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週年慶獨家
《不吠》《小碎肉末》:李佳穎經典短篇小說.久別重逢雙書【限量加贈「普拉斯的烤箱」永恆藏書票+作者親簽版】

《不吠》《小碎肉末》:李佳穎經典短篇小說.久別重逢雙書【限量加贈「普拉斯的烤箱」永恆藏書票+作者親簽版】

  • 定價:760
  • 優惠價:79600
  • 優惠期限:2025年08月17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進烤箱前,發生了什麼故事?

短篇小說是──一種發洩?一種消遣?還是……一塊誘人的小甜點?李佳穎告訴我們:都沒關係!有一種故事叫做「其實沒有特別想要說的」,但就是會讀到你停不下來殺不住。短篇與短篇之間,有沒有關聯性又有何妨?只要語感、氛圍是入口即化的,句子流暢而精準,哪怕非長篇、非結構性也可以很有趣帶勁。這次,久別重逢,跟著《不吠》與《小碎肉末》的喋喋喃喃,一起不著痕跡地跳入小說世界的兔子洞及其碎片,看似平平淡淡像是冷盤雜碎,卻讓你蠢蠢欲動地翻頁再翻頁,全面回歸「純粹的小說就是講故事」的閱讀體驗,嚐一嚐還沒進烤箱前那外冷內熱的美妙滋味。可以的話,也不要忘記咀嚼完這兩本夢幻逸品後,再多帶一本《進烤箱的好日子》,包君滿意!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不吠》
  當你拆開昨天的箱子,打開今日的抽屜,
  你會看到一無所有,還是自己?
  十四篇短篇小說,李佳穎使昨日並生假真。
 
  《小碎肉末》
  凹槽,罅隙,碎是語言的裂縫,
  各安其位吧,意義將自其中茂生。
  十一篇短篇小說,構築李佳穎小說世界與碎片。
 
  以不到三十歲的年紀獲文學大獎,陸續出版《不吠》、《小碎肉末》後,李佳穎旋即消失,成了文壇的都市傳說,二書成為熱愛小說之人必讀的夢幻逸品,一旦擁有,絕不輕易釋出。
 
  沉潛十六年後,李佳穎以《進烤箱的好日子》,得遍年度各大書獎,叫好叫座,更旋風式與全球最大出版集團企鵝蘭登書屋簽下全球英文版權。不外宣告:寫小說的李佳穎回來了。
 
  闊別近二十年重新出版《不吠》、《小碎肉末》,並分別新增同時期從未發表的作品各一篇,共二十五篇的小說無統一主題,也不迎合時代議題,但正因如此,讓人再次憶起閱讀小說的純粹美好:不為什麼,因為我們深受好看的故事吸引。
 
  語言學的訓練讓李佳穎選擇的文字平淡卻精準,不著痕跡地剪輯日常。欲言又止的情節,曖昧刪節的符號,懸在此處的針尖,彷彿是半開的箱子,是截斷的視窗,閃逝的車廂,他讓你覺得過癮,還未明白世界的全貌,卻蠢蠢欲動——李佳穎所打造的小說藝術便展現於此,一股勃勃的擾動,一刀冷冷的節制,將語言/死亡/無盡旅程濃縮在短短篇幅,為人句讀生活,且為人裁剪漫長的一生為僅僅幾個碎碎的句子。
 
