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加碼
  • 電子書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貧富不均下的育兒經濟學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29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貧富不均下的育兒經濟學 (電子書)

Love, Money, and Parenting: How Economics Explains the Way We Raise Our Kids

  • 定價:500
  • 優惠價:350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人們擁有多少小孩、選擇何種教養方式,其實都跟經濟學有關!
育兒環境如何影響家長的教養決策?就讓經濟學家跟你說清楚、講明白。
 
  教養方式大不同,專斷、放任、威信、忽略……
  為什麼我們這樣受教育,那樣養小孩?
 
  教養為何會是這種風氣?很多人以為是各國文化不同,但絕不應漏掉經濟這項因素。因此當亞洲經濟起飛後,教養方式都趨向較早開始發展的歐美。
 
  過去兩百年,全球家庭結構與教養態度發生劇烈轉變:教養成本提高,人們因為資源有限減少生育,進而出現少子化現象;時代快速變遷,未來工作難以預料,家長從強調勤奮順從,轉為看重獨立與想像力;性別分工不再明顯,已沒有絕對適合男性或女性的工作。
  
  在這樣的環境下,家長如預期社會將變得更不平等、競爭更為激烈,他們回應的教養方式,就是想辦法讓孩子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並期望孩子有所成就。
 
  兩位作者受歐美國家級研究支持,透過數據資料,結合過往的經濟學訓練、身為家長的親身經歷與童年體驗,將他們對家庭教養與總體經濟相互影響的觀察,歸納出育兒決策與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因素。
 
  透過本書,我們將能理解:在不平等的年代,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揭開教養問題的真相,進而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本書特色
 
  ◆ 統整農業時期、工業化社會與當代各時期教養史,梳理過去、現今、未來的教養觀念,形成宏大的教養視野。
  ◆ 觀察亞洲與歐美各國的教養風格與差異,收錄美國、荷蘭、瑞典、瑞士、英國、中國、日本等經典案例介紹。
  ◆ 分析在各種宗教、政治、性別與家庭因素影響下,家長為何會有不同的教養選擇。
 
好評推薦
    
  張慧慈(小花媽) 《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作者
  蔡依橙 「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蔡依橙的閱讀筆記」版主
  藍佩嘉 《拚教養》作者/台大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雷浩斯 暢銷財經書作家
 
  「本書研究了不同年代與地區的教養方式,針對起源和結果提出精闢分析,說明家長如何且為何要培養孩子的喜好與技能,好讓他們適應長大後將面臨的社會與經濟現實。這本充滿野心且論述完備的著作,縝密檢視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社會與經濟前景。」——詹姆士.赫克曼(James Heckma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經濟學通常不會和教養聯想在一起,這本精采絕倫的著作將破除這項成見。本書證明了經濟因素如何徹底改變家長對孩子的看法與教養他們的手段,是一本必讀的佳作。」——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國家為什麼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共同作者
 
  「兩位作者為各種教養方式背後的原因提出經濟闡釋,並納入社會與文化因素。令人憂心的是,社會分歧可能讓某些家長把孩子逼得更緊,但艱困的經濟情勢又會讓他們白費力氣。因此作者希望,能藉由周全的政治干預來化解這些威脅。」——珍妮.亨弗里斯(Jane Humphries),牛津大學經濟史學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蒂亞斯.德普克(Matthias Doepke)
 
  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教授,現居伊利諾州埃文斯頓市。出生並成長於德國,後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修習經濟學。主要研究為家庭決策如何影響總體經濟結果,以及經濟狀況如何反映在家庭生活中。
 
法布里奇歐.茲里波提(Fabrizio Zilibotti)
 
  美國耶魯大學國際與發展經濟學教授,現居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出生自義大利波隆那,於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取得經濟學博士。透過跨國與跨學科的視角,研究文化和家庭教養在機會不均與代間流動中所扮演的角色。
 
譯者簡介
 
吳凱琳 Chapter 1-4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職於出版社、雜誌社,目前為自由工作者。譯作包括《橡皮擦計畫》、《崩盤》、《房間裡的大人》、《子彈思考整理術》、《訂閱經濟》等書。
 
