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到貨2本75折
孩子如何思考

孩子如何思考

  • 定價:419
  • 優惠價:8736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做一個小寶寶是什麼感受?

他們看似神秘的大腦是如何思考的?

他們有同理心嗎?又如何得知關於道德的複雜事理呢?

當孩子突然冒出一句充滿哲思的話,或者張口就是一句詩,你會感到意外嗎?

一個小嬰兒著迷似地深情凝視母親的臉龐,可能奠定了人類愛與道德的基礎;全心投入地玩著假裝遊戲的孩子可能解釋了我們如何想像未來,甚至是如何寫出一本書,如何發明日新月異的科技……童年是人生至關重要的成長階段,但我們對那個階段所知的實在太少了,而許多時候甚至忽視了它。

在《孩子如何思考》中,國際兒童學習研究泰斗愛麗森 ‧ 高普尼克將近30年來兒童發展研究領域的革命性發現展示給大家,不僅揭示了孩子意識與思維的獨特之處,更融入自己作為哲學家的洞見,深刻剖析了童年生活對一個人的一生,以及童年對於整個人類的重大影響,給我們提供一個完整的、充滿情感與智慧的視角,從一種嶄新的角度去欣賞童年的豐富性與重要性。

如果你是父母,本書將帶你暢遊寶寶的精神世界,讓你更加理解你的孩子,更懂得如何與他相處。如果你是普通讀者,本書將帶你重溫早已被遺忘的童年歲月,重回滋養了我們一生的沃土。而每一個曾是孩子的大人,都不該錯過這本書,因為你將在書中知曉“我為什麼是我”的答案。
 
 

作者介紹

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

國際公認的兒童學習與發展研究泰斗級專家,首位從兒童意識角度深刻剖析哲學問題的心理學家。對於孩子的心智、大腦和學習方式,沒人比她更瞭解。

牛津大學心理學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教授及哲學系客座教授,推翻了經典的“白板說”,還是心理理論創始人之一。

TED演講點擊量過300萬次,寫有大量科學文章和評論,見於《紐約時報》《衛報》《科學人》等各大媒體。
 
 

目錄

推薦序 瞭解你的孩子,才能助力他的成長
引言 毛毛蟲與蝴蝶

第一部分 孩子如何想像世界與他人
01章 孩子為何要假裝:反事實與因果
反事實思維讓我們改變未來
孩子既能計畫未來,也能推斷過去
奇妙的假裝遊戲
反事實思維與因果關係相伴而生
孩子就是因果關係大師
大腦中的示意圖與設計圖
孩子與電腦,誰更聰明
探測機關的實驗
02章 虛構的內容怎樣闡明真理:想像與現實
童年裡無處不在的假想同伴
創設心理世界的示意圖
從假想同伴到平行世界
自閉症孩子無法想像他人
孩子假想的同伴與成人虛構的角色
想像與現實因何不同
靈魂的工程師
玩耍的功效
03章 探尋真理的三大工具:統計、實驗與模仿
孩子驚人的學習能力
8個月大的統計學家
3個月大的實驗專家
孩子天生會模仿
孩子如何理解心理活動

第二部分 孩子如何感知外在與自我
04章 做小嬰兒是什麼感覺:意識與注意
由外界產生的注意
由內部產生的注意
孩子的注意不同于成人
做小嬰兒會有何感受
旅行與冥想
燈籠般照亮四周的意識
05章 我是誰:記憶與自我
會“騙人”的記憶
孩子的記憶不是一片空白
易受暗示的孩子
此時的我與過去和未來的我
生活在當下的孩子
如何進入嬰兒般的“無我”狀態
意識為何發生變化
進一步探究意識體驗

第三部分 童年奠定人類愛與道德的基礎
06章 童年經驗如何塑造此後的人生:先天與後天
羅馬尼亞的孤兒
先天遺傳與後天教養間的矛盾
孩子如何“培養”自己的父母
07章 學習愛:依戀關係與身份認同
關於愛的理論
超越母愛的愛
生命像天氣一樣無法準確預知
擁有過去很重要
08章 道德的起源:共情與規則
模仿與共情
超越共情的道德
道德觀缺失的精神變態者
失控電車困境
擴大道德關懷的範圍
孩子與規則
誰來制定規則
哈克貝利 ‧ 費恩的智慧
尾聲 孩子與人生意義

