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加碼
  • 電子書
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實踐篇):思考讓我自由,學會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做對的決定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441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實踐篇):思考讓我自由,學會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做對的決定 (電子書)

  • 作者: 褚士瑩
  • 出版社:大田
  • 出版日期:2019/10/01
  • 語言:繁體中文
  • 定價:320
  • 優惠價:224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自己思考過後找到的答案,往往跟自己有關。
  這個屬於自己的答案,當然比別人給的更特別,更好。__褚士瑩


  褚士瑩師事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從這一位「非典型」老師身上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思考練習與震撼教育。
  世界上這麼多東西可以學,為什麼一定要學哲學?而且值得學的老師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是奧斯卡?
  褚士瑩形容奧斯卡是「搶走禮物的聖誕老人」,甚至因為幫忙安排諮商行程,竟然收到律師函,成為被告上法庭……
  但是褚士瑩卻在學習哲學思考的過程中,變成一個被「挑戰」問題時超開心,被「質疑」問題時興奮無比的人。
  問,為什麼人生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問,為什麼學思考,就等於學做人?
  問,為什麼被挑戰、被質疑,反而會高興?
  問,為什麼謹慎小心不好?
  問,為什麼有錢人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
  問,為什麼我不能幫爸媽安排他們的人生?
  問,為什麼要學習「享受」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
  人生階段百百問,但是如果我們開始動腦思考,其實就已經踏入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實踐篇最大的特點在於,本書將強調如何使用思考的技巧,幫助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從觀察開始,任何生活裡的小事,都可以去問「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不論是跟人一句短短的對話,還是我們聽到的一句話,都可以觀察自己的反應與情緒。

  如此一來「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想,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不可以想的事情,從此以後我沒有任何一個時刻是無聊的,因為就算聽到很無聊的話,也可以觀察這個人為什麼會說這麼無聊的話?他真的相信說的這些話嗎?如果他不相信,為什麼他覺得他要說呢?」

  本書也等於透過實例舉證,讓讀者像是親臨「哲學諮商」的實境,在每一個生活上會產生的問題,如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對未來的徬徨與抉擇、金錢的價值觀,最重要的是釐清複雜的人際關係,學習相處與成長。當我們將問題透過「哲學思考」來一層一層推理,最終我們都回到最原始的關鍵上,那就是:「我是一個 什麼樣的人?」「我認識我自己嗎?」「我了解自己嗎?」「我愛自己嗎?」

本書特色

  工作無法趁心如意,對未來茫然不知方向,到底該轉職?還是繼續忍耐熬?
  你其實想大吼:人生難道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嗎?
  越想完美經營人脈,越抓不到重點,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對「人際關係」很貪心?
  好了,現在下決心脫離舒適圈,好像自由高飛了,
  但你也許在「更保守的國外」原地踏步繞圈圈……
  以上問號絕對不是「跟著感覺走」就能夠得到答案,也不是別人的答案,可以先偷來用。
  你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哲學思考實踐→尋找適合自己的思考方法
  ★用第三者的角度來看自己。
  ★學習享受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
  ★善用「刪去法」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跟著感覺走」不是真思考。
  ★人生充滿未知,請不要過度準備。
  ★把每一個意外,都當成一個禮物。
  ★不斷練習,養成有紀律的思考習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褚士瑩


  一個從小就喜歡到世界盡頭去旅行的國際NGO工作者,專業訓練來自埃及AUC大學唸新聞,及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

  2001年起計畫遍佈世界各地,七大洋五大洲只缺南極洲跟南冰洋,他很愛自己的工作。在緬甸衝突地區的和平工作,讓褚士瑩意識到發展工作的極限,因此從2015年赴英國倫敦瑞士哲學作家艾倫.狄波頓成立的「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學校),後來在法國「Institut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s」(哲學踐行學院)師事奧斯卡.柏尼菲博士,學習哲學諮商,目標是在緬甸內戰衝突地區成立一個草根哲學機構,鼓勵武裝部隊跟難民營中長大的孩子一起思考「和平為什麼比較好?」,進一步用哲學思考來面對世界上各種戰爭、貧窮、難民、移工、歧視等複雜的問題。

