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暑期閱讀66折
浩浩師恩:星雲大師的慈悲與願行

浩浩師恩:星雲大師的慈悲與願行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5年07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願,一直在路上
在光中走過的日子
 
  星雲大師畢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志業,他說法無數、奔走不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他以慈悲為心、以願行為骨,開創了人間佛教的壯闊願景。
 
  《浩浩師恩:星雲大師的慈悲與願行》由親近弟子覺培法師執筆,以多年隨侍的觀察與深切情感,整理大師的思想精髓與感人行誼,記錄大師如何以堅定的願力與實踐,在動盪時代中回應人心的需求與世界的挑戰。
 
  從佛陀的教法到當代的實踐,從出世精神到入世關懷,這是一本獻給信仰者、行願者與見證者的書。
  儘管大師已遠行,我們仍可在字裡行間,看見他慈悲的眼神與不曾停歇的腳步。
 
  ★本書版稅收入全數捐贈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
 
溫馨推薦
 
  覺培的性格很有開拓性。在佛光山中青代的徒眾中,覺培可以說是優秀傑出的弘法者。――星雲大師/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
 
  大師的影響超越了台灣,大師的光輝跨越了宗教,大師的貢獻飛越了時空。
  大師走了,這個世界變得寂寞了,但覺培法師撰述的完整近距離追隨大師的紀錄《浩浩師恩》出版,使我們與大師再一次地靠近。――高希均.王力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浩浩師恩》可看出覺培法師以誠摯情感,為師恩立碑、為佛教留下歷史。此書不僅為紀念大師而寫,更是一位弟子以自身的生命歷程寫出對人間佛教的體會。――心保和尚/佛光山宗長
 
  佛教的傳承,不僅靠經藏文字的留傳,更有賴弟子以身實踐、以筆記錄,將師志道風延續不絕。《浩浩師恩》即是一位近身弟子對師父最深的懷念與最真的回報。――慈容法師/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
 
  覺培法師將親近大師的因緣,以及多年來的工作成果,寫成專書《浩浩師恩》,他文字優美、思緒清晰、內容豐富,富有文字般若之美,是個被行政工作耽誤的書寫好手。――依空法師/佛光山文化院院長
  
  看到覺培法師的新書《浩浩師恩》,更加明白:佛光山的每一位師父都如星雲大師的化身,走入人間、散布慈悲喜捨的精神!――簡靜惠/台灣PHP素直友會總會長
 
  大師的許多無私兼愛事跡,若不是覺培法師寫出來,我們都不知道。這種為善不欲人知的善,才是真正的善。感恩這世界上曾經有過星雲大師,他的慈悲與睿智讓我們能智慧又幸福地過一生。――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覺培法師


  現任:
  佛光山宗務委員
  國際佛光會祕書長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祕書長
  人間佛教讀書會執行長

  學習經歷: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南華大學比較宗教研究所
  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
  1998年印度菩提迦耶受具足戒

  曾任:
  佛光山叢林學院教師
  台中光明學苑主任
  嘉義南華學館館長
  南華大學副教授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
  佛光山金光明寺住持

 

目錄

圖片集錦 心心相印.道契情深
願行不墜.弘法無盡

出版者的話 我們都是「浩浩師恩」下的得益者/高希均.王力行
代序 我眼中的覺培法師/星雲大師
推薦序 在慈悲與實踐中見證菩提願行/心保和尚
推薦序 一位弟子的書寫與承擔/慈容法師
推薦序 以願為舟,以行為楫/依空法師
推薦序 流轉人生,願行無盡/簡靜惠
推薦序 星雲大師的慈悲,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藥方/洪蘭

前言 浩浩師恩憶難忘

首篇 佛說的
第一章 您所不知道的星雲大師
第二章 他始終沒有離開
第三章 大時代看大因緣
第四章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第五章 剖析星雲大師十大特質與思想
第六章 星雲大師的「共識與開放」

次篇 人要的
第七章 一位關心眾人之事的和尚
第八章 慈悲.無畏.忍辱
第九章 慈善,要給人尊嚴
第十章 平安與吉祥:跨宗教音樂會的美麗邂逅
第十一章 變局中的困境與因應

