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春節過年各項服務詳情

國際書展
  • 電子書
現場鑑證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46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現場鑑證 (電子書)

현장검증

  • 定價:380
  • 優惠價:266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有如親臨現場的調查推理,
邏輯與燒腦完美結合正是這部作品的魅力!

  韓國首席犯罪心理師、國立科學研究院部長都驚嘆的犯罪鑑識小說
  ★作者為韓國為犯罪調查雜誌主編,詳細呈現韓國刑事調查與分析
  ★電影版權已售出,最受期待的犯罪推理劇本

  「抱持《模範計程車》復仇信念的最強殺人魔vs繼承《解讀惡之心的人們》破案精神的美女側寫師,本作在韓國出品的犯罪小說裡是最閃亮的一顆星!」──喬齊安

  本書是最貼近韓劇口味的犯罪推理小說!

  作者為15年韓國為犯罪調查雜誌主編,詳細呈現韓國刑事調查與分析過程,富有臨場感、張力十足。

  從《信號》、《盲證》到《殺人回憶》這些韓國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精采的調查推理過程,親臨現場的屏息刺激感正是韓國犯罪推理作品的魅力。《現場鑑證》正是一部傑作,作者獨特的專業背景讓這本書脫穎而出,他被譽為法醫和偵探世界的完美再現。

  李樹仁,一為什麼都看不見、記不住的警探。

  事故發生前,樹仁在追緝一個模仿犯Copycat,一個模仿新聞裡出現的謀殺案犯罪者的殺人手發的模仿犯。這些犯人因為證據不足而無法定罪,最後都以同樣的做案方法死在Copycat手裡。樹仁在與Copycat對峙時受傷,導致失明與失憶。

  課長吳大英主導辦案,分派這系列連續殺人案其中一案的警探韓智秀協同樹仁恢復記憶與偵辦。

  樹仁雖然失去記憶,但卻對Copycat的犯罪手法一清二楚,隨著找尋回憶與證據的過程中,漸漸揭開Copycat的樣貌……原來失去記憶的樹仁就是Copycat?正當樹仁要自首時,事情發展再次出現反轉……

  最終Copycat畏罪自殺,Copycat究竟是誰?Copycat真的死了嗎?
 
讀過的都一致大力推薦

  DK、D掃|異色檔案
  陳豐德|ETtoday真實犯罪節目主持人
  喬齊安 | 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員
  疑案辦 | 懸疑、犯罪主題網路媒體
  謝松善(阿善師) | 鑑識專家

  「這是一本深諳科學研究領域的作家所寫的體裁小說。作者忠實地再現了從進入案發現場到取證分析證據的現實。分析和重建犯罪現場讓我想起了我認識的一位同事。在法醫學領域,韓國小說很少有合適的類型。」──박기원(國立科學研究院部長)

  「這部小說與科學調查有很大關係。每一個都如此複雜和詳細到讓我以為這是我的親身經歷,而不是我在書中看到或聽到的東西。這樣的真實感,似乎是讓我更加沉浸在小說中的力量。這是一部在韓國很少見的傑作,讓你有一種閱讀美式高質量犯罪小說的感覺。」──권일용(韓國首席犯罪心理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鐘寬(이종관)


  擔任韓國唯一專門調查犯罪的雜誌主編超過15年。在韓國「科學調查」、「CSI」等詞語流行之前,就與科學調查專門調查官一起共事,將科學調查的領域擴大到「微證據」、「血跡形態分析」、「檔案」等領域,為擴大科學調查認識做出貢獻,曾榮獲「韓國雜誌媒體獎」。

  畢業於國民大學文藝創作研究院。2001年入選國立劇場新作戲劇,2012年入選EBS廣播文學獎。

譯者簡介

馮燕珠


  新聞系畢業,曾任職記者、公關、企劃。赴韓進修回國後踏入翻譯界。譯有小說《破果》、《飛機雲》、《天國少年》、《自我魔術方塊》以及《我是遺物整理師》、《南山的部長們》等。

  工作聯繫:yenchu18@gmail.com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064327
  • EISBN:978986506433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6MB

會員評鑑

4.5
4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5
4.5
|
2022/11/27
劇透警告

