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語言展
戀愛腦依戀障礙:如何既享受粉紅泡泡,又能尋得理想伴侶?

戀愛腦依戀障礙:如何既享受粉紅泡泡,又能尋得理想伴侶?

Wired for Dating: How Understanding Neurobiology and Attachment Style Can Help You Find Your Ideal Mate

  • 定價:480
  • 優惠價:79379
  • 優惠期限:2025年08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戀愛腦很正常,使用不當卻讓人心痛夢碎
「生物心理學派伴侶諮商」(PACT)創始人教你:
如何不受粉紅泡泡干擾,找到值得穩定交往的對的人?

  ★Amazon書店讀者好評,約會必讀擇偶指南
  ★美國心理諮商師推薦書單
  ★婚姻諮商專家專文推薦

  不再被戀愛腦耍得團團轉,從此知人、知面、更知心!
  你總是憑感覺來選對象,缺乏理性的判斷準則嗎?
  了解自己的戀愛腦與依戀形式,建立長久幸福的親密關係

  本書是為了認真想找個可靠伴侶,進而經營長久穩定關係的人所寫。終極的目標,不只要幫助單身者順利脫單,更要找到可以廝守終生的良伴。

  作者結合腦神經科學研究、心理學依附理論等視角,帶領讀者去辨識親密關係中的心理與生理變化,避免被腦中的神經化學物質帶偏,因爲粉紅泡泡而誤下判斷。

  本書將帶領你走過約會的各個階段,透過互動觀察並預測兩人的未來。你將知道如何為約會做好準備,並循序漸進建立起穩定的關係。若在過程中,不幸發現彼此不適合,也提供健康結束關係的方法,讓你帶著正向積極的態度,再往前開創幸福。

  【戀愛腦的神經化學物質】
  多巴胺
  在熱戀期時,多巴胺水平會上升,讓你在約會時亢奮愉悅、精力充沛。被戀愛沖昏頭時,你會廢寢忘食、日常生活怎麼過都不重要了。

  睪固酮
  男性在戀愛時,睪固酮水平會下降,變得更溫和且攻擊性低;而女性在戀愛時,睪固酮水平不降反升。但這些變化只是階段性的,頂多維持一兩年左右。

  血清素
  在熱戀期時,血清素水平反而會降低,使人變得多愁善感、容易憂鬱、焦慮、失眠。血清素水平會在癡狂愛戀後的一兩年間,慢慢恢復到正常值。

  去甲腎上腺素
  這是初次約會時會緊張到手心冒汗、心跳加速、興奮、焦慮、全神貫注的原因。當你和戀慕對象在一起的時間久了,去甲腎上腺素就越少,則不會再那麼聚精會神。

  【約會時的觀察重點】
  依附關係類型
  ・錨定型(安全型依附):兩人總比一人好
  ・孤島型(迴避型依附):我凡事可以自己來
  ・浪潮型(矛盾型依附、焦慮型依附):沒有你我做不來

  非語言線索
  ・眼神接觸:迴避、閃躲、凝視、柔和而親近感
  ・嘴巴:唇角上揚或下垂、雙唇緊閉、雙唇微張或輕鬆自然 
  ・臉部表情:目無表情、表情太豐富
  ・身形儀容:挺直、弓背、傾斜
  ・動作與姿勢:煩躁不安、不由自主的小動作、抖腳、手指繞髮尾
  ・味道:香水味、洗髮精的味道、體味、口氣
  ・衣物裝扮:休閒或精心講究、首飾、穿環穿孔、紋身刺青
  ・聲調音量:聲音宏亮或輕聲細語、調節得當或聲色低沉
  ・笑聲與笑容:傻笑、假笑、大笑、有無誠意

  語言線索
  ・你在哪裡出生成長?
  ・你有兄弟姐妹嗎?
  ・你從事什麼工作?
  ・你在這個專業領域做多久了?
  ・你小時候全家會一起進行什麼樣的活動?
  ・誰對你的人生影響最深遠?
  ・全世界你最想去哪裡旅行?
  ・哪一本書是你的最愛?
  ・你最喜歡的假日活動是什麼?
  ・你此生收過最棒的禮物是什麼?誰送的?
  ・你希望自己十年後的人生是什麼樣子?
  ・你最恐怖的約會經驗是什麼?
  ・你最想認識我的哪個部分?

