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器
  • 電子書
宋代讀書人與他們的鬼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48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宋代讀書人與他們的鬼 (電子書)

  • 定價:330
  • 優惠價:231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從閱讀宋代的筆記,可以得出一個觀念「宋人常常見鬼」,
而且有些宋代的民間信仰一直延續到現代的文化。
宋代人鬼之間的互動非常頻繁,鬼怪其實也正反映著人性。

  【宋人旅行的人鬼情慾】
  對宋人來說,旅行中的風貌圍繞著精魅鬼怪,特別是出遊的男性容易在路途中,遭遇到身體情慾的誘惑。

  【考生與人鬼關係的互酬】
  考試中小吏的協助、互相酬謝常見於宋人科舉的人鬼故事,「有鬼」成為宋人的日常生活。

  【宋代女性情感的自由流動】
  女鬼故事說的不只是求香火、報復等等,而是用很隱晦「鬼」的意象,將未婚男女性行為合理化。

  鬼是過去先民認識世界、解釋死亡以及冥冥之中無法解釋的一種語境。從宗教學來說,宗教的體系創造出它的神聖感,並且透過經典、神話去創造制度與儀式。

  要理解宋代的鬼,從材料下手的話就必須借重當時的士人(社會菁英)所留下的筆記,以及流傳的故事,從幽冥界的故事連結人到人世間,創造的需求。

  鬼魂常出現在宋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少鬼故事反映出亡靈須小心對待,來自於冥間異性的勾引最令男性最難以招架。在宋代卜算也是「全民運動」,士人愛算命,因為想要探究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皇帝愛問卦,除了想要探究眾臣內心的向背外,最大的原因就如人們害怕鬼怪一樣,都來自「不確定感」。

  對民間來說,鬼神之物更是存在世道人心,俗話說人心反映世道,民間信仰、筆記小說的「鬼」,與其說是「鬼」,不如說這些有意識受菁英撰寫流傳下的人鬼故事,人即是鬼,鬼即是人,人與鬼的界線在故事中變成十分模糊,正因為模糊的界線,人鬼之間有機會發生關係、交往以及互動進而產生大量的社會史料,讓我們去思考跨越時代的意義。

強力推薦

  宋朝生活史學者 李開周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胡川安
  歷史作家 謝金魚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宗穎(Ken Tsai)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系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

  喜歡旅行,研究鬼怪、哲學,喜歡對日常事務提出不同見解。曾經流浪在餐飲專科學校擔任研究員,管理過旅人的青年旅館Hostel,曾經窩在大稻埕咖啡店,準備深耕三峽在山、海咖啡店裡繼續說故事、聽故事,寫故事。

  合著:《重新思考皇帝:從秦始皇到末代皇帝》
 
 

目錄

推薦序 透過鬼,看見人  胡川安
自序  人相信「鬼神」這些看不見的力量

第一章 宋代文化中的鬼神論
   中國古代鬼文化的演變
   歷史深處的反思——佛教與宋太祖建國

第二章 宋人筆記小說中的鬼
  人性的情慾之戰,從《聊齋》鬼說起
  宋人旅行的人鬼情慾
  來路不明的女鬼——宋代女性情慾
  慾火焚身人人無解,慾望的〈高氏影堂〉
  宋代女性情感的自由流動
  宋人的土地神形象
  宋代的殺人祭鬼

第三章 宋代夢寐之間的科舉故事
  宋人科舉的幻夢
  考生祈求卜算
  考生與人鬼關係的互酬

第四章 宋代的算命文化
  卜算是國家的大事
  有愛問卦的皇帝也會有愛問卦的士人

第五章 宋代如何看待精神的鬼神世界
  魔羯座的蘇軾與鬼文化
  宋人想像裡的冥界意象
  一切都為了香火
  宋人的腦袋有「地獄」
  好好去死,宋代市場競爭下的死亡儀式

第六章 宋代到今日宗教社會的縮影
  西方傳教士對中國風水的看法
  人類學家對臺灣風水的認識
  返回當代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85730
  • EISBN:978957138686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MB

會員評鑑

3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3
0.5
|
2022/06/30

這本書可以列為我近期買過最後悔的書。雖然作者在頁10的「自序」中自承這是一本「鬼神通俗之作」,但是全書風格則在通俗與學術間游移擺盪,定位不清的情況下,既談不上通俗的趣味,也缺乏學術的嚴謹。

1. 文字校對作業不佳。(例如頁46將宋太祖趙匡胤寫為趙光胤。此外,頁41提及宋代《水滸傳》,此書背景雖設為宋朝,但成書年代一般並不認為是宋代。)

2. 參考書目整理散亂。(作者雖自承本書是通俗之作,卻也在書後列出「參考書目」,原本這是很好的延伸閱讀,可惜製作得十分疏漏,例如頁191作者提到冥界時,直言「非常推薦讀者閱讀」的陳登午著作,就不見於書目之列。此外,所列的書目格式不統一,甚至重複,例如頁242就出現兩筆林開世相同的論文,然而二者的格式卻不同。是截稿時間倉促或不用心?)

