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關
  • 電子書
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史上最有趣的免疫系統科學漫談(原來,你能活著還真是奇蹟!)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44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史上最有趣的免疫系統科學漫談(原來,你能活著還真是奇蹟!) (電子書)

Why Aren’t We Dead Yet?

  • 定價:299
  • 優惠價:209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 一本書清楚搞懂人體免疫系統如何工作,如何戰勝病原體及打贏抗藥性之戰!
★ 1996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彼得.杜赫提(Dr. Peter C. Doherty)好評推薦!
★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險峻,作者特別撰寫台灣版序!
★ Amazon讀者五星好評,樊登讀書、羅輯思維強力推薦


我們的免疫系統是怎麼形成的?它們如何跟入侵的病原體戰鬥?
我們該如何面對免疫系統的天然缺陷?
病毒,細菌都在不斷演化,未來的抗藥性之戰應該怎麼打?

◆ 為什麼媽媽懷孕的時候,免疫系統不會排斥胎兒?
◆ 為什麼有些病原體能夠騙過免疫系統?它們怎麼辦到的?
◆ 免疫系統為什麼有時候會敵我不分,反過來危害人體?
◆「提高免疫力」是消費陷阱嗎?萬一造成免疫失調怎麼辦?
◆ 我們有沒有可能製造出含有抗體的牛奶,或者可治療疾病的雞蛋?

在這本生動易讀的書裡,伊丹.班-巴拉克向我們展示了免疫系統如何運作,又是如何摧毀病原體。我們為什麼會對某些致病體產生免疫,同時,也探討了免疫系統的演化以及我們關注的抗生素與疫苗的功能,並展望了免疫的未來,帶領讀者展開一次有趣的免疫系統漫遊。

免疫系統就像我們身體內的一支軍隊,他們跟外來的侵入者展開一連串的戰鬥。在人生的無數場戰役中,病原體施展了各種詭計:隱蔽、欺騙、偽裝甚至赤裸裸的暴力,跟人體的免疫系統展開鬥智鬥勇的殊死戰。而人體的免疫大軍有時也會失控、也會誤判敵情、甚至陣前叛變。即使如此,我們能在眾多病原體環伺下活到今天,仍都拜它們之賜,而我們對它們的認識,還在不斷地探索更新。

作者用詼諧風趣的文字,把免疫系統執行功能的完整過程,寫成一個個幽默生動的小故事,同時又絲毫不影響全書的專業和前瞻性;本書還特別用了很長的篇幅,描寫胎兒在母體成形後,母體的免疫系統所經歷神奇而複雜的調整,讓我們得以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母嬰關係,也對大自然賦予母體的精密設計讚歎不已。此外,還精采回顧了科學界對免疫系統的認識是怎樣發展到今天的,以及展望未來最尖端的生物科學,扼要談到可能幫助長生不老的技術。

各界好評:
「對一個複雜且重要的主題做了深入淺出的記錄。」
——彼得.杜赫提教授(Prof. Peter C. Doherty),199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極有雄心且非常易讀,它為大眾讀者精煉地總結了免疫系統的核心特徵。其內容非常前沿,甚至包括了最近榮獲諾貝爾獎的有關先天免疫系統演化的部分內容。這本小書是難得的通俗醫學佳作。」
——古斯塔夫.諾塞爾爵士(Sir Gustav Nossal),愛因斯坦科學獎得主,澳洲國寶級生物學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伊丹.班—巴拉克Idan Ben-Barak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醫學學士、微生物學碩士,雪梨大學科學史與哲學博士,其代表作《奇妙的微觀世界:微生物是如何統治世界的》(Small Wonders: how microbes rule our world)由Scribe Publications出版,已譯成五種語言,並獲得二○一○年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優秀科學圖書獎(青少年組)。他也與繪者朱利安.佛洛斯特合著過一本兒童科學繪本《不要舔這本書》(Do Not Lick This Book,台灣由小天下出版),獲得澳洲童書協會年度圖書獎、德國國際兒童青少年圖書館白烏鴉獎等多項國際大獎。

譯者簡介

傅賀
美國伊利諾大學微生物學博士,現於喬治亞大學從事微觀海洋學與生態學研究。譯有《消失的微生物:濫用抗生素引發的健康危機》(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獲二○一七年第十二屆文津圖書獎),《創世記:從細胞到文明,社會的深層起源》(中信出版集團)等優秀科普圖書。

 

