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節
中韓佛教交流史卷:以僧人行跡為中心的中韓佛教文化傳播史論

中韓佛教交流史卷:以僧人行跡為中心的中韓佛教文化傳播史論

  • 定價:550
  • 優惠價:79434
  • 優惠期限:2025年09月2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從朝貢到求法,重現中韓佛教交流的互動關係與宗派演進
以歷代史料為基礎!考證佛教東傳與思想轉化的文化實證

  ▎溯源千年,追尋佛法東傳之路
  本書是一部系統梳理中國與韓國(朝鮮)之間佛教文化交流發展脈絡的歷史專書。作者透過詳實的文獻考證與典籍引述,追溯自東晉時期佛教初傳高句麗的歷程,一路書寫至朝鮮王朝時期臨濟宗在韓國的傳承與演化,時間橫跨千餘年,地域涵蓋中朝雙方,是一部兼具學術深度與歷史廣度的經典力作。

  ▎以僧人為核心,展現文化交融的生命力
  全書以歷代韓國僧人赴中求法、傳承宗派為主軸,詳盡描繪諸如義湘、元曉、圓測、義天、知訥等佛門大德的思想貢獻與文化角色。他們不僅是宗教實踐者,更是中韓文化交流的使者,促成了華嚴、唯識、天台、禪宗等教學與修行法門深入韓國,進而形塑韓國佛教的本土風格與精神特色。

  ▎時代演變中的宗教互動與在地轉化
  書中呈現的不僅是單向的佛教傳播,而是雙向互動、動態發展的文化現象。從高句麗與前秦交流開始,歷經唐代盛世與新羅僧侶學法熱潮,到高麗與宋元之間的密切學術往來,佛教不斷根植於韓國社會,同時吸收、轉化中國佛學精神,與在地宗教觀念、民間信仰相融合,形成多元共構的宗教文化樣貌。

  ➔結合理論與史實,厚植學術與閱讀價值
  本書結構嚴謹、考證細密,廣泛引用中韓兩地史籍如《三國史記》、《三國遺事》、《高僧傳》、《續高僧傳》與《大藏經》等權威資料。內容深入淺出,既可作為佛教史、東亞宗教史、文化交流史等學科的研究參考,也適合對中韓宗教交流感興趣的一般讀者閱讀欣賞。

  ➔東亞佛教文化圈的歷史縮影
  本書透過佛教這一精神文化載體的東傳與再發展,我們得以理解古代東亞地區在思想、藝術、制度與學術等多方面的融合,也讓今日的讀者重新思考文化互通在歷史中的意義與價值。

本書特色

  本書詳盡梳理中韓佛教交流的歷史發展,從東晉佛法初傳高句麗起至朝鮮王朝臨濟宗的演進,涵蓋近千年時序,依據歷史文獻與僧人事蹟,系統呈現各朝代佛教思想的流布與互動,兼及儒道文化背景下的宗教融合,突顯韓國僧侶赴中求法、弘傳宗風的角色,是研究中韓佛教互動與東亞文化交流的重要著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魏常海


  現任哲學系和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曾於1983~1984年赴日研修一年,1997年赴韓進行課題研究半年,2000年赴日進行合作研究與講學五個月。從事中國哲學、東方哲學和佛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有《日本文化概論》、《中國文化在朝鮮半島》、《十地經論釋譯》、《空海》、《東方哲學概論》(合著)。合編《中國哲學史教學資料選輯》,主編《韓國哲學思想資料選輯》,《神州文化集成》叢書(75冊)副主編。
 

目錄

《中華佛教史》總序 
第一章 中韓佛教文化交流概說 
第二章 東晉時期佛教傳入海東三國 
第三章 南北朝至隋代三國僧人赴華求法 
第四章 唐代新羅與佛教的交流 
第五章 新羅僧圓測在唐弘揚唯識學 
第六章 新羅僧元曉與佛教的交流 
第七章 新羅義湘赴唐研習華嚴宗 
第八章 唐五代禪宗傳入與新羅禪門發展 
第九章 高麗義天入宋求法與教宗振興 
第十章 高麗知訥對中國禪宗的繼承與開展 
第十一章 元代臨濟禪的傳入與高麗求法僧 
第十二章 臨濟宗在朝鮮王朝的發展與傳承

 
 

《中華佛教史》總序

季羨林


  此叢書名曰《中華佛教史》,為什麼我們不按老規矩,稱此書為《中國佛教史》呢?用意其實簡單明瞭,就是想糾正一個偏頗。我們慣於說中國什麼史,實際往往就是漢族什麼史。現在改用「中華」這個詞,意思是不只漢族一家之言,而是全中國許多個有佛教信仰的民族大家之言。