劉復苓 Chapter 5-10 
 
  明尼蘇達大學新聞暨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曾任公關公司經理與《經濟日報》記者,現為專職譯者,目前旅居於美國亞特蘭大。譯作包括《習慣力》、《女人的計畫》、《動機背後的隱藏邏輯》等八十餘本,曾獲兩屆經濟部金書獎,及政治大學科管十大好書。
 

目錄

推薦序 育兒是誰的焦慮?當拚經濟遇上拚教養
導 讀 透過經濟學,看見你的教養定位
作者序 經濟誘因如何改變教養方式?

前 言

第一部 在不平等時代養育小孩
第一章 教養方式經濟學
第二章 直升機父母崛起
第三章 現代全球教養方式
第四章 不平等、教養方式與教養陷阱

第二部 兒童教養史
第五章 專斷教養式微
第六章 性別角色轉變
第七章 生育率與教養成本
第八章 階級與價值觀

第三部 政策如何影響教養方式
第九章 學校系統組織
第十章 教養的未來
 

推薦序
 
育兒是誰的焦慮?當拚經濟遇上拚教養
張慧慈(小花媽)《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作者
 
  撰寫這篇文章時,陪伴我的背景音樂是由義大利著名指揮家黎卡多.慕提(Riccardo Muti)在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以及皮亞佐拉(Piazzolla)創作的探戈輕歌劇《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瑪麗亞》(Maria de Buenos Aires)。
 
  教育是翻轉一生的關鍵
 
  我是家中長女,底下還有三個弟妹。我爸爸是泥水匠,媽媽原本做美髮,在弟弟出生後轉為全職家庭主婦。從我有意識開始,媽媽對我的教育非常嚴厲。幼稚園時,她讓我跟著一群小朋友走路上學訓練我獨立;快畢業時,媽媽找尋學區房讓我們有好環境求學。
 
  我升國小時,全家搬到離學校走路只要五分鐘的地方,媽媽繼續邊做手工邊緊盯我的功課。她常說:「我以前沒錢讀書很懊悔,就算借錢也要讓你們讀到不想讀。你是姐姐,是榜樣,你讀不好其他弟妹就不能讀書了。」
 
  國小二年級我數學考八十分,媽媽感到天崩地裂,立刻把我送去學心算,短短半年我從五級考到一級;三年級我不會寫書法,媽媽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畫教我寫,老師說我書法寫得很好,還派我去參加國語文競賽。五年級導師是剛畢業的年輕女老師,一來就教我們很難很新的輾轉相除法,我學不會回家大哭。某天媽媽說她來教我,後來我成為班上永遠的前三名。
 
  六年級時老師結婚,臨走前她告訴我:「慧慈,你媽媽曾經午休來問我:『老師,你可以教我什麼轉轉相除法嗎?我要回去教我女兒,她不會。』你要好好珍惜你媽媽,你未來一定無可限量。」
 
  後來弟弟生病、妹妹出生,媽媽為了生計在工廠做夜班。為了我們的課業,她帶我跟大妹去跟補習班主任拜託分期付款繳補習費,弟弟和小妹則去便宜且可以待很久的安親班。雖然變窮了,投入的成本縮水,但不變的是對我課業的要求,以及在我做錯事時一邊拿藤條打我,一邊問我哪裡做錯,等我睡著時則幫我擦藥,邊擦邊哭著說:「要好好讀書,長大後才不會像媽媽一樣,只能嫁人、在工廠工作。」
 
  大學考上清大,我爸不打算讓我升學,一個留學美國的叔公打電話給我阿公說,清大比台大輸一點而已,加上有助學貸款我才順利就學。大學是翻轉我一生的關鍵,我也堅持讀大學的重要性。
 
