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週年慶獨家
女也(黃岡詩集)

女也(黃岡詩集)

  • 定價:400
  • 優惠價:79316
  • 優惠期限:2025年09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編輯說書】當少年掀起裙蓋走到人間──黃岡詩集《女也》

    文/張智琦,|,黑體文化2025年07月02日

      黃岡是我研究所時的同學,也是得過國內各大獎項的詩人,這次有機會編輯和出版其最新的詩集《女也》,真的非常開心!不同於黃岡的上一本詩集《是誰把部落切成兩半?》寫原住民和部落山海,這本《女也》中,詩人勇敢地把自己放在顯微鏡下解剖,也因此呈現出更廣闊多面的酷兒世界。詩集的主線, more
 

內容簡介

不是「她」,是「女也」
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得主 黃岡
疼痛自剖,掙扎變異的酷兒之詩

百褶裙下昂然竦立
無形無狀──
少年般的一股衝動
//
當月亮越發皎潔
而群星是我的發語詞
遠方通過的末班車,在耳內形成的小小風暴
轟隆著愛,理想,與自由

  《女也》是一卷蘊藏了二十多年的身體地圖,也是一次艱難而真摯的生命歷程。

  黃岡在詩集中與自己──這個「最親密的敵人」坦誠相對,剖開因身體的成長變化而疼痛的心靈,記下種種曖昧、壓抑、流動的情愫。有時是「他」,有時是「她」;「他」時而欽羨擁有大胸肌的男性,「她」時而厭棄自己不時來潮的女體。黃岡懷著困惑、掙扎和擺盪的認同,走過徬徨、焦慮而至蛻變的旅程,最終拒絕二元的性別枷鎖,擁抱內心的男人與女人──X也們。

  《女也》就像一份親密的禮物,以隱密而溫柔的語言,安慰經歷同樣掙扎的人們,教人喜悅自身,並與自我和解。

  ▎ 第一輯.身體體操
  從青年時期的女校回憶、儀隊經驗到成年後健身房裡的訓練,完成了從「她」(she)到「他」(he)到「他們」(they)的認同體驗。

  ▎ 第二輯.百合經
  刻意「誤讀」聖經,用身體來「抵抗」權威,訴說一種戲謔似的傷感,有時嘲諷批判,有時又是「愛主」的矛盾。

  ▎ 第三輯.華語酷兒
  以詩歌記錄華人酷兒群體在美國的經歷,探討了移民、婚姻、文化差異、社會運動等議題。

  ▎ 第四輯.生活已磨去我們一層皮膚
  書寫一種「徬徨的自適」,還有一些關於死亡的悼念、以瑣碎物件影射情感疲勞,看似陰鬱,卻是得以稍微喘息,適當哀悼的契機。

  ▎ 第五輯.愛
  「愛」是情詩與內心的囈語。在雨過天晴之後,酷兒們在性別、宗教、家庭與社會的探索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本書特色

  ★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得主黃岡備受期待的第二本詩集,同志詩的新世代里程碑!
  ★這是一本有痛感、有愉悅、有徬徨也有自適的詩集,真誠直面女性的身體經驗和酷兒的複雜情慾。
  ★作者的詩筆深入自我,但也積極關照周遭的世界,對性別、移民、文化差異、社會運動有寬廣多面的展現。

專文推薦

  顏艾琳(詩人)
  鹿億(詩人、譯者)

共鳴推薦

  陳育虹(詩人)
  陳栢青(作家)
  陳黎(詩人、翻譯家)
  鴻鴻(詩人)

  「這本《女也》滲血溢淚,是因為每句每篇都是黃岡以分筋錯骨的文字治療,寫出自己的痛。……《女也》是閱讀黃岡的線索,也是研究性別或酷兒理論的進階之書;詩集是自傳心聲,更是下半生的前傳。」──顏艾琳(詩人)

    「這不是第一本華語的酷兒詩集,但卻是第一本從知識、感官、國族、宗教、抗爭運動等多元角度,全面書寫身體政治的詩集。黃岡勇敢地挖掘自己,也挖開了一個洞口,讓所有不確定的差異得以坦然見光。」──鴻鴻(詩人)

  「這是本『不分黑白』的詩集,包容了色譜上的你我,還有那麼多個ta。假如你也還不能找到自己,你的存在還不被看見,但願這裡的某一首詩可以帶給你小小勇氣。」──鹿億(詩人、譯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岡


