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膽愛,放心做
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過有很多很多夢想的時期,一會兒覺得自己會成為在實驗室裡搖晃著試管的科學家,一會兒覺得自己會成為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活躍的外交家,一會兒覺得自己是畫畫天才,一會兒又覺得對舞蹈也很有天分⋯⋯
這些人生的可能性,我都想過,但最終卻沒有從事其中任何一個「夢想」中的職業,也沒有成為任何一個「家」。
就像某個段子說的那樣:剛上小學時,我們覺得哈佛就在眼前;上了初中想著「清北」也不錯了,高中時發現能考上大學就挺厲害了。我們想要的東西,一點點地被現實修正,最後理所當然地成了一個平凡的人。
於是當某個人說他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的時候,周圍的人會習慣性哈哈大笑,笑他太過天真,笑他初生之犢不怕虎。其實這沒什麼好笑的,你實現不了的東西,不代表別人實現不了,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也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而是當時的你,還配不上那點希望。
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很多人在對自己說了太多的不行之後,繼續否定別人。是時候停一停了,放開心懷,去看看別人,去看看更好的世界,將內心那點卑劣徹底消滅。
我終究沒有成為某個「家」,可是我很喜歡自己目前的生活,因為我很清楚眼下的生活是從何而來的,我努力過,而這是我努力的結果,我看得見自己在奔向何方,而不是渾渾噩噩地活在當下。
或許我們最終的樣子,沒有一開始設想的那麼優秀,但人生不就是一個逐漸發現自己不行,然後逐漸成長的過程嗎?更是一個不斷找尋自己適合做什麼,並且努力奮鬥讓自己靠近那個目標的修正過程。
當尋到那個喜歡的目標之後,我們便再也不會像小時候那樣異想天開了,也不會隨隨便便說換就換,因為你內心的聲音會告訴你,那就是你想要的結果,那就是你要走的路。說這是使命的召喚太過神聖,可是我相信,很多人的骨子裡都藏著這樣的聲音,只是後來被生活的瑣碎和外在的流言蜚語磨得多了,就漸漸地只能聽見喧囂的聲音,而聽不見那個呼喚了。
多麼可惜啊!我多麼希望現在的我們,可以少一些遺憾,多一些快樂。
快樂來自哪裡?來自你所追求的東西。光有野心卻不行動,你會覺得焦慮和痛苦,覺得眼前的生活根本配不上你的格調,那是因為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卻將希望寄託給了天降餡餅,你自己也很清楚,希望渺茫,可是除此之外,你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你覺得努力太慢,奮鬥太遠,可是在人生這場馬拉松裡,唯一的捷徑就是用最笨的方法敲開夢想的大門。聰明的人不怕浪費時間和精力,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付出的一切,都寫在最終的答案裡。
也有人告訴我,他們活得很努力,卻活得很累,也看不到什麼結果,因為不明白自己想做什麼,只能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隨波逐流,這麼做有用,就急急忙忙「這麼做」,那麼做更好,又急急忙忙地趕往下一處。
其實你應該先審視一下,這樣做真的是在努力嗎?別只是讓自己看起來很忙,好像不這麼做的話,就會顯得自己跟不上大家的腳步。那麼多人的腳步,你又怎麼能做到一個個地跟上呢?
停下慌亂的腳步吧!別害怕暫時的落後,因為你總要在眾多的腳步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只有這樣,邁出的每一步才是有意義的。
我們生於這繁複的世間,最合情合理的自洽方式,就是讓努力配得上我們的野心。到了那個時候,野心不再是一個難以啟齒的詞,也不是一首隨便唱唱的歌,而是說出來就能感覺到力量的能力。它會告訴你,還沒到放棄的時候呢!它會告訴你,再堅持一會兒就好了。
每一個不曾努力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不知道有沒有人曾告訴過你,你努力的樣子很美,但前提是——有方向感的努力才是最棒的。如果沒有,那你必須停下來反思,方向明確之後,努力才能更高效。
相信你一定能夠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找到努力和野心的自洽感,你不必一定要功成名就,當你擺脫傳統意義的成功之後,實現你所喜歡的目標之後,一定會因為這種自洽而變得更加安定與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