  在研究所跟藍佩嘉老師討論到工人階級流動裡,媽媽對教育的關注是關鍵。媽媽讓我學心算、做科展、問老師數學、買書放家裡,隨時關心教育新資訊,她把自己得不到的投射在我身上,對弟妹則希望他們輕鬆愉快。我感受到她的焦慮,擔心把我們教不好、教壞,變得跟她一樣,幼稚園我媽就開始教性教育,說未婚懷孕會「烏有去矣」。
 
  家長的教養選擇至關重要
 
  《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簽書會時,一對年輕夫妻皺著眉頭,舉手問:「我們都是工人階級出身,現在收入不錯,但我們怕把孩子教壞,可以教我們怎麼教小孩嗎?」陸續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我才發現「拚教養」、「育兒」是當代社會最大的焦慮點,也是讓夫妻不敢成為父母最大的關鍵。
 
  台灣的出生率是世界第一低,政府祭出許多補助,希望更多人增產報國。我許多大學同學是獨生子女,現在也多半不婚不生。國家重視生育率,父母重視教養品質,質與量擺在一起,品質變成了生育關鍵。我曾經問過幾對夫妻月收入超過十萬元的朋友,為什麼還不生小孩?他們總是回答:「不敢生。」最近跟一個年收入兩百萬以上的朋友聊到,未來小孩如果想出國怎麼辦?她冷冷說:「不要說出國了,他以後買房你能幫忙付多少頭期款?不想生了吧?」
 
  本書提出的關鍵論點,即「貧富不均」是影響教養最重要因素,這個問題在台灣、美國、歐洲都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教育是階級流動成本最低的方式,教育成本愈高,貧富不均就愈嚴重。當貧富不均落差擴大,教養落差也隨之擴大,進而使貧富不均更加惡化,導致階級陷入緩慢流動甚至不動的惡性循環。
 
  父母的目標是用最有效的方式,把孩子推向最容易成功的道路。作者指出,未來家長會花更多時間投入孩子的教育,「密集教養」將成為教養顯學。我們也看到愈來愈多爸媽平日買書、假日參加講座,手機裡有各種教育資訊的LINE群組,生怕漏掉重要訊息。為了提高教育投資報酬率,「少生一點」實是不得不然,也使國家生育率持續惡化,進而拉大貧富不均,加深教養落差。
 
  我很喜歡作者最後的樂觀,他們認為當代以為最有用的教養方式是投入大量心力、密集教養,當貧富差距拉大,中上階級更能鞏固自身階級地位,中下階級則趨向停滯。但國家政策可以有效解決這個趨勢,例如設立更多公共托育、提早介入弱勢族群教育、降低女性因生育對職涯的影響等,而這樣的選擇權在人民身上。選擇提出有效教育政策的訂定者,藉由良好的公共政策的訂定,讓經濟落差可以被政策落差弭平,如此一來,像我這種工人階級出身的人,也可以有階級流動的可能。
 
  回到開頭提到的《貝多芬九號交響曲》與《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瑪麗亞》,貝多芬學校會教,皮亞佐拉卻是額外的品味。本書指出,教養的選擇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也是改善社會不平等的最重要因素。生育是經濟理性的選擇,教養是愛與經濟的成果展。金錢會影響愛與教養的方式,但金錢只是一種拚教養的方式,如果再遇見那對皺著眉頭的夫妻,我會跟他們說:「你們的焦慮全世界父母都有,不要害怕也稍稍放過自己,這本《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可以帶給你們生養的勇氣!」
 
導讀
 
透過經濟學,看見你的教養定位
蔡依橙「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蔡依橙的閱讀筆記」版主
 
  你曾經因為教養問題而感到焦慮嗎?我們都有過,我也不例外。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是對的?不管是路線選擇的不確定,或者教養方式的不確定。
 
  這些自我懷疑像是:我這樣都讓孩子決定,可以嗎?我這樣課業看、課外活動也看,考試、比賽都接送關心,會不會過度教養?過度教養會不會養出爸寶媽寶,小孩沒辦法獨立?但放著不管,孩子靠自己,會不會錯過什麼重要的機會?
 
