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76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 (電子書)

  • 定價:350
  • 優惠價:245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如果你看向我的眼神有些許不同 
讓你困惑的是我的外表,還是我的血液?

 

我的媽媽和天下所有的媽媽沒有不同,除了她來自柬埔寨……
 媽媽踩著十一小時的沖床,腳幾乎都要抽筋。
「我每天早上賺的錢是用來買菜,下午賺的錢付帳單,晚上加班三小時是要給我家劉育瑄唸書的」

當失去習慣的語言,才想到媽媽來台灣十五年,她該有多孤單?
自學廣東話,很難。
我打算在成年禮那天,在全班同學跟家長、老師面前,用廣東話,第一次開口跟我媽說「我愛你」

爸爸或媽媽來自東南亞,我就不是台灣人嗎?
在「新二代」和「新台灣之子」這些名詞廣泛使用之前,台灣社會都稱我為「那個他媽不是台灣人的。」
所以我心中把自己當作一個百分之百的台灣孩子,只是我剛好有一個柬埔寨的媽。

本書特色】
★台灣東南亞新移民第二代首度發聲,誠實書寫自己在台灣處境的生命紀實。
★從痛苦、憤怒,再與自己身份和解的成長之路,全台新二代悄悄討論的療癒之作。
★作者劉育瑄:「最後,我希望讓所有曾經跟我一樣感到渺小、無助,甚至質疑自己存在價值的人們可以在本書各處,
看到自己的影子並得到力量。無關你說什麽語言、做什麽工作,而是關於身為人:身為人,就該能尊嚴地活著。」

【各界感動推薦】  

電影工作者鄒隆娜

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廖雲章

每次採訪東南亞新住民時,我時常忍不住被她們抱在身上的孩子吸引,忍不住要想:這個孩子會長成甚麼樣的大人呢?
幾年前,高中剛畢業的育瑄寄了一篇投書給獨立評論,告訴社會〈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
她大方書寫自己的身世:媽媽是柬埔寨廣東裔,爸爸是台灣底層工人,從小成績優異的她如何承受環境裡無所不在的標籤與歧視,以及她身處其中的困惑與質疑。
這本《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是育瑄對台灣社會更進一步的告白,她書寫自我認同的不安、疑惑、痛苦,她也寫出對於跨國婚姻在媒體中被再現的觀察、批判與思考。
這是新二代書寫的起點,更希望在不久的未來,在台灣當一個新二代,不再需要勇敢。

國立台灣大學 社會學系教授 藍佩嘉教授
過去我們擔心「新台灣之子」不夠同化、發展遲緩,現在我們假定「新二代」母語靈光、南向發達。
我們真正該做的是聆聽他們的聲音,領會他們的憤怒與惶惑,拆解我們的偏見與自以為是。

獨立媒體《移人》編輯總監 李岳軒
多年前我在東南亞語文報刊《四方報》擔任柬埔寨版主編時,曾收過育瑄的投稿,就是書中第一篇散文〈耳環〉的雛型,
雖然才短短數百字,但情感刻劃真摰,她與母親之間的關係轉折讓人讀之動容,很難相信當時才國高中生的她就這麼有想法。
數年後育瑄長大了,〈耳環〉也長大成為《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一書,我相信這只是育瑄的寫作起點而已,
由她起頭作示範,會引出更多跟她有同樣背景的新二代孩子勇敢寫出自己的故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育瑄
22歲,出生於台灣彰化,東南亞新二代,柬埔寨華裔媽媽和台灣爸爸的台灣囝仔。美國Wesleyan University社會研究系大三生。每天體驗著不同階級、種族、性別認同等各種少數群體的碰撞。撰寫多篇探討新二代議題文章,發表於獨立評論@天下、鳴人堂、轉角國際等專欄。
希望透過書寫自己身為新移民第二代身份在台灣的處境,呈現文化差異中的共同情感,撕去社會刻板印象的標籤。
FB / IG:劉育瑄-你家隔壁的新二代


 

目錄

各界推薦
前言:他們叫我「那個她媽不是台灣人的」

輯一:當台灣遇上東南亞
越南春捲和三個女人
東南亞來的台灣媳婦
台灣無所不在的口音歧視:我媽通五國語言,卻因口音遇上麻煩?
穿耳環就是壞女孩?
我嫉妒的那位越南小吃店女兒
找回我失去的名字