  ➤遊樂園將關閉了,三個允諾要把阿嬸全部「吉利果」買下來的少年還沒出現,她第一次進去那偌大而虛空的樂園。——《不吠》〈遊 樂園〉
 
  ➤害怕父母離婚的女孩,在空白計算紙拓出殘字缺句的密碼,她不想解謎,但隱隱的奇異逼她直面。——《不吠》〈空白計算紙〉
 
  ➤一事無成的陳宇輝回到老家,帶一隻不會吠叫的狗去看醫生,狗不吵不鬧,而他受夠了等待。——《不吠》〈不吠〉
 
  ➤三合院裡娶媳婦熱熱鬧鬧,主持人吉祥話連串噴發,說好辦桌不請人表演的,但沒想到結婚本身就是場表演。——《小碎肉末》〈上台〉
 
  ➤費怡和安珀兩個不怕死的女孩,接到一個case,執行將死的老人生前遺囑,以性交易,和死亡交易,沒有什麼不同。——《小碎肉末》〈The Case〉
 
  ➤母親死後,蘇云和丈夫前往一處清冷的國家森林公園,睡不著的深夜,蘇云突然思念起一隻母鹿。——《小碎肉末》〈母鹿〉
 
本書特色
 
  ——在《進烤箱的好日子》後,讓我們重新認識李佳穎。
 
  ★套書限量!「普拉斯的烤箱」永恆藏書票。以特殊「植絨」後加工,熨植那些毛毛又暖暖的回憶;軟質PVC裝袋,打造精緻收藏價值。
 
  ★雙書都有!作者親筆簽名,往返台北與波士頓近12400公里的簽名扉頁,彩蛋隨機現身:「需開光」、「需開鼻」、「需開口」。
 
  ★20年前,他以兩本短篇小說橫空出道即神隱;
  20年後,首部長篇小說旋風橫掃各大獎,企鵝藍燈書屋簽下全球英文版權。
 
  ★李佳穎年少代表作,文壇都市傳說,絕版經典;久別重逢,不再錯過。
 
  ★全新增修,暨政大台文所蔡惠名教授台文審訂。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佳穎
 
  在台灣出生長大,著有短篇小說集《不吠》、《47個流浪漢種》、《小碎肉末》,首部長篇小說《進烤箱的好日子》獲台灣多項書獎,並售出全球英文版等十餘國版權。他現居波士頓。
 

目錄

《不吠》
遊 樂園
那一站
空白計算紙
不吠
那細微窸窣的摩擦聲
你一生中最努力工作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拉開的抽屜
煮麵的故事
慢房子
不是我決定的事
熱可可與礦泉水
你還有感覺嗎
我們流汗
車廂裡的色情狂
後記
新版之後

《小碎肉末》
全世界的李佳穎,起來!
鬥陣
書、房子、震動
上台
好死
吞一顆硬糖
剛剛好
The Case
母鹿
一段一百六十公里
哈夫以爾
後記
新版之後
 

《不吠》後記
 
  「口吃是我們為了想避免口吃所做的一切努力。」——語言病理學家及口吃者查爾斯.凡.賴波(Charles Van Riper, 1905-1994)
 
  我二十一歲左右日子有了一些變化,遂開始寫千字上下的短篇小說,旨在發洩及消遣。隨後漸漸發現「描述」一事本身有其趣味。
 
  這本書原收錄的十三篇小說皆完成於一九九九年到二○○四年間。這幾篇小說寫成通常是先選擇幾個具像的事件或影像,然後再選擇方式及口吻來創作。寫完後我會重複閱讀幾遍,從自己小說裡讀出什麼來的過程幫忙我句讀一些看見的生活。
 
  偶爾我將小說拿給朋友,換來一些可愛的抒發,其中我最害怕的莫過於問題:「這篇小說想要說的是不是⋯⋯」情況是,寫一篇小說的過程讓我覺得曖昧,有時視當下的舉止為精巧細微的暗示(也許只是一聲嘆息),並依此決定下一個動作下一句話。每一個標點成一個招架,小說常常走進我意想不到的處境裡。猶豫還不只如此,一來寫這幾篇小說多半始於欲描述一些事物(並非一則小說沒有其「想要說的」——誠如看法無所謂「全然客觀並絕對中立」),二是我不知道問者願不願意保有這樣的開放性:肇因我寫讀小說的方法順序,他將得到的回答(如果我忍不住參與了討論)有可能是種讀者意見,而非全知色彩濃厚的作者意見。
 
  除了「描述」一事本身有趣味外,語言作為寫作者觀察媒介與觀察對象,前者予我極大的自由,後者令我著迷——尤其是口語。舉個例說:仔細一聽人間對話其實干擾斷裂,非關口才我們都像個不自知的結巴者。語言學花了好長一段傳統在研究虛構的完整的合文法的句子,一直到近代我們才對每天真正從人嘴裡吐出的對話感興趣,赫然發現破碎為本質。由是小說對話或敘事若欲成口語的再擬,很可能從第一個流暢的句子開始便脫離現實。我們可以把這件事看作一個隱喻:為什麼一個流暢的句子會如此誘人?
 
