式化的套路,觀眾對預期的迎合產生了滿足感,作品調性也止於消費性的溫情撫慰和淺層娛樂,劇本缺乏問題意識,劇作家也難見自我追求與敘事探索。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台灣依然有一群劇作家在默默耕耘、探尋新的戲劇語言。他們對人性複雜、實驗美學、觀點辯證、敘事結構進行了深刻的探索,提出了對在地文化或普世議題的深思。這些人的作品,站在邊緣,以獨特且創新的敘事視角,打開對戲劇的想像,並提供了重新感知世界的可能性。

  魏于嘉,正是這樣的一位劇作家。

  她的作品時而可見對女性的關照、對家庭的反叛、對規範的顛覆,但更多時候,她的劇作跨越性別、物種、國族、時空等疆界,勾勒出人與世界的對話與抗衡。透過迥異的敘事語言,她的作品延伸出對台灣當代社會、歷史的多維觀照,以及對人性的深刻挖掘。她的創作不只是關注女性的聲音,更是藉由多層多變的敘事手法、多焦多聲的戲劇景觀,帶出廣袤、流動且包容的陰性思維,表達對台灣社會的批判和人性處境的反思,同時不失對生命價值的探索,兼具在地關懷與國際視野。在這個倡議多元共融的時代,魏于嘉的劇作值得我們重新認識與肯定。

  這部劇本集裡,收錄了魏于嘉過去幾年來五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現世寓言〉是她獲得臺灣文學獎首獎之作,以破碎的場景與荒謬的語言,構建出一種末世焦慮與台灣群像。〈大動物園〉是台南人劇團的委託創作,以動物園為隱喻,呈現人類社會的縮影,透過人與人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的多層關係,構築了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在絢麗多彩的表象下隱藏著生命的失重與蒼涼。〈媽媽歌星〉獲得臺北文學獎,聚焦於母女關係,交織親情與愛情、過去與未來,隨著時間流轉,映射人情冷暖,是作者情感最為豐沛的一部作品。〈空襲警報:貳零肆玖〉將筆鋒轉向歷史,反思戰爭,通過對大時代的層層描繪,映照人性尊嚴與矛盾。〈城堡裡的公主〉是魏于嘉的首部長篇劇本,可見其創作初心,及日後敘事實驗的原點。

  憑藉這幾部優秀劇本,魏于嘉不僅擄獲國內多項劇本獎,也成功跨越文化藩籬,吸引國際劇場界關注,多部劇本獲得國際譯者青睞。〈現世寓言〉曾於國際筆會世界之聲國際讀劇節(PEN World Voices: International Play Festival)亮相,〈大動物園〉則在紐約大學上演,並入選紐約New Ohio Theatre作品發展計畫及Lortel Theatre新劇本孵化計畫。

  2024年,我成立了「序場」──台灣第一個劇本發展中心,旨在培植台灣劇作、孵育戲劇人才,並將台灣劇作家推向國際舞台。翌年,「序場」策劃了「焦點讀劇節」,聚焦展示一位台灣劇作家的不同作品。首位劇作家,正是魏于嘉。

  她的劇作從邊緣出發,卻發現了光明的所在,照亮了台灣劇場的另一面,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去觀察世界、理解自己。

作者序

我跟世界有著時間差


  如題。

  (就想用這兩個字當開頭。)

  本劇本集所收錄五本劇本完稿時間橫跨2013年到2019年,至今最久已有十二年之差,先行提出這個時間差,除了呼應標題外,還有在讀者閱讀前的稍稍提醒。劇場演出跟時代脈動相關緊密,當時創作這些劇本的背景環境、社會氛圍、台灣政治情勢乃至於全球局勢,和2025年的現在都截然不同。如果現今閱讀時可能讓讀者有些卡頓的言談論述,或許除了個人思想差異外(即便是現在的我跟當時的我想法也不盡全然相同),也有當時時代背景與社會氛圍的變異因素。我無法托大自己的一個劇本代表一個時代,但最少也是當時的我對於時代的思考,或是屬於當時的自身反思。在現下這個時刻閱讀這些劇本,希望除了能回望當時的社會情境與人類的生活樣貌外,還能有跨越時間所留存下的一些……或許永遠未能解答的思考。