  在台灣期間,他串連在地與國際團隊,一起關心兒童與成人的思考教育、訓練NGO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社區營造、小農與永續農業、自閉症成人、失智症家屬的支持。中文出版品包括《在西拉雅呼喊全世界》《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誰說我不夠好?》《企鵝都比你有特色》《一個旅人,在西拉雅》(大田出版)等五十多本作品。
 
 

目錄

004  【序】思考讓我們更自由?
015 上課鈴響搶走禮物的聖誕老人──「尊師重道」根本是假的?
025 實踐篇(1)-我可不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限制與自由的辯證
039 實踐篇(2)-學習享受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尋找適合自己的思考方式
057 實踐篇(3)-人生輸贏的競賽心理
071 實踐篇(4)-被迫一個字一個字翻譯《莊子》!──回到語言的原點,打破理所當然
079 實踐篇(5)-一個人最重要的「角色扮演」──拆解貪心的人際關係
089 實踐篇(6)-拒絕吃火鍋的邏輯原則──善用「刪去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111 實踐篇(7)-你害怕浪費生命嗎?──等待的錯覺
123 實踐篇(8)-憑感覺思考不是真思考
133 實踐篇(9)-完美主義者的重點
147 實踐篇(10)-上課不能吵?──一堂大人與孩子之間的信任課
159 實踐篇(11)-原來不是「教人」,而是「被教」──人際關係從學校開始學
177 實踐篇(12)-改變自己?還是改變孩子?──雙向道的親子哲學課
189 實踐篇(13)-別用孩子當藉口
213 實踐篇(14)-集體生存焦慮症──放下貪婪與恐懼的壞習慣
223 下課鈴響態度改變,人際關係就改變了
 

作者序

  思考讓我們更自由?


  是作家、也是工學博士的森博嗣,離開大學的研究工作後,隱居在日本深山,開始在自宅外原本沒有路的森林裡,親手打造了一條能載運人或重物行駛三百公尺的鐵軌,也建造了能夠搭載好幾個人的車廂。但這條軌道,既不會出現在衛星導航,Google地圖上也找不到,老實說,也沒有通到哪裡,只是「避開樹木,沿著緩坡吟味而行」,對他來說,這只是理所當然的事:既然沒有路就鋪設一條吧!

  這樣自由的想法,很多人歸結於「理工腦」,或這種自由只屬於很會使用工具的「職人」,但我相信這更是「自由」和「思考」的產物。

  你真的那麼嚮往自由嗎?

  有一個曾經來找我進行哲學諮商的客戶,是個政治世家的第三代,他從小得到的教養,就是被打造成未來的政治人物,從來沒有想過這條路適合或是不適合、喜歡或不喜歡,因為對他來說,藉由從政延續家族在地方的勢力,就是自己的「天命」。

  「難道你沒有覺得不自由的時候嗎?」我問他。
  「當然有。」
  「當你感到不自由的時候,會做什麼事?」
  「我會半夜偷偷一個人溜出去開快車。」
  「那時候,你的感受是什麼?」
  「自由。」他說。
  「自由?」我笑了,「為什麼?」
  「因為我可以踏油門加速,想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
  「可以超速嗎?」
  「嗯……」他遲疑了一下,「應該不行。」
  「那你知道路是事先鋪好的,只能通到固定的地方嗎?比如說,沒有路的地方,你就永遠去不了。那這算是真正的自由嗎?」
  「咦?……這樣說起來……」他陷入漫長的沉默中。

  然後,他才意識到,這個世界上追求自由的人,開一般的房車,在一般的路面上奔馳,是不會因此感覺到「自由」的,感受到更多的是「限制」。

  完全不想在乎限速跟交通規則的人,應該會去買超跑,代表著對速度的期待。
  不想被固定在一個地方生活的人,應該會去買RV露營車,把家開著走,代表著對空間的期待。
  不想乖乖地開在馬路上的人,說不定會去買俄羅斯生產的Sherp全地形越野車,因為它可以在地球表面幾乎任何地方爬山涉水。
  但是一個政治人物想要的自由,只是在半夜空曠的高速公路上,一個人不超速地安安靜靜開一段車。
  「你真的有你想的那麼嚮往自由嗎?」我問他。