專業推薦

  方格正╱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美樂妮╱Podcast《失婚婦女Chill High High》主持人 
  許妮婷╱小漁村心理諮商所負責人 
  曾心怡╱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路隊長╱Podcast《好女人的情場攻略》主持人 
  蔡侑霖(Danny Tsai)╱作家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和另一個人的相識相戀到相處,未必是偶然的緣分,其實可以好好安排與慎選。作者史丹.塔特金博士,詳實闡述你需要知道與行動的重點,幫助你談一場踏實美好的戀愛。」——比爾.歐漢龍(Bill O’Hanlon),《愛是動詞》(Love is a Verb)共同作者

  「當情感遇上科學,感性結合理性,你就是最大贏家。作者揭開約會的神祕面紗,好讓你能享受與深愛伴侶之間妙不可言的過程。現在,你可以在安穩的基礎上,放心約會,展開你心馳神往的愛之旅。」——彼得.比爾森(Peter Pearson)博士,加州門洛公園「伴侶學院」共同創辦人

  「本書引導你學會研判紅色警戒,也找到練習與掌握技能的方向,進而發展一段長期穩定、成功在望的伴侶關係。你現在就可以信心滿滿地慎選自己的人生伴侶,也理性認清雙方是否適合相伴一生。」——埃琳.巴德(Ellyn Bader)博士,加州門洛公園「伴侶學院」共同創辦人

  「這本書的主題包括:你要尋找什麼?如何面對網路交友網站?你要如何認識自己?如何審查與檢視你的潛在伴侶?以及如何以冷靜的方式尋找人生最大的贈禮——一段穩定長期的伴侶關係。」——海倫.費雪(Helen Fisher)博士,《我們為何戀愛?為何不忠?》(Why Him? Why Her?)作者

  「本書引導讀者在約會前後學習如何表現自己、審視潛在伴侶同時避免無意間破壞了關係;內容循序漸進,學習過程也有所依據,一步步趨近目標。」——丹尼爾.懷爾(Dan Wile)博士,《蜜月之後》作者
 
  「當我在約會時,史丹.塔特金在哪裡?我強烈推薦《戀愛腦依戀障礙》給所有準備好發展一段穩定關係的人。作者以明瞭易讀、高實用性且機智有趣的方式,帶領讀者進入約會領域所涉及的神經系統,與科學、生物心理學、神經生物學等相關聯的運作方式。」——艾拉妮絲.莫莉塞特(Alanis Morissette),歌手、藝術工作者與社運人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史丹・塔特金(Stan Tatkin, PsyD)


  美國著名婚姻與家庭治療師,「生物心理學派伴侶諮商」(PACT)創始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助理教授,安迪亞克大學(Antioch University)、加州路德大學(California Lutheran University)心理學講師,全美最大醫療集團——凱薩機構(Kaiser Permanente)講師,負責指導與訓練住院醫師。與妻子崔西・博德曼・塔特金(Tracey Boldemann-Tatkin)共創「生物心理學派伴侶諮商」學院。著有《大腦依戀障礙》、《戀愛腦依戀障礙》等書。

譯者簡介

童貴珊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職雜誌社資深撰述,目前為特約翻譯與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大腦依戀障礙》、《我想對你說愛的語言》、《一個人的內在朝聖之路》、《為何你不敢自在做自己?》、《成為自己的光》、《脫家者》等書。
 
 

