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門與門後的成長之旅
作家 許菁芳
有些兒童讀物,小時候讀覺得很刺激,成人後才發現——天啊,小孩子怎麼會讀這種東西?閱讀《第十四道門》(Coraline),我為當年的自己,以及現正讀得津津有味的小讀者們捏緊一把冷汗。不過,顯然,膽子小的其實是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兒童的心非常柔軟而具有彈性,能夠接受真實的黑暗,與真實的恐懼。正是因為孩子們擁有渾然天真,又能夠全然地接納,在驚悚小說裡可以經驗一場精彩的冒險,卻不會有任何傷害留下。
《第十四道門》的英文原書名是 Coraline,是主角的名字。中文譯名並未直譯原書名,反而選擇另一個書中的重點,即主角寇洛琳在家中閒晃時發現的一道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門的另外一邊,複製了寇洛琳的一切:一模一樣的家,鄰居,貓咪與老鼠,甚至還有一模一樣的爸爸與媽媽。寇洛琳知道門另一邊的媽媽是個假媽媽,假媽媽帶走人的靈魂,藏起寇的真媽媽。寇洛琳跟著一隻會講話的黑貓,要拯救在門後世界裡失去靈魂的孩子,找回她的爸爸媽媽,重新回到她的家。
門是極好的意向,因為門的背後有無限可能:是未知的空間,藏有神秘的人物,開啟一趟令人興奮到模糊的旅程。少年時我喜愛的動畫、小說,總是有一道令人難忘的門。《怪獸電力公司》有好多門,怪獸們上班就是穿過一扇扇門,通入小孩的房間,嚇唬他們以獲得能量。《納尼亞傳奇》裡有一座巨大的衣櫃,躲避戰爭的四個兄弟姊妹在老房子裡躲貓貓,打開衣櫃門卻進入了異時空,成為中古世紀的傳奇國王與女王。孩子的好奇心還沒有被這個世界抹滅,對冒險有絕佳的胃口。看到門,眼睛會發光,越是禁止他們開門,越是令人心癢難耐——好想知道門後有什麼!非得打開不可!人絕不可能阻止小孩開門(也不可能阻止貓咪開門),這點我是在我家九個月大的爬行幼兒身上得到的慘痛教訓(而小孩與貓是絕佳的冒險夥伴)。
門,是多麽令人興奮又害怕的存在。一道門,是本書打造奇幻之旅的第一個成功之處。
《第十四道門》的第二個成功之處,是扣緊「假媽媽」作為主角。對孩子來說,媽媽是最熟悉的人物。媽媽如果消失,所有孩子都會崩潰;媽媽如果憤怒,所有孩子都會害怕。而理所當然地,所有孩子都曾經想像過,眼前的媽媽還有沒有其他版本,有沒有更溫柔更愛我的媽媽存在於另外的時空中?主角寇洛琳所經驗的奇幻旅程,其實非常真實,毫無虛幻——孩子對母親的愛是渾然天成,如果媽媽不見了,孩子總是會知道,如地心引力一般自然轉向尋找媽媽之路。孩子也都知道媽媽真實的樣貌;即使有一個更溫柔、更會做菜、更有影響力的媽媽出現在面前,任何有形無形的貨幣都無法交換孩子的忠誠。孩子們總是知道真的媽媽在哪裡。寇洛琳原本想追求更刺激的生活,打開一扇門,掉進一個平行世界,但她毫無懷疑地要走回回家的路。
媽媽是所有人力量的泉源,媽媽是生命,是天是地,任何人心裡都有一個已經內化的媽媽。走向母親,是人的原始設定,是所有孩子的天然動力。建構在這個原則上的奇幻小說,雖是想像,卻比現實更加真實。
最後,本書第三個成功之處,則是建立在另一個生命發展的特徵之上。寇洛琳必須在沒有媽媽的世界裡獨立,也必須在真實世界裡除去偽媽媽的控制——這是所有孩子的成長歷程。寇洛琳進入的另一個世界,看起來跟原本的世界一模一樣;差別之處在於人們有鈕扣眼、還有些孩子失去了靈魂。這正是我們每個人每天所經驗到的現實:我們的社會關係往往都是家庭的再製與投射。人們與父母的相處成為權威原型,決定了與上司、主管、師長的互動樣態;而我們在家中的排行、與兄弟姐妹的關係則影響了工作上如何與同儕來往、社交時如何與同輩交流。離開原生家庭之後,人人都必須學習在沒有後援的情境中成長,甚至是學習辨認哪些經驗是來自於過去的陰影。
寇洛琳在另一個世界裡照顧自己,穿衣吃飯(即使是在艱難的處境裡也不會一整天穿著睡衣),手心裡握緊彈珠給自己信心,跟其他共同處境的小朋友做朋友,跟貓咪結盟分進合擊——這不正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獨立宣言?寇洛琳回到自己的世界之後,仍然戰戰兢兢,隨時注意假媽媽的白手如何如影隨形。她甚至有意識地擺下鴻門宴,在準備好的時候,誘發敵人出動,正面迎擊陰影,終究令其離開自己的人生——這個刺激的過程,不正也是所有人的成長課題?
「如果心裡很害怕,卻還是不顧一切,努力去做,那就是真的勇敢。」這是寇洛琳對所有內在小孩的呼籲。難怪這本書會吸引孩子們的眼光,讓孩子們目不轉睛地讀下去;還能夠讓所有人心臟怦怦跳動,無論年歲,都感覺到年輕的靈魂在心裡共鳴,鮮活地躍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