  1986年生,寫作的人、酷兒、研究者。著有詩集《是誰把部落切成兩半?》、《女也》;合編《同在一個屋簷下:同志詩選》。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時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楊牧詩獎、葉紅女性詩獎。現為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中文與比較文學博士候選人。
 
 

目錄

推薦序 女也的進化/顏艾琳
推薦序 蜜糖小孩/鹿億

第一輯  身體體操 
童詩
生長痛
束胸
鬼壓床 
女神變形 
女也
女博士 
雞胸肉 
跨性別男─漫威英雄 
Discipline

第二輯  百合經 
初見
漁村女性職業傷害調查
有條件的愛
百合
冒名頂替的基督徒
萌萌
性別焦慮
Strap On
月天蠍
回音
昨日

第三輯  華語酷兒 
華語酷兒:離散
華語電影與硬派父權
華語酷兒:囍
華語酷兒 Sinophone Queer
東亞系課堂I
東亞系課堂 II
先知
菩薩

第四輯  生活已磨去我們一層皮膚
我在路上為你化為骨頭……
生活已磨去我們一層皮膚
上墳
我該如何描述妳的死
氣數喪盡歌
安眠藥
眼鏡
意象
襪子
無辜的證詞I:傢俱
無辜的證詞II:聊齋

第五輯  愛 
我愛你,有幾種排列組合的方式?
小丑魚悅悅
水手
Walmart
民德四街 
曠野
晚春
一陣風滑過我心底,靈感來敲門
猿人
向東海岸陷落

附錄
問卷調查 I
問卷調查 II

後記  致彼此親密的敵人:X也們

 
 

後記 

致彼此親密的敵人:X也們


  謝謝你們翻開這本詩集,書寫的過程畢竟是脆弱的。書中的詩作橫跨我16歲至今的身體經驗與情感。

  2014年我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是誰把部落切成兩半?》。當年,因花蓮讀書的地利之便,我得以參與並近距離觀察原住民族群的祭典與文化復振工作。雖然從一個「局外人」(漢人)的角度書寫,我的探索與共情未嘗一日不在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情境內思考,如果能稍稍達至研究者所謂的「跨越族群的凝視」,那便是對我的原住民朋友們有了交代。

  之後,我赴美留學,總算有契機以「局內人」的身分來探索LGBTQ群體。2019年,利文祺邀請我與神神合作編選一本同志詩集,這便是後來的《同在一個屋簷下:同志詩選》。我得以廣泛閱讀華語同志書寫的詩作,也隱然對自己有更溫柔的凝視,覺得準備好可以開始那十幾歲時便立志的「同志書寫」;只是當年想寫的是「邱妙津體」的小說,而故事情節經年斑駁冷萃之後,沉澱成了一首首詩。

  由自身經驗出發,第一輯「身體體操」記錄了一位非二元性別酷兒青年的徬徨、出櫃、性別焦慮(gender dysphoria)與身體厭惡,擺盪於女同志與跨性別的認同掙扎,最終拒絕了男/女二元的性別枷鎖,承認身體/心靈裡的男人與女人。其中,身體的物質性佔據了很大篇幅:從青年時期的女校回憶、儀隊經驗到成年後健身房裡的訓練,完成了從「她」(she)到「他」(he)到「他們」(they)的認同體驗。

  第二輯「百合經」記錄了酷兒向這個社會出櫃所遭遇的種種:書寫性別、宗教、家庭與職業的同時,也是一場成年儀式。其中,宗教的創傷書寫我特別有感觸,因為家裡是虔誠的基督教家庭,因此對宗教的思考也等於是對原生家庭的回溯。在書寫中,我刻意「誤讀」聖經,用身體來「抵抗」權威,以詩句改寫金句,訴說一種戲謔似的傷感,有時嘲諷批判,有時又是「愛主」的矛盾。

  第三輯「華語酷兒」書寫旅美期間的經歷。華人酷兒群體在異鄉的經驗已在許多電影中被出眾地描述,例如《春光乍洩》、《藍宇》、《面子》、《囍宴》等等。出國了以後,我的「移動」(留學與離散)與社會經驗便有了自己的故事,因此,這一輯主要是書寫我和我所遇到的酷兒們的情感結構與足跡。

  開啟「華語酷兒」的書寫是源自於一個契機。在美國,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經驗,是跟伴侶參加一個酷兒聚會時,被問到有關稱謂(pronouns)的問題。伴侶向我解釋,在美國出於對多元性別群體的尊重,有些人在第一次見面時會詢問你喜歡被如何稱呼(he/ she/ they),而英語是一個性別稱謂特別突出的語境,中文卻不是,「你」或「他」的讀音聽不出性別指涉。而當時的我竟然傻住了,因為從沒想過這個問題。這個經驗日後成為了〈華語酷兒〉一詩,寫下了語言和性別的雙重衝擊。第一層是由不同的華語/中文帶出的國族想像;第二層是由英文稱謂所引發的性別焦慮。究竟,我是她(she),他(he),還是X也(they)?