致謝
注釋及參考文獻
譯者後記
 
 

毛毛蟲與蝴蝶
 
一名剛滿月的小寶寶緊皺著眉頭,專心地凝視著媽媽,看著看著,突然綻放出快樂的笑容。他不僅看到了媽媽,而且感受到了媽媽的愛意,但是,對這個小寶寶來說,他真切地看到和感受到的究竟是什麼呢?做一個小寶寶是什麼感覺呢?
 
一個2歲的孩子把吃了一半的棒棒糖送給了一個看上去很餓的陌生人。那麼小的孩子就已經知道同情他人,並願意大方地分享嗎?
 
一個3歲的孩子宣稱,除非她的“寶寶們”,就是那兩個住在她的口袋裡,以花瓣為早餐,長著紫色頭髮的雙胞胎娃娃也能在餐桌上有一席之地,否則,她就不吃飯了。這個孩子怎麼會如此堅定地相信由自己的想像所虛構出來的人物呢?而且,她怎麼能幻想出那麼特別的人物呢?
 
一個5歲的孩子通過觀察一條金魚發現,死去的生物不會復活。這樣一個既不會閱讀、也不會做加減法的孩子是如何弄明白“死亡”這種艱深的概念的呢?
 
那名剛滿月的小寶寶也會成長為2歲、3歲、5歲的孩子,後來,她也會擁有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名母親。在這些不同的年齡段,看上去完全不同的小生命怎麼可能會是同一個人呢?我們每一個人曾經都是孩子,而大部分人也終將為人父母,我們也都問過這類問題。
 
童年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同樣也是人類特質中尚未被探究清楚的一個領域。童年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概念,但當我們談及童年時,所用的幾乎都是個別化的、第一人稱的說法:“我”現在應該對“我”的孩子做些什麼?“我”的父母當時做了些什麼,才讓“我”長成現在這樣?大多數與孩子有關的書籍都是這樣表述的,包括自傳和小說,以及隨處可見的教養類書籍。但童年並不僅僅是文學作品中經過專門描繪的那種複雜時期,也不僅僅是美國的早教計畫中尚待解決的一個特殊問題,它甚至不僅僅是人類所獨有的。我認為,正是童年,讓我們所有人能夠成為我們自己。
 
一旦開始更深入地思考童年,我們就會發現,這個普遍、明顯、簡單的事實充滿了複雜性和矛盾性。孩子們非常相似,也十分不同。有時,我們會覺得孩子就像成人一樣,但有時,他們卻像是來自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孩子的思維似乎非常局限,他們知道的東西也比我們少得多。但早在學會讀寫之前,孩子就有非常特別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且早在開始上學之前,他們就已經具備了很強的學習能力。有時,孩子關於周圍世界的經驗狹隘而固化,但有時,他們的經驗似乎比成人的更寬泛。在成長為我們自己的過程中,童年的經驗似乎十分重要。而我們也都知道,孩子長大成人的路途迂回而複雜,世上有很多糟糕的父母養育出了優秀甚至偉大的子女,也有很多慈愛的父母養育出了焦慮而神經質的孩子。
 
年紀越小的孩子越令人不可思議。我們或多或少都能記得自己五六歲時的情景,也能夠在理性而公平的基礎上與學齡兒童交談,但更小的嬰兒和我們就不是同一層次的人了。小嬰兒還不會走路,更不會說話,就算是蹣跚學步的幼兒也一樣,但他們都懂得科學概念,或者更準確地說,他們都具有科學常識,這表明,孩子在童年所學之多,是今後一生都無法企及的。也許,我們很難從一個孩子身上看到他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同樣,我們更難將目前正在寫作的“我”和50年前那個只有6斤重的小嬰兒聯繫在一起,她們眉眼之間毫無相像之處,甚至難以將其和稍後那個有27斤重、喜歡胡言亂語、情感強烈、自由地玩著假裝遊戲還愛到處亂跑的孩子聯繫在一起,我們甚至沒有為童年的這個年齡階段設定一個很好的名稱。
 