目錄

致台灣讀者
致中文讀者
引言


第1章 相遇的時刻
我們還沒有死掉,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免疫系統,你看,它有好幾層防線來抵禦感染。本章我們將會簡要地回顧一下免疫系統有哪些組成要素,它們的工作機制又是怎樣。

1-1 看不見的元素
1-2 病菌眼裡的免疫系統
1-3 病毒與輔助自殺
1-4 更高級的滲透策略
1-5 嗅出哪裡不對勁
1-6 細菌看不到的東西
1-7 適應性免疫系統
1-8 記憶與原罪
1-9 免疫系統的種種故障
1-10 邊界地帶
1-11 房間裡的十萬億頭大象

第2章 發育的過程
我們還沒有死掉,是因為免疫系統從我們還是受精卵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緩慢地發育,在內部和外部各種刺激的輔助下,變成了今天的樣子。母親對這個過程貢獻很大,等你讀完這一章,你會以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母嬰關係。

2-1 孕婦 vs. 胎兒
2-2 骨頭機器
2-3 有備而來的瘋狂
2-4 如此隨機
2-5 在胸腺裡發生的(基本上)就留在胸腺
2-6 偶然的必然性
2-7 就這樣來到人世
2-8 敏感話題

第3章 演化的歷史
我們還沒有死掉,是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已經演化了數億年,從我們的祖先還是一個小不點動物的時候開始,通過與周遭不斷演化的環境進行互動,我們的免疫系統逐漸形成。
3-1 陽光,並沒有那麼特殊
3-2 大白鯊不會得癌症?
3-3 RAG基因登場
3-4 無脊椎動物也有免疫系統嗎?
3-5 無脊椎也複雜
3-6 實施干擾
3-7 無路可逃
3-8 單細胞生物也有免疫力嗎?
3-9 為什麼如此可疑?
3-10 第三方解讀
3-11 平衡的蠕蟲
3-12 免疫行為

第4章 研究的歷程
我們還沒有死掉,是因為人們在不斷探索疾病、健康和免疫的機制,而且不斷有新的發現,這使得人類可以控制疾病,降低死亡率。本章我們會對免疫學歷史上一些有趣的進展、辯論和錯誤進行細緻分析,回顧我們的認識是如何發展成今天的樣子的。
4-1 遠遠早於那個時代
4-2 愛德華.金納與疫苗
4-3 病菌理論
4-4 細胞 vs. 體液
4-5 抗體是怎麼工作的?
4-6 選擇
4-7 嘿,還有我們

第5章 干預的時代
我們大多數人還沒有死掉,是因為現在我們可以對彼此做一些之前做不了的事情來延續我們的生命。
5-1 體外製備抗體
5-2 一個時代的結束
5-3我就是沒感覺呀
5-4 癌症
5-5 治癒癌症
5-6 「增強免疫力」

第6章 結語:免疫的未來
我會簡短地談談未來可能會出現的讓我們長生不老的東西。當然,前提是,我們能夠活到那一天。挺住。
6-1 未來一瞥
6-2 你能治療一顆受傷的心嗎?
6-3 分子綜合論
6-4 再議免疫
6-5 框架之外
6-6 框架之內