  在這場哲學諮商中,這位原本以為自己想要追求自由的政治人物,才清楚地發現自己其實並不真的喜歡自由,那只是一種幻想。現實中的他,仍然喜歡限速,喜歡平坦的路面,因為這樣比較安全。偶爾不想要隨時讓司機載到下一個目的地,偶爾想要自己坐在駕駛座,沒有目的地的開車,這樣就夠了,然後就會心甘情願地回到生活的常軌,過著「軌道車」的人生;那種能在一條鐵軌上行駛,並自動保持左右平衡的單軌陀螺車—森博嗣在森林裡面搭建的那種。至於無限速的飆車,露營車,全地形車,能夠帶來的自由都太「極端」了。

  「我今天才發現,我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喜歡自由。」他在諮商最後,自己做出了這樣的結論,安心地吐了一口氣。

  自從發現了自己其實不是那麼嚮往自由以後,他開始安安穩穩、心甘情願地當好政治人物,認真輔選、參選、服務選民,扮演好「工具人」的角色。

  你是「好工具」還是「壞工具」?

  聽起來,這似乎是個悲傷的故事,因為「工具」給人一種「被使用」的負面印象,好比「我只是個工具罷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被別人當作達成目的後,便能隨手一扔的棋子。同樣地,「我不過是個玩具」這句話也給人負面印象,亦即被別人玩弄,並未真心對待。

  但就像森博嗣在他的《沒有路的路》(道なき未知)這本書裡面說的,「我是那種很珍惜工具和玩具的人,認為不論是『工具人』或『玩具人』,對於整體社會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也為了這兩句話無法用在正面意義上,深表遺憾。」

  我特別認同這個說法,因為我在國際NGO組織的工作,就是把自己作為在地公民組織的工具;身為一位哲學諮商師,把自己當作是客戶的一面鏡子,讓人們可以透過諮商的過程看到自己的盲點,當然也是工具。

  我很喜歡可以當「好工具」的自己,被利用卻一點都沒有悲傷的感受。

  工具當然也分「好工具」跟「壞工具」。我身為哲學諮商師的職責,是當客戶的一面鏡子,使原本看不清楚自己的人,可以看到自己真實的樣貌。但當諮商師忍不住開口指出客戶看不到的盲點,就算說得都對,也只是變成了會說話的「魔鏡」,有自己主觀判斷的鏡子,肯定不是想照鏡子的人的首選,所以魔鏡就是一種「壞工具」的代表。

  至於「好工具」跟「壞工具」的分野是什麼?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發明了「拉鋸」的國家。亞洲其他地區和西方使用的都是「推鋸」。推鋸使用的時候向外推,對著別人,所以容易傷到別人,但日本鋸使用的時候拉向自己,所以如果有人因此受傷,也只會傷到使用者自己。這是為什麼西方的工具製造業者,如果沒有重新設計他們的產品,就很難在日本市場立足,因為這些會傷到別人的工具,在歐美雖然是「好工具」,在日本卻會被認為是不體貼的「壞工具」。

  工具,是一種奇妙的存在。它幫助我們能更具體地看見通往「可能性」的路,而看得見這種可能性,本身就是好事。所以我很同意作者說的:

  「我認為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得到意料中的結果,所以光有可能性,並非是自由;但要是沒有可能性,什麼也無法開始。想要憑一己之力開拓人生道路,必須先思考。雖然思考不是『行動』,但不思考便無法催生可能性,亦即不思考的人,毫無自由可言。」

  有紀律的思考,讓我們更自由

  自由,不是不受到限制,而是使用工具,讓我們自由。甚至知道有工具可以使用,這種可能性,也可以讓我們感到自由。
  比如「找路」,無論是實際的動作,還是一種人生的譬喻,都只是在許多別人已經開好的路徑當中,選擇其中一條來走。

