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關
  • 電子書
23.97的海洋哲思課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38
人收藏
適合平板

23.97的海洋哲思課 (電子書)

  • 定價:360
  • 優惠價:252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23.97,一條隱形的北緯線,
卻讓花蓮港的紅燈塔、南投臺灣地理中心碑,
與彰化芳苑燈塔有了奇妙連結。
登高離岸,一個對山嶺後頭的好奇,
竟讓臺灣東海岸的鯨豚使者,
突圍海島限制,再次啟航,重新看見海洋。

  透過環境自覺,閱讀臺灣
  兩座燈塔、兩個地點、一道緯度,勾起海洋作家廖鴻基的好奇,萌發探索臺灣西部海岸的想法。二〇〇三年,廖鴻基組成工作團隊,租用一艘二十噸賞鯨船為工作船,以一個月的時間航繞臺灣一周,執行「繞島計畫。

  期望藉由這次行動,突圍海島限制,讓臺灣社會對疆界的思維,從傳統的陸地海岸延伸到沿海,藉以宣示「海洋」應該是島國社會重要的生活領域。

  臺灣並不大, 也許可以透過「多認識一座城市」、「多認識一段海岸」、「多認識一片海」……為行動意念,走出去、航行出去,就同廖鴻基所說的「海洋無可預約,但值得期待」。

  一起循著作家書寫的路徑,換個角度閱讀島嶼臺灣。

本書特色

  ■以「走出去、航行出去」的具體行動,化意念為真實。
  ■分七個單元,皆以海洋視野的創作書寫進行反思,扎根「環境自覺」。
  ■三十篇富生命力的散文輔以個人攝影,帶領我們穿越海陸邊界,徜徉生命之海。

感動推薦

  「環境自覺」是閱讀這本書深觸於心的共鳴。根植於深層的人文素養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節制簡約美德,讓我們看見環境生態文明的深層扎根。--宋明峰/光寶科技董事長

  《23.97的海洋哲思課》描述我們現在擁有的,在口舌言談愛臺灣之間,必須身體力行去了解這塊土地,並用心去關懷它、保護它。--林肇睢/臺灣護聖宮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同樣一個人,在面對不同的海洋風景,也會展現如此不同的情感輪廓。在這本書,我看到廖鴻基不同過往的模樣,更深深體會到大海給人的另一種能量與魔力。--黑糖導演黃嘉俊/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廖鴻基


  1957年出生於花蓮,曾從事漁撈,執行鯨豚海上生態調查,創辦臺灣賞鯨活動,創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目前為海洋大學駐校作家。多年來致力於多樣海洋計畫,並將海上生活觀察與感想寫成海洋文學作品。

  著作及編著海洋文學作品有二十餘部,多篇作品入選為教科書文章,以其書寫的取材廣闊與描繪之幽深,自成一格,影響深遠。

  獲獎:時報文學獎第1 6、1 8 屆散文類評審獎,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1996、1997年最佳書獎,1996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第一屆臺北文學獎文學年金,第12屆賴和文學獎,第12屆巫永福文學獎,2006九歌年度散文獎,2011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年度好文,2016花蓮縣文化薪傳獎,2018年當代臺灣十大散文家,2019吳三連文學獎。
 

目錄

推薦序
SEA HOPE 搭起海洋人文素養與保育實踐的橋梁____光寶科技董事長  宋明峰
逐夢、築夢的足跡與勇氣____臺灣護聖宮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肇睢
樂於挑戰自我的海洋冒險家____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  黑糖導演黃嘉俊

自序  透過環境自覺,閱讀臺灣

第一章  山海環境
第一節  限制或延伸
第二節  一段航程
第三節  舞臺
第四節  基本情意
第五節  23.97
第六節  地緣

第二章  海岸
第一節  門面或邊陲
第二節  走一段海岸
第三節  侵蝕與堆積
第四節  鳳凰
第五節  漲退之間
第六節  蟹和水鳥
第七節  堤內堤外
第八節  漲潮
第九節  夜探
第十節  阿岸和阿海

第三章  漁業
第一節  靠海吃海
第二節  深海大洋
第三節  肥沃的潮間帶

第四章  鯨豚
第一節  鯨豚為什麼
第二節  幸運與憂傷
第三節  臺灣白海豚
第四節  鯨豚與我

第五章  去蕪存菁
第一節  有所選擇
第二節  創意
第三節  想像彰濱
第四節  想像花蓮
第五節  退無可退

第六章  畢業旅行
第一節  長見識,開眼界
第二節  東西交流

第七章  後記
第一節  走出去、航出去
第二節  感謝


 
 