  下面大略說一下五本劇本當時的創作情境。

  城堡裡的公主 現在的我寫不出這樣的劇本(雖然不知道這句話是屬於最高的自誇還是回望少作的羞澀)。這本是寫於臺大戲劇研究所就讀期間的第一本完整長篇劇本,混有無以名狀的中二矯情和屬於創作者最初的真心,還有一股腦只是想塑造出某種又虛假又真實的底層生活情境(即使都是幻想),那時還有些初生之犢不畏虎不怕被人看不懂的勇氣與純粹,被問到劇本集想收錄哪些劇本時,私心想要留下自己很早期的創作軌跡。

  現世寓言 這本以當時的新聞時事作為靈感,把食安問題、全球暖化、大學生就業22K、多元成家等看似嚴肅的議題,用時而成人時而童話的寓言體混合寫成。當時困於不知道要如何將這些雜亂的線頭織成一本劇本,正好閱讀到卡瑞‧邱琪爾(Caryl Churchill)的劇本A Mouthful of Birds,這本劇本的多頭紛雜最終又看似能回歸全體的書寫方式,幫我找到一個適合的劇場語言。此劇在2016年更名為《#》演出,由創作社製作李銘宸導演,當時收到觀眾評論「很好笑又有想哭的時候」,對我來說或許就是這本劇本最大的完成了。

  媽媽歌星 這本的初稿跟後來完全不一樣,寫完初稿時是有點卡關的,而後中間經歷了與友同遊東京,路過夜晚和白天迥然不同相貌的歌舞伎町,這衝擊感強烈到我回飯店就構思出新版的大綱,是屬於求不來的「一期一會」創作過程。〈現世寓言〉和〈媽媽歌星〉,在當時都有幸被創作社劇團監製慧娜姐選入「CS監製作品」,在劇場前輩的輔佐下無後顧地製作演出,一併感謝當時陪伴兩齣戲成形的製作人浩之。〈媽媽歌星〉在今(2025)年下半年會由楊景翔演劇團重新演出台語版,一樣由2018年演出的導演陳侑汝傾力操刀,若是讀到這本劇本集的你正好看到,請去實際感受劇本在舞台上真實活著的樣貌吧。

  大動物園 跟其他都是由我自己發想的劇本不同,這本劇本是源自於導演黃丞渝的交付命題,特別在此說明本劇本集收錄的劇本版本,跟2018年台南人劇團演出的劇本版本不太相同。這裡收錄的原劇本是依我個人想法建成的樣品屋,2018年演出版是由導演帶領著眾演員(呂名堯、林曉函、張棉棉、王宏元、吳柏甫、梁晉維)拿到了原劇本後,以他們的居住喜好習慣,或許將大型家具換了方位,或將牆上換上帶有自己品味的裝飾品,加入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想法和風味,在此感謝導演和演員對演出版劇本的創作貢獻。如果這裡有讀者曾觀賞過2015年也是由黃丞渝導演的《水管人》,那是我第一齣劇場演出的出道劇本,看過《水管人》和《大動物園》演出,和閱讀到現在這本劇本集的你,恭喜集滿我的劇場軌跡(雖然也不能幹嘛就是)。

  空襲警報:貳零肆玖 本劇本於創作期間受到國藝會的創作補助,特此感謝。回去閱讀當初的筆記,發現初稿原本是有想結合香港反送中運動和台灣在日本時代(請允許我狡猾地跳過日據日治日占的論戰,直接以台語的「日本時代」Ji̍t-pún sî-tāi稱呼)尾聲時所遭遇的戰爭,對照或呼應不同時代背景的戰爭景象,後來發覺光是「戰爭」本身即是過於龐大沉重的議題,更不論這兩者事件的背景落差,故選擇個人較易親近的部分著墨。劇本沒有明指確切的歷史時空背景,以有點類架空的寫法寫成,是私心想從歷史的夾縫中讓出點創作空間給自己,是屬於創作者的自私。沒有真實經歷過戰爭的我,即便能從新聞報導了解他國的戰爭,書寫的仍僅限於想像的戰爭景象,當時對戰爭的想像或許是一種尚有餘裕的腦海演練,而現在的台灣於我而言,各種隱性的戰爭變形已經以超乎過往想像的方式進行中,在此為我那小小多山的國家助力與祈福。

  最後致謝在我能之為一名舞台編劇的路上有過幫助的人們。

  就讀臺大戲劇研究所時期的林鶴宜老師、王安祈老師、王嘉明老師,謝謝你們的指導與鼓勵,而紀杯蔚然老師,應該是最完整地看過我從還不是個玩意兒到長成所謂創作者的種種脆弱或猖狂時刻,一直感激紀杯對我的理解和寬容。