目錄

推薦序:唯有在關係中,我們才能茁壯成長 
前言:成功許下終生諾言
  
第一章 約會之前 
第二章 穿過迷戀濃霧,看清真相 
第三章 處理約會的緊張情緒 
第四章 密碼解鎖:誰是好伴侶? 
第五章 知己知彼 
第六章 錨定型:倆人總比一人好 
第七章 孤島型:我可以自己來 
第八章 浪潮型:沒有你我做不來 
第九章 你的神經系統是否運作順暢? 
第十章 分道揚鑣 
第十一章 長長久久 
第十二章 一直都在約會中 

前往幸福的25個練習索引

練習1:你的夢中情人    
練習2:定義愛    
練習3:很讚或不行    
練習4:正念呼吸    
練習5:正念練習    
練習6:安全對話    
練習7:聽到弦外之音    
練習8:你能提供的優勢    
練習9:你能提供什麼?    
練習10:錨定型測試    
練習11:從過去經驗,判斷你的約會對象是否為錨定型傾向?    
練習12:從當下時刻,判斷你的約會對象是否為錨定型傾向?    
練習13:孤島型測試    
練習14:從過去經驗,判斷你的約會對象是否為孤島型傾向?    
練習15:從當下時刻,判斷你的約會對象是否為孤島型傾向?    
練習16:浪潮型測試    
練習17:從過去經驗,判斷你的約會對象是否為浪潮型傾向?    
練習18:從當下時刻,判斷你的約會對象是否為浪潮型傾向?    
練習19:安撫你的伴侶    
練習20:保持訊號暢通明確    
練習21:四目交投    
練習22:同歡共樂    
練習23:放大共享之樂    
練習24:穿對方的鞋,感同身受    
練習25:擬定屬於你們自己的伴侶協定

 
 

前言

成功許下終生承諾


  如果你已選上這本書來翻閱,那或許你正有意尋找一段浪漫的伴侶關係。形式不拘而多元。可以是傳統的婚姻關係,有法律約束力的婚約,或某種長期承諾的伴侶關係。可以是異性戀或同性戀。可能多多少少都離不開「浪漫」的元素。也許你並不十分確定自己是否有信心或已準備好許下完整的承諾,但你確實渴望深刻與踏實的陪伴。當然,你或許只是想試試水溫,探索一下你的選擇。無論任何情境與心境,所謂約會──一種屬於我們人類社會中探索與建立關係最常見的普遍方式──已然被端上檯面,甚至早已在你腦海中醞釀成形。

  身為伴侶諮商師,我同時也為戀愛中或想要尋找伴侶的朋友舉辦研討會,多年來投身於這個領域的經驗,使我對這些情境與心態,瞭若指掌。比方說,我經常看到有些人一邊渴望找到伴侶,一邊又因戒慎恐懼而逃避親密關係。有些人則明明已經約會一段時間了,卻猶豫不決,不知如何確定交往中的對象是否適合長期發展,或應該先行退場、另覓他人?另外一些人則因在關係中受過重傷,而質疑約會的價值,何須如此勞煩?還有一些人是已經離開約會舞台數十年的老將了,如今又被推上台,他們想搞清楚自己是否還有能力重新經歷這些過程。

  無論上述哪些情境最貼近你的實況,約會都可能是個挺嚇人的事。如果你從來沒做過,可想而知,那確實令人心生畏懼。我們在書本、電影、社交媒體和周遭朋友的生活中,經常看到各種與浪漫相關的畫面與情節,但當你試著自己去開創這些浪漫情節時,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尤其當你踏出一步和他人見面卻又老是找不到合適對象時,對你來說,約會自然引起內心的焦慮不安與挫折。一個又一個,一場又一場,直到你開始感到厭煩,甚至憤而決定不玩了。如果你早已離開約會舞台多年,與人見面約會想必令你不知所措,對你來說,約會很可能是充滿壓力與惶恐不安的挑戰。

  坦白說,當有人要求我寫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個想法是,世上真的需要一本討論「約會」的書嗎?這個議題早已說了再說,不計其數。但事實上,我每一天仍不斷面對「不知如何建立一段成功關係」的人,在困惑中渴望尋找出路。儘管資訊和建議很多,但他們仍搖擺不定,不知如何前進。有時候,這些受困的人毫無頭緒,不曉得如何修正他們自認犯下的錯誤。對這樣的人來說,他們不但不享受約會,反而視此為畏途,避之不及。他們甚至開始懷疑建立浪漫關係的意義,所為何來?