  地圖讓我們自由,免於迷路;而看不到盡頭的道路也讓我們感到自由,免於受困於此時此刻。但無論這種自由是真的還是假的,地圖或是道路,都可以成為體會自由的工具,因此是「好工具」。

  自由的人會使用工具,讓自己在重重限制中也能感到自由,也可以當好別人的工具,讓別人感到自由。
  自由可以用來找路,也可以用來不找路。

  尋路是一種自由,即使本來就存在的事物,「只要是自己不知道的,都是未知」。當然也可以選擇自己開路,所以森博嗣不搭火車,不坐巴士、電車,但是他走路,在森林裡自己鋪鐵路,自己開車。路不一定在地上,萬一開車也到不了的地方,就搭飛機,因為天空也都是路。這麼說來,水上的水路,甚至冰島號稱「通往地心」的斯奈菲爾(Snæfellsjökull)火山,當然也都可以是路。

  如果會思考,對「路」的想像,就會不斷地擴張—跟對「自由」的想像一樣。
  「思考」讓可以選擇的路,無窮無盡地出現在眼前,真正讓我們自由的,不是路,而是思考,有紀律的思考,而不是想像。

  而思考,不單適用在喜歡自由的人,也適合不喜歡自由的人。適合知道如何使用工具的人,也適用於「工具人」—如果你知道工具也需要思考的話。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79571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7MB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1/02/11
劇透警告
因同事看完這本書覺得不錯,於是借我閱讀,之前曾有一次想去聽褚士瑩老師的演講,但可惜錯過了。褚士瑩老師向法國哲學大師奧斯卡.柏尼菲學習【哲學踐行】,透過一連串問題直視自己的盲點,讓你跟心中生出來的想法「剪斷臍帶」進行分離,學習理解問題->拆解問題->享受問題,最後重新發現自己。

書中提到的很多面向頗值得玩味,打破了迷思,其中也不乏親子關係或教育本質的部分,我把對我很有感的稍微整理一下列出來與大家分享:
1.限制🆚自由
➡️有時限制不見得會限制自由,反而會帶來自由。
OS:在一定的規範內,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2.金錢🆚物質享受(不是因果關係)
➡️重視物慾的人,就算沒有錢也是會如此。

3.輸🆚贏
➡️人生不需要勝負,也不可能有勝負,因為人生的本質並不是競賽。因為「贏」的人並沒有得到除了「死」之外的結果,「輸」的人最終也不會有不同的結果。也就是說,在人生裡所有我們自以為的勝利,其實都沒有獎賞。
OS:到底是誰發明人生勝利組或者敗犬這類的字眼?

4.驕傲🆚虛榮
➡️驕傲是確信自己擁有某一方面的突出價值,發自內在的直接的自我敬重。
➡️虛榮是從外在間接地努力試圖獲得自我敬重。
OS:適度驕傲沒有不好啊!哈!

5.回到語言的原點
➡️如果被自己心目中的價值觀影響,有意或無意加入了個人的闡釋,無論意境多麼美好,聽起來多麼有道理,其實都是一種誤解。

6.主體🆚附屬品 (眾多角色的平衡)
➡️我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自己的「主體」,還是別人的「附屬品」?
➡️人際關係不過是角色扮演,既然是扮演,就不是真的。如果上台太入戲卻忘了下台,那麼「自己」在這齣戲裡就不知不覺不見了。
➡️善用「刪去法」:即使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可以確定一定不要的。
➡️重點不是這個自己是否完美,因為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跟人生,重點是你喜歡這樣的自己嗎?
OS:在眾多角色之間,還是要適度保有「自己」,不要太貪心想要取得平衡點。

7.等待🆚結果(等待的錯覺)
➡️「等待」本身,可不可以是一種結果?我們從出生以後,到死之前,就是一個漫長的「等待」,本來就不會有什麼結果?
➡️人生的「等待」,可能根本沒有結果,「等待」本身,搞不好就是唯一的「結果」。不如停止自欺欺人,我們活著並沒有在等待什麼,只是在等待而已。
➡️以歲月為酵母,以期盼的心情,預約未來的美好,其中融入希望與喜悅。因為「等待」之故,讓一切變得更有味道,更有彈性,更有想像。我們可以說,所謂的人生就是一個「等待」的人生。
OS:「等待」真是一門學問。

