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關加碼
  • 電子書
風暴之子:失落的臺灣古文明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210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風暴之子:失落的臺灣古文明 (電子書)

  • 作者: 葛葉
  • 繪者: nofi
  • 出版社:蓋亞
  • 出版日期:2020/05/20
  • 語言:繁體中文
  • 定價:299
  • 優惠價:209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 入選「好書大家讀」
★ 文化部中小學生讀物選介「精選之星」特別推薦書

  Vali,是風的古語,也曾是一名少年與一頭雲豹的名字。

  狂風暴雨中,一條獨木舟劇烈起伏,卻始終不曾沉沒。船上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昏迷的小孩,喃喃唸著兩個字——瓦利。這個在風暴中存活的奇蹟男孩,在踏上海境的土地後,將以風為名,在異族部落裡蛻變重生,開啟屬於他的遠古冒險長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臺灣國寶「人獸形玉玦」作為故事發想的起點,輔以卑南遺址出土的大量考古資料。女神、祖靈、海境勇士;神靈般的動物、淚水化成的玉礦、圈囿朽屍的死亡谷……仔細考證諮詢加上豐沛的想像,塵埋三千年的臺灣新石器時代奇幻世界,破土而出。

本書特色

  想像臺灣,從三千年前開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奇幻作家葛葉 ✕ 知名繪師nofi 聯手打造臺灣史前新世界。
  ★「這些史前遺物,似乎被真實地拿起來使用,擁有一分證據一分論述的情節,卻也同時大膽帶出一個比起學術資料更為生動、全貌的史前世界想像。」——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王長華館長

推薦

  在葛葉的筆下,這些過去僅陳列在展示櫃或學術報告與文物圖錄中的史前遺物,似乎被真實地拿起來使用,擁有一分證據一分論述的情節,卻也同時大膽帶出一個比起學術資料更為生動、全貌的史前世界想像。——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王長華館長

  以臺灣國寶「人獸形玉玦」作為故事發想的起點,編織出不同於考古學術報告的平面資料。整個故事中,非常巧妙地結合史前人群的文化行為、自然環境的影響與土地資源的掌握,猶如一份考古學中強調天、地、人關係的地景理論研究成果。——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葉長庚博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葛葉
 
  小小小作者一枚。
 

推薦序

  一九八○年卑南遺址因臺東火車站新建工程而啟動搶救發掘,至一九八八年間總共進行了十三梯次的搶救發掘工作,出土記錄至少一千五百二十三具石板棺,以及全臺灣數量最多的玉器陪葬品與大量的陶、石質考古遺物。卑南遺址所出土大量考古資料讓我們對臺灣在距今三千五百年至兩千三百年前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豐盛的聚落格局、生業型態、玉器裝飾,以及埋葬習俗等面向的議題有更深的認識,對於過去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群故事能有新的理解。

  史前館的籌建乃是建基於卑南遺址的發掘成果,當年考古出土及其研究讓世界得以重新認知埋藏地下、臺灣珍貴的的歷史,也啟發了史前館考古廳的展示主軸,涵蓋自舊石器時代的長濱文化至當代原住民文化長達三萬年的歷史深度,其中更以臺灣各地所發現距今六千年至兩千三百年間的新石器時代重要史前文化內容為主要核心。

  史前館成立以來,奠基於過往考古學家的成果,也長期致力於投入當代考古學研究的發展,在卑南遺址的研究上,我們藉由持續對卑南遺址的探勘與發掘,提出卑南遺址三和文化的論述,引入地球物理探測技術,以科技掌握三千多年前所建構卑南聚落的可能範圍,館內研究同仁也投入植物矽酸體分析,進一步瞭解當時已有相當產量的稻作能力,在公眾推廣上,更藉由3D技術與網路公共化開放卑南遺址大量史前文物的3D模型,下一階段的研究發展同時也持續規劃中。