現場鑑證導火線 記憶拼圖窮匕見
《現場鑑證》出自韓國犯罪雜誌主編李鐘寬,用全新視野與角度描述連續殺人案件的始末。刑警中「犯罪行動與心理側寫分析師」乙職,是筆者看韓劇《信號》才知曉的職務,除了要進行一般刑警的偵查、動機手法的分析、數據資訊的彙整,還要統籌情報網絡、預判兇手行動等,是個「你想得到應該、想不到瀆職」的吃力不討好工作,而鎖定嫌疑人略有差池就會被千夫所指、棒打落水狗,因為如果每個兇手都那麼好捉摸,就不會有懸案、疑案了。
Copycat是以同樣手法謀殺因罪證不足被釋放的兇嫌而得的稱呼,就像替天行道,執行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幫被害者申冤的正義化身一樣。從妻子失蹤疑似他殺嫌疑的丈夫、溺死多任妻子的企業家二代、施暴毆打女高中致死的變態、缺錢而縱火燒KTV的敗類、毒販施打過量致人於死等…通通被copycat盯上。追緝到近身肉搏的李樹人警監,在火災現場與其扭打受傷,陷入記憶喪失及暫時性失明的狀態,導致案情停滯不前,若被其知道恐遭滅口,亦會繼續殺害遭釋放的嫌疑人。本書的重點則是看擔任犯罪心理分析師的韓智秀刑警,如何綜覽全局,幫助李樹人恢復記憶,揪出copycat真實身分。她過往曾經因逼迫嫌疑人走上絕路而遭監察中,被流言蜚語傳為帶刀的心理分析師。
由於兇手連續殺人幾乎未曾留下有用的蛛絲馬跡,巧合的是被copycat殺害的人都曾被她訊問過,她又是內部人士可以知曉警方辦案的過程,留職停薪期間也是命案開始前奏,很難不做多餘的聯想。重案組的孫志允懷疑為何她可以斷定失蹤人士與copycat有關並已死亡,開始從科學搜查組及監察股著手調查,殊不知引來殺身之禍。
李樹人警監火災的負傷未癒、記憶全失,只能臥床當起安樂椅神探,好在專業技能就像騎車、游泳成為肌肉記憶,承辦案件與copycat對弈也有段時日,可以分析對方心理狀態,與韓智秀拼湊出諸多線索,但越查疑點越多,包括自己的身分謎團、韓智秀的經常性試探、copycat的動機依舊不明,群眾與高層的反應更說明事件絕不只被告知的假象而已。亟欲破案的高層與渴望恢復記憶的李樹人以身涉險,決定召開記者會抨擊copycat的作法是私刑制裁、濫殺無辜,希望藉此激將法引蛇出洞。進可攻埋伏設陷阱、退可守轉移其他預定被害人的焦點,對外可以交代案情進展、安定民心,對內可以成為長官升遷或切割利用的棄子,硬派寫實地道述社會運作及職場生態。

以下內容涉及據透,請謹慎閱讀。

階段性的刺激記憶三部曲,韓智秀誘導推理、記者會親口說出套路、案件現場鑑證。
警察內部的權責分工也是角力的一環,事關績效獎勵和與升等考評,調查到一半的案件若殺出個程咬金整碗捧去多不甘心,處處留一手、速速趕妳走的氛圍表露無遺,尤其常見於連續命案。無奈的是越大的案件牽連越廣,必須水平整合資源才能撥雲見日,問出正確的疑點,或提前釋出利多,才得以跨過門檻贏得對方共享情報。有李樹人警監的加持與犯罪心理專長的韓智秀雙人合璧,很快再次鎖定了之前未被注意到的細節,大幅改寫辦案進程。李樹人視力逐漸恢復、也日益趨近copycat小辮子之際,將再次與之對諜,只不過這次燒上身的不是讓他喪失記憶的縱火案,而是更令人痛徹心扉、名為真相之紅蓮。
現場鑑證的部分有相當詳盡的描寫,包括採證程序在法庭上的效力、證據能力的喪失與復活、義警替代役未受專業訓練、酒精濃度與防禦性傷痕的關聯、兇器種類與取得來源、傷口深淺判斷相對位置、延遲死亡與不在場證明推定等,在短短幾頁中鉅細靡遺的深入淺出。
《記憶裂痕》、《記憶拼圖》都是透過留給自己的線索按圖索驥還原事實經過,在於如何解讀暗號、規避幕後黑手,像是連連看一樣線性敘事。本作則是從零開始,整片畫作空白讓你自由發揮,外加失明及燒燙傷,整個就像歷劫歸來的活死人一樣半身不遂,還能在此狀態下堅守任務,其中吐槽「刑警真不是人幹的」出現時機是全書中少有的諷刺幽默。作品中也有一些哲理反思的點,像是剪輯發表演說顛倒是非、利用媒體蠱惑民眾、刑警比起犯嫌才是更常撒謊的人、體制運作下個人只能犧牲獻祭。而作風強烈、個性刁鑽的當事人,對於機關是把雙面刃般的存在,只能獨善其身履行信念,不然將成為眾矢之的被排除驅離。
失去記憶,有極大可能被法庭以心神喪失為由無罪開釋,就算前面蒐證的堅不可摧、書面紀錄多牢不可破,只要存有斷點就算是自己的證詞也可被推翻,因此代罪羔羊的人選一時片刻之間搖擺不定,李樹人知道、韓秀智知道,copycat也知道。台灣劉邦友血案、林義雄血案的倖存者,都面臨極大生命威脅活得提心吊膽。
自白不能當作有罪判決的唯一證據,這點也適用在現代韓國司法實務,為了羅織罪名設陷入獄,並貫徹copycat的行事風格,在鋌而走險利用證據時,被蹲伏許久的孫志允誤打誤撞逮個正著,解開了內部共犯協力合作疑雲、排除ABC謀殺法、亦留下斃命一擊的關鍵證據。
兇手的動機自詡為扮演黑暗中的英雄懲奸除惡,勿縱的同時失去了勿枉的前提,在梳理案情時,發現有位受害者本身真的是無辜的,真兇另有其人,但copycat不僅錯殺且事後無視,雙標又夜郎自大。私法制裁在電影中我們看的大快人心,但現實中基於無罪推定是有其考量的,不是不抓,是尚不能抓。此作同《檢方的罪人》循非常管道制裁且剛好都有嫁禍對象,凸顯制度上輕易相信送上門的證據及嫌犯,為了高層的仕途未加以核實就匆匆結案,容不下異音。明案速判、疑案慎斷,存於多少執法人心中呢?而證據不全、兇嫌狡黠的案件,會有死亡筆記本或蝙蝠俠來主持公道嗎?本書看似暢快的了結一案,但檯面下檢討了許多漏洞,唯有長期接觸的作者才能寫得入木三分,看膩英日推理小說的讀者可以換個口味試試。
展開
user-img
Lv.2
4.5
|
2022/09/25