8.重點🆚細節
(有客觀重要性的事🆚有興趣知道的事)
➡️完美主義者更要學習如何區分「重點」和「細節」。
➡️重要性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重要性是要有客觀性的)

9.平靜🆚安靜 / 教育🆚訓育
➡️鼓勵孩子思考,要創造一個他們覺得「自在」的狀態。
➡️真正的秩序與和平不應該來自規定與賞罰,而是相互的觀摩與尊重,決定自己和別人的合理界線,才是合乎自然規律。
OS:站在教育現場第一線,這真的是有點難度,但我們應致力於營造平靜安適的環境。

10.改變自己🆚改變孩子
(雙向道的親子哲學課)
➡️很多父母總是認為自己的孩子獨特,期許自己的孩子表現卓越出色,但是要學習接受孩子真正的模樣。

11.貪心🆚恐懼
➡️覺察「追求完美」的背後,其實往往是「貪婪」跟「恐懼」的化身。有時候學習放自己一條生路,認識適可而止的「夠好」,可能比「最好」更值得追求。

書中也提到人生充滿未知,所以無需過度準備。爵士樂大師Stefon Harris曾說在爵士樂中,每一個「失誤」都是一個機會。團員彈錯音,但你隨即因應,這樣就不算是失誤了,而且更延展了藝術的可能性。就像當我們去旅行,迷路了反而遇到更多驚喜,每一次的意外都可視為一個禮物一個機會。

話說書中對於奧斯卡.柏尼菲大師著墨甚多,令我瞠目結舌,比如他覺得花錢去餐廳吃火鍋為何還要自己煮?他不重視物質享受但卻很愛錢,他對於「莊子」經典文本一字一字拆解研究也令人佩服。撇開這不談,哲學大師奧斯卡.柏尼菲與褚士瑩老師所提倡所堅持的邏輯思考原則就是用簡單的想法,來面對困難的事。這真的讓我打破盲點,我試著不斷對自己質疑、提問,從中理出悟出些什麼,我知道這只是個開始,我希望可以一直練習,進而運用在教育、生活及人際關係等各方面。

看完此書,我試著用第三者的角度看自己,也發現學習哲學思考可以改變我看待人事物的方式。
展開
user-img
4.5
|
2020/06/03
劇透警告
本書是作者在法國向老師奧斯卡‧柏尼菲學習哲學的經歷,以及應用在自身工作上的經驗闡述。
文章讀來輕鬆,某些篇章中還有導入作者的哲學諮商流程,閱讀時會跟著作者的引導問句一邊思考探索屬於自己的答案,文中另一個關注點是作者的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令作者又愛又恨的奧斯卡秉持著自己哲學思考態度並運用在人際以及生活上面,導致眾人對奧斯卡的評價是「難搞、不饒人、堅持己見的傢伙!」雖然這些個性讓身邊的人以及門下學生很不能理解,但是奧斯卡對哲學的熱情與態度讓作者以及讀者只能感嘆道:「難怪是哲學權威!」而作者也因為在奧斯卡門下學習多年的哲學所以漸漸的摸清老師的個性與稜角,有點令人羨慕這樣的師徒關係呀。

這是一本可以輕鬆閱讀的哲學生活應用書,其中有個橋段是奧斯卡要求作者翻譯《莊子》的〈應帝王〉篇,奧斯卡一如往常的提出「不要翻譯句子,給我逐字的英文譯稿!」於是翻譯就變成了這樣:南(South)海(Sea)之(of)帝(Emperor)為(is)儵(SHU-literally'rapid’)⋯⋯看到這一段在馬路上直接笑五分鐘,真的太有趣了讓人印象深刻。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4/11-4/30 防災推薦書籍199元,紓解不安延伸書單本85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