  談到中華佛教史,我們必須首先提到湯用彤先生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此書取材豐富,分析細緻,確是扛鼎之作,已成為不朽的名著。但是,人類社會總是在不停地前進,學術也是日新月異,與時俱進。到了今天,古代西域(今新疆一帶)考古發掘隨時有新的考古材料出土,比如,吐火羅語就是在新疆發現的,過去任何書上都沒有這種語言的記載。所以我們感覺到,現在有必要再寫一部書。

  在中國古代佛教的著述中,有幾種實際上帶有佛教史的性質,比如《佛祖歷代通載》等。佛教以及其他學科而冠以史之名稱(如文學史之類),是晚近才出現的,其中恐怕有一些外來的影響。

  近代以來,頗有幾種佛教史的著作,這些書為時代所限,各有短長,我在這裡不一一加以評論。

  我們現在有膽量寫這一套中華佛教史,就是為了趕上學術前進的步伐。

  總而言之,歸納起來我們這套書有幾個特點:第一,就是我們不只說漢族的事情,也介紹中國其他有關的少數民族的情況;第二,我們對古代西域佛教史的發展有比較詳細的論述;第三,現在寫這部書不僅有學術意義,而且還有現實意義。佛教發源於印度,傳入中國後,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最終已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在現實生活中,佛教仍然是一個有生命的團體。大眾不管信佛教與不信佛教的,都必須了解佛教的真相,這會大大地促進社會的發展。

  在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世界各國對中華精神生活的了解。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正是互相了解。

  我是不信任何宗教的,但是,對世界上所有的堂堂正正的宗教,我都有真摯的敬意。因為這些宗教,不管它的教義是什麼,也不管它是如何發展起來的,這些宗教總是教人們做好事,不做惡事,它們在道德上都有一些好的作用。因此,現代世界上,宗教的存在有它的必要性。專就佛教與中國而論,佛教的原生地印度和尼泊爾,現在佛教已經幾乎絕跡,但在中國,佛教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原因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大度包容。從當前世界來看,希望全世界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互相了解、互相促進,共同達到人類社會更高的層次。

  所以,我們研究佛教寫佛教史,不但有其學術意義,還有更深刻的現實意義。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4166409
  • 規格:平裝 / 358頁 / 17 x 23 x 1.7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中韓佛教文化交流概說
 
第一節 古朝鮮、箕子朝鮮及漢武帝設郡
 
中國和韓國(朝鮮)地理上唇齒相依,歷史上關係密切,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自古以來就十分頻繁和深入。這種交流是雙向、互動的,中國文化固然對韓國(朝鮮)的文化產生過久遠而深刻的影響,但與此同時,中華民族受韓國(朝鮮)文化的影響也頗多。並且,中國文化傳入韓國(朝鮮)之後,就不再是簡單的延續,它必然會和半島的社會情況及文化傳統相互結合,多少改變原來的面貌,變成韓(朝鮮)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如同印度佛教傳入中國而變成中國佛教一樣。
 
中韓兩國佛教的交流,是在中韓兩國文化交流的歷史背景下展開的,因此,本章先對兩國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對以儒釋道為主的傳統思想文化的交流,進行概略性的論述。
 
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表明,朝鮮半島(韓半島)在距今四十萬年乃至六十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生存,他們和其他許多古老民族的先民一樣,也經歷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等漫長的發展和進步過程。
 
韓(朝鮮)民族有著不同於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歷史,傳統習俗等方面也與中華民族有所不同,有自己的文化特質。關於朝鮮民族(韓民族)的起源,在十三世紀高麗時代的一然禪師所著《三國遺事.古朝鮮》中,就記述有檀君開國的神話。《三國遺事》引《魏書》說:「乃往二千載,有檀君王儉,立都阿斯達,開國號朝鮮。」
 
據說這位古朝鮮的開國者檀君,是天帝桓因的庶子桓雄的兒子。桓雄「數意天下,貪求人世。」桓因便讓他帶著三個天符印,率領三千天兵天將,降到太伯山頂的神檀樹下,「凡主人間三百六十餘事,在世理化。」當時有一熊一虎,同穴而居,再三祈請天神桓雄把牠們變成人。於是桓雄給了牠們一把靈艾和二十個大蒜,對牠們說:「爾輩食之,不見日光百日,便得人形。」牠們遵囑吃完了靈艾和蒜,開始過起不見天日的生活。但老虎忍耐不了潮溼陰暗的環境,不幾天就跑出洞見了陽光,所以未能如願變人。熊則謹守著桓雄規定的條件,堅持不見陽光,到第二十一天,提前變成了熊女。這熊女與桓雄結合,生下一子,就是檀君王儉,也就是古朝鮮的開國之君。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5滑書祭!電子書、有聲書9元起!我的瘋狂劇場!嗨讀嗨聽嗨學,知識派對熱映中!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夏日旅遊節
  • 大塊全書系(止)
  • 平心x知翎夏日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