  今年適逢卑南遺址搶救發掘四十週年,史前館開幕營運也即將邁入二十年,在這彷彿成年的過程中,我們藉著博物館角色努力呈現臺灣考古的成果,訴說著點點滴滴考古學者們累積自這個土地發掘與研究的內容。這次,我們為當代考古學普及與推廣的工作展開另一個創新的嘗試就是與蓋亞出版社合作,推出《風暴之子》新書,作家葛葉以卑南遺址考古資料作為創作元素,試著以奇幻小說手法,轉譯臺灣考古資料,帶領讀者進入一個虛實交錯的的新石器時代社會。

  《風暴之子》在葛葉的筆下,似乎讓我們進到了史前人群的生活中,隨著主角瓦利、小黛、卡修、亞沃等人的互動與冒險旅程的展開,讓過去似乎僅陳列在展示櫃或學術報告與文物圖錄中的史前遺物,被真實地拿起來使用,也依稀跟著這些器物回到了過去。

  除了考古遺物使用的詮釋外,葛葉的書寫中也帶入考古學者對史前環境與社群的研究,從海境部落的生業型態呈現史前人群的生產能力、由工藝技術能力談當時人群如何製作器物與利用自然資源,也進一步由巨石部落與海境部落的關係以及玉器或玉料的取得,暗示著臺灣史前社群間可能的互動,或許這是一分證據

  一分論述的考古學者會保留的情節,然而卻大膽帶出一個比起學術資料更為生動、全貌的史前世界想像,這也是轉譯故事魅力之所在。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考古學家在兩萬多年前的地層中發掘出最早人群生活的遺留,從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鐵器時代,到原住民時期與近現代,隨著時間的流動,都有著不同的故事開始與結束。藉由考古學家的努力,讓我們可以看到在沒有農業時的人群藉由採集與漁獵維生,看到新石器時代人群在豐衣足食後,在臺灣各地發展出不同的文化型態與工藝技術。固然考古學需從謹慎的學術資料來建構對史前文化的認識,我們期盼卑南遺址百年學術累積的基礎,藉著當代關於IP轉譯運用的努力,讓更多人重新看到屬於臺灣這塊土地特有的故事。

  這本書是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總體計畫支持之下的成果,也是本館近年來考古資料詮釋與轉譯的階段性展現之一,我們期待生冷的考古學可以更普及地與社會連結,這個博物館的考古資料、研究成果為貢獻給這個社會而努力。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 王長華

導讀

  二○○三年暑假,筆者在師長的安排下,有幸前往卑南遺址進行實習,當時雀躍與緊張的心情猶然在心。對於當時剛接觸考古不久的筆者而言,因為瞭解一九八○年代卑南遺址搶救發掘出土豐富的史前遺留與考古資料,所以能到卑南遺址實習考古發掘工作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因此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態面對複雜考古工作的挑戰。

  當年在卑南遺址考古現場兩個月的實習過程,奠定筆者考古田野的基本作業能力,卑南遺址出土豐富的石器類型與史前人運用各類石材的特性,在工作過程中彷彿一位有著充足教具的老師指導著對石器的判斷與石材的認識;而卑南遺址地層堆積的複雜性與史前建築遺構都再三地磨練發掘者的細心與能力,後來,再回到考古現場,最常指著當年發掘的位置述說著兩個月才下挖二十公分的成果(唉,這通常是其他考古遺址一天發掘的深度)。

  鳥居龍藏先生在一八九六年即記錄了卑南遺址石柱的影像,當時月形石柱旁還佇立著另一件較完整的石柱,在歷經鹿野忠雄等多位日本學者的調查,一九四五年由金關丈夫與國分直一先生在王宅後方最大的石柱旁進行考古發掘,認為石柱可能是史前房屋建築的一部分。一九八○年代由臺大考古隊共計進行十三梯次的搶救發掘,連照美名譽教授在其整個學術生涯針對卑南遺址的文化層內涵、史前聚落型態、玉器研究、技齒習俗、人身裝飾及許多墓葬相關議題,提出相當豐富與完整的論述,使得卑南遺址可視為臺灣單一考古遺址中研究議題面向最豐富的一處。