推薦序

SEA HOPE 搭起海洋人文素養與保育實踐的橋梁
光寶科技董事長  宋明峰         
                                

  「環境自覺」是閱讀廖鴻基老師這本書深觸於心的共鳴。他說:「一個好獵人,必須是個好的生態守護者,因為他們和獵物生活在一起……清楚意識到自己從生態環境中獲得什麼好處,並帶著知恩圖報的情懷,就是『環境自覺』。」如何從生態系統觀來啟動或建構個人、家庭、地區、社會等環境保護素養,乃至關懷跨疆域的地球生態,進而付諸行動?作為企業經營者與地球公民,這也是我長期與夥伴們共同肩負的企業社會責任與生活實踐的一環。

  二十一世紀是國際公認的海洋世紀,是「藍色文明」的新時代。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研究指出,海洋吸收了人類排放到大氣中高達80%的二氧化碳,且承載了高達91%未進入回收系統的塑膠,不論是天候或是人為因素,每年有八百萬公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海洋。倘若人類再不思改變,科學家預估,2050年海洋中的垃圾重量將多過魚類,而且絕大部分是無法分解的塑膠。聯合國雖已將塑膠垃圾視為僅次於氣候變遷的全球危機,但世界上卻僅有不到30%的企業將SDG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列為重要鑑別目標。

  四面環海,擁有豐富海洋資源的臺灣,又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形勢?

  I see you感受與知識同等重要

  光寶科技源起於海島臺灣,海洋資源的保育及永續利用對我們來說責無旁貸。本著責任生產、自覺資本(Conscious Capitalism)的企業公民精神,同時也對應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健康與福址(SDG3)、教育品質(SDG4)及海洋生態(SDG14)。展現「全球觀點、在地行動」的視野與核心素養的行動力。

  108年課綱「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再局限於學科知識及技能,應讓學習與生活結合,才能面對未來挑戰。此理念恰與光寶科技旗下的基金會多年戮力於「食育」、「EQ、SQ美學」和「環境永續綠生活」的家庭教育課程推動實踐不謀而合。以奠基豐厚的知識結合親身體驗的情感為基礎,如此對環境所產生的使命感和承諾就能生根扎根。

  SEA HOPE搭起人文海洋閱讀的橋梁

  本書作者廖鴻基老師,成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三十多年來致力於臺灣海洋環境、生態及文化的研究推動,是文壇中重要的海洋文學作家。字裡行間有著豐沛與大自然搏鬥的海洋經驗,生動細膩,情感真摯。《23.97的海洋哲思課》敘說著花蓮市的紅燈塔,與彰化芳苑鄉的芳苑燈塔緯度同在北緯23.97;循著作家書寫的路徑,閱讀島嶼臺灣東西大不同的況味。

  全書共分為七個單元,不論是山環境或者是走一段海岸、潮間帶的親海活動,乃至從食魚文化出發的漁業、鯨豚生態到人類對環境資源的消費所提出的「減速慢行、永續開發、綠色經營」的概念,在在都以海洋視野的創作閱讀進行反思,根植於深層的人文素養及人與人之間的節制簡約美德,看見環境生態文明的深層扎根。

  如同廖老師說的,「海洋無可預約,但值得期待」,期待您也打開這本書,閱讀和親近海洋。

推薦序

逐夢、築夢的足跡與勇氣  
臺灣護聖宮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肇睢        
                                      

  阿里山小火車,燒炭吐濃煙,烏黑雲霧中。雖傳送遊客的笑聲,卻也勾起臺灣人對三大林場遭受浩劫的痛苦回憶,我們沒有第二個六十年,針對廖鴻基老師大半輩子的時光,投入臺灣海洋生態的保育,非但報以讚歎、欽佩的掌聲,更是為傳揚他個人愛鄉愛土無私奉獻的行為不遺餘力。值此《23.97的海洋哲思課》新書發表前夕,獲邀寫序,雖感榮耀,卻由於個人文筆淺陋,自然內心惶恐、憂慮,深怕壞了一鍋粥,但念及廖老師的偉大精神,個人就不畏眾口批責,奮勇提筆嘗試。

