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節
成為幽魂的總統:一段跨越三代的家族記憶與臺灣獨立運動往事
5
1人評分我要評價

成為幽魂的總統:一段跨越三代的家族記憶與臺灣獨立運動往事

Where Every Ghost Has a Name: A Memoir of Taiwanese Independence

  • 定價:550
  • 優惠價:79434
  • 優惠期限:2025年08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歷史被迫噤聲,記憶是否還有回聲?
當家族選擇遺忘,幽靈是否仍在暗夜低語?
《成為幽魂的總統》帶我們深入一道難以言說的家族創傷。
 
  一本書、一疊父親手寫的旅行日誌,是廖美文(Kim Liao)踏上尋根之旅的起點,也是她僅有的線索。
 
  她在美國出生長大,對祖父廖文毅幾乎一無所知。祖母絕口不提,父親也避而不談。直到某天,她在一本美國外交官的著作中看到祖父的名字,才驚覺這位家族中的神祕人物,竟是一九五〇年代臺灣獨立運動的領袖,曾於東京成立「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並被推舉為流亡政府總統。
 
  然而在主流歷史敘述中,廖文毅鮮少被提及。他不僅從公共記憶中消失,也被排除在家庭記憶之外,成了一個無處安放的幽魂。
 
  為追尋祖父身影,作者於二〇一〇年來臺,展開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她走訪臺灣各地,從首都臺北到祖父成長的雲林西螺,也造訪綠島監獄等白色恐怖遺址,親身走入歷史現場。面對語言隔閡,她努力學習中文,並尋求翻譯協助;同時積極訪談親戚、學者,拜會謝聰敏、彭明敏等臺灣民主運動前輩。其間,她也曾赴日尋找祖父日記下落。
 
  《成為幽魂的總統》將這段尋根經歷寫得如懸疑偵探小說般引人入勝,交織著作者在美臺日三地追查線索的過程,以及祖父母那一代的歷史片段──場景橫跨戰後初期的臺北、逃亡時期的香港與日本,最終祖母帶著四名年幼子女遠赴美國,一家人自此分隔兩地。
 
  作者細膩描寫白色恐怖如何撼動一個家族的命運。當讀者隨她走近廖家過往,也將意識到:那從不是遙遠的政治事件,而是一場滲入無數家庭日常的災難,影響至今。
 
  上一代出於保護而選擇沉默,卻讓下一代在不知情中成長。廖美文以自身經歷示範:當後代願意追問,被壓抑的家族隱痛終能開口。這不只是廖家的故事,也是許多臺灣家庭共同背負的傷痕。
 
  【專文導讀】
  陳翠蓮|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國際讚譽
 
  ▲在這部令人驚嘆的作品中,廖美文巧妙地結合縝密的歷史探究與生動的想像重構,交織出一段家族謎團。這本書不僅是對臺灣歷史的重要貢獻,更深刻描繪了對抗威權所需付出的廣泛且沉重的個人代價。──楊小娜(Shawna Yang Ryan),《綠島》作者
 
  ▲從令人驚豔的開場句開始,《成為幽魂的總統》便緊緊抓住我的注意力,直到最後一頁都無法放下。這既是一部動人的回憶錄,也是一場引人入勝的懸疑之旅,感人至深、考證嚴謹,是一部傑出的出道作品。──陳霓(Kirstin Chen),《紐約時報》暢銷書《仿冒品》(Counterfeit)作者
 
  ▲在《成為幽魂的總統》中,作者廖美文帶領我們從美國長島橫渡太平洋,前往臺灣,追尋她流亡祖父的過往。這本書提醒我們,歷史從來不單純。被捲入時代風暴的不僅是政治異議者,也包括被迫留下的男人、女人與孩子。而在許多家庭故事中,沉默往往是最有力的聲音。這部作品不僅敘述了苦難與犧牲,也呈現出在最艱難的處境中,人如何透過行動與堅持,維繫自我認同與生命意義。──李安如(Anru Lee),紐約市立大學約翰傑依學院(John Jay College)人類學系教授
 
  ▲廖文毅的美國孫女揭開塵封的家族記憶,寫成一部出色的傳記,呈現祖父與臺灣獨立運動交織的命運軌跡。──《臺北時報》(Taipei Times)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廖美文(Kim Liao)
 
  臺裔美國作家,臺灣獨立運動先驅廖文毅孫女。作品曾刊登於《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衛報》(The Guardian)、《文學樞紐》(Literary Hub)、《沙龍》(Salon)等媒體。曾獲傅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 Program)獎助,並獲佛蒙特藝術村(Vermont Studio Center)、珍特基金會(Jentel Foundation)、漢比奇中心(Hambidge Center)等機構支持。畢業於史丹佛大學現代思想與文學系,並於愛默生學院取得創意寫作碩士學位。目前與家人居住於紐約市近郊,教授各年齡層學生寫作。
 
譯者簡介

向淑容


  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自由譯者,專事書籍與影視字幕翻譯。譯有《隨機試驗》、《天皇蒙塵》、《練習8分鐘就靜心》、《文化大革命》、《憂鬱的演化》、《現代世界六百年》等書。
 

