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暑期閱讀66折
冷戰:牛津非常短講018

冷戰:牛津非常短講018

Cold War: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 定價:400
  • 優惠價:79316
  • 優惠期限:2025年09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OKAPI 推薦

  • 顏聖紘/為什麼討論「入侵物種」對台灣很重要?

    文/顏聖紘,|,左岸文化2025年07月03日

    外來入侵種議題在台灣媒體上受到關注大致始於九○年代環境運動興起,相關的法令也漸漸成形的時代。在那個年代,大眾聽說過的,媒體偶爾會關注的外來入侵種,以布袋蓮、福壽螺、霍香薊、還有馬纓丹為主。後來小花蔓澤蘭、入侵紅火蟻、梨木蝨、莿桐釉小蜂開始取代上述物種成為媒體新聞主角。到了近幾年 more
  • 游旨价/為什麼討論「生物地理學」對台灣很重要?島人必修的一堂生物通識與地理課

    文/游旨价,|,左岸文化2025年06月26日

    生命從何而來,又將往何處去?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追問這個永恆的課題。隨著DNA技術的出現,當代科學家能夠從遺傳資訊中推斷出生命之樹,為各物種確定其起源與親緣關係。然而,在DNA分析技術誕生之前,人們又是如何理解生命間的關係和探尋生命起源的呢?那是一段漫長的歲月,關於生命與人類起源的假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系列總引言   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引言   陳冠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

  冷戰起自歐洲。

  接著,在亞洲,冷戰轉為熱戰,先是韓戰,後有越戰。世界上所有的矛盾和衝突,因為冷戰而被放大。從朝鮮半島、經過台灣海峽,擴及東南亞,中東和中美洲,幾乎每個角落都被捲入冷戰。

  絕對毀滅的核武,既升高對峙的局面,也維持著恐怖平衡。

  某地的衝突,可能引發其他國家的一連串介入,拉緊開戰的弓弦。

  冷戰的「結束」是否亦為一種美國中心的說法?因為蘇聯解體意味著美國得以證明其「優越」的體制最後「贏得」冷戰。但是,冷戰真的結束了嗎?

  冷戰隨著兩越統一、柏林圍牆倒塌以及蘇聯解體看似已經結束,冷戰對於許多國家而言,也許只是變成歷史課本上的名詞、旅遊的名勝景點、或是電影小說內的歷史背景。但對於身處東亞的我們而言,台灣海峽與韓半島日益緊張局勢說明了冷戰的幽魂依然在東亞徘徊著。

  ***
  
  到底什麼是環境(environment)?為什麼人們不乾脆用「自然」(nature)就好?環境,顧名思義,就是周遭(surroundings)的意思;若是如此,人們是在什麼時候意識到的此「周遭」的重要性?環境是透過什麼樣的科學實作(如觀察、測量、監測)而成為一個人們可以與之互動的「東西」?

  「環境」一詞脫穎而出成為當代世界的關鍵詞,關鍵或許在於人想要了解自己的渴望。根本上,這是個發現土地、認識土地的故事,而這個過程需要地圖,同時也產製了更多地圖。期待「二十一世紀的環境課」可以是這樣的地圖。你不是按圖索驥地去發現環境,因為環境就不是躺在某處、等著你去發現的「物」。而是如同宙斯的pharos,這六冊書讓你想認識的環境有了更清楚的形體。當你歸來時,你將感到環境離你更近了一些,成為了你的「周遭」。——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冷戰導致了四個分裂國家:中國、韓國、越南以及德國。但,唯獨台灣,在國際與國內社會上皆展現其特殊性。不論台美關係、白色恐怖或國家認同,現代台灣的形塑很大程度就是全球冷戰的遺緒。透過本書,我們不但可以理解冷戰的基本輪廓,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我們在思考台灣的過去與未來時,進一步探索台灣在世界歷史浪潮中的座標位置。——陳冠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伯特.麥馬洪 Robert J. McMahon 


