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書
你的工作該耍廢,還是值得拚?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32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你的工作該耍廢,還是值得拚? (電子書)

Le boulot qui cache la forêt

  • 定價:340
  • 優惠價:238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為謀生而習慣苦役,
未來只會一步步逼近貧窮與匱乏。

  現代工作「十災」,你的職位符合幾樣?
  當過勞成常態,要尋求突破?還是繼續得過且過?

  5面向╳20大關鍵問答╳6項量表
  精準剖析你的工作值不值,有沒有未來?

  ★如果工作是必要之惡,該如何擺脫厭世感?
  工作,基本上就是一種受制人的活動:為了別人努力付出,要做什麼也是聽憑安排。
  讓我們放棄內心質疑,不由自主受到約束。
  但是,工作也是一種富含各種報酬的活動:自我實現、提高自尊、人際關係……。
  對經濟學家來說,工作是一種相對於善的惡,卻也是影響人生幸福與否的關鍵。
  問題在於,我們該如何將工作變成追求個人幸福的方法。

  ►►為什麼要工作?
  ►►意義在哪裡?
  ►►你滿意自己的職位嗎?


  如果你也曾為此困擾,不妨讓經濟學家為你解答!
  透過書中提供的工具,幫你找出妨礙人生的關鍵問題,以及如何去化解、如何選擇。
  該辭職?還是嘗試改變現有工作?然後,將工作帶來的絕望感,轉變成積極的正向動力。

  ★5大面向、20大項關鍵提問,找到職場與人生的幸福感!
  杜爾哥獎最佳金融經濟類得主──米凱•蒙戈,透過20大項關鍵提問,為你釐清職涯的5大面向:「現狀」、「職位契合度」、「何謂好工作」、「職場趨勢」、「找到未來方向」。此外,作者更於每一章的最後,針對工作人與管理者提出個別叩問,並且利用6項量表,幫你準確評估與職位的契合度。

  》》給工作人的「幸福工作叩問」
  ‧不敢辭職,是因為離不開舒適圈?
  ‧你覺得自己在做「狗屁工作」嗎?
  ‧如果中了樂透,你還會繼續工作?
  ‧你的職位能帶來成就感嗎?
  ‧被迫失業時,你有能力找到更好的工作嗎?

  》》給領導人的「管理者提問」
  ‧你是否讓下屬因工作傷害健康?
  ‧你有幫助下屬發揮個人潛能嗎?
  ‧你和下屬是臭味相投或是互補?
  ‧你了解下屬有什麼不滿嗎?
  ‧你有嘗試讓下屬覺得工作有意義嗎?

  ★不離職、不跳槽、不斜槓、不創業,也能讓工作愈變愈好?
  換老闆、自己當老闆、兼職、多職……真的有必要「徹底改變」,才能改善職場體驗嗎?其實,解決之道往往是從工作中更微小的改善開始。

  這種能增進工作幸福感的「微改善」,稱為「工作塑造」(job crafting)。亦即,為既有工作找出新意義。此外,主動尋求職位上的資源或挑戰,也能減輕工作負擔或帶來新的奮鬥動機。米凱•蒙戈將告訴你幾個有效作法,包括:

  •開拓新觀點:思考工作對自己、同事、客戶、組織或社會有什麼用處。
  •發散思維:從整體角度,而非就個別項目來思考工作。
  •聚焦:把注意力集中在最有意義的工作內容。
  •在工作排程上新增喜歡的項目(有意義、有刺激性、做起來愉快……)。
  •在滿意的工作項目上,投注更多資源。
  •增加愉快的職場人際互動(組織同樂活動,參加別人辦的活動,協助新人)。

  經過實驗證實,以上行為都有助於增進你對工作的滿意度與幸福感,同事對你的評價也會跟著上升,連帶為你帶來更多的資源與升遷機會,形成工作上的正向循環!

本書特色

  ★經濟學家直指人心的20個叩問,帶你找到能給你幸福感的天職,與獨一無二的天賦!
  ★從歷史文化、經濟發展與心理學角度解析,深入淺出,引領你走向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每章均會針對不同階段的人提出關鍵問題,幫助你在現職之中洞察盲點、更上層樓!