  我之所以決定寫這本書,是因為我相信我提供的約會途徑,不但可以找到浪漫關係,也是你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出路。我的方法是結合身心的「生物心理學」原理。在此架構下的討論,會引用科學的角度與理論,來研究浪漫關係中的心理與生理學變化。其中離不開神經科學的發展、依附理論與喚醒論(arousal)等不同領域的觀點。

  神經科學是對人腦的研究。除此以外,它也幫助我們理解人際關係中如何行動和反應的生理學基礎。譬如,當你在判斷潛在伴侶是否吸引你時,其實背後牽制你的大功臣,是你大腦中最原始的自動化功能。大腦中不斷強化的社交進展與自動化功能同心協力,推波助瀾,讓你進而有所作為──譬如,你開始去解讀對方的臉部表情、情緒狀態與社交暗示──由此而提升了約會成功的機率。

  從「依附理論」看來,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自有其生物需求。例如,與人連結有助於我們理解,形塑生命中最原初的關係類型,如何在我們後續人生的關係中奠定安全感的基礎。有些人本質上在關係中就安全感十足,有些人則安全感不足。缺乏安全感會讓你難以接近潛在對象,或使你對約會充滿矛盾與卻步。當然,行之有年的感受無法讓你在彈指之間澈底改變你本質性的傾向,但關係連結的型態,也非千遍一律,仍有許多彈性空間。我會在書中逐步說明,幫助你如何在健康的關係中,獲得更大的安全感。

  人類的喚醒生物學或喚醒論,是另一個理解關係的良好依據,同時也對約會議題,提供獨具創見的角度。從這層意義上來說,這裡所謂類似衝動的「喚醒」,並非特別指向性勃起,而是包含更一般的個人能量、警覺意識與投入準備的管理能力。以約會來說,這意謂著你不但可以免受自己的情緒與感受所箝制,擺脫它們的支配;反之,你還可以充分掌握管理自我感受的能力,甚至去影響、安撫與激勵你的伴侶。

  在我上一本著作《大腦依戀障礙》(Wired for Love)中,我把這種「生物心理學」的方法論,應用在交往中的情侶身上,幫助他們改善關係。我在書中的前提假設是我們天生傾向戰鬥,而非相愛。當我們缺乏安全感、失去自我情緒的管理能力時,直接造成我們大腦中負責戰鬥的元素占上風,無論我們多麼抗拒,仍無法扭轉局勢。在《大腦依戀障礙》中,我提出了十項原則,以及具體可行的應用技巧與練習,幫助伴侶朝著相愛相親的方向前進,讓雙方在彼此相屬的對方身上,滿足他們真正渴望的那部分。

  而今,我很欣慰能透過這本書,深入探討關係旅程中更早的一步:「約會」。我的想法是,我們絕對有權力去搖動鐘擺,左右思索與衡量,好讓我們可以好好準備,再出擊;去尋找伴侶,而且成功許下終生承諾。

  《韋氏字典》為「約會」下了個定義:「一對想要結婚的伴侶共同完成的系列社交活動」。我相信大家都會不約而同覺得這樣的定義,未免太簡化狹隘,難以全面涵蓋現代社會對約會的所有緣由。至少,以本書的寫作宗旨來說,所謂「約會」更類似「人們尋求建立安全關係的一段社交過程」。

  本書的中心思想,其實就是──一段成功的關係,其核心重點,是來自安全的社交互動與關係。發揮安全功能的原則,建基在依附理論和研究中,這樣的關係至少具備以下幾項特質:

