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1828-1910)
十九世紀中期俄國寫實主義作家,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世界文學史最傑出作家之一。
1852年匿名發表處女作《幼年時代》。1853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獲得許多寶貴的戰爭題材。
1855年辭去軍職,前往彼得堡,結識了許多當時著名的文人,萌發了人道主義的種子。
1862年結婚,婚後15年當中,完成劃時代的作品《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
1910年10月底的某個深夜,托爾斯泰離家,11月7日死在火車站站長的小屋裡。
托爾斯泰身為貴族地主,卻關心農民生活,甚至致力於農奴解放,曾在自己的領地上爲農家子弟開辦學校,編寫字母書,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著有《復活》、《窮人》、《伊凡・伊里奇之死》等多部名作,也寫了許多寓言及童話故事,包括著名的《傻子伊凡》、《三隻熊》等書。
托爾斯泰不僅是傑出的作家,也是傑出的學者及哲學家,從海明威到海德格,許多作家及哲學家都受他影響,更讚譽他是現代文學史的重要人物:
✦杜思妥也夫斯基稱托爾斯泰為「崇高的藝術家」。
✦吳爾芙稱托爾斯泰為「最偉大的小說家」。
✦普魯斯特稱托爾斯泰就像是「沉著、全能的上帝」,操縱著自己小說中每一個角色的行為與思想。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在《存在與時間》中分析死亡,也不得不提及乃至借鑒托爾斯泰的作品。
✦俄國猶太裔劇作家巴別爾也曾說:「若這個世界能夠寫作,那它會像托爾斯泰那樣寫。」
譯者簡介
魏岑芳
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學士、碩士,曾獲教育部辦理赴俄羅斯交換獎學金至國立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交換一年。譯有《伊凡・伊里奇之死》、「對《鋅皮娃娃兵》的審判」前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