  每每被問及稱謂時,酷兒們要面對的既是一個語言問題,也是一個存在問題。我們可不可以,不只屬於一個國民、一種性別?後來,受北美華語酷兒(queer-Sinophone)的理論啟發,我開始以詩歌的形式記錄華人酷兒群體在美國的經歷,加上一些友人的故事,以酷兒的角度探討了移民、婚姻、文化差異、社會運動等議題,並嘗試以詩歌干預「華語酷兒」的理論書寫。

  第四輯「生活已磨去我們一層皮膚」繼性別探索、努力生活之後,書寫一種「徬徨的自適」。疲憊是需要勇氣的,尤其在留學過程中經歷了許多挑戰與不適切,但當我能靜下心來,與自己的強迫症相處,即便是疲憊的,也是自洽的。輯中還有一些關於死亡的悼念、以瑣碎物件影射情感疲勞,看似陰鬱,卻是得以稍微喘息,適當哀悼的契機。

  作為結尾,第五輯「愛」是情詩與內心的囈語。在雨過天青之後,酷兒們在性別、宗教、家庭與社會的探索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在同志光榮出櫃、多元成家的背後,獨特的身體經驗或許尚未為人所知曉;身體與情慾既親密又像敵人,但這樣的情感經驗卻可能是隱密而普遍的。我希望《女也》能像一份親密的禮物,以隱密而溫柔的語言,安慰經歷同樣掙扎的人們,教人喜悅自身,也與那既親密又像敵人的自己和解。 

  這本集子原來命名為《X也們》(讀音:他們)。「X也」是英文稱謂「they」的中文版本之一,當時在香港地區流行了起來,許多非二元性別者渴望被如此稱呼。命名為《X也們》即是希望,通過詩歌讓「他們」的經驗被理解,與社會形成一種「互為主體」的對照,亦即:沒有「主流」與「邊緣」的區別,與「X也們」相互承認彼此在社會中的位置。

  但後來,我覺得《女也》或許更能代表這本詩集從性別焦慮(gender dysphoria)過渡到「性別愉悅」(gender euphoria)的希冀,讓所有人對於自己的性別感受到舒服與振奮,讓名字都能被正確的指代、外貌都能被尊重。
 
—2025年於美國,聖路易市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705148
  • 叢書系列:白盒子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2.8 x 19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生長痛

1.
立可白,寫字塗鴉
穿心箭,妳的
和我的名字
有時,在同一把傘下
有時,在同學的耳語中
相傳,我和妳淋的是同一場雨

木頭桌椅,互相傾軋
地殼隆起變形,乳頭訴說
我們的心事,小木椅又拉近了距離
兩顆頭顱大大方方靠近
徜徉泥火山,板塊碰撞
我們微微隆起的襯衫

2.
我的身上長出了意志的河谷和森林
無限延伸的雙腿,褪去了鱗
向上拔高的丘陵,活火山泥丘
腋彎盛滿了水,柔邊的肌骨
夏蟬的羽翅,曬乾了冬季的霧霾
屬於我的生長痛,在孩子的靜脈中流竄

如果我知道,這就是一生一次的蛻變
孩子睡著了會偷偷長大
我將睡得更沉些
即使全身的骨骼都在咯咯作響
都想衝破這層肉身皮膚
意志的形狀,浩瀚並有無限可能

3.
我真切急待的意志無法轉化
的切膚之痛
當生長板長滿長好
我短短的旅程便戛然而止
腿股和手臂淺嚐初放的喜悅
便擱淺在灘
而我的手指來不及抽長
遼闊的意志被塞進了
小小的一個身體架子

我痛的不是生長本身
是身不我予
頭頂的空氣太過寂寥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5滑書祭!電子書、有聲書9元起!我的瘋狂劇場!嗨讀嗨聽嗨學,知識派對熱映中!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是加碼(7/17-7/18)
  • 東立夏日漫博
  • 圓神暢銷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