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我怎樣學習當記者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6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我怎樣學習當記者 (電子書)

  • 定價:340
  • 優惠價:272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蒙在「新聞記者」這塊牌子上的浪漫色彩漸漸褪去,
我逐漸意識到,我將畢生從事的職業,是一件令人羨慕的「苦差事」。

記者的生活就是「優哉游哉」的享福?
記者社會地位較低,人稱「新聞販子」?

•心中別有歡喜事,向上應無快活人──新聞記者的「苦」
採訪生活十分艱苦
蚊子、臭蟲、跳蚤,全都得學會對付。
作者曾到山區採訪,進一次山,一身虱子。採訪歸來,一進家門,家屬就得幫助做「善後處理」。所以要立志當一輩子記者,就要有「吃苦」的心理準備。
犧牲家庭生活和物質享受
作為外勤記者,每年有大半年時間出差在外,把旅館當成家。
作者在11年間有10個「中秋節」是在外地度過的。逢年過節,別人都是闔家團圓,新聞記者中的不少人卻在第一線採訪。
承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
問題提得稍微尖銳一點,發表後往往會引起激烈的爭論,記者要為此承受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壓力。

•苦中作樂,樂在苦中──新聞記者的「樂」
▸活動在整個社會的「前沿陣地」
敏銳的捕捉到重大問題,當報導推動社會前進,再苦再累也會感到幸福。  
1983年作者曾到山區採訪。山區農民一到夏季又愁賣豬難,冷庫裡堆滿了白條豬肉銷不出去。於是作者利用午休時間,寫了一封題為《炎夏臨近,沂蒙山農民又愁賣豬難》的記者來信,當天下午三點用電報發到報社。第二天一早,這封「記者來信」就在顯著位置刊登出來了。隨後,政府擬定了解決「賣豬難」的具體措施,其他商業部門也主動聯繫,購買山區的豬肉,山區老百姓「賣豬難」的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以社會為課堂,隨時學到新鮮的知識
在幾十年記者生涯中,可以向數以千計的學者、教授和著名專家請教,從而了解各個領域的最新科學研究成果。既可以學到理論,又能夠深入實際,容易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

•先蒐集材料,越多越好?──新聞記者的筆記本
▸別讓大量有生活氣息的素料「爛」在筆記本裡
1978年,作者在山東住了20多天,記下1200多頁筆記,約計20萬字,可是只發表了一篇4000多字的人物專訪,利用率只有2%,98%的新聞素材沒有派上用場。

•多用細節,少發議論──新聞作品的表現手法
▸「以小見大」的新聞篇幅不長,但採寫難度較大
人們在閱讀一篇新聞時,最希望知道的,不是空洞的議論,而是真實而具體的細節。1981年5月15日,新華社發了關於宋慶齡病情的公告。5月21日發的「公告」說:「宋慶齡名譽主席病情未繼續惡化。」沒有繼續惡化,神志是否清醒呢?從「公告」中看不出來。英文《中國日報》在關於宋慶齡「神志清醒」的消息中透露:「21日,她吃了冰淇淋,昨天(22日),她要吃些鴿肉」。「她要吃些鴿肉」,這個小細節把「神志清醒」具體化了。這條只有幾十個字的新聞在《中國日報》上刊登以後,《人民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予以轉載,美聯社駐京記者維多利亞・格雷厄姆也轉發了這條消息。

40多個夜晚,回顧、思索,寫成十幾萬字的「講稿」
有的學員撰寫了幾十篇感想文章,談聽課後的收穫與感悟
有的學員自動分頭整理講課的錄音,並複寫多份,裝訂成冊
有的學員要求刻印這份講稿,有的建議盡快把「講稿」整理出版⋯⋯

◎本書特色:作者將從事近二十年的記者生涯,從頭到尾講自己學步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既包括成功的經驗,也包括走過的彎路,願本書能對年輕新聞愛好者有所幫助。

 

作者介紹

南振中,先後擔任文教記者、農村記者。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我怎樣學習當記者》、《記者的眼睛》、《記者的思考》、《南振中作品選》、《記者的發現力》、《記者的策略眼光》、《與年輕記者談成才》、《學習點亮人生》、《大學該怎麼讀──給大學生的75封回信》。

 

