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到貨2本75折
全球科技通史

全球科技通史

  • 定價:528
  • 優惠價:79417
  • 優惠期限:2024年03月2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大部分人談到歷史的時候,關注的是國家的興衰、王朝的更替,往往忽視了科技的力量。“文津圖書獎”得主吳軍博士,首次從科技視角串聯歷史,以能量和資訊兩條主線,系統闡述了自智人以來人類文明的演進。

全書從遠古科技、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和現代科技四個部分,詳細描述了幾萬年來農業、工業、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等各個領域關鍵性的人物、事件及意義,繪製了一幅科技驅動歷史的恢宏畫卷。

本書既從不同角度對人們熟知的常識進行解讀和剖析,又挖掘出許多新的觀點,讓讀者見微知著,感受科技疊加式進步的魅力。
通過閱讀本書,你將俯瞰一整部人類科技文明史,真正洞察世界變化的趨勢,進而消除由於對周圍世界缺乏瞭解、對未來缺乏把控而產生的焦慮。
 
 

作者介紹

吳軍 博士

 “文津圖書獎”得主,矽谷風險投資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

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電腦科學博士。于2002年加入穀歌,是當前穀歌中日韓演算法的主要設計者。2010年加盟騰訊,擔任搜索業務副總裁。後回到穀歌負責電腦問答專案。2014年,作為創始合夥人創立豐元創投。吳軍博士既有深厚的學科背景,又兼具豐富的中美高科技企業工作及投資經驗。

著有《智能時代》《浪潮之巔》《數學之美》《文明之光》《見識》《態度》等多部暢銷書,並多次獲得包括“文津圖書獎”“中國好書”“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在內的國家級圖書大獎。
 
 

目錄

推薦序一 沒有科技就沒有真正的人類文明 / VII
推薦序二 從科技視角俯瞰歷史,從歷史視角理解科技 / XI
前    言 科技的本質 / XVI

第一篇 遠古科技

第一章 黎明之前
從用石頭砸開堅果開始_005
告別茹毛飲血_008
從山洞到茅屋_010
蝨子和衣服_013
最早的武器_015
善於說話者勝_017

第二章 文明曙光
儲存太陽能_024
馴化水稻_026
陶器的出現_029
美索不達米亞的水渠_032
輪子與帆船_034
從1到10_037
開始記錄一切_046
星辰的軌跡_049

第二篇 古代科技

第三章 農耕文明
青銅與鐵_060
解決糧食問題_066
紡織、瓷器與玻璃_074
城市的勝利_082

第四章 文明復興
古希臘人的貢獻_092
紙張與文明_103
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_109
阿拉伯文明的黃金時代_115
大學的誕生_121
漫長的中世紀_125
美第奇與佛羅倫斯的穹頂_127
日心說:衝破教會束縛_131

第三篇 近代科技

第五章 科學啟蒙
科學方法論_140
近代醫學的誕生_144
開啟大航海時代_152
神說,讓牛頓去吧!_158
煉金術士還是化學家_167

第六章 工業革命
月光社與工業革命_178
蒸汽船與火車_185
機械思維的勝利_190
永動機不存在_194
細胞學說與進化論_199
電的發現與存儲_208
直流電與交流電_214
通信以光速進行_220

第七章 新工業
石油:工業的血液_234
化學工業助力農業_244
給輪子加上內燃機_248
飛上藍天_256
殺傷力躍遷_266
洪堡與教育改革_277

第四篇 現代科技

第八章 原子時代
突破物理學危機_288
了不起的原子能_306
雷達的本質_315
製藥業突飛猛進_318

第九章 資訊時代
新數學和新方法論_337
從算盤到機械電腦_346
電子電腦的誕生_352
摩爾定律的動力_356
“便民設施”互聯網_364
前赴後繼的移動通信之路_367
太空競賽_372
從豌豆雜交開始的基因技術_381

第十章 未來世界
癌症的預測性檢測_391
基因編輯的成就與爭議_396
可控核聚變還要多久_402
“新生產關係”區塊鏈_407
利用量子通信實現資料安全_410
可想像的未來科技_412