  國際產業經濟發展瞬息萬變,尤其近半年來武漢疫情衝擊,破壞各國人民的生活步調,加上(澳洲)森林大火、(中國)豪雨氾濫、(非洲)蝗蟲肆虐,各項難料的天災地變,陸續登場,顯然我們已經深刻見識大地反撲的威力,因為我們人類太自私,過度消費這個地球。雖然各國學者專家近年來大聲疾呼,經濟發展分為兩個面向「投資過去與投資未來」,並以耗能、排碳多寡為分界線;同時產業發展主流趨勢,皆以「節能減碳、休閒觀光」為主要目標,但是千金難買早知道,當這些新的研究報告出爐並全力鼓吹各國政府、產業經營者同步追逐執行時,似乎在與時間的賽跑中我們落後了一大截。  

  1957年出生的廖鴻基老師,年齡六十有幾,若以現代人的生活價值,早已兒孫繞膝,享受退休後的悠閒生活,況且他在三十五歲才投入討海人的職場,至今也近三十年,非但沒有看出他的倦容,反而見到他為臺灣海洋生態環境奮力向前的足跡,尤其親身體驗東西海岸環境觀察,資料收集,彙集出一本《23.97的海洋哲思課》的鉅作。真令人無法停止對他的精神欽佩,並持續誇獎讚美的掌聲。

  即將出版《23.97的海洋哲思課》新書,藉由對花蓮港紅燈塔、埔里地理中心碑、芳苑王功燈塔三個塔碑地標串連而成的橫軸線,正是北緯23.97度,且正中央是由三千公尺以上海拔的山脈切割為差異化的東西海岸,整體景觀上,東側適合大海捕撈、船舶隨時進出順暢,海浪洶湧、晨曦柔美;西側適宜養殖,溼地底棲生物、貝蟹補捉、漁船進出須待滿潮,且看不到海浪,每天可見到艷麗的夕陽折射海灘,讓人讚歎落日餘暉之美。全書對臺灣島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光在23.97的北緯橫軸上的東西兩側有了非常詳盡的論述與描寫,雖未能身歷其境,但文筆的流暢,用字遣詞的深入淺出已讓我們如身在岸邊,親觀白浪翻騰,腳踩沁涼的溼地泥灘一般的真實感受。很多人居住臺灣,並開口閉口愛臺灣,這本最精緻的海洋哲思課鉅作,真的不可錯過擁有並精讀的機會。

  火車的汽笛再次響起,阿里山鐵路讓大家讚賞亞洲少有的高山觀光鐵路,現代人坐在車廂中享受搖晃、彈跳及撲鼻的芬多精,但可有想起臺灣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三大林場原有的數萬棵甚至數十萬棵十人及二十人牽手環抱的千年巨木瞬間消逝在人類生活的慾望中。《23.97的海洋哲思課》一書正在描述我們現在擁有的,在口舌言談愛臺灣之間,必須身體力行去了解這塊土地,並用心去關懷它、保護它,因為地球浩劫、天災地變的各項狀況,正是我們過度破壞這個環境的寫照。小火車漸次遠揚,我們這一代不願留下許多無法抹滅的深層追憶。

推薦序

樂於挑戰自我的海洋冒險家
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  黑糖導演黃嘉俊


  廖鴻基不只是我在紀錄片電影《男人與他的海》中的主角,也是我的忘年之交。

  2016年我們在臺灣東部太平洋上,花了七天朝夕相處在一片狹窄的舟筏上,最後成功完成黑潮101漂流計畫後,便又接著一起踏上許多不同的旅程。

  廖大哥不受年齡限制、也不自我設限,總是帶著好奇心並維持樂在學習的狀態。大部分人是越老越保守,但他恰好相反。隨著年齡、生命經驗以及經濟狀況的累積,他反而越活越開,更樂於去嘗試和挑戰過去沒辦法或是來不及體驗的新鮮事。

  因為我有另外一個身分是滑雪教練,他得知後,也表示對滑雪非常有興趣,但他不像大部分人只放在嘴巴上或擱在心裡沒去實踐,而是立刻化為實際行動,冬天一到馬上報名跟著我飛去日本學滑雪,不論站起來有多難,摔起來有多痛……都嚇不跑他。最後結業時,他甚至滑得比同班上其他許多年輕的小夥子好。後來當我告訴他,我為了練好滑雪,用跑馬拉松來鍛鍊腿力,他聽了也立刻身體力行,買了一雙便宜的跑鞋,不管來到哪個城市或鄉鎮演講和落腳,也都一定會出門跑步,並保持每天固定跑上十公里的習慣。

  他的毅力驚人,生命的韌性更令人佩服,這也難怪他能不論風雨巨浪,一路走來,完成了這麼多計畫,累積了這麼多精彩的寫作!