目錄

臺灣版作者序
作者說明
 
【第一部】
第一章 學錯中文了
第二章 僅有的線索
第三章 惠容在日治臺灣
第四章 閣樓
第五章 遠大前程
 
【第二部】
第六章 惠容出逃
第七章 義子
第八章 那些想推翻蔣介石的人
第九章 粉飾的紀念館
第十章 陷阱
第十一章 餅乾鐵盒
 
【第三部】
第十二章 綠島
第十三章 自由鬥士
第十四章 美國人家
第十五章 流亡的共和國總統
第十六章 知與不知
第十七章 投降
 
【第四部】
第十八章 重返西螺
第十九章 開始用惠容的邏輯思考
第二十章 賭徒家族
第二十一章 廢棄老蔣雕像園區
第二十二章 鬼月
第二十三章 再看一眼金色死刑令
 
誌謝
注釋與參考文獻
臺灣歷史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導讀:第一代臺灣獨立運動家廖文毅的困境與歸趨(陳翠蓮)
 
 

臺灣版作者序

  撰寫與研究這本書的過程,讓我學會了真正的謙卑。

  身為美國人,在二〇一〇年以前,我從未踏上臺灣這片土地,也不會說中文。但當年抵達臺北後,我深深感受到臺灣人的溫暖、善意與慷慨──無論是廖家親人、祖父廖文毅的朋友與同事,或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都給予我極大的幫助。正是因為這些人的支持,我才能有機會理解、重建,並分享這段來自過去的故事。

  距離我在臺北生活的那一年,已經過了十五年。這段期間,臺灣有了許多變化。讓我特別感到振奮的是,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轉型正義,學界也日益關注相關歷史的書寫與研究。來自受難者、自由鬥士,以及他們家屬的口述歷史,是我們理解過去的重要途徑。我也為現在愈來愈多臺灣人願意討論臺灣在世界中的角色,以及愈來愈多年輕人認同自己是「臺灣人」而感到欣慰。

  我寫這本書,是希望能將我們家族的故事介紹給美國與世界各地的讀者。但我從不認為自己能講述臺灣完整的歷史。我無意代表臺灣人民,也無意代表我的家族,或我的祖父廖文毅。我所能訴說的,只是自己的故事。

  即便如此,我仍希望這本書能成為對話的一部分──關於臺灣歷史、白色恐怖、正義,以及每個人如何為自己相信的事情奮鬥。在我旅居臺灣期間,曾幫助過我的每一位朋友,我都深懷感激,也期待不久後能再次踏上這片土地。

  我祝福臺灣持續和平與民主,也希望全世界都能看見、理解,並珍惜這座美麗而珍貴的島嶼──臺灣。

廖美文(Kim Liao),二〇二五年五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78691
  • 叢書系列:春山之巔Summit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x 1.9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七章】義子
 
二〇一一年一月
 
臺灣臺北
 
我離開西螺、回到臺北後,用Skype打給在美國的爸爸。他人在康乃狄克州,家裡沒有電腦(他多年來始終抗拒使用網路),所以我連上Wi-Fi後,用Skype撥打了他的市話。等他接電話時,我喉頭湧上一股熟悉的緊張感。
 
「嗨,金!妳中文說得怎麼樣?」這是他第一個問題。
 
「還在努力,有進步啦,」我回答。「我現在比較聽得懂了。」
 
「妳住在那邊還習慣嗎?」他問。
 
此時我已經在臺北住了好幾個月。來到這裡之後,我為那些跟我一樣參與傅爾布萊特計畫的朋友,還有山姆,辦了一場旅臺外國人的感恩節晚宴;我也挑戰了第一次用中文溝通剪頭髮,總算順利完成;我剛從一趟前往西螺的機車獨旅回來,正在準備中文課的期末考。我甚至還在臺南遭遇食物中毒,所幸活了下來。
 
「習慣,我現在算是適應了,」我說。「我交到一些朋友,也有去拜訪娟娟伯母和史豪伯父。我還去了一趟西螺,看看你們家族的故鄉。」
 
整段談話中,有件事我一直沒說出口,那就是我桌上擺著他一九七九年寫下的旅行日誌;這本日誌是我偷帶出來的,我一直沒跟他坦白。還是不要隔海吵架比較好,我心想。等我回到美國再告訴他。
 
「妳有看到廖家祖厝嗎?」他興奮地問道。「中間那棟宏偉的大房子,有塔樓和陽臺,是模仿芝加哥大學的風格建造的。文奎伯父去芝加哥大學念博士,從那裡帶回了一張照片。他爸爸,就是我爺爺,看了很喜歡,於是按照它的樣子打造自己的家。所以祖厝具有西式風格,同時融合傳統中式建築。總之,妳有看到嗎?」他又問一次。
 
我很訝異,他聲音裡帶著暖意與懷舊之情。他似乎真的很想聽聽我在臺灣有什麼發現;相較於他上次和我談話時絕口不提往事,這是很明顯的轉變。他會有興趣,也許是因為我們的角色對調了:他可以聆聽我講述他家族的事,而不需要面對他自己的回憶。
 
然而我只有壞消息。「爸,祖厝不在了。沒人跟你說過嗎?」
 
「什麼?」

會員評價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25/07/10
今年是台獨運動的第一棒落幕的一甲子、60週年的日子。其實在追求台灣國家完成的道路上,都是先輩們不斷的失敗、再嘗試、跌跌撞撞,以踉蹌的難堪姿態,進兩步退一步的方式,踽踽前行著。他們的嘗試或許失敗了,但他們的故事不該被遺忘,因為是他們的扣邊與拓邊,方才讓後繼者得以有尾隨與前行路徑可能啊!!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5滑書祭!電子書、有聲書9元起!我的瘋狂劇場!嗨讀嗨聽嗨學,知識派對熱映中!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夏日旅遊節
  • 大塊全書系(止)
  • 平心x知翎夏日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