目錄

版權頁
作者簡介
代序 ──讀南振中《我怎樣學習當記者(增訂本)》
原序
第一輯 我怎樣學習當記者
新聞記者 ──令人羨慕的「苦差事」
新聞記者的「苦」
新聞記者的「樂」
新聞記者的追求
一、新聞記者要抗拒虛榮心的誘惑
二、新聞記者應該抗拒物質利益的誘惑
三、新聞記者應該正確對待毀譽
(一)用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一支筆,忠實地記下時代的日記
(二)畢生追求真理
「新聞大學」第一課 ──從學習採訪開始
採訪是記者的生活
採訪前的準備
一、盡可能多地了解有關採訪對象和他的專業的事情
二、彙集與採訪有關的政策、法令和經典作家的論述,初步明確採訪思想
三、要研究同類問題的報導,避免重複,以便在較高的基礎上把採訪引向深入
四、把制定採訪綱目作為準備工作中的重要環節
(一)把畜牧業作為發展商品生產的突破口
(二)開拓市場,保護農民發展商品生產的積極性
(三)健全服務體系,逐步向社會化方向發展
「撒得開」與「收得攏」
眼睛在採訪中的作用
一、可以增加感性知識,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客觀事物
二、可以糾正傳聞中的不實之處,獲得準確的第一手材料
三、可以抓取富有特徵的生活細節,使新聞報導具體、形象、生動
四、可以使記者受到生活事件的感染,從而增強新聞作品對讀者的感染力
不要掩飾自己知識上的缺陷
一、新聞記者在知識廣度方面存有缺陷
二、新聞記者在知識的深度方面存有缺陷
三、新聞記者在掌握最新知識成果方面存有缺陷
四、新聞記者在實踐方面存有缺陷
記者的筆記本
一、《消息來源手冊》
二、《理論學習筆記》
三、《報導線索筆記》
四、《採訪筆記》
五、《採訪札記》
六、《記者日記》
提高新聞素材的利用率
一、細心檢閱採訪得來的材料,儘量把新聞素材轉化為新聞題材
二、許多新聞素材可以用作背景材料,使新聞報導有縱深感
三、大量的新聞素材可以作為生活積累,幫助記者捕捉和深化主題
四、掌握「十八般武藝」,搞好新聞素材的「綜合利用」
學會「抓問題」
一、要注意研究與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緊密相連的問題
二、要注意研究當前實際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對實際工作能起推動作用的問題
三、要注意研究一定時期內成為爭論焦點的問題
四、要注意研究人們議論紛紛的問題
「問題」和「題材」不等於「主題」
孕育主題的途徑
主題的提煉與深化
一、「立主腦」、「減頭緒」,使新聞作品表達的主題思想高度集中、高度凝練
二、儘量挖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個性
三、要深化主題,最重要的是深入生活底層去觀察、去體驗、去感受
探索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表現形式
「以小見大」是讀者喜愛的表現手法
怎樣掌握「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
一、多注意一些極平凡的,但是生動的、來自生活的、被生活檢驗過的小事情
二、既要「小處落墨」,又要「大處著眼」,要把「小」和「大」有機地聯繫起來
三、多用細節,少發議論,不無限上綱,不強加於人
關於「向散文式的方向發展」的八點設想
新聞作品的「立意」
新聞作品的結構
「寓教於樂」 ──形式同內容的完美結合
記者成長的社會條件
一、時代和社會形勢對記者成長的影響
二、社會制度對記者成長的影響
新聞記者的「知識圈」
記者支配時間的特點和規律
一、要擬訂出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支配時間的公式
二、「總體規劃」和「化零為整」
三、把握住自己的「黃金時代」
四、「自覺支配」和「強制支配」
優勢的發揮和弱點的轉化
一、在自身存在的許多弱點中必然有一個主要弱點,應該牢牢抓住這個主要的弱點不放
二、要研究弱點的轉化所需要的各種條件,創造條件促使弱點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
三、一個弱點被克服,新的弱點又會暴露出來,要及時抓住新的弱點促其轉化
第二輯 基層采風留下的印痕
魚水新篇 ──沂蒙山紀事
實踐打開了思想解放的閘門 ──沂蒙山書簡
眼界與財富 ──沂蒙山書簡
幹群之間 ──魯西北書簡
心中的「信柱」 ──魯西北書簡
「主」與「僕」 ──魯西北書簡
看糧囤
政策牽動故鄉情
女社員下地不帶針線笸籮了
鐵鑄的口號
窮隊翻身記
年終分配兌現大會速寫
「東昏」變「東明」
從12斤7兩到108斤
「只要政策不多變,往後城裡人想吃啥都有!」
博平三日 ──辛酉春節剪影
1981年2月3日 星期二 晴
1981年2月4日 星期三 晴
1981年2月5日 星期四 晴
多年愁容換笑顏 ──來自魯西北的報告
這不是在做夢吧?
「金」和「銀」開始湧現出來了!
「飽漢」知道了「餓漢」飢
總書記會見沂蒙山區老黨員
「把人民的意見帶給政府」 ──訪全國人大代表呂鴻賓
對人民負責的縣委書記