好評推薦

  洪雪珍/斜槓教練
  黃大米/職場作家
  盧世安/人資小週末 社群創辦人
  (依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米凱•蒙戈(Mickaël Mangot)


  法國當代經濟學家、講師、行為金融顧問。

  1978年生,巴黎政治學院應用經濟學碩士、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ESSEC)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為當代金融、幸福經濟及跨代經濟。其著作《投資心理與金融市場》(Psychologie de l'investisseur et des marchés financiers)於2006年榮獲杜爾哥獎最佳金融經濟類書籍。

  現任教於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巴黎高科農業學院(AgroParisTech)及高等經濟學院(Institut de Haute Finance),並擔任BEFI CONSULTING的行為金融顧問。此外,目前也主持「幸福經濟研究院」(www.economie-bonheur.org),推廣幸福經濟學的相關研究。

譯者簡介

彭小芬


  台大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畢業,曾經在法國居住求學,擔任過《ELLE雜誌》、《首映》電影雜誌的法文編輯,翻譯過上百部法語電影的字幕。譯有《顫慄恐怖片》等書。
 
 

目錄

前言 花大半輩子工作,生活更幸福亦或貧苦?
序論 工作十災,你中了幾項?

第一部 工作是必要之惡?
第1章    工作對人類是必需,還是被迫
第2章    中了樂透,誰會繼續工作?
第3章    「幸福的輸家」與「痛苦的贏家」
第4章    搞死自己的「工作上癮症」

第二部 你和目前的職位夠契合嗎?
第5章    用對方法,找到自己的天職
第6章    啟動自我成長的六大心理機制
第7章    找人才靠高薪,留住人才得靠「關係」
第8章    完全投入工作的「心流效應」

第三部 你的工作夠好嗎?
第9章    低薪日子難過,「高薪」也非幸福保證
第10章    要錢還是要權,滿意度大不同
第11章    七個指標避開「狗屁工作」

第四部 明天,還能繼續工作嗎?
第12章    挽救失業挫敗感的「迷你工作」
第13章    三項關鍵能力,AI再強也難取代
第14章    不上班照給錢,為何有人不要?

第五部 下一步該怎麼走?
第15章    新職場好壞,看新同事賞不賞臉
第16章    創業是賭注,可能大贏或者全輸
第17章    工時要多「少」才夠
第18章    在家上班,升遷怎麼辦?
第19章    成功斜槓族有條件,你符合嗎?
第20章    「工作塑造」,不離職也甘願上班

重點摘要 檢視工作值不值的「幸福經濟學」
結論 你的工作該耍廢,還是值得拚?

參考書目


 
 

前言

花大半輩子工作,生活更幸福亦或貧苦?


  「浪擲大半輩子的時間來謀生,沒有比這更無腦的事情了。」美國詩人梭羅、公民不服從的信徒,在其知名講稿〈沒有原則的生活〉(Life without Principle)中,為想要奉行道德生活的人擬訂了一系列準則,其中不包含為了賺錢而工作,度過時間應有更明智的方式。

  從人們看待、執行工作的方式,或許我們讓工作過度佔據了生活。我們是否為了追求美好的職涯或發展事業,而錯失了生命的本質?一生之中,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而非與親近的人(子女、父母、伴侶、朋友)共度,合理嗎?況且工作真的值得佔滿我們的主要思維嗎?

  工作是現代人生活與活動的重心,甚至被當成一種「價值」。然而,這種情況並非自古皆然。從古至今,人類對於工作的看法經歷一番漫長而劇烈的變化。最初甚至比不上藝術、政治或戰爭等高尚活動,而飽受輕視、當成次要之事,直到基督教改革、啟蒙時期和馬克思主義興起,才逐漸發展出比較正面的形象。

  我們如今所處的工作社會,在歷史上或許只是一時的現象。凱因斯在1930 年大蕭條時期發表的論文〈我們後代的經濟前景〉(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中,認為人類在經濟(與科技)發展越來越快的壓力下,即將進行一場人類學上的革命, 使工作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於是自從有人類以來,人類將首次面對自己真實而永恆的問題:該如何運用從經濟限制中解脫的自由, 享受科學與財富累積所帶來的休閒娛樂,並過著明智、愉悅而且合宜的生活?」

  凱因斯認為,在全民皆富的社會中,人們將有別於當時的貴族, 知道如何將自由的時間花在有用的目標上。工作或許不會消失,一些古老的生存反應仍然根深蒂固。

  「即使經過很久,古人的習性依舊強大,每個人還是需要做一些事,才能得到滿足。人們會非常慶幸仍然有一些小差事、責任和例行事務可做,願意親自動手做很多事,不像如今的有錢人往往無所事事。可是,從此之後,當人們製作奶油烤麵包片時,會把麵包片做到盡善盡美。一定的工作量還是有其必要,人們會安排到讓大部分的人都有事做。每天輪流工作3 個小時,或者每週工作15 小時, 就可以應付工作分配的問題。事實上,每天3 小時的工作量就足以滿足大多數對工作戀戀不捨的人了。」