  這類焦慮出現時,我自己的處理方法是,藉由閱讀,用更大的視野,回看自己。用經濟學、社會學、數據分析、比較文化、歷史歸納等概念,去認識教養之後,就能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了解我們今天的行為,其實是受到哪些動機的驅動;也了解所走的方向,是否適合自己和家人。大方向對了,在一些小事情上,就能比較釋懷。
 
  這本《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就是這類的書,而且跟同類書籍相比,完整度跟解釋力都很不錯,值得各位細細閱讀並思考。
 
  本書由兩位美國知名大學的經濟學家合著,主要想藉由數據分析證明,我們今天採用的教養方式,以及產生的教養焦慮,原來大部分都能用經濟學概念解釋。其中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所在社會的貧富差距,以及教育的投資報酬率,並有大量數據與統計支持。
 
  舉例來說,如果有個社會,小孩不管是用心養還是隨便養,成年之後都很容易找到工作,薪水差異也不大,如此一來,家長就沒有動機花時間陪孩子閱讀、比賽、考試,甚至督促他挑戰大學研究所。
 
  像是美國煤礦的黃金時代,高中畢業的孩子,好手好腳進礦坑工作,年薪就有十萬美元;讀大學研究所的,年薪只多一些。貧富差距不大、高等教育投資報酬率不高,家長就比較不會選擇花那麼多時間在孩子身上,督促他們寫功課、陪他們評估學校,度過那些高強度的考試。
 
  正如作者書中提到的親身經歷,義大利波隆那由共產主義者連續執政時,左派的政策補助使白領跟藍領的薪資幾乎一樣,當時的社會文化認為,功課好的孩子應該感到羞赧,白領家庭要對自己的職業低調。因為強制重新分配財產,造成貧富差距小,教育的投資報酬率不高,家長幾乎沒有動機採取密集教養,不需要幫孩子看功課、注意孩子的學習。
 
  全球化後的美國與台灣
 
  經歷過一九八○年代至今的全球化浪潮,如今美國貧富差距大(二○一九年家戶吉尼係數為○.四八),是教育投資報酬率超高的代表,家長自然會採取密集的教養策略,投注更多時間、注意力、資源在孩子身上。台灣貧富差距雖然沒有美國大(二○一九年家戶吉尼係數為○.三三),但教育投資報酬率高,大家都知道孩子考上好學校、前幾志願或醫學系,預期的年收入就是不一樣,因此才會那麼多人要擠進明星高中,這樣的升學狂熱,甚至延伸出考私立國中的熱潮。
 
  對台灣讀者來說,從經濟學的動機角度來看,的確能有效解釋大量家長採取密集教養的原因。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就能稍微釋懷,其實不是自己愛管,也不是有強迫症,我們只是跟人類史上絕大多數的父母一樣,愛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未來更好,根據手邊擁有的有限資源,做出最理性、最有效的投資選擇。
 
  密集教養:威信型vs專斷型
 
  密集教養其實還細分成回應小孩需求的威信型,以及不回應小孩需求的專斷型。差別在於,在與孩子意見不同時,威信型會用勸的、用講道理的,希望潛移默化孩子,但最終還是以他們自己的決定為主;專斷型則是直接替孩子決定好,沒有商量的餘地,也沒有反駁的機會。多數家長會混合使用這兩種教養方式,比例各有不同。根據書中的歷史分析與跨國研究,這兩種教養模式各有好壞,也能對應家長對未來的認知。
 
  威信型家長把最後的決定權交到孩子手上,是因為他們認定未來是不可預測、充滿許多機會的,而且年老的自己可能看不懂也看不見這些機會。與其現在要求孩子一定要走什麼路,他們更認為,子女成年後必須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最好的決定。威信教養方式養出來的孩子,成年後能獨立做決定,比較能在自由且充滿機會的世界裡成功。
 
  而專斷型家長,可能是因為認為世界有不變的法則,未來的世界也會遵循一樣的規律,覺得自己多年社會經驗所選擇的這一套最正確,孩子不用有自己的意見,照著做就對了。或是他們看到的世界有真實存在的風險,一旦想了不該想的事、說了不該說的話、跟不對的人合作,可能瞬間失去財產甚至生命,自然會希望把孩子雕塑成安全的模樣,認為順從與規訓才是重要的價值。
 