  這一次,廖大哥的新書更是帶來新的命題,透過北緯23.97這條穿過臺灣地理中心的命運之線,讓我們跟著他從東部跨越中央山脈,來到臺灣西部面對海峽的彰濱。彰濱這個地名雖然常出現在新聞,但對許多西部人來說,卻可能還是相對陌生的所在。

  所有熟悉廖鴻基的讀者,對他的印象就是臺灣東海岸的代表,鯨豚的使者,身上永遠有股太平洋吹拂過的海味,是奔馳浩瀚遠洋的冒險家。但這一次,透過他的眼他的筆,讓我們看到相對比較少出現在臺灣海洋文學裡的西部海岸,在他帶著豐沛生命力的筆觸描寫下,感受與收穫格外不同。

  臺灣這座海島,東西兩面,太平洋和臺灣海洋的性格與風情截然不同,但沒想到,同樣一個人,在面對不同的海洋風景,也會展現如此不同的情感輪廓。這是我在這次新書裡看到廖鴻基不同過往的模樣,更深深體會到大海給人的另一種能量與魔力,希望各位讀者同樣也可以感受到!

自序

透過環境自覺,閱讀臺灣


  高山縱列,北迴歸線攔腰通過,緯度跨熱帶與副熱帶,西倚東亞陸棚,東望太平洋,板塊擠壓,地勢拔高放深,造就臺灣有深有淺且極其多樣的邊緣交界性環境與生態。

  山海區隔,臺灣這座海島,不僅「東西大不同」,「南北差異多」,而且,幾乎是「一方一特色」。

  儘管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臺灣已經不算是小島,但海島環境究竟規模先天不足,陸地面積有限,陸域自然資源有限,這是島國無可豁免的宿命。然而,老天是給了我們開闊豐富的海洋,給了臺灣多種多樣的環境、生態以為彌補。環境與生態的多樣,有利於多種產業和活動,並且易於累積形成多種多樣的特殊文化。

  大有大的豐厚,小有小的微美,老天給的生活舞臺,有優點也有缺點,與其責怪命運,不如更進一步充分的自我了解,並據以為發展判斷,就是所謂的「環境自覺」。

  海島面對海洋,形勢自然開放,開放產生流動,流動必然多元,多元社會則需如海一樣的包涵態度,來達成彼此微妙的平衡。臺灣各種自然資源規模雖然不大,但島上的環境與生態處處呈現微妙珍貴的平衡狀態。

  海洋環繞及多種多樣,是臺灣的兩大特質,亦是我們發展上的兩項絕對優勢。但這兩樣老天給的恩賜,我們不一定能夠悉數享有。

  海洋就在島嶼周邊,但種種因素讓我們社會習慣看不見海。照理說,應該是海島門面的海岸線,被我們當成是島嶼的邊陲角落來糟蹋。島國社會應該具備對海積極進取的態度,長久以來被消極被動的慣性、惰性思維所取代。我們社會,好像看不見也看不懂自己的基本體質。

  海邊跟我們實際距離不遠,但隔閡深遠,顯然,久而久之我們已經習慣自己是個不合理的海島社會。有位船長看了臺灣社會對海的諸多亂象後,感嘆的說:「海看了這麼多,還學不會海的開闊嗎?」

  《23.97的海洋哲思課》用同緯度的兩座燈塔串接花蓮、彰化兩個地方,並從生活探索和實際經驗,來對比高山兩側兩個縣市的海岸到海域,關於環境的、生態的、人文的繽紛差異。

  有位哲學家說:「大思考需要大景觀,新思想需要新位置。」這部作品提醒我們,走出去、航出去,換個位置、換個視角的必要。視角改變視野將跟著改變,思想及情感也將跟著不同。

  《23.97的海洋哲思課》兩座燈塔,兩個地點,一道緯度,牽連出臺灣更立體的面貌。藉這部作品的出版,鼓勵臺灣社會進行更多的自我探索,如書中所述:「除了家鄉,以實際行動多認識臺灣的另一座城市、另一段海岸或另一片海域,經由探索,透過環境自覺,來閱讀臺灣更立體、更深沉的身世。」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49206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8.0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