  感謝劇場前輩周慧玲老師、施如芳老師、創作社劇團李慧娜女士和藍浩之女士的提點和陪伴。

  感謝譯者(也同為編劇)Jeremy Tiang將〈現世寓言〉和〈大動物園〉譯成英文,〈大動物園〉在他的努力促成於2022年在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演出,2021年也已先行出版〈現世寓言〉的英文劇本(A Fable For Now, Laertes Books)。(看來我跟世界不只有時間差連出版順序都倒著來。)

  感謝曾經合作過的劇場伙伴們,不論是互相鼓勵或彼此折磨的。

  感謝讓這本劇本集得以出版見世的幕後功臣,謝謝細心耐性負責繁複校稿工作的冠廷和出版社編輯懷君,而若不是吳政翰主動問我要不要出版劇本集,我個人是從沒動過這念頭,所以如果讀完這本劇本集的你,或許多少有點收穫或感觸的話,也請將這份心情贈予政翰,感謝勞力。

  感謝我的家人──媽媽、妹妹、弟弟給予我「我是我」的包容。

  倘若是讀了會皺眉,這創作者原罪向來是自負(寫完發現好像有雙關)。

魏于嘉
2025.2.27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326619
  • 叢書系列:新美學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4.8 x 21 x 1.8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媽媽歌星〉(節選)
 
○人物
 
小花:女兒
蝶子:母親
翔:調酒師
Mary:泰國人
George:黑人
酒客、姐妹、機長、小女孩、路人
 
○語言
 
對話必須以多國混雜的語言呈現。不打字幕。
 
【第一場】
 
空台。燈光時昏黃時明亮,排風扇的影子緩慢轉動、光透進百葉窗的影子、時鐘的影子、時針的聲音、壓縮機低頻的聲音。兩張椅子並排。
 
蝶子牽著小花上場。男聲情緒持平的聲音。
 
蝶子:等一下進去不可以叫我媽媽喔。
 
小花:是的,蝶子小姐。
 
蝶子:……不行,我們長得太像,一看就知道有血緣關係……叫蝶子姐吧。
 
小花:蝶子姐。
 
蝶子:還有,有人問你話我沒說可以回答,你就不要回答。
 
小花:好。
 
男聲:許小姐嗎?請坐。
 
蝶子與小花坐下。兩人拘謹不安地微笑。
 
男聲:你剛剛在外面也有看到,應徵這個工作的人很多,憑什麼我們要僱用你?
 
蝶子:我會唱歌跳舞……還很能喝。
 
男聲:嗯,很能喝。會唱歌跳舞的多的是,有什麼特別?
 
蝶子:我──
 
小花:相信主考官都看到了,我會說日文、英文、中文、台語四種語言,雖然不是非常多,但我相信──
 
男聲:喔,你會說台語。
 
蝶子:我可以證明我想要這份工作的決心,我需要這份收入養活自己……跟我妹妹。
 
男聲:你要怎麼表現你的決心?
 
蝶子:不然我先表演一段給你看?
 
男聲:嗯。
 
蝶子清唱〈長崎蝴蝶姑娘〉日文版,小花在旁伴舞。
 
男聲:這位是──
 
蝶子:我妹妹。
 
小花:我媽媽(與上句重疊),那位是我媽媽,不好意思讓主考官見笑,長那麼大面試母親還硬是要陪……從小我們講的都是台語。
 
男聲:台語能講得流利的年輕人已經很少了……後來你隨著母親到日本定居是嗎?
 
蝶子:日語……日語我會努力學的,請老闆給我這個機會,我會好好表現。
 
男聲:表現?我沒看到你的「表現」。
 
蝶子:小花,你拿椅子到角落去坐。
 
小花:蝶子姐要幹嘛?
 
蝶子:乖,聽我的話,一下下就好了。
 
小花:一下下是多久?你每次要我等你一下下都過很久。
 
蝶子:牆上有時鐘看到嗎?記不記得我教過你怎麼看時間?
 
小花:記得。
 
蝶子:那你就看長針走到六的時候,我就好了。
 
小花:真的?
 
蝶子:真的。
 
小花拿起椅子搬到角落坐,蝶子開始脫衣服,小花站起,拉長身子挪動時針,蝶子脫到只剩內衣褲。
 
男聲:可以了。
 
蝶子穿回衣服,小花搬回椅子與蝶子同坐。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5滑書祭!電子書、有聲書9元起!我的瘋狂劇場!嗨讀嗨聽嗨學,知識派對熱映中!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是加碼(7/17-7/18)
  • 東立夏日漫博
  • 圓神暢銷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