「帥才」與「帥位」
「知識」與「才幹」
「權力」與「科學」
訪南斯拉夫日記
1979年5月30日 星期三
從北京到貝爾格萊德
1979年5月31日 星期四
不是別墅,是農舍
不止一個「佩科貝」
「肩膀上長著自己的腦袋」
1979年6月1日 星期五
「收穫指望著天空」
兩筆經濟帳
大庭廣眾之中的一次宴會
1979年6月2日 星期六
「勝利者」紀念碑前的聯想
1979年6月4日 星期一
在貧窮的起點上
當了總理,又當經理
1979年6月5日 星期二
薩拉熱窩一條街
1979年6月6日 星期三
訪合作農民普什奇
1979年6月7日 星期四
領導人倒臺後照片照樣陳列
一個議員的落選
1979年6月8日 星期五
產品行銷5大洲,只有600人
1979年6月9日 星期六
逛百貨大樓
經理辦公桌上的「報告」
一年兩次大削價
處處讓顧客感到方便
1979年6月11日 星期一
「抓汽車」引起的風波
1979年6月12日 星期二
法律和規章特別多
1979年6月13日 星期三
他們的精神生活是空虛的嗎?
1979年6月14日 星期四
「您好!──茲德拉沃!」
「樹頂旅館」之夜
「歌德之家」情思
克諾菲爾的家庭生活
「陰謀」與鬥牛
亞馬孫的思念
「方向」辯
農村行之有效的經營管理制度必須儘快恢復 ──全國勞動模範呂鴻賓對記者的談話
「四人幫」破壞經營管理制度的嚴重性
為什麼有些人不敢抓經營管理
目前有哪些經營管理制度亟待恢復
一、關於計劃管理
二、關於勞動管理
三、關於財務管理
落實黨的政策必須清除「左」的思想障礙 ──安徽滁縣地區落實農村經濟政策的一條重要經驗
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會不會出現兩極分化
關心群眾的物質利益會不會妨礙貫徹「三兼顧」的原則
尊重生產隊的自主權會不會破壞國家計畫
允許社員經營正當家庭副業和允許農村集市貿易,會不會助長資本主義傾向
堅持自願互利、等價交換的原則會不會影響大幹
還要不要大批地向農村派工作隊?
一、精兵強將下基層
二、撤銷工作隊以後,基層幹部違法亂紀怎麼辦
三、堅持蹲點,解剖麻雀
他們為剩餘勞動力找到了出路 ──泰安縣許家莊大隊訪問記
剩餘勞力多 就業門路廣
參觀「隊辦工廠」
新興的農村服務業
從王緒田一家看就業率
到處都在喊「人手不夠」
貧困地區的農民為什麼願意搞「包產到戶」? ──關於「包產到戶」的調查
一、在貧困地區,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同集體經濟的實力不相適應,結果使集體所有制形式變成了一個「空殼」
二、在後進地區,產品的分配方式同產品直接生產者的利益相牴觸,平均主義的分配辦法挫傷了勞動力的積極性
三、貧困地區不正之風比較嚴重,幹群關係比較緊張
「包產到戶」的類型和性質 ──關於「包產到戶」的調查
「包產到戶」以後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關於「包產到戶」的調查
一、教育幹部社員牢固地樹立「走集體化道路」的思想,克服一部分農民的「離心傾向」
二、既要調動農戶的積極性,又要發揮集體經濟的優越性
三、要擬訂出一些解決上述問題的具體辦法
四、合理解決生產隊長的待遇問題,幫助他們樹立長期建隊的思想
生產隊也要「精『官』簡政」
把畜牧業作為發展農村商品生產的「突破口」 ──諸城縣發展農村商品生產的經驗
一、為社會提供了越來越多的畜產品
二、畜牧業收入成倍增加
三、農促牧、牧促農,農牧業生產開始了良性循環
四、畜牧業的發展,還帶動了以畜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使畜牧業產品多次加工、多次增值
開拓市場,保護農民發展商品生產的積極性 ──諸城縣發展農村商品生產的經驗
一、及時了解國際市場的變化,積極發展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
二、利用多條流通渠道,擴大外地銷售
三、挖掘農村消費潛力,充分利用本地市場
四、擴大加工、冷藏能力,為流通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
健全服務體系,逐步向社會化的方向引導 ──諸城縣發展農村商品生產的經驗
「雞蛋帳」的啟示
「專業戶」的煩惱
健全四大服務體系
一、飼料加工服務體系
二、良種繁育服務體系
三、疫病防治服務體系
四、技術推廣服務體系
覺醒了的「第三世界」 ──沂蒙山採訪札記
打開通向山外的門戶 ──沂蒙山採訪札記
一、敞開山門,把山裡和山外的消費市場連通起來
二、敞開山門,把城市和平原地區的資金吸引到山裡來
三、敞開山門,把經濟發達地區的先進技術引進沂蒙山
聽山裡人講「政治經濟學」 ──沂蒙山採訪札記
後記