中篇 淨化的
第十二章 人間佛教打造「終身學習」的時代:以「人間佛教讀書會」為例
第十三章 承願而行:國際佛光會對生命的終極關懷
第十四章 修行與解脫

終篇 善美的
第十五章 當代佛教的變與不變
第十六章 後疫情時代的佛教新發展
第十七章 佛教化現代的挑戰與機遇
第十八章 當代佛教的傳承與繼起

結語 平等,是佛陀最偉大的主張

 

出版者的話
 
我們都是「浩浩師恩」下的得益者:覺培法師跟隨星雲大師的體悟
高希均.王力行
 
  大師離家當和尚,十二歲;
  離開家鄉到台灣,二十二歲;
  創建佛光山,四十歲;
  離開人世,九十七歲。
  大師一生:改革了佛教,改善了人心,改變了世界。
  ――二○二三年二月六日於大師圓寂後
 
  一九八九年二月,從未見過面的大師出現在松江路遠見.天下文化簡樸的辦公室裡,使我們受寵若驚;但大師的親切與平易近人,立刻使我們如沐春風。那一刻起我們就產生了亦師亦友的情誼。
 
  《遠見》雜誌促成了我們進一步交往的因緣。一九八九年三月,大師第一次從大陸訪問回來,邀他在台北演講。我們第一次親身感受到大師的魅力。兩千人的大廳居然擠得水洩不通,大師做了動人的、應當是四十多年來台灣首次出現對「大陸行」所做的公開演講,大師創下了歷史。
 
  從那次以後,大師變成了《遠見》的專欄作家、書的作者及傳主。他的文章及文集受到廣大讀者的肯定。
 
  大師的核心力量就是永不休止地散布慈悲、展現智慧。因此大師的一言一行在海內外就激起了浪花,掀起了風潮,引發了熱情,創造了無處不在的人間紅利。
 
  大師的影響超越了台灣,大師的光輝跨越了宗教,大師的貢獻飛越了時空。
  近年來大師屢屢告訴信徒:「我來世還要做和尚,我做得不夠好。」
 
  ***
 
  大師走了,這個世界變得寂寞了,但近日覺培法師撰述的完整近距離追隨大師的記錄《浩浩師恩》新書出版,這使我們與大師再一次地靠近。
 
  在這本三百多頁的書裡,我們看到了一位既溫暖又堅毅的大師。他走過亂世,穿越誤解,從無到有,建立了超過三百座道場、五所大學,推動文化、教育、慈善與修行四大宗旨。他讓佛教從山門走向人群,讓信仰從誦經拜懺轉化為讀書與行動的力量。他相信:佛法,不是為了來世,而是為了當下;不是關在殿堂,而是活在人間。
 
  作者覺培法師,長年在星雲大師身邊承擔各項重大任務的執行,曾為各種活動奔波,參與了各種文化、教育與跨宗教的實務推動,也一再經歷挫折與自我質疑。在這段與大師學習的漫長歲月裡,他從一位「想逃離繁瑣事務的年輕僧人」,成長為願意承擔重任、以群體為念的弘法人。這一切轉變的背後,是來自星雲大師一次次看似平淡,卻充滿智慧的提點與身教。
 
  二○一六年,遠見高峰會邀請星雲大師主講「共識與開放」,大師臨時因健康因素不克出席,由覺培法師代表發言。這樣的安排,展現了大師對覺培法師的信任。覺培法師面對數百位企業與各界領袖,在演講中所闡述的「共識與開放」,可說是一鳴驚人。他呼應了大師一貫的思想主軸,也以平實理性、具時代感的語言,連結當代青年、宗教發展與多元社會的挑戰與轉機,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
 
  我們心中特別興奮:大師身邊又多了一位新一代弘法者,可以慢慢傳遞及承擔人間佛教的精神與責任。從那一次的臨危授命裡,我們深切感受到了覺培法師的聰慧與承擔。
 
  覺培法師書寫《浩浩師恩》,文字流暢,內容增加了我們對星雲大師的理解,書中具體而微地展現了「傳承」的意義。
 
  鑑真大師曾言:「為佛教也,何惜生命。」這句話貼切地映照了星雲大師畢生的願行與奉獻。這份精神,不只體現在言語中,更透過制度、團隊與行動被一代代傳遞下來。真正的傳承,不在於話語的重複,而在於後人是否能延續其志,走上同一條願行之路。
 
