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序
這本書是一本結合軍事歷史、檔案影像、歷史人文教學、中華民國(臺灣)與美國國際關係的攝影冊。
這個系列歷史照片書籍的源起,要從一次的國際交流活動談起。2023 年6 月,一群美籍華裔高中生與家長,在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林孝庭研究員的帶領下來到了臺灣,在總統府、國史館、忠烈祠、中正紀念堂、故宮博物院、圓山飯店、輔仁大學、龍山寺、剝皮寮、大溪老街等地方進行了參訪與交流,這些帶有濃厚「民國風、中華文化、臺灣在地文化」風格的景點,以及這些景點帶來的實體視覺與景點背後所隱含的歷史文化意義,都與他們從小在美國所學以及家庭文化有所關聯,給了這群第一次來到臺灣(中華民國)的高中生們相當大的文化衝擊。在參訪的過程中,他們不斷地發現到一個問題:「中華民國跟他們所生長的美國有著高度關聯性」,這引起了他們去探索這段歷史過往的動機與興趣,也是這本書誕生的緣起。
有關中華民國與美國在二十世紀的軍事往來,可從抗日戰爭的中後期開始談起。在中華民國政府進行全面性的艱苦戰爭時,美國從民間援助到正式軍援,給了當時中華民國政府相當大的支持,到了1950 年代後,在美援支持下臺灣快速的全面復甦,尤其在軍事上的援助,更是冷戰時代下中華民國與美國的重要連結。這本書所講述的「美軍眼中戰時中國社會」主題,正好是串聯起這段中華民國與美國友好過往的重要歷史。
William Tang(唐銘遠)、Ethan Cheung(張健宣)、Aiden Zhang(章容添)三位作者利用美國國家檔案館與喆閎人文工作室所典藏的歷史照片與檔案,透過照片解讀與時序排列,清楚且豐富的呈現出「美軍眼中戰時中國社會」這個主題。視覺影像的渲染力與感受力遠大於單純文字給讀者帶來的感受,希望這本攝影冊的面世,透過作者解讀歷史檔案的過程,能引起更多人對於這段歷史的注意,以及讓歷史人文融入應用實作有更多的成果展現。
楊善堯
民國一一四年五月廿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