輯二:新二代在台灣的內心衝突
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感到很害怕
新二代為什麼不敢讓人知道?從偏見開始
韓國瑜的「雞與鳳凰論」錯在哪?
我是新二代。我選擇用書寫保護家人與自己

輯三:跟媽媽回外婆家:高二的柬埔寨探親之旅
回柬埔寨記(一):我跟媽媽帶兩個電鍋、九件行李回柬埔寨
回柬埔寨記(二):外婆家,到底是不是我家?
回柬埔寨記(三):回台灣,恍如隔世

輯四:改變中的台灣社會、改變中的我
敗部復活的東南亞菜(一)
敗部復活的東南亞菜(二)
台中「第一廣場」對我的意義:十六歲vs 二十二歲
自學母語超難:我從被親戚當啞巴到能用廣東話交朋友
台灣四百年前後:正常成為反常的年代

輯五:獻給更多的新二代與未來展望
「新二代」這個標籤到底能不能用?
談論痛苦為何重要?
廣東vs 柬埔寨:我紮了根的廣東認同
對於新二代優勢的常見三大迷思
別把我當工具:新二代採訪指南
結語:對新二代們和過去的自己說的話

附錄:媽媽受訪
小時候,我從紅色高棉的魔爪中活下來

作者後記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34004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6MB

會員評鑑

4.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2/11/12
說台灣社會沒有種族歧視,那肯定是騙人的。雖然媒體上有時會報導歐美日旅客在迷路、掉了錢包後的「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佳話。試問如果需要協助的外國人面孔換成了東南亞國籍的觀光客,能獲得的關注與熱心會被減去幾成呢?

台灣人「看高莫看低(台語)」的心態,沒說出的是看不起自較落低國家的外籍移工與外籍新娘,這些沒說出口的偏見和歧視,隨著外藉配偶的子女「新住民第二代(新二代)」的出生、成長,逐漸形成一個更雜複難解的社會議題。如同作者劉育瑄在書中所述,台灣社會這種對新住民若有似無的歧視,會鮮明地在新二代求學成長的過程中留下印記。雖然自我認知上是道地的台灣人,但不論是因為混血外貌、師長和親友對母親的互動、人際往來的感受等,都像針刺般微弱又讓人疼痛地提醒著他們「自己很特別,但不是好的那種」。

即便劉育瑄強調這本書源起於對她本人、家庭的自我和解的過程,無意也無法成為論述第二代議題的標準答案,但這本「身為在台灣的第二代,我很害怕」確實拋磚引玉地點出了被台灣社會忽視的多元文化問題。雖然「新南向政策」的口號與願景喊的震天作響,但在心態上無法欣賞、包納甚至接納異國的文化色彩,這條路又能走的多遠、多成功?

從街頭巷尾開始冒出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小吃店觀察,台灣社會開始用「胃」的角度開始接納異國文化。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先從剔除對身邊的移工與新住民的偏見起步,不以異樣的眼光看待,正視彼此只是說著不同母語,有著同樣喜怒哀樂的「人」。期待有天我們看待新住民與新二代的態度與言行,能像面對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等不同族群般輕鬆,讓他們在生活中再也感受不到微妙又令人不悅的差異對待和沒講出口的過度關懷。
展開
user-img
4.0
|
2021/01/08
看完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身分,因為社工的工作,我們很容易直接接觸到新移民家庭。

反思自己
是否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對方身上
是否有多一點去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
是否也戴上了刻板印象的眼鏡來評估
是否可以讓他們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
有安全感的多說一點自己的感受想法

很推薦這本書,希望未來我們認識一個人,不因為種族文化居住地,而只是因為他是一個人來認識他。
展開
user-img
5.0
|
2020/10/14
好看!感謝分享!我也是很好奇新二代。

在第70頁說媽媽本名叫做"官"寶卿,卻被戶政人員寫成"關";而第263頁母親口述卻說自己真正的姓氏是關公的"關"。我想,母親口述的正確率比較高。請修正,或者,留著讓讀著發現也是可以。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