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展
中國書法美學史:蔡邕×王羲之×柳公權……重構書法藝術,書寫千年風骨與心性的審美歷程

中國書法美學史:蔡邕×王羲之×柳公權……重構書法藝術,書寫千年風骨與心性的審美歷程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5年09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以書入美,以美通道,中國書法審美之全貌
橫貫漢至清代書風流變,呈現美學意識的歷史嬗遞

  【從技藝到藝術的歷史軌跡】
  本書是一部系統梳理中國書法審美思想演變的重量級著作,全面呈現自漢代至清代各朝書法美學的理論發展與實踐風貌。書中將書法從「技藝」走向「藝術」的歷程娓娓道來,尤其關注書法如何由實用書寫走向心靈表達與審美創造,如何由「技」進入「道」,由「象」轉化為「意」。全書以時代為綱,以思想為目,細緻勾勒出書法審美精神在兩千多年歷史長河中的深層流變與文化意涵。

  【兩大核心本體觀的交錯演進】
  本書以書法美學的兩大基本觀念──「書為心畫」與「道合自然」為理論基石,深入分析其在各朝代的不同表現與發展軌跡。「書為心畫」主張書法是書寫者精神與性情的外化,是心靈世界的具象流露;而「道合自然」則強調書法應順應自然法則、天機流轉,追求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的美學理想。作者透過橫貫各代書論、書品與書家實踐,闡述這兩種觀念如何在歷史中交融、對話,並逐步塑造出中國書法獨特的審美體系。

  【深度剖析時代風格與代表人物】
  本書將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七大歷史階段作為結構主軸,每章深入剖析該時代的代表書家、核心書論與審美風尚。例如漢代的書藝初覺與蔡邕的道合自然觀、魏晉的風骨神韻與王羲之的「意在筆前」、唐代的心法深研與孫過庭的《書譜》、宋代尚意書風的轉化,以及明清時期對古法的整理與理論深化。這些書法與思想的變化,構成一條貫穿傳統書學與美學的時代之弦,亦呈現中國書法如何逐漸成為一種哲學性極強的藝術形式。

  ➔連結當代書藝的理論支柱
  作者指出書法理論的滯後性仍是當代書壇的一大挑戰,而回顧傳統書法美學的本體思維與表現觀念,正是重建當代表現力與審美深度的關鍵。本書不僅是對歷代美學思想的整理與評介,更是對當下書法創作者與愛好者的一種理論引導,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與實踐意義。

  ➔兼具深度與可讀性的學術專著
  本書秉持史學求真的精神與美學詮釋的力度,在文字風格上深入淺出、清晰有力,兼具理論厚度與閱讀可親性。無論是書法學者、藝術工作者,還是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一般讀者,都可藉由此書深入理解中國書法作為藝術形態背後的哲學精神與美學境界。

本書特色

  本書全面梳理自漢代至清代各朝書法美學的發展,從書藝的覺醒、審美理念的建立到風格與哲思的交融,呈現書法由技入道、由象至意的歷史演進。作者結合歷代書論與藝術實踐,歸納出「書為心畫」與「道合自然」兩大核心本體觀,並精細比較與演繹,尤以魏晉神韻、唐代心法、宋明尚意為重點,縱深解析書法的審美精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尹旭


  美學家、書法家、哲學研究所美學專業研究員、書法培訓中心教授、中華美學學會會員等。著有《書法美》、《中國書法美學簡史》、《中國書法與傳統文化》、《書學五論》、《書法線條美的發現》。發表哲學、美學、書學、文學等論文及譯文一百多萬字,著作及論文已獲獎數十項。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漢代書法美學—書藝覺醒的濫觴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書法美學—藝境開顯與風骨初成
第三章 唐代書法美學—心畫與法度並行
第四章 宋代書法美學—格調與個性之爭
第五章 元代書法美學—高逸情致與文人趣尚
第六章 明代書法美學—尚意風潮與學統重構
第七章 清代書法美學—碑帖融合與審美多元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導言(節錄)

  一

  自1980年代初至今這三十多年,是中國書法真正實現自己的當代自覺(這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強烈藝術意識和時代意識),從而迅速復興並崛起的三十多年。於是乎,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般地,僅僅在這樣一個短暫的彈指一揮之間,就把一個人才輩出、碩果纍纍、欣欣向榮、前程似錦的大好局面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了。這在整個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書法創作領域中的情況是這樣,理論研究領域中的情況也是這樣。

  當然,存在的問題也很多。其中頗為引人注目的一個就是,理論研究大大遲滯於藝術創作。而在這已經處於遲滯狀態的理論研究之中,和書史研究、書家研究等方面相比較而言亦顯得遲滯的,便是書法美學理論的研究,既包括美學原理的方面,也包括美學史的方面。因此在當代書壇,完全可以實事求是、毫不誇張地講,進一步拓展並深化書法美學史方面的研究,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重要性和緊迫性還必將與時俱進地日益突顯出來。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4166324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7 x 23 x 1.6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漢代書法美學──書藝覺醒的濫觴
 
漢末是中國書法美學的濫觴期。崔瑗的美學思考,還相當朦朧;至蔡邕才圍繞著道合自然、創作心境、點畫書寫等美學問題,發表了一些鮮明清晰的具體意見。此外,揚雄的「心畫」說所涉及的只是書面語言的表意功能問題;趙壹的「非草書」主張,也只是從生活需求和實用功能的層面來批評和反對草書。
 
概說
 
眾所周知,中國書法的藝術自覺,發生在漢末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這一時期中,漢末屬初期,魏晉屬中期,南北朝屬晚期。因而漢末不僅是這個藝術自覺期的初期階段,而且是整個書法美學史的初期階段。
 
這裡所謂的藝術自覺,從藝術創作方面看,就是在文字書寫的機體中產生出一定的藝術素養來;從美學思想方面看,就是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產生出一定的對於這種藝術素養的思考、認識、評價和追求來。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產生過程,也是一個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因而漢代的書法美學史研究所關注與探討的,就是在中國書法剛剛開始這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性質嬗變的那個初期階段,人們對於書法藝術的一些基本問題是如何關注和思考的。譬如,首先引起人們關注的是哪些問題,人們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又指向何方等,均值得認真探討和研究。
 
因為還僅僅是初期階段,所以書法機體中的藝術素養還少得可憐,書法藝術的美學特徵也不可能充分地顯現出來,人們的相應美學思考也就只能是相當薄弱而不完善的,甚至是相當朦朧而不清楚的。可以佐證這一點的一個基本事實,就是相應的美學史資料的稀缺:屈指算來,也只有崔瑗與蔡邕的幾篇十分短小的文字。而其中觀點較為明確並具有較多美學思想價值的,是蔡邕的〈筆論〉和〈九勢〉。蔡邕對於中國書法美學史的最大貢獻,在於他破天荒地明確提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道合自然問題(此前的道合自然問題是文字學性質的),從而使自己成為中國書法的道合自然本體觀的真正首創者和奠基人。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5滑書祭!電子書、有聲書9元起!我的瘋狂劇場!嗨讀嗨聽嗨學,知識派對熱映中!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夏番動畫祭
  • 三日月夏日漫博
  • 涼夏飲食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