  今年是卑南遺址搶救發掘後的第四十年,期望長期以來許多前輩學者對卑南遺址的付出與貢獻可以被更多人瞭解,因此史前館邀請了葛葉來為卑南遺址創作轉譯故事。葛葉在創作初期便在網路上蒐集大量相關考古資料,並前來臺東進行卑南遺址與史前館的深度參訪,為了較完整地架構出小說中的世界觀,更前往東部其他考古遺址進行探勘,也掌握臺灣史前文化自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人群文化樣態。

  在《風暴之子》中,葛葉以臺灣國寶「人獸形玉玦」作為故事發想的起點,並以史前人群尚玉的文化作為發想,代入奇幻小說的元素,呈現在三千年前臺灣東部史前人群生活的樣貌與族群間的互動與競合關係,編織出不同於考古學術報告的平面資料,而是栩栩如生史前部落、人群互動與自然環境。雖然是奇幻主題的小說,但作者在書中描述了許多考古出土遺物的使用,從弓箭、石矛等武器或獵具,到生活用的陶器、石錛、紡輪等工具,無一不仔細考證諮詢,力求完整表現出考古研究對這些器物的解讀;在新石器時代的時空背景中,也採借考古學對不同史前文化群體的認定概念,並藉由考古研究臺灣史前玉器原料皆產自花蓮豐田玉礦的論述,帶出了書中主角群的冒險旅程。整個故事中,非常巧妙地結合史前人群的文化行為、自然環境的影響與土地資源的掌握,猶如一份考古學中強調天、地、人關係的地景理論研究成果。

  連照美老師曾以「考古的興趣必須從基礎做起」勉勵筆者,考古學是一門實證科學,考古學者從取得材料的方法階段就會嚴謹地規劃,再針對資料內容以學科理論進行驗證,有幾分資料說幾分話,相對地在瞭解史前文化的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然而,如同還未踏進考古探坑前的筆者,對大多數人來說臺灣考古是非常陌生甚而無知,很開心這次作者葛葉與出版社願意與史前館共同挑戰轉譯考古學,嘗試以新的管道讓更多人認識與我們同樣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史前故事。考古學總是需要一點想像的支援,在閱讀完小說家對卑南遺址的描繪後,有時會覺得說不定有些想像比起學術研究更接近真實的答案。
 
史前館助理研究員 葉長庚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19489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8.0MB

會員評鑑

4.5
4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1/04/29
一開始會想看這本書,是因為沒看過以台灣史前時代為背景的奇幻小說,而古文明和歷史和奇幻都是我喜歡的;但其實故事的人設不算特別吸引我。可是才讀幾頁,就發現好好看啊!!就算不提古台灣的設定,光是劇情就足以把我吸住。

這本小說是和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合作,以新石器時代的卑南遺址為背景。故事是說海境部落失去了名為「瓦利」的男孩,一年後有位同齡的男孩漂流而來,說自己名叫瓦利:因為他在海上漂流時,有隻奇異的雲豹這麼告訴他。這位瓦利從此在海境部落成長,和未來的祭司小黛成了好友。而長年威脅部落安全的「朽屍」日漸強大,他們要面對生死存亡的大危機。

現在有不少人推廣台灣文化和歷史,但效果不彰,我覺得是缺少一扇讓大眾進入的「門」的關係。以書籍來說,大部份是論述類,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不會想去看;但如果是小說,且是平易近人的類型,會讓更多人想讀,這其中有些人有興趣就會自行去找更多資料,那這扇「門」就形成了。

更何況,這個故事很迷人。

喜歡雲豹的設定,那讓人感覺很溫暖。逝去的人並不是真的離開,而是以另一種形態、在遙遠的地方守護著;他們不再在你身旁,你平時看不到他們,也無法找他們,但知道他們一直都會在。如果知道這樣,面對死別也許就能輕一些了。

期待還能有更多古台灣小說成為我的精神食糧,也期待再讀到葛葉的作品。在持續煩躁的現實生活中,幻想的元素和身歷其境的文字魔力是不可少的啊。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8/24
透過這本書讓台灣遠古時代的文化背景鮮明的流在腦海裡,也引發讀者對於卑南文化的好奇,主動想要挖掘更多相關發現,非常值得一讀的書。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