致謝
術語表
延伸閱讀
譯者致謝
 

致台灣讀者

    本書原先於二○一四年問世,二○一八年出了更新版。當我在二○二○年五月下旬寫這篇序時,我們的世界正與一場全球病毒大流行奮戰,病毒擴散已經幾個月了,而且不會很快消失。突然之間,免疫學不斷登上頭條新聞,每個人似乎都在談抗體、疫苗、免疫反應……對於像我一樣已經鑽研這些事物好一陣子的人來說,真是不知所措,感覺很像發現自己最愛的邪典電視影集或獨立樂團突然變成超熱門主流。
    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不是樂團或電視劇,它造成貨真價實的危害。就我們記憶所及,傳染病已經糾纏人類很久了。在世界各地,傳染病對許多人來說不曾消失過——在眾多發展中國家,結核病、瘧疾和其他各種傳染病仍造成數百萬人死亡——但是現在,其他地方也一樣為傳染病所苦。有些人曾經沾沾自喜,因為過去約五十年來,抗生素、疫苗接種計畫和衛生改善措施都讓傳染病顯得更沒有威脅性。瘟疫是過去的事了,我們打敗了瘟疫,覺得很安全。嗯,結果發現我們並不安全,而且未來還要不安全好一陣子。
不過這一點你們早就曉得了。部分是因為二○○三年SARS爆發時,台灣是對傳染威脅做出迅速、果決應變的其中一個國家,因此蒙受的損害相對較小。這份近期發生、令人膽顫的回憶,你們都還記得,但我們有許多人已經忘記。傳染病是大自然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且一直都是。這個事實就反映在人體內部:我們的免疫系統縱貫人類演化史發展,以多種巧妙的方式回應傳染病提出的挑戰。這本書就是從幾個不同的視角來敘說這一段發展歷程的故事。現在這場全球大流行病也突顯了我們將在全書看到的幾個關鍵主題:
  • 截至二○二○年上半年,醫學能提供給新冠肺炎病人最好的處置是支持性療法,實質上就是在病患的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同時維繫住他們的生命。依我們所有的技術和知識,人類能用來對付這種新傳染病的最佳工具仍是我們的免疫系統。在醫院、在家中,數百萬人的免疫系統扛起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戰鬥主力,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現有的支持性應對,然後等待。而且,當疫苗發明出來、經過測試、核准通過,也一樣要透過免疫系統來發揮功效。
  • 另一方面,許多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正苦於對病毒的免疫反應過度激烈的影響。他們的免疫系統似乎進入一種恐慌模式,對病毒的威脅過度反應,造成全身多種發炎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負責治療的醫生努力要讓病人的免疫系統平靜下來,使它不至於強到令患者身體無法承受,但又要夠強,才能對病毒本身發動攻勢。這是要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我們在全書會好幾次談到這個重點:免疫系統太「強」未必是件好事。免疫力的關鍵概念是平衡,以及不斷自我調節,但有時這種平衡會被破壞,陷我們於不利之境。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完美的免疫力。
  • 最後,容我說句樂觀的話:這是我們贏了。當我們看到數十萬人死亡、數百萬人生病,以及人們的生活和生計所蒙受的損害時,很容易就會忘記這一點,但請試著將這幅勝利遠景銘記在心。我們大家正在經歷焦慮窒悶的禁足防疫,面臨醫療器材和領導者的一片混亂,這段動盪不安的時期會繼續延伸到模糊而不確定的未來,充斥著財務困難與情緒風暴。這一切,就廣義上來看,都是人類正在努力做好應對流行病。

    比起過去幾世紀或甚至幾十年前我們處理流行病的方式,現在全球能進行快速、明確、全面性的反應。病毒被辨識出來了,它的特點在幾天之內就傳達至世界各地,而不需花上幾個月或幾年(一如過去的情況)。科學家、醫護人員和決策者幾乎立即動員起來。檢疫、隔離程序、檢測、公眾傳播,整個國家預防性全面封城。驚人的是,離第一起確診病例才三個月時間,科學家們已經在研發疫苗了!要是發生在兩個世代以前,當街上屍體橫陳時,我們所有人恐怕都還在埋頭苦想,搞不清楚正在發生什麼事,猜測會不會跟供水方面有關。這曾經發生過,當時的情況便是如此。
    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的反應並非最佳表現。我們應該更有所準備;應該要多聽那些預見疫情人士的話;國家的行動應該要更迅速、更果斷;科學家們應該要講得更清楚;政府機構應該更積極關閉賣野味給那些有錢笨蛋的野生動物市場;老師和作家們應該更適切地教育大眾,讓眾人早一點認真看待,而不是加以輕忽,或散播愚蠢謠言和無稽建言。這些都沒說錯,而且還可以說更多。但考量到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類,而且這樣的我們在地球上有七十億,所以看到大家的共同反應其實令我感到相當振奮。這次防疫動員拯救了數百萬生命,而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有多少。
這場大流行病很嚴重,非常嚴重,但我們正在做正確的事,而且一般來說,做得相當好(除了美國政府是值得注意的例外)。
    我希望你們喜歡這本書。祝大家健康。

伊丹.班-巴拉克
二○二○年五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448044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4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7MB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4/02/27
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入淺出地探索了生命與死亡的奧秘,將我們帶入了一場精彩的思辨之旅。透過生動的故事、精彩的例證和深入的科學解析,我們被引導著對生命的本質進行深刻的反思。作者大膽挑戰了我們對死亡的固有觀念,同時也啟發了我們對生命的珍惜和探索的勇氣。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揭示死亡神秘的著作,更是一場對生命意義的啟示。

通過閱讀,我們不僅擴展了對生命的理解,更學會了如何從中汲取力量,堅定地走向未來。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充滿智慧與啟發的讀物,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並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的挑戰。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