  我小說讀得有限,幾篇印象深刻的小說讓我了解小說家的幽默、敦厚、狡猾與老練可以超越小說調性,寫小說能讓人不覺說教,不覺自我表現(當然實情只有小說家自己知道)卻又讓人有所感動。透過他們的眼睛我明白小說家總得讓他看高興寫什麼寫什麼,東西才能真懇,然而「到底看到什麼才會高興寫?」變成最惱人的問題,要如何不討厭自己的作品,便是這樣一路走來。
 
新版之後
 
  《不吠》初版印於二〇〇五年三月。今日重新出版,文句無更動,唯小說排序編輯小有調整。成書有兩處改變:一是將小說裡的台語修訂為臺灣台語常用字,並在我認為需要的地方標注對應的華語譯文。二是新增小說〈我們流汗〉,這篇小說寫於二〇〇一年,與書裡收錄短篇屬同一時期(一九九九—二〇〇四)作品。
 
  謝謝自轉星球社長俊隆、編輯彥如與美術設計佳璘,能與強大團隊合作是我的幸運。謝謝這本書的初版編輯,詩人林婉瑜在起點的信任。
 
  永遠謝謝我的家人與朋友。
 
《小碎肉末》後記 
 
  我大學時翻閱愛德華.哈波(Edward Hopper, 1882-1967)的畫冊,第一次見到「chop suey」一詞。在他一九二九年的同名畫作裡,一張靠窗的兩人餐桌,臉似涼粉白糕綴櫻桃的女士面對一個穿著茄色外套的女性背影,彷彿專心聽對方說話。光線從挑高的玻璃窗踏入,慘白桌巾上一管小陶壺,餐館外牆突出的大型直立霓虹招牌,給窗框截出了「suey」的部分。我查了牛津英語詞典,chop suey──音譯「雜碎」,以肉、豆芽、筍片與洋蔥混炒而成的中國菜。
 
  當時我在台灣過了二十一年,從沒聽過「雜碎」;接著到美國過了九年,還是沒見過「雜碎」。
 
  #
 
  「chop suey」這道菜原是十九世紀末西方人的創造,據聞二十世紀初美國東西岸大城市「雜碎館」林立,光紐約就有數百間,後「雜碎」才傳回說華語的人嘴裡,附上翻譯與解釋(「然其所謂雜碎者,烹飪殊劣,中國人從無就食者。」──梁啟超《新大陸遊記》,一九〇三)。輾轉百年,美國的雜碎館被各式中餐館取代,今日菜單上有「豬/雞/牛/豆腐(任選一)炒蔬菜」,沒有「雜碎」。
 
  若詞典是小說,「chop suey雜碎」便是不折不扣的悲劇人物。一個唸起來那樣粗野可親的名字(「雜碎」),對上一盤想像起來那麼不講究卻又那麼可能出現在我家餐桌上的菜餚(炒肉、豆芽、筍片與洋蔥),尷尬繞了大半圈下來兩頭不靠岸,最後只得沉入哈波的油畫,錢德勒的小說,和需要方便文化符號的西方電影中。
 
  # 
 
  二〇〇五年到二〇〇六年我寫下《小碎肉末》一書裡的十個短篇,同一段時間內也重讀、修改與重寫這些作品,完稿後因出版問題而擱下,到了今年(二〇〇八)我又重讀這些小說,在其中一篇檔案的尾巴,讀到當時另寫的一段文字:
 
  我盯著一個娃娃屋瞧,路過的人以為我探頭探腦為的是那些可以放在手心裡的小椅子,小電扇與小馬桶。我試著告訴他們:不,讓我著迷的是那個椅子與電扇之間形成的走道,洗手檯底的凹處,馬桶水箱下方靠牆的空間⋯⋯但我用手指啊指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那些地方,那些罅隙,只有在東西擺對位置的時候才會出現;只有在灰姑娘一天的苦難結束,躲進去哭泣的時候,才會發亮;只有在不問灰姑娘家裡怎麼可能出現抽水馬桶時,才會看見。
 
