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寫作可以實現各種可能
大家好,我是冏冏,舊名「囧星人」。
這本書的內容取自我跟總公司位於日本的「自媒體大學」合作,花了3個月的時間去準備的線上講座。多年前,這些內容本來是針對拍片的需求去講解的,後來做了通識化的調整,因為我近年幾乎都是以純文字創作為主,所以就改為針對這門越來越少人精進的技藝做分享。
我很期待能夠跟大家分享,這十幾年來我在網上經營文字平台的心得,靠文字賺錢,靠文字療癒自己,靠文字自我對話。
2013年我在加拿大求學告一段落,利用回台前的空餘時間開始經營YouTube頻道,成為台灣最早的油土伯拍片仔之一,被朋友戲稱「始祖巨人」。早期做動漫評論、影評,也有做遊戲解說、搞笑脫口秀,後來慢慢開始做知識型的說書節目,真的在大眾視野中比較有名的系列就是「冏說書」系列。之後大家對我的認知好像是一個說書的人。
實際上,做YouTube之前,我已經在網路上打滾了蠻久的。
在中國就讀大學期間,我積極參與論壇交流,那時的討論區文化與台灣早期BBS相似。大學的最後幾年持續到畢業進入社會,我在部落格記錄各種生活體驗,如閱讀感想、遊戲評價、動漫觀後感及電影評論等。
隨後,在轉至YouTube創作之前,我也在Facebook上翻譯國際新聞(比好色龍、BC & Lowy 還早喔!),延續了我部落格時期的內容方向。最初,我僅是把YouTube平台當成翻譯作品的倉庫,翻譯了Gigguk「毒舌老外系列」,後來覺得何不做屬於我們的中文作品呢?這才開始了我的YT之路。我沿用了論壇時代的名稱「囧星人」,這是我的一個老朋友隨便給我取的,當時好像是我心情鬱悶剛好把它放在MSN的簽名裡,就被這樣叫了,沒什麼特別的意思。
我的運氣非常好,成為台灣最早的YouTuber和「網紅」之一,加上集資取得商業成功,博得鎂光燈注意、主流媒體爭相報導,2018 年我的頻道超過50萬訂閱,月收入將近百萬。
然而,正當我認為事業達到高峰之際,健康狀況出現問題。藥物導致的副作用令外貌忽胖忽瘦、眼神閃爍、口齒不清、難以形成短期記憶,那個氣色精神都很不好的樣子,迫我不得不暫時退出公眾視野。
基於不想節外生枝的理由,我沒有多加解釋就隱退了。後來即使在生病期間,我仍收到許多商業合作邀請,但由於身體狀況,我選擇了拒絕。心想,我要好好養病,但沒有想到,一養就養了四、五年,一度以為我這輩子都不可能再好了。
重病的頭一、兩年,我的收入幾乎歸零。我深刻意識到自己的事業過度依賴影像內容。面對健康挑戰,我無法如常拍攝及錄製影片,這讓我開始尋求其他曝光方式。
於是我重拾文字創作,回到熟悉的文字平台:Facebook,用文字記錄生活點滴和個人觀點。
那時候,大家對我的網紅這個印象還蠻深刻的。我就寫一些日常的生活小事,寫一些自己的想法,那基本上是集中在我「個人」的這個主題上面。
粉絲對我仍舊保持支持,但我漸漸發現,雖然他們願意互動,支持度也可說是非常死忠,發文之後有些人可能還沒看就先讚了,但很少分享我的內容。
我很快就發現大家喜歡我,喜歡按讚,喜歡留言,可是不太常分享。很多因為影片而認識我的人,他們漸漸也發現我沒有在拍影片了,而且其實他們對文字媒體也是蠻生疏的,感覺跟我有距離感吧,所以漸漸對我的熱情也沒有那麼高了。
加上演算法演化的關係,舊粉絲在淡忘在離去,而新粉絲又沒有被吸納進來。隨著時間推移,我在網路的可見度逐漸降低,社群成長也受到了限制。
有些廠商寫信給我希望我做影片業配,我表明粉專的文章互動率也不錯,要不要考慮就讓我寫文章業配呢?可是他們顯得不太信任,畢竟那陣子剛好影片行銷在紅紅火火的風頭上,業界的廣告預算一窩蜂都湧到YouTube平台,2018~2020年有些十幾萬訂閱的頻道主都已聘用全職助理和剪輯師,可見收入頗豐。
對於生病而不能面對鏡頭的我來說,不得不重拾寫文字的筆靠文字維生。為了能夠繼續創作,我必須賺到錢,才能繼續過好自己的生活,無論我未來要做什麼,必須要做到這件事情。
我發現,不能讓粉絲以外的人喜歡的文案,好像沒有辦法說服廠商。所以我一直很想努力寫出互動率好,又能夠被轉發出去的社群文章。除了能令業配一事上更有說服力之外,也許能爭取一些願意看文字的新讀者。
總之,我想用文字為主的創作方式存活下來。其實過程不太容易,就像是爬山一樣,從一座山又爬到另外一座山,這中間經歷了很多顛沛流離。經過四年的鍥而不捨,我終於找到了靠文字創作實現穩定收入的方法。
我總結出的寫作手法,讓我吸引了許多新讀者,也讓合作夥伴對我重新建立了信任。
我與許多品牌的成功合作,證明了高轉化的重要性。去看我迄今為止為數不少的業配文,有注意的話,應該會發現回頭率非常高,一度合作過的廠商80%以上都會再與我合作,因為他們發現我的忠實讀者很願意掏錢買東西,消費力和轉換率都很高。
2018年我退出影音市場,返回文字媒體掙扎。到2024年,我不靠拍片,只靠文字,就賺進了數百萬新台幣的收入。
我自己也感到驚訝。雖然是不得已轉移事業重心到文字,但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原來寫作有這麼多方式可以賺錢,而且收入可以不比做影片差。
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即使是轉向純文字的創作形式,也能夠開闢辟出廣闊的盈利空間。影音聲光眼花撩亂的時代,文字依然保有獨有的價值,我想果然事在人為吧。
在與「自媒體大學」合作推出線上講座時,原本沒有出版書籍的計畫,後來我想到,分享的內容既然是跟文字寫作有關,卻不能讓更多鍾情於文字的讀者看到,好像過不太去?跟製作人討論後,她同意讓我把近兩個小時的講座內容,濃縮為一本易讀的書,於是就有了這次付梓的機會。
改寫的過程,我相當樂在其中,一不小心就多寫了三萬多字,忍不住把關於寫好文章、關於用文字賺錢的所有想法都毫無保留地分享出來了,實在太想要幫助更多人。
希望這些經驗能夠為同樣致力於自媒體領域的人們提供一些啟示,指引各位未來的努力方向。
如果你還不知道學習寫作能帶來什麼好處,或者你非常擅長寫作卻不清楚如何賺錢,我或許有一些實戰經驗可以傳授給你,也就是作為寫作者應具備的「商業思維」。這部分與單純的筆頭功夫截然不同,因為你需要了解市場的運作方式,知道如何將自己的價值轉換成收入。
我希望那些對寫作有興趣,因前景不明而望而卻步的人,能夠先了解透過寫作可以實現的各種可能—不僅僅是賺錢而已,可能包括實現影響力、改造。同時,我也期望所有熱愛寫作、懷才不遇的作者,能夠激發自己的商業嗅覺,在追求夢想的同時,獲得可觀的收入,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如果你剛好在低谷中掙扎,我則希望這本書能賦予你重啟的勇氣,帶你穿越一切障礙。
冏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