  這也能說明,戒嚴時期的父母為何多是打罵教育,而總統直選後的時代,開始有愈來愈多父母,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從「直接規定孩子」到「給孩子決定權」的變化,見證了台灣政治體制的轉變。
 
  本書建議閱讀方式
 
  前面提到,貧富差距與教育投資報酬率,只能解釋大部分的教養選擇問題。因此作者也採取了其他角度,協助我們用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教養,包括歷史、社會學、跨國比較、宗教、教育制度等,非常精采。
 
  由於本書比一般教養書要更學術一點,建議閱讀時可以不照章節順序,依自己的興趣閱讀。首先把第一章〈教養方式經濟學〉讀完,認識四種教養方式後,就能跳到自己喜歡的章節。
 
  如果你好奇其他國家父母都怎麼教小孩,以及為何這樣教,建議可以先讀第三章〈現代全球教養方式〉,以及第九章〈學校系統組織〉。作者採取了較多面向的分析角度,說明為什麼這些國家的教養會長成現在的模樣,也能解釋為何那些如夢似幻的自由教養故事,在台灣導入時總覺得格格不入。
 
  如果你對前陣子網路熱議的少子化議題有興趣,第七章〈生育率與教養成本〉則是從歷史角度、經濟動機、二戰前後的社會、女性勞動參與率等面向切入,說明為什麼工業化國家的生育率,普遍低到不行。
 
  對階級敏感、喜歡探討社會議題的讀者,第四章〈不平等、教養方式與教養陷阱〉就是你的菜,該篇探討社經階層對教養的影響、社會流動的可能、各種不同婚姻狀態、單親家庭、種族、出生國、婚姻市場,以及可能造成的教養陷阱。裡面甚至有張圖表告訴你,不同教養方式最終產生階級向上流動的機會截然不同。至於答案,就請各位自行翻閱囉!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第八章〈階級與價值觀〉,相當有歷史縱深,針對工業革命前的英國貴族、中產階級、勞工,分析不同的價值觀、教養觀,以及後來在工業革命時代造成的劇烈階級流動,非常發人深省,也清楚說明為什麼今天的中產階級教養觀,那麼重視耐心、長遠思維、延遲享樂、知識與技能教育。
 
  教養認知框架+清楚的自我定位=更少的焦慮
 
  本書提供很好的框架,協助我們看清楚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不只是空間的(跨國比較),更是時間的(歷史縱深),讓我們有更多思考工具,能面對教養時遇到的每個難題,也更清楚每個決定可能導向的未來。一旦清楚自己的位置、想法更為完整,自然能大幅減少焦慮。
 
  願你我都能在教養的路上,一起加油!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050136
  • EISBN:978626305019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7MB
 

書籍延伸內容

作者說明影片

可開啟CC中文字幕觀看

會員評鑑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2/09/09
劇透警告
IG:reading_matilda

如果你有看過《拚教養》,就應該也要看看這本書在說什麼。

如果說《拚教養》是講述台灣在2013-2014年間不同經濟階層的教養策略,《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就是講述2015-2016年間歐美國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養策略(當然還牽涉到經濟階層),其實,義大利人的教養方式跟台灣有些像,他們也會在學齡前就讓小朋友學習拼音、閱讀,會在大眾場合規範孩子,但瑞典完全是另一種畫風──他們根本不管小孩!如果小孩們在遊樂場吵架,他們不會干涉,因為他們認為「那是小孩子的事情」

身為父母,我們都想為孩子好,又怕孩子落於人後,患得患失之下,很容易就教養焦慮,看了這本書,用宏觀的方式理解教養的變化與根源,或許能把你從焦慮中拯救出來。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生活風格、飲食、旅遊、親子教養】高木直子新作《便當實驗室開張》!跟著高木直子一起回憶屬於她的便當記憶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