  書中有一段話,我們特別難忘:「出家人自己都不會,怎麼領眾?以後佛教就漸漸沒落,這是你要的嗎?」這是慈容長老對覺培法師的當頭棒喝,也是一段佛教史的提醒:制度比人情重要。星雲大師的與眾不同,是他為後人鋪好制度、樹立交棒的勇氣,以及培養團隊的世代視野。
 
  本書呈現了覺培法師對星雲大師的情感紀錄,也記錄一位領受者如何理解、消化與實踐所受教誨的過程。尤其在宗教世代更替、信仰轉型的當下,這樣的紀錄就顯得格外珍貴。
 
  「天下文化」有這難得的緣分出版這本書,是表達我們對大師提倡人間佛教及精神傳承的心意。願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信」與「行」,在不確定的時代中,看見精神的穩定依據與前行的方向。
 
  覺培法師《浩浩師恩》的貢獻,幫助讀者使星雲大師的慈悲與願行,逐漸融入於我們生活之中。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4174282
  • 叢書系列:社會人文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4.8 x 21 x 1.72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浩浩師恩憶難忘
 
一九九六年的法國巴黎,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星雲大師的地方,也是扭轉人生的開始。對一個執著於探討生命究竟的人而言,這場相遇,改變了我對佛教的認知,也是我後來義無反顧出家的因緣。
 
從小對生命存在的價值就抱著很大的疑惑,移民阿根廷後,更是展開對生命意義的思索,從西洋哲學到東方老莊,常覺得自己在人群裡有一種強烈的疏離感:
 
「我是誰?」
 
「如果死亡是必然的,活下去的理由是什麼?」
 
直到夢中出現一句「摩訶般若波羅蜜」,才開始轉而閱讀佛經,我開始嚮往修行的生活,對於「苦行」的僧侶,存有一種崇高的敬仰。
 
在還未認識星雲大師前,每年都會至少兩個月「出走」尋訪「善知識」,現在想起來,實在要感謝家人對我的包容。一心熱情追求真理的我,曾在美國舊金山某號稱「苦行」的寺院裡生活,也在洛杉磯某禪林裡閉關,也因此,在還未出家前,早已旅行許多國家,對於所謂的「佛教」自然有一定的認識。
 
山林佛教的反思
 
「您人生的願望是什麼?」這是第一次與星雲大師在法國談話時,他問我的話。
 
當時喜歡清修的自己,很誠實地回答:「我希望將來在山上蓋一座小廟,在山林裡清修……」那時還想像自己在雲霧間氣定神閒的模樣,覺得遠離塵囂過超然的生活就是佛教的修行。
 
想不到大師回答:「就這麼簡單?太容易了!」
 
我心裡想著:對於擁有數百家道場的星雲大師而言,蓋一座小廟確實不難。當時並未意識到這句話是在點醒我修行的盲點:這樣的修行既不能琢磨多生累劫以來的毛病,更容易長養貪婪於塵囂之外孤僻的習氣。我還矛盾地反問大師:
 
「佛法浩瀚,真正能幫助眾生的又有多少?」
 
「佛教可以挽救顛倒的世界嗎?」
 
大師包容一個小女孩的無知,更允許我一路繼續問他問題,邀請我跟隨他到歐洲八個國家巡迴弘法,順道在西班牙為他翻譯。
 
就這樣,我幸運地有機會一路問他問題,無論是經典義理的詮釋,或者佛教對世界真正起什麼樣的作用,以及我曾經對寺院管理上的觀察所抱持的質疑……如今想起,這是極度諷刺的對比:一個想要在山林裡修行的人,卻問佛教如何對世界起作用。就好像一些自認為很有修行的人,對社會鄙棄而隱居,卻口口聲聲說要眾生離苦得樂。試問,這樣的菩提心又怎能發揮影響?佛教又怎能興隆?佛法又怎能入眾生的心?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慚愧不已。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5滑書祭!電子書、有聲書9元起!我的瘋狂劇場!嗨讀嗨聽嗨學,知識派對熱映中!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楓葉社全書系
  • 尖端夏日漫博
  • 世茂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