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展
仰望與思索,揭密宇宙的42個關鍵:歷史×觀測×想像×神話,從天文史走進現代科學,揭開黑洞、恆星、星系與生命的宇宙奧祕

仰望與思索,揭密宇宙的42個關鍵:歷史×觀測×想像×神話,從天文史走進現代科學,揭開黑洞、恆星、星系與生命的宇宙奧祕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5年08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寂靜宇宙的追問,橫跨理論邊界的深度思考!
 
  地外生命、黑洞誕生、白洞奇想……
  從天圓地方到恆星之死,拆解人類數千年來對星空的想像與知識!
 
  ▎從仰望星空開始的追問
  本書是一部為所有對宇宙懷抱好奇心的讀者而寫的大眾科學著作,透過42個引人入勝的問題,帶領讀者從古至今,深入探索宇宙的奧祕。全書從屈原〈天問〉中的詩意追問開始,點出人類對星空的探索源於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與思考,非神話式的盲信,而是理性的追根究柢。這些問題包括黑洞、重力波、時空旅行、外星智慧生命等,看似遙遠,實則與人類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作者以提問與回答的形式,結合科學背景與歷史人物故事,使複雜知識更易理解,也更具閱讀趣味。
 
  ▎從神話到科學的宇宙觀演進
  書中第一部分回溯人類觀測天象的歷史,從古代文明的宇宙模型談起。無論是古埃及的天牛圖、古印度的須彌山,還是中國的蓋天說、渾天說與宣夜說,都顯示出人類對宇宙結構早期的理解與想像。隨後,古希臘哲學家發展出更科學化的理論,如同心球模型、本輪均輪說與日心說的萌芽。托勒密的地心說在觀測精度尚低的時代取得巨大成功,後來卻因與宗教教義結合而成為知識進步的絆腳石,直到哥白尼、克卜勒與伽利略等人的努力,日心說才逐步取代地心說,開啟近代天文學的新紀元。
 
  ▎以觀測與理論揭示宇宙真貌
  隨著望遠鏡的發明與觀測技術的提升,天文學迎來了飛躍式發展。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將天體運動置於可預測的物理機制中,哈雷精確預測彗星的回歸,赫歇爾則觀測銀河系中的恆星分布,首次描繪出銀河系的大致輪廓。書中細緻呈現這些科學家如何透過觀測與數學建模,一步步打破神話與錯誤理論的束縛,建立起現代宇宙觀。從太陽系、行星、恆星到銀河系,宇宙的多層次結構漸漸被揭示,人類對於「我們身處何處」的理解也不斷深化。
 
  ▎現代天文學的探索與未來展望
  本書不僅關注歷史與理論,也著重介紹當代天文學的最新研究,如重力波探測、太空望遠鏡、系外行星的尋找與火星殖民的可能性。最終,作者鼓勵讀者持續提問與學習,因為正如芝諾所言,知識之圓越大,接觸到的未知也越多。本書不僅是一部知識性的作品,更是一封寫給未來的思索之書,邀請每位仰望星空的人,一起凝視宇宙的深邃與希望。
 
本書特色
 
  本書以四十二個精選問題為主軸,涵蓋宇宙起源、恆星演化、系外行星、黑洞、重力波等熱門天文議題,帶領讀者探索宇宙的奧祕。內容融合天文學知識、歷史演變與科學家的故事,並採用提問與回答的方式,激發讀者的好奇心與思辨力。搭配豐富的天文圖,圖文並茂,兼具可讀性與科學性,無論是初學者或天文愛好者都能獲得豐富收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長喜
 
  自2003年起任職於天文館,從事天文科普和研究工作,現為雜誌資深編輯。具有扎實的學術基礎和豐富的科普經驗,著有天文科普文章40餘篇。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從仰望星空到探索宇宙的歷史
第二部分 星系結構與宇宙的起源
第三部分 恆星的誕生、生命與死亡
第四部分 太陽系的多樣世界
第五部分 尋找另一個地球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963676
  • 規格:平裝 / 314頁 / 17 x 23 x 1.5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古代文明如何想像宇宙?
 
人類在地球上經歷了漫長的演化歷程。起初,人類製造和使用岩石器具;後來,人類製造和使用金屬器具。古代,人類利用牲畜進行耕作或運輸;近代,人類實現了以蒸汽機作為動力;目前,人類已經進入電機動力的時代。從原始社會到古代社會,再到近代和現代社會,在生產和生活中,人類不斷認識自然、了解自然,在這一過程中,人類發展出了科學和技術。
 
舊石器時代,人類依靠狩獵動物和採集植物果實維生,這要求人類準確地辨別方向、判斷季節;新石器時代,人類逐漸發展出畜牧業和農業,此時,確定季節和時令變得更加迫切。白天,火熱的太陽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夜晚,滿天的繁星閃閃發光。皎潔的月亮從圓到缺,不斷變化。人們觀察太陽、月亮和星空,了解它們的規律,並將其應用於生產活動中。在長期的觀察過程中,人類逐漸建立了天文學。
 
這個無所不包的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結構如何?如何運轉?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它們都形成各自的文化和科學技術,包括天文學。關於宇宙結構,四個文明古國都有各自的學說。在科技發展十分有限的遠古時代,有的宇宙學說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
 
西元前1350年至西元前1100年間的古埃及法老陵墓的石壁上,刻有天牛圖。
 
它描述了宇宙的結構,天牛的腹部是滿天的星斗,牛腹被一名男神所托舉,牛的四肢各有兩神扶持。在星際的邊緣有一條大河,河上有兩艘船,分別為「日舟」和「夜舟」,太陽神「拉」(Ra)先後駕駛著兩船在天空中航行。這幅天牛圖顯示了古埃及文明對宇宙的認知,他們心目中的宇宙大致是這個樣子。
 
古巴比倫人生活在兩河流域,即現在的伊拉克一帶。在古巴比倫人的心目中,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扁舟,天是一個半球狀的穹頂,覆蓋在大地上,天地都被水所包圍,水之外是眾神的居所。天上的太陽和星星都是神,每天出來走一趟。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自然科普、電腦資訊】商業新視野:洞悉商機,提升核心競爭力,一手掌握每月最新商業趨勢!_1月新上檔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夏番動畫祭
  • 三日月夏日漫博
  • 涼夏飲食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