開頭的鋪陳和以往讀過的懸疑小說不太一樣,中間一直很怕漏看線索,每一行每一字都看得很仔細,結尾會給讀者恍然大悟的感覺是作者厲害之處。
展開
user-img
Lv.2
4.0
|
2022/08/31
劇透警告

被作者騙得團團轉,被copycat搞得腦頭脹脹,沒有廢話,翻譯用詞精確,好像漏掉一個字就會錯過什麼線索一樣的「精讀」。讀到後半段時快受不了了,因為一直被騙,但又很好奇結局,還會不時大聲「蛤」一聲,生氣又驚訝。
------
開場第一幕就充滿了懸疑氣氛,醫院裡的病床上躺著一位燒傷、失去視覺與記憶的男子,他注意病房的開門聲,數著每個人來到病床前的步數與分辨聲音,每個細節男子那麼謹慎,是因為他擔心自己在沒有防禦能力的情況下遭到殺害,因爲最危險的人總是在身邊徘徊著,任何人都可能是copycat,都不能放過。

韓智秀是個問案極度客觀又冷酷的犯罪心理師,她從男子口中察覺到,要找到被藏匿的屍體,不能只用刑警慣用調查案件的眼光,她親自到被害者家中尋找copycat留下的提示,在冷凍庫裡藏著一根被害者的手指。Copycat不是很了解警方辦案原理,就是有受到內部的人相助,追查的過程中copycat隨時都有可能再度下手。

和一般模仿犯不同,不只單純抄襲殺害手法或殺人犯特徵,且專挑因證據不足而被無罪釋放的嫌疑人下手,用脫逃法網的嫌疑人作案手法將其殺害。Copycat的作法是為了體現法律無法解決的正義,還是單純滿足慾望?
展開
user-img
Lv.4
4.0
|
2022/07/07

「到底是誰騙了誰?還是誰看穿了誰?」

在看過韓劇《信號》這部神劇之後,就一直對韓國的犯罪類型的故事很感興趣,這次很開心收到高寶出版的這本犯罪小說,整篇故事的流暢度及緊湊感就如同追劇一般順,從開頭就馬上沉浸於故事內容。

故事的起頭是李樹人警監從醫院醒來卻發現自己身受重傷並且失去所有記憶及視力等等,然而他是唯一記得犯人是誰的人,這個犯人是一位連續殺人犯,專門殺害那些因為證據不足而被釋放的嫌疑犯,因此警察署試圖用盡各種方法恢復他的記憶,避免犯人又再次犯下罪行,警察科長分派了一位犯罪心理師韓智秀來幫助李樹人警監,同時帶他親臨現場試圖讓他找回犯罪現場中重要的證據及片段,不過這位犯罪心理師韓智秀也曾因過度嚴厲的審訊過程而被懷疑,在劇情的發展下,真相似乎在撲朔迷離中撥雲見日,但卻也發現許多無法被解釋的疑點,不讀到最後一刻無法確認真正的犯人是誰。

作者李鍾寬擔任韓國唯一專門調查犯罪的雜誌主編超過15年,如此經驗豐富,難怪故事的邏輯細節及犯罪現場可以寫得如此精準,其實看推理小說我是不怎麼會去猜犯人是誰(懶得動腦😆),只想慢慢讓作者帶我走完這趟旅程,即使中間有被騙也心甘情願;除了最後的對峙之外,整本小說的緊張感不是很重,但故事的情節很引人入勝,犯罪心理師的內心掙扎也描寫得很深刻,推薦給喜愛推理小說的朋友們!

另外,喜歡推理懸疑劇的人千萬不要錯過韓劇《信號》,除了超級燒腦之外,內容包含韓國歷史上真實的社會案件以及古今穿越交換證據的情節,三位主要演員都是硬實力的演技派,故事除了懸案推理之外,也探討了社會正義及制度跟人性中間的為難,讓我看完非常難忘。有其他類似的影集也歡迎推薦給我!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站在原地走了很遠|詹馥華全新作品,深刻赤誠的首部散文集!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