  俄亥俄州立大學歷史學Ralph D. Mershon名譽教授、美國對外關係史學家協會(Society of Historians of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主席,著有The Cold War on the Periphery: the United States, India, and Pakistan (1994)、The Limits of Empire: the US and Southeast Asia since World War II (1999)。曾獲美國對外關係史學者協會(SHAFR)頒發的伯納斯論文獎(Bernath Article Prize),並於1991年獲選為伯納斯講座學者(Bernath Lectureship)。 

譯者簡介    

黃中憲


  政大外交系畢業,譯有《戰後歐洲六十年》、《最後的使團》、《利瑪竇的記憶宮殿》等。

 
 

目錄

【VSI 018 冷戰】

系列總引言  來吧,來認識「周遭」:二十一世紀的環境課◎洪廣冀  
引言    為什麼討論「冷戰」對台灣很重要?◎陳冠任  

前言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舊秩序崩毀
傾覆的世界
美國所設想的戰後秩序
蘇聯所設想的戰後秩序

第二章    冷戰在歐洲的起源,1945–1950年  
脆弱的同盟
從合作到衝突,1945–1947年
劃界線

第三章    亞洲走向「熱戰」,1945–1950年  
日本:從死敵變成冷戰盟友
共產黨拿下中國
冷戰降臨東南亞
戰爭降臨韓國

第四章    全球冷戰,1950–1958年  
日趨穩定的東西方關係
第三世界的動亂
軍備競賽

第五章    從對峙到緩和,1958–1968年  
「最危險」年,1958–1962年
劍拔弩張:古巴飛彈危機和其影響
越南:冷戰的悲慘插曲

第六章    本土冷戰  
第三世界:去殖民化、國家形成、冷戰地緣政治
冷戰對歐洲內部的衝擊
冷戰對美國內部的衝擊

第七章    超強低盪階段的開始與結束,1968–1979年 
低盪的形成
低盪的開展
低盪陷入困境

第八章    最後階段,1980–1990年  
冷戰重返
反向壓力
戈巴契夫和冷戰結束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62669
  • 叢書系列:左岸歷史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三章(節錄)
共產黨拿下中國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不只代表毛澤東(圖3)和二十年前遭國民黨擊潰、追殺、幾乎消滅的其他中共領袖的巨大勝利,也標誌著冷戰的性質和地點有了根本的轉變─對戰略、意識形態、國內政治影響甚大。
 
二戰期間,羅斯福政府以大量軍援、經援支持蔣介石政權,但始終無法令苛求的蔣介石滿意。羅斯福想要把中國軍隊打造成具有戰力的抗日部隊,把蔣介石政權打造成可靠的美國盟友,使其能在戰後亞洲事務上扮演促成穩定、制衡他方勢力的角色。為實現這些目標,一九四三年羅斯福於開羅和蔣介石會晤,就在中國領導人未獲邀參加的德黑蘭三巨頭高峰會前幾天。在開羅會談期間,這位美國總統把中國象徵性提升至大國地位,以討好蔣介石;接著羅斯福談到中國作為與美英蘇並列的「四警察」之一,將有助於維持戰後和平。他如此力捧中國,既為強化中美關係,也為彌補蔣介石所要求但華府未能提供的額外物資援助,還為使中國繼續參戰,防止中日單獨媾和,破壞大局。但不管是羅斯福的象徵性示好,還是他定期派至國民黨戰時首都重慶的軍事、外交代表團,都不足以說服蔣介石的軍隊在戰場上積極抗日。
 
到了一九四四年,美國駐華外交官已日益不看好深陷腐敗、貪污、無能泥淖的國民黨政權。國民黨政府則深信其生存的主要威脅,不是來自日本,而是來自中國共產黨。國民黨政府認為就算自身沒有大力相助,他們的美國盟友都會擊敗日本。在毛澤東高明的領導下,中共已在日本占領這幾年期間壯大為一股難以對付的軍事、政治力量,他們已控制華北、華中大部分地區。蔣介石和其親信未將更多兵力、作戰物資用於打入侵的日本人,而是選擇保留寶貴資源,留待戰後當他們免不了與共產黨攤牌之時。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彷彿若有光★2025說書大會|說書·評書·經典導讀有聲書66元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楓葉社全書系
  • 尖端夏日漫博
  • 世茂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