參考文獻 /419
後記 人類歷史最精彩的部分是科技史/439
索引 /443
 

前言
科技的本質

我們正身處技術爆炸的時代。 2017年全世界專利申請的數量超過 800萬件。 1雖然這裡面有不少水分,但是總數依然相當驚人。如果再看專利的增長速度,則更為驚人。以世界上最難獲取的美國專利為例, 2003—2015年的 13年間,美國專利商標局批准了 300萬項專利,這個數量超過了美國專利商標局自 1802年成立到 2002年底近 200年間所批准專利的總和。2如果專利的數量過於抽象不好理解,我們不妨看幾個實例:

l  1838年 4月世界上第一條跨洋航行的商業航線開通後,蒸汽動力的天狼星號機帆船花了19天時間完成了從英國到美國的商業航行。今天,民航飛機完成同樣的旅行僅需要不到 6個小時,將橫跨大西洋的時間縮短了 98 %,而空中客車公司的超音速概念飛機可以將這個時間再縮短 80 %。

l  1961年,蘇聯在新地島試爆了一顆5000萬噸 TNT當量的氫彈,它在一瞬間釋放的能量( 5 ×1013千卡)相當於羅馬帝國全部 5700萬人口在西元元年一個月所產生的全部能量。

l  1858年,美國企業家菲爾德用 4艘巨輪將上萬噸電報銅纜鋪設到大西洋底,實現了人類第一次洲際通信,當時的傳輸速率每秒不到 1個比特,而且傳輸極不穩定。2017年,由微軟、臉書合作鋪設,西班牙電話公司旗下電信基建企業 Telxius管理的跨大西洋高速海底光纜,每秒可以穩定地傳輸 160 Tbit(太比特),比一個半世紀之前快了萬億倍。

l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電腦“埃尼亞克”(ENIAC,全稱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電子數學積分電腦)的運算速度為每秒 5000次,今天(截至 2018年 6月),世界上最快的超級電腦“頂點”(Summit)的運算速度高達每秒 20億億次,比埃尼亞克大約提高了 40萬億倍。事實上,今天的蘋果手機計算能力已經超過了阿波羅登月時主控電腦的能力。

除了專利申請量驚人,今天科技的另一個特點是讓我們感覺眼花繚亂。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無人駕駛汽車、基因編輯、大資料醫療、區塊鏈和虛擬貨幣等,我們在媒體上每天都能看到這些概念,但是它們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會一夜之間冒出來?對我們的生活將產生什麼影響?今後還會出現什麼新的技術名詞?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好的生活,也讓當下的人們產生了很多焦慮和恐懼。通常,人們的焦慮和恐懼源于對周圍的世界缺乏瞭解,對未來缺乏把控。要想緩解和消除這種焦慮和恐懼,需要搞清楚下面三件事情。

首先,科技在大宇宙時空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它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角色,以及它在歷史上對文明進程的推動作用。前者是從空間維度上看,後者是從時間維度上看。

從空間維度上看,科技在文明過程中的作用是獨一無二的,是一種進步的力量,這是毋庸置疑的。工業革命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在工業革命之前,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均 GDP都沒有本質的變化。但工業革命發生後,人均 GDP就突飛猛進,在歐洲,200年間增加了 50倍;而在中國,短短 40年就增加了 10多倍。因此,古今中外任何王侯將相的功績和工業革命相比都不值一提。而工業革命的發生,就是科學推動技術,再轉化為生產力的結果。這是科技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體現。

從時間維度上看,科技幾乎是世界上唯一能夠獲得疊加性進步的力量,因此,它的發展是不斷加速的。世界文明的成就體現在很多方面,從政治、法律到文學、藝術、音樂等,都有體現。雖然總體上講,文明是不斷進步的,但是在很多方面,過去的成就並不能給未來帶來疊加性的進步。比如在藝術方面,歷史上有很多高峰,後面的未必能超越前面的。今天沒有人敢說自己作曲超越貝多芬或者莫札特,寫詩超越李白或者莎士比亞,繪畫超越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甚至世界上很多採用民主政治的國家,在政體上依然沒有超越古希臘。但是,今天任何一個三甲醫院的主治醫生都敢說他的醫術超過了 50年前世界上最好的名醫。因為醫學的進步是積累的,現在的醫生不僅學到了 50年前名醫的醫術精髓,而且掌握了過去名醫未知的治療手段。今天,一個大學生學會微積分中的牛頓–萊布尼茨公式只需要兩個小時,但是當初牛頓與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花了 10多年時間才確立了該定理。由於科技具有疊加式進步的特點,我們對它的未來更加有把握。

其次,世界達到今天這樣的文明程度並非巧合,而是有著很多的歷史必然性。19世紀出現大量和機械、電力相關的技術, 20世紀出現大量和資訊相關的技術,接下來會出現很多和生物相關的技術,這些都是有內在邏輯性的。當我們全面瞭解了科技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中是怎樣一環扣一環地發展的,我們就能夠把握科技發展的內在邏輯,做到自覺地、有效地發展科技。