本書重點關注5 歲以下的孩子,我有時會用“嬰兒”這個詞來統稱所有3 歲以下的孩子。我覺得,“嬰兒”等於結合了胖嘟嘟的臉頰和有趣的發音為一體的可愛生物,但同時,我也十分清楚,許多3 歲的孩子可能會強烈地反對我的這種描述。
 
新的科學研究和哲學理論都表明並且加深了童年的神秘性。過去30 年來,我們對於嬰兒的科學認識有了革命性的新發展。我們曾經認為嬰兒是不理性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是無道德感的,他們的思維和經驗都是固化的、直接的、局限的。但事實上,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已經發現,嬰兒不僅比我們所認為的要學得更多,而且他們幻想得更多、關心得更多、經歷得更多。在某種意義上,年幼的孩子實際上比成人更加聰明,更富有想像力,更會關心他人甚至更為敏感。
 
這一科學的革新讓哲學家們將嬰兒納入認真研究的範圍內。童年很重要,也很令人困惑,這種二元組合應該是哲學中的一個經典領域。但追溯2 500 年的哲學史,幾乎找不到任何關於兒童的論述。假如一個火星人希望通過研究地球上的哲學來瞭解人類,那麼,他可能會很輕易地得出“人類依靠無性繁殖”的結論,因為我們關於童年哲學的討論實在是太少了。
 
但近年來,這種狀況有所改變。哲學家們開始關注嬰兒,甚至開始向他們學習。如今的《哲學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裡收入了一些與嬰兒有關的文章,通常以“嬰兒的認知”或“兒童的心理理論”之類的標題出現。我也曾在美國哲學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和兒童發展研究協會(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發言,在那裡,哲學家們對“嬰兒何時開始理解他人的想法”“嬰兒如何認識世界”“嬰兒是否有共情能力”等問題進行了討論。還有一些哲學家甚至搖搖晃晃地坐在幼稚園的小椅子上,對孩子們做實驗。研究嬰兒有助於我們以一種新的方式來回答關於想像、真理、知覺、身份、愛、道德等基本問題。在本書中,我將以嬰兒為基礎,討論對這些基本哲學命題的新看法,並將以這些哲學命題為基礎,討論關於嬰兒的新觀點。
 
孩子和童年如何改變世界
 
本書所有具體研究和討論的背後都蘊含著一個基本觀點,即與其他生物相比,人類更有能力做出改變。我們改變著周圍的世界、他人以及我們自己。理解孩子以及童年有助於解釋這些改變是如何發生的,而“我們會改變”這個事實則解釋了為什麼孩子會是這樣,甚至解釋了為什麼會有童年的存在。
 
究其根本,關於童年的新的科學解釋是以進化論為基礎的。但通過對孩子的研究讓我們看到的進化對人生的塑造方式,卻完全不同于“進化心理學”的傳統解釋。一些心理學家和哲學家認為,人類特質中重要的部分是由基因決定的,基因是讓我們成為自己的一種內部“硬體”系統。我們被賦予了一系列固定的、獨特的能力,這些能力是為了滿足20萬年前生活在更新世的史前祖先們的需要而出現的。毫無疑問,這種觀點忽視了童年的重要意義。依據這種觀點,“足夠好”的童年環境也許是必要的,它讓潛藏的人類特質得以實現。但除此之外,童年期的影響並不會太大,因為與總體的人類特質和具體的個人性格相關的大部分要素早在我們出生時就已經確定了。
 
然而,這種觀點並不能闡釋我們正實際經歷著的、不斷變化和發展的人生。至少,我們能感覺到自己似乎真的能夠創造自己的人生、改變周圍的世界並且改變自己。這種觀點同樣也無法解釋人類生命中根本的、歷史性的改變。如果我們的特性已經由基因決定了,那麼,你也可以認為,如今的我們仍然會和生活在史前更新世的人們一模一樣。
 
做出改變的能力是人類的神秘特質,無論是在我們自己的生命中還是在整個歷史中,這種能力也是我們特別而永恆不變的本質。
 
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不訴諸神秘主義,來解釋這種充滿靈活性和創造性、能改變我們個人和集體命運的能力呢?
 
