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好好認識青光眼,遠離恐懼,維持身心靈平衡!
陳幸宜/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
年輕時期,恩師台大洪伯廷教授推薦我赴日至兩所大學附設醫院眼科研修青光眼,在那段時期看到日本人的青光眼表現與台灣人有所不同。角膜厚度比華人薄的日本人,正常眼壓型青光眼比例很高。
隨著人口老化與推陳出新的科技產品引起用眼時間增多,青光眼在日本盛行率持續攀升,日本眼科界高度重視此疾病,學會定期協助辦理各地區青光眼衛教講座與篩檢,持續提升民眾對青光眼疾病正確知識。近年來也因新藥物持續開發上市與新的手術治療技術更加成熟,青光眼疾病已經逐漸擺脫失明的風險。
正確認識青光眼,青光眼並不可怕
台灣已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科技進步衍生的各式樣3C產品大量取代傳統生活習慣,台灣人現代生活中需要高度使用眼睛。近年來在我的青光眼門診中也發現病患日益增加且年齡有下降趨勢,加上青光眼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因此早期篩檢診斷及時治療是照護青光眼最重要的一步。
青光眼會引發視覺功能受損,早期輕微的視覺功能影響不大,不至於影響日常生活,中期之後會引起較為明顯的視野缺損,進入到後期會影響到行走或開車安全,去超市買東西也可能找不到目標物等,隨著疾病逐漸惡化生活品質也會漸漸受到影響。因此了解病情嚴重度是治療的重要方向。
青光眼照護,醫師與病患須一起努力,身心靈三方都需兼顧
照護青光眼病患約三十年的我,面對各式病患不同階段的焦慮與憂鬱,主因來自於相信不正確資訊,對青光眼產生很多錯誤認知.誤以為得到青光眼一定會失明。面對青光眼疾病,身心靈三方面都要兼顧。
身體上的照護:眼壓須好好控制,也須控制身體相關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呼吸中止等。
心理層面的照護:正視病患的心理狀態,焦慮憂鬱會引起藥物使用順從性不良與睡眠不佳,這兩者都會造成眼壓控制不佳,適時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有其必要。
靈性關懷的重要:正向思考,善用周圍支持團體力量協助病患面對因視覺障礙引起的生活上的困難。
青光眼可以好好治療與控制穩定病情,大部分不會走到失明
拜讀平松類醫師這本寫給日本大眾讀者的青光眼書,除了更新藥物與治療,內容編排分為五大部分包括正確認識青光眼之相關知識,有關降眼壓等相關重要議題,青光眼病患日常生活需注意的事項,臨床上檢查流程與各項檢查的意義,何時該介入手術?雷射或手術的選擇等等。書中透過醫師常在臨床上遇到的問與答,圖文並茂且表達說明生活化,讓讀者輕鬆容易吸收正確知識。
我非常樂意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民眾特別是已經發病或有風險的病患,好好再次認識青光眼,遠離對青光眼的恐懼,維持身心靈平衡,樂觀面對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