3. 寫作水準有待加強。(文詞多處不通順暫且不論,書中經常出現讓讀者摸不著頭緒的述寫,才讓人啼笑皆非。例如頁66「說來也慚愧,故事中的男性幾乎都抵擋不住,這些來路不明鬼魅的誘惑……」,作者又不是故事中的男主角,不知作者在慚愧些什麼? 又例如頁165「別懷疑就算是愛吃豬肉的蘇東坡,據說也相信卜算。」但是綜觀該段內容,這與蘇東坡愛吃豬肉有何關聯? 再如頁184的標題「摩羯座的蘇軾與鬼文化」,除了莫名的扯出韓愈,再加上一句不知從何而來的「兩人摩羯座的個性受到人們排斥」,通篇看不出摩羯座的用意何在。可能是作者希望將本書呈現出一種「通俗」的面貌,但是這類無厘頭的寫法,真的無助於書籍內容的通俗化啊。)

4. 註腳使用不當。(註腳一般分為資料註與內容註,不管是哪一種,應該都是補充或附帶說明內文。以頁122的註腳4為例,該處內文主要是提及「人牲」,然而這一大段東拉西扯的註腳文字,實在看不出二者的關聯。又如頁193的註腳3,直接置入某則故事的長篇原文,但是全書其他故事的原文或白話翻譯,都是直接引述在內文裡,不知作者此處安排於註腳的用意為何? 此外,有些內文註腳有標示出資料來源,大部分則無,文章書寫方式不統一可見一斑。)

5. 強行與臺灣文化連結。(書中多處直接將宋朝習俗跳接至臺灣文化,缺少更細緻的轉化說明與解釋,某些結論更是生硬跳轉得令人搖頭,例如頁97「……祭祀、作法會、燒紙錢等這些事情,至今還是繼續執行著,這意味的說臺灣做為移民社會的特性,帶有非常多元的文化元素。」文化的傳播與形成有如此這般一句話帶過這麼簡單的因果嗎?)

6. 最後必須很老實的說,全書資料統整散漫,分類或標題也十分牽強(例如頁81,莫名出現一頁「故事的起承轉合」,告訴讀者們要如何讀故事、寫故事、說故事,同時還要「能夠從生活中獲得反思而起身行動」),最終硬湊成一本雜亂無緒又缺乏重點的讀物,全書唯一亮點在於取了一個有趣的書名,讓我被書名吸引下單,因此書架上又多了一本待回收的廢書而已。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1/08/06

閱讀開頭到第一章時
相當失望,一方面不是以宋代為主
引用大量〈聊齋〉資料
而且說教篇章許多
感覺買錯了
一直在介紹書中出現的女鬼都是豔遇
讀書人若有所指,只好這樣描述
第二章從『土地神』一節開始
逐漸精彩
不僅引經據典,描述土地形象的改變
接下來《宋代的殺人祭鬼》一節
更是顯現少見的一面
引用《宋會要輯稿》、《大元聖政國朝典章》中的故事
描繪當時尚存的『人牲』、『採牲』、『祭社』等儀式
這些看起來只存在邪典電影的驚聳儀式
被詳細記載在史書中,讓人嘆為觀止
接下來淡出
以科舉、卜算為主題
回到廣泛的精神論
讀完暢快不已,恨不得找出原典拜讀



書末附上作品中引用的書籍與論文
別說論文,連書籍都已經斷貨
數年前購買中華書局的一些筆記小說
仍有庫存
現在回頭想補,已經缺貨
更別說某些大部頭的作品,只能去圖書館影印



這是一本漸入佳境,越看越喜歡的一本作品
深入淺出,引領讀者進入
遊覽自勝,樂此不疲的作品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加拿大的歷史不僅是一部國家發展史,也是全球文化交融的縮影 __《極簡加拿大史》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