 

  當我閱讀這本書稿的時候,從報紙上看到南振中先生獲得「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的光榮稱號,這消息既令人高興,又發人深思。
  1983年秋末冬初,我從北京到重慶講課,南振中先生已經講完課回山東去了。人走了一個多月,影響卻隨處可見。我一進教學樓,便看到牆報上用醒目的大字寫著南振中先生關於記者成才之路的精闢見解。學員們興致勃勃地談論這些見解,寫了不少心得體會。他們自動組織起來,整理南振中先生的講課錄音,分頭複寫裝訂成冊。夜深人靜,大霧彌天,我翻閱一筆一畫的複寫稿,深深被感動了。它凝聚著南振中的心血和學員們的心意啊!透過茫茫夜霧,我彷彿看見南振中先生頂著大雪在沂蒙山崎嶇小路上攀登,冒著暴雨在魯西北泥濘的鄉村土路上行走,盤著腿坐在土炕上和老農民拉家常,忍著睏倦在招待所冷清的檯燈下筆走龍蛇,度過新春佳節之夜。《魚水新篇》、《實踐打開了思想解放的閘門》、《女社員下地不再帶針線笸籮了》、《政策牽動故鄉情》、《從主宰到公僕》等在讀者中頗有影響的報導,確是他汗水和智慧的結晶。
  南振中先生1964年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同年八月到新華社山東分社當記者,1983年開始任山東分社社長,今年42歲,是目前新華社中國分社中最年輕的社長。他從一個不懂新聞工作的普通大學生,成長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奧祕何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相信本書的讀者是不難得出自己的答案的。
  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我首先想到了人們常說的「樹大根深」。我以為,從因果關係來說,也可以說「根深樹大」,只有根扎得深,樹才能長得大嘛!一個新聞工作者最怕扎不住根,像水上浮萍那樣東飄西蕩。現在,在有些記者中,存在著一種不好的傾向。他們不願意深入群眾,深入基層;而是蜻蜓點水,浮在上層。採訪農村的,不到田間、市場和農民家裡,滿足於在市、縣機關看書面材料,在市、縣招待所找人談話。採訪工廠的,不到工廠、倉庫、宿舍了解實際情況,而是往廠部辦公室一坐,聽聽介紹,拿走幾份影印材料,就算「深入工廠」了。等而次之的,是只到上級機關,連工廠的門都不進,也自稱「採訪工廠」,照樣寫洋洋灑灑的報導。那樣的報導,怎麼能不膚淺呢?如果不深入群眾、深入實際的問題,要想寫出在廣大群眾中有影響的報導,無異於南轅而北轍!
  新聞工作者的根要扎在哪裡?要扎在人民群眾的深厚土壤中。南振中先生的根,扎在沂蒙山農民群眾中,扎在山東大地上,從人民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根深葉茂,挺拔成材。
  正因為他根扎得比較深,投身社會變革的大潮流之中,所以能敏銳地感受到現實生活中的新動向、新事物,在眾說紛紜、矛盾重重的情況下,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正確的方向。在農業生產責任制到底姓「社」還是姓「資」的分歧相持不下的時候,他就旗幟鮮明地支持這場重大改革,寫了一系列的調查報告,又夜以繼日地寫出《農業生產責任制》一書。
  正因為他根扎得比較深,所以寫出的報導質樸深刻,親切自然,真實感人,老百姓的音容笑貌躍然紙上,為群眾喜聞樂見。
  正因為他根扎得比較深,所以能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出發,打破「新聞八股」的框架,努力探索新的表現形式。
  正因為他根扎得比較深,所以當新華社總社調他參加全國性重大報導的時候,他能把基層和全局聯繫起來思索,把以小見大和以大觀小有機地結合起來,比較深刻地理解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巨大變化,逐步學會在遼闊的地域範圍內捕捉和表現重大的新聞主題。
  正因為他根扎得比較深,所以當新華社總社派他訪問南斯拉夫的時候,他能以自己的切身感受為基礎,將海外的情況和中國的情況聯繫起來考慮,寫出了一組針對性較強、引起中國讀者共鳴的訪南日記。
  在人民群眾中扎根,是記者成才的基礎。棟梁之材是在深厚的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我確信這是記者成才的一條重要規律。
徐占焜

 

詳細資料

  • EISBN:9789865486518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8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全新改編動畫4月放送!《王牌酒保》系列漫畫,限時75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