  #
 
  這娃娃屋的譬喻對寫作,在《小碎肉末》出版前夕看來仍算合用,特別是短篇小說。寫作者堆起一段小世界,語言作為一種接受與反應,在在承載著人最細微的算計、自忖、反叛與和解,儘管用手去指即變了形狀,能圖的總還有不說的默契,更貪心點──也許一扇能截出「碎」字的窗框。
 
新版之後
 
  《小碎肉末》初版印於二〇〇八年六月。今日重新出版,文句無更動,唯小說排序編輯有所調整。成書有兩處改變:一是將小說裡的台語修訂為臺灣台語常用字,並在我認為需要的地方標注對應的華語譯文。二是新增小說〈吞一顆硬糖〉,這篇小說寫於二〇〇六年,與書裡收錄短篇屬同一時期(二〇〇五—二〇〇六)作品。
 
  謝謝自轉星球社長俊隆、編輯彥如與美術設計佳璘,能與強大團隊合作是我的幸運。謝謝這本書的初版編輯,洪範書店的葉雲平,你的品味是我的明燈,無論小說或酒。
 
  永遠謝謝我的家人與朋友。
 

詳細資料

  • ISBN:9670528081082
  • 規格:平裝 / 520頁 / 13 x 19 x 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不吠(節錄)
 
我很少回家。事實上,算算二十九年來我待在家裡的時間已經少於二分之一。平常如果有人問起我的家,我就回答那個地方。就算我不回答,我也會想到那個地方。
 
我的家現在只剩下阿爸阿母兩人和一條狼狗。今天早上我醒來時聽到樓下有貓悽慘憤怒地嚎叫一聲,我以為車輾過野貓,趕忙爬到窗口往下瞧,但街道上冷冷清清,沒有車也沒有貓。我順勢起床,想起的第一件事其實是昨晚睡前想著的最後一件——我要休息一陣子——我決定回到家裡如果任何人問起任何關於我的問題我都要這麼回答。隨便梳洗後我帶了幾件簡單的衣物,出發去坐早班的客運車。
 
在車站下車之後,我步行回家。這段路我小學常走,那時候走一趟得花上我兩個鐘頭,然而這一次我只走了四十分鐘。在最後一段田埂上我遠遠望見家裡大門敞開,一個人都沒有。狗一如以往綁在門口埕底的欄杆上,牠刨著爪子左右張望,顯得疑神疑鬼。我提著背包走近,才發現這狼犬已不是從前那隻。我彎下腰去摸了摸牠眉間,狗瞇起眼睛看我。這狗有點不尋常,我站直身子牠便趴了下去,將下巴擱在交疊的兩隻前腳上,眼瞳有點黃糊。
 
養隻不吠陌生人的狼犬能做什麼呢?我回到廳前廊腳,在阿爸慣坐的長板凳上躺著,地上有兩張攤開的報紙上排著稀落的菜豆莢,報紙是今天的日期。
 
我在板凳上躺了一會兒,枕著手仰頭環視四周,廳堂沒有太大改變,今早在客運車上頭我還想像它舊去的模樣,屋瓦剝落,牆垣斑駁。但沒有,接近中午的豔豔日曬映出滿堂光影,窗櫺春聯都比我記憶中還新。
 
生鏽的彈簧紗門突然間前後擺盪起來,發出尖銳的響聲,我猛地從板凳上坐起,差點失去平衡。
 
「爸。」
 
阿爸看到我,臉上有壓下的驚訝表情。他穿著白色汗衫和不知道用誰的西裝褲剪成的短褲,我看他戴著帽子,沒等他開口,「欲出去喔?」我問。
 
「嘿,」阿爸遲疑了一下。
 
「牽狗仔去狗仔醫生彼爿,」阿爸說,看著埕斗內的狗。狗還是維持趴著的姿態。
 
「是按怎?」
 
「毋知呢,就毋食,」阿爸望著門口的方向:「飼料毋食,連肉骨嘛毋食。」
 
「伊袂吠呢。」我說。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5滑書祭!電子書、有聲書9元起!我的瘋狂劇場!嗨讀嗨聽嗨學,知識派對熱映中!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是加碼(7/17-7/18)
  • 東立夏日漫博
  • 圓神暢銷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