  ♥安全的(「我們互相保護」)
  ♥敏銳的(「我們理解彼此的需求」)
  ♥平等正義(「我們樂於盡速修復所發生的任何傷害」)
  ♥同心協力(「我們一起」)
  ♥真實的相互相屬(「互惠互利,福祉共享」)

  因此,我們會說,一段安全的社交互動中,兩造之間的夥伴關係,是建立在敏銳、平等正義,以及真正互屬的關係基礎上。其實,我們都有這些基本的關係連結與特質,但有時候,我們很需要強化這種連結,以抵擋任何反作用力的傾向。

  想要在人際關係中旗開得勝的途徑,其實很多,但這本書的主要目標,是要幫助你找到那位單身、願意廝守一生、一夫一妻制的伴侶。因此,如何去理解和落實安全的社交互動,是關鍵原則。我不但要引導你如何為約會做好準備,還要教你如何善用約會的過程,來建立一種(或成為)安全互動的浪漫關係。我深信這樣的方法,可以為那些曾在約會過程中經歷恐懼與挫折的許多人,提供最有效的解決出路。放心吧,不管你自己心懷哪些特定的恐懼、猶豫或擔憂,這些解方都具備共同的內容。

  接下來,我把一般適用於約會的生物心理學原則,總結成主要的內容。正如你所看到的,這些大綱與安全的社交關係特質,是前後一致的:

  1. 約會對象要保證彼此的人身安全;縱使雙方還不熟悉,仍要互相保護。
  2. 約會對象要能理解,且意識到要回應彼此的需求。
  3. 約會對象能及時採取行動,努力修復這段新關係中可能出現的任何傷害。
  4. 約會對象要認知彼此都處於互相探索的過程中,雙方都願坦誠相見,更深了解彼此。
  5. 約會對象以相互相屬的真實關係,彼此相待;無論個人的交往方式如何,雙方都達成共識,那就是命運共同體的認知,你看為好的,對我亦然。

  從本質上來說,如果你和潛在伴侶能澈底落實這些原則,你們的關係極有可能走向確定交往的成功目標。反之,你若發現約會的互動中不符合這些關係原則,那麼,你就有充分的理由結束這段約會關係;然後,另找他人,再接再厲。

  這本書的架構,與約會旅程的發展弧線和走向大致相似。從第一章,或許從你踏上首次約會之前就開始了。我在這一章會詳細介紹我對約會的看法與方法,你可以藉此在開始約會前,先對各種問題深思熟慮;譬如:你期待什麼樣的伴侶與關係類型?線上約會有哪些優勢和缺點?同時也談談一些普遍存在人際關係中的迷思。即使你已開始和某人約會,也建議你不要跳過這一章。釐清自己想要什麼──永遠不會太遲。

  第二、三、和第四章,我們繼續來說說第一次約會或前幾次的約會情境。我們先聚焦討論一件事:當你被某人吸引時,當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你可以從最初階就開始檢視眼前這位潛在對象,你也可以透過一些行動來確認自己是否全力以赴,在對方心中留下最好的印象。容我重申,即使你已開始在約會了,這幾章內容所包含的資訊、技巧與方法,都有極高的參考價值,無論你處於哪個階段的約會中,都值得你好好理解。

  從第五章到第八章,我們將更深入探討約會的過程。由此開始,你從隨機找人約會轉向比較嚴肅的正式約會。這個轉換的過程,可能需要大約一年的時間,所以,如果你還沒開始任何約會,那你更要為了美好的將來,好好翻閱這些內容。第六章到第八章,我們特別提到三種主要的關係類型──孤島傾向、浪潮傾向與錨定傾向中會面對的問題──這部分我稍後會再詳細論述,同時檢視不同性格的合作伴侶,如何展現安全的社交關係。