  然而,90 年之後,身為凱因斯後代的我們,每週工時依舊遠遠超過15 小時。

  工作有其牢不可破的一面。工業革命以來,即便生產力和薪資不斷提升,工時卻沒有成比例減少。更慘的是,在某些國家,主管階級的實際工時已經攀上近幾十年來的高峰。若說娛樂業蓬勃發展, 但娛樂社會卻尚未成形,彷彿人類無論個人或集體,都有意無意地偏好工作更甚於娛樂。除非凱因斯不只領先一個世代,或許在未來20 到30 年內,隨著機器人普及,他的預言有可能成真。

  根據經濟學(最古典的版本),工作只是一種降低幸福的負效用,不像消費或娛樂可以提升幸福感。對經濟學家而言,工作是一種相對於善的惡。我們可以接受把時間花在工作上,只要這份工作能夠帶來優渥的收入,足以支付現在與未來的消費。經濟學將工作視為工具,也貶低了工作。

  畢竟,工作不純粹只是為了賺錢。工作當然有工具性的層面, 卻也包含社會和表現的層面。工作本身可以帶來愉悅,讓人幸福滿足。我們透過工作創造了收入和職業生涯,同時也體驗到人際關係, 並透過自身天賦與能力,改變了這個世界。隨著新世代在就業市場上逐漸掌握權力,工作也開始被賦予新的意義,重視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更甚於經濟與地位的回饋。

  那麼,在21 世紀,工作將成為追求幸福、意義與自我實現的助力,或者障礙?如今有些不同的學派,超越信仰與既定的意識形態, 以科學的方式評估工作能為主觀幸福帶來何種效益,亦即幸福經濟學,本書將呈現各種主要見解。

  內容架構圍繞20 個基本問題,並將之分成五大單元,充分考量到資本經濟世界的各項需求,提供一些工具用來分析人與工作的關係,並提出一些建議,幫助讀者使工作體驗得以符合個人期盼。於是,當你抵達道路的終點時,將可窺見隱藏在工作背後的那片繁茂森林。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69092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1MB

會員評鑑

4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24/02/16
可當成工作哲學辭典、工具書。介紹一般常見的衡量指標。但這類分析只顯示相關性,而未找出因果關係。

工作是試圖在多重目標之間找到平衡,這也隱含著必然的矛盾、衝突、折衷、權衡輕重等等,這些往往不會在檯面上討論,但對於釐清因果關係是必要的。

最喜歡的是第20章提到「工作塑造」(Job Crafting),這個概念第一次聽到,覺得很貼切。
展開
user-img
4.0
|
2023/12/10
工作的意義

■ 內容
這本書探討了工作與價值觀的關係,以及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平衡。作者透過經濟學的角度,解析了工作的本質。
Wrzesniewski的研究指出,對待工作的態度可分成三種類型,「謀生方式」、「職業」以及「志業」。

如果只是把工作當成賺錢的手段,便會將工作視為折磨與販售時間,進一步加劇匱乏感,也無法做出績效。以樂透實驗為例,多數人在中了樂透大獎後,不論保持原工作或更換工作內容,仍選擇擁有一份工作。
因為工作同時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發展專業技能、建立社交關係和實現個人成就感的途徑。然而,在日常中我們仍陷入對工作的疲憊與壓力中。



■ 心得

這本書廣泛地談及如何做造工作價值在探討工作價值。

不同人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目標,因此選擇一份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工作,並能從其中獲得樂趣,至關重要。我個人對於工作十災心有戚戚焉。Mangot認為勞累、荒謬、無聊、永遠做不好、受侷限、孤單、高壓、侵犯生活、充滿挫折和沒有未來,都是打擊員工工作意志的關鍵。

這本書的核心精神是要求讀者重新思考工作與價值的關係,提供一些測驗表,幫助釐清我們對工作的認同,以利改善現況。我認為最有趣的是作者以維他命重新解釋雙因子,即激勵因子與保健因子,認為有些因素(保健因子)在前期確實能作為激勵,但當過多時就如同脂溶性維他命,同樣會成為負擔。

整體而言,我推薦人資或對工作意義迷茫者閱讀本書。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