出乎意料的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年幼的孩子身上,這就將我們帶入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進化心理學。人類在進化中的優勢就在於,我們能夠擺脫進化本身的束縛。我們能夠瞭解周圍的環境、想像不同的環境並將設想的環境變為現實。同時,作為一種極具社會性的種群,他人也是我們周圍環境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我們更有可能去瞭解他人,並利用這些資訊來改變他人的行為方式以及我們自己的行為方式。這樣,人類就能夠進入不斷改變的迴圈之中,這是人類進化遺產中核心的部分,也是人類特質中深刻的部分。我們改變著周圍的環境,而環境也改變著我們。我們改變著其他人的行為,同樣,其他人的行為也改變著我們的行為。
 
與其他物種相比,人類從開始就能夠更有效、更靈活地認識周圍的環境。這讓我們可以想像新的甚至全新的環境,並通過行動來改變目前的環境。之後,我們能夠瞭解自己所創造的新環境中的意外因素,然後再次改變環境,如此循環往復。神經科學家們所提出的“可塑性”,即在經驗的基礎上做出改變的能力,就是從大腦到思維再到社會各個層面理解人類特質的關鍵所在。
 
學習是改變的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人類做出改變的能力不僅僅與學習有關。學習是指周圍世界對我們思維方式的改變,但我們的思維方式同樣也可以改變周圍世界:提出一種解釋世界的新理論,讓我們有機會設想這個世界還可能是別的什麼樣子;理解他人和自己,讓我們有機會設想別的做人方式。同時,這也讓我們有機會改變周圍世界,改變自己,改變我們身處的社會,並思考我們應然和實然的狀態。本書將講述孩子的思維是如何發展,以至於改變世界的。
 
目前,心理學家、哲學家、神經科學家和電腦科學家們正著手於謹慎而準確地判斷,有哪些潛在的根本機制讓我們獲得了這樣一種人類特有的、能夠做出改變的能力;在人類的天性中,有哪些方面讓我們的教養和文化得以產生。對其中的某些機制,我們甚至開始形成各種嚴密的數學解釋。這種新的研究和思考趨勢大多在過去幾年中完成,這讓我們開始重新理解自己顱骨下那個“生物電腦”究竟是如何“製造”出人類的自由與靈活性的。
 
在寫這本書時,如果我抬頭看看面前的各種日常物品:電燈、直角構造的桌子、鋥亮而對稱的釉色陶瓷杯子、閃著光的電腦螢幕,幾乎沒有一件物品與我們可能在更新世看到的東西有相似之處。曾經,所有這些物品都只存在於想像中,但它們卻是人類已經創造出來的東西。而我,一名女性認知心理學家,正在撰寫有關兒童哲學的書,在更新世也同樣不可能存在。我同樣是人類想像的產物,當然,你也是。
 
我們受保護的、漫長的未成熟期在人類改造世界和自己的能力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孩子並不僅僅是不完美的成人,也不僅僅是複雜的、尚未成熟的、日臻完美的人,相反,孩子與成人是兩種不同形態的人類。他們的思維、大腦和知覺形式雖然都很複雜有力,卻完全不同,服務于不同的進化機能。人類的發展更像是一種蛻變,就像毛毛蟲破繭成蝶一樣,而不僅僅是簡單地成長。雖然在成長的道路上,似乎是像蝴蝶一樣充滿活力、四處漫遊的孩子慢慢變得像毛毛蟲一樣行動緩慢。
 
什麼才是童年?它是一個獨特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年幼的孩子特別依賴年長的成人。如果沒有照顧者,童年不可能存在。但我們究竟為什麼一定要經歷童年這個階段呢?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不成熟的、無法獨立的階段更長,即人類的童年更長,而且,隨著人類的歷史不斷演進,這個不成熟的時期變得更加漫長了。像我一樣,子女已經20 多歲的父母們也許會認可這一點,並為之嗟歎。為什麼在如此長的時間裡,孩子們都那麼無助?而成人又為什麼要投入如此之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他們?
 