  第九章的內容,實則延伸說明第三、四章所提及的原則。你可以從中理解自己和潛在伴侶間如何互相安撫、如何妥善處理當下的矛盾與衝突。在一段關係走到這個階段時,你接下來有兩條路可擇其一:你可以分手,或許下承諾。第十章要討論的,就是如何確定是否已達分手的大限。如果你覺得分手已成定局,那麼,如何處理分手?如何盡可能速戰速決又能輕鬆自在、另覓他途,再持續前行?最後,第十一章,我會向你說明,如何提升你和約會對象的關係,引導你們走到一個嶄新境界,當然,我得假設你覺得自己已做好萬全準備;然後,就是幫助你如何與伴侶建立共識與正式的約定,好讓雙方未來的關係,能奠定在更健康、穩定、相愛相守的承諾與基礎上。

  每一章都附上功課,我鼓勵你實際去練習。這是一本關乎你的書,投入心思去練習,這些內容就成了你個人的事,而非事不關己的客觀敘述而已。當然,有些練習或許特別適合你,具體的功效取決於你在整個約會過程中所處的位置與角度。沒關係,請放心專注在某些內容,其他的留待日後再處理。

  當你按部就班閱讀各個篇章時,你自然會逐漸累積約會目標所必備的各種認知與方法。每一個讀者的實況各異,對約會目標的設定也會因個人的內在傾向而有所不同,這些都是正常的。有鑑於此,我把所能想到、涵蓋各種面向的約會案例,都收錄起來,希望你能從中找到符合你真實情境的例子,還能藉此向歷練豐富的其他人多多學習。最後一章,當你總結綜合所有內容時,我深信,你應該已能駕輕就熟,可以從根基開始,建立一段同心同行、穩定長久的伴侶關係。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604540
  • 叢書系列:藍光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3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約會之前(節錄)

本章要討論的主軸,都是在你啟動約會前,要提前考慮的議題,好讓你能為約會過程未雨綢繆,整裝上路。不過,如果你目前已積極約會中,這些問題仍值得你重新鞏固根基,好好解決任何潛在的問題和擔憂,一切都來得及。或許你和碧芙一樣,覺得自己多年來的努力都白費了,請你不要灰心喪志:還有希望。本章內容,將詳細說明關係本質的建構,幫助你打好基礎。

首先,我們來探討約會過程中,經常被提及的普遍問題與假設,尤其是那些可能降低成功機率的假設。我會更詳盡介紹「生物心理學」的方法論背後,所依據的科學原理,帶你一起權衡線上約會的利弊,解構有關約會與人際關係的迷思。

你的起始點

約會的原因,不勝枚舉:想結婚和成家、逃避孤獨、建構獨立生活、拓展朋友圈或探索新的社交體驗。這些都是正當理由,但我在本書內容中只擷取一個假設來說明──我假設你的約會理由,是因為認真想找個可靠的理想伴侶。在這前提假設下,我們首先來檢視,你對理想伴侶的類型和關係類型有哪些想法和先入為主的觀點?釐清你個人的想法很重要,因為這關乎你未來決定要和什麼樣的對象發展什麼樣的關係。

我要大膽假設:不論你的性別、也不管你承認與否──我猜想你大概最希望能找到特別的「那一位」就好,而不想多找兩三位或多多益善。你或許也期待能找到長久的穩定關係,同時發展出彼此倚靠的情感。其實,如願以償的機會很多。另外,我也冒昧猜測,你其實一心想知道,到底所謂忠誠互信的深度關係,是否可能?就算你樂見其成,你或許也想了解這些目標是否值得追求?你可能覺得自己天生孤僻,不擅處理人際關係。你也可能認定這些配對媒合是個陷阱,最好避而遠之。總之,一如碧芙的情境,現在的你,對約會和深度關係的發展,很可能還抱持很大的懷疑。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每日e書99元】嚴選暢銷電子書,天天更新、天天都有新發現!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暑期參考書展
  • 東販夏日漫博
  • 深空夏日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