最後,我們需要找到一條或者幾條主線,從空間維度瞭解科技的眾多領域及眾多分支之間的相互關係,從而瞭解科技的全貌,同時從時間維度理解科技發展的過程和規律。雖然不同的歷史學家、科技史學家和技術專家會給出不同的主線,但最本質也最便於使用的兩條主線是能量和資訊。這兩條主線也是組織本書內容的線索。

採用能量和資訊作為科技發展史的主線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我們的世界本身就是由能量和資訊構成的;其二,它們可以量化科技發展水準,解釋清楚各種科技之間的關係。

宇宙的本源是能量,這已經是現代物理學的常識。我們過去說世界是物質的,這種說法沒有錯,因為從本質上講物質是由能量構成的。我們在中學物理中學過,宇宙萬物是由上百種不同的原子(和它們的同位素)構成的,那麼原子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它是由更小、更基本的粒子構成的。那些最基本、無法進一步分割的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中的 61個基本粒子),比如光子、電子,以及構成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的誇克,最終都是純能量,它們裡面不再有其他物質,因此才有了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著名的 E = mc2質能關係式。世界的物質性,比如形狀、體積和品質,不過是能量的各種性質而已,特別是在希格斯的理論被證實之後,大家對此更是確信無疑。因此,我們說世界的本源就是能量。

那麼,看不見摸不著的能量,又是如何構成世界的呢?這就要靠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資訊科學的能量法則了,它們都是資訊。科學的本質就是通過一套有效的方法發現這樣一些特殊的資訊,它們就是宇宙、自然和生命構成及演變的奧秘。

自從出現了現代智人,地球的面貌就因為人類的活動而改變。人類的實踐從本質上講就是獲取能量並利用能量改變周圍的環境,而技術則是科學與實踐之間的橋樑和工具。在科學和技術中,能量和資訊如此重要,以至它們在人類歷次重大的文明進步中都扮演了主角。同時,它們也是定量衡量科技發展水準的尺度。

10000年前開始的農業革命,其本質是通過農耕有效地獲得能量,為我們的祖先創造文明提供可能性。當時,伴隨著文字和數位的誕生,人類可以將以前的知識和資訊傳承下來,人類的發展進程得到第一次加速。

18世紀中後期開始的工業革命,其核心是新動力的使用,主要包括水能和蒸汽動力。從那一刻起,人類產生和利用能量的水準有了巨大的飛躍。在工業革命之前的一個世紀裡,歐洲迎來了一次科學大發現,其成果在工業革命中被轉換成技術,使得許多改變世界的重大發明在短期內湧現出來。這說明在工業革命前,人類創造資訊的能力有一次飛躍。

進入 20世紀之後,科技的發展也是如此。一方面是能源的進步,從原子能到各種清潔能源;另一方面是資訊技術的發展,它是整個 20世紀科技發展的主旋律。此外,人類在 20世紀發現了 DNA(去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結構以及宇宙誕生的時間和方式。這兩項重大發現,本質上是人類對宇宙形成資訊和生命形成資訊的破解。我們在本書中會清晰地看到,整個科技史,從過去到未來,都與能量和資訊直接或者間接相關。

把上面三件事情講清楚,讓讀者全面瞭解科技發展史,消除焦慮,是我寫這本書的第一個動機。

我對寫科技史感興趣的第二個原因,是它本身如此重要,但又恰恰被大部分人忽視了。今天大部分人談到歷史的時候,主要關注的是國家的興衰、王朝的更替。大家瞭解的歷史人物,大多是王侯將相,瞭解的歷史事件,大多是英雄故事。其實,把這些人物和故事放在一個較長的歷史跨度下考察,其重要性比科技進步要小得多。因此,在完成四卷本《文明之光》的寫作之後,我醞釀了很長時間,決定寫一本科技通史。

當然,我研究科技史還有一個很現實,甚至有些功利的原因,就是在今天這個發明數量過多的時代,我想知道什麼技術真正對未來世界的發展有幫助,以便我能及早地投資那些技術。瞭解科技的發展歷史,就能知道我們今天所處的位置,然後看清我們將要去的方向。

生活在今天的人是非常幸運的,因為在這個時代,人類首次知道了宇宙時間的起點、地球生命的起點,以及人類文明的起點。當然,歷史的很多進程還需要我們不斷瞭解,接下來就讓我們圍繞能源和資訊這兩根主線,看看人類是如何開啟文明,發展科學技術,並利用它們改變世界的。
 

詳細資料

  • ISBN:9787521701425
  • 規格:精裝 / 472頁 / 32k / 21.5 x 15 x 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用一代人的努力終結氣候危機《再生》|自然科普展7折起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888現折88
  • 分寸與好運
  • 終結氣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