童年為什麼那麼長
 
這長久的未成熟期與人類做出改變的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想像和學習的能力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益處,它讓我們比其他動物更能適應不同的環境,並能以一種其他動物無法做到的方式來改變我們自己的環境。但另一方面,這種想像和學習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弊端,即學習是需要時間的。
 
例如,當你兩天沒吃飯時,你可不會想探究捕獵鹿的各種新辦法。同樣,當你正被一隻劍齒虎追趕的時候,你也不會想去學習文化之中所積累的關於劍齒虎的知識。而對我來說,像我兒子那樣花費一周的時間來探究新電腦的各種功能也許是個好主意,但是,面對研究基金截止日期這個追著我不放的“劍齒虎”,以及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的授課任務時,我還是情願沿用舊法。
 
一種動物如果要依賴過去幾代前輩所積累的知識而生存,那麼就需要一段時間來獲取這些知識;一種動物如果依賴於想像而發展,那麼也需要時間來將想像變為現實。童年正是我們所需要的這段時間。孩子不需要面對成人生活中的種種緊急狀況,例如,他們不需要獵鹿,也無須從劍齒虎口下逃生,更不用寫研究基金申請或授課。所有的這一切,成人都已經為他們做好了,孩子需要做的就是學習。當我們還是孩子時,我們全心全意地學習認識周圍的世界,並想像世界還有可能是什麼樣子的;而當我們長大成人後,我們會將自己所學所想的付諸實踐。
 
孩子負責研發,成人負責生產與銷售
 
在孩子與成人之間,有一種進化意義上的勞動分工。孩子就像是人類的研發部門,一群空想的人通過頭腦風暴產生各種奇想;而成人則像是生產與銷售部門。孩子來發現,我們來實施。孩子想出上百萬個新創意,大部分沒什麼用,而我們則負責找出其中三四個好的點子來付諸行動。
 
如果我們強調的是成人的能力,例如長期規劃,快速且自動地執行計畫,對鹿、劍齒虎或是基金申報的截止日期做出迅速而有技巧的反應,那麼,嬰兒和很小的孩子看起來確實是很可憐、很無用。但是,如果我們關注的是做出改變的特殊能力,尤其是強調想像和學習的能力,那麼,顯得很遲鈍的就會是成人了。可以說,“毛毛蟲”和“蝴蝶”擅長的事情全然不同。
 
嬰兒的大腦就像巴黎的老地圖
 
成人與孩子的這種基本分工方式反映在他們的思維方式、大腦結構和日常生活中,甚至反映在他們的意識經驗中。嬰兒的大腦似乎有一種特質,讓他們尤其擅長想像和學習。事實上,嬰兒的大腦比成人大腦的神經連接程度更高,比成人有更多的神經通路。當孩子逐漸長大,獲得更多經驗時,他們的大腦就會“剪除”那些薄弱的、不常用的神經通路,而強化那些經常使用的神經通路。如果你觀察一幅嬰兒大腦的神經連接圖,會發現它很像舊時巴黎的地圖,上面有很多蜿蜒連通的細窄“街道”;而在成人的大腦中,這些細窄的“街道”已經被更少但更有效率的腦神經“大路”取代了,這些“大路”能容許更多的資訊流通。此外,嬰兒的大腦更具可塑性和靈活性,更容易改變。但是,嬰兒的大腦效率較低,很難迅速或有效地運轉和工作。
 
在由童年到成年的蛻變過程中,甚至連更細緻的大腦變化也發揮了尤為重要的作用。這些變化涉及大腦的前額葉皮層,那是只在人類身上發展完備的大腦區域,神經科學家通常認為前額葉皮層是人類各種特殊能力的根基所在。科學家們認為,前額葉區域與思考、計畫和控制等複雜的能力有關。例如,由於當時悲劇性的錯誤觀念和自大,20世紀50年代的醫生給精神病患者實行了前額葉切除手術,將他們大腦中的前額葉皮層移除了。之後,這些病人表面上似乎仍能正常生活,但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喪失了做決定、控制衝動以及明智地行動的能力。
 
 

詳細資料

  • ISBN:9787213093913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6k / 19 x 26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1-1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翦商作者新作79折
  • 針灸匠張寶旬
  • 浪漫小說精選3本72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