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
  • 電子書
教出殺人犯Ⅰ: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393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教出殺人犯Ⅰ: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 (電子書)

反省させ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

  • 定價:360特價:284
  • 特價再79折:224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31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你是不是認為做錯事就該反省?
你是否常把「對不起」掛在嘴上?
身為家長的你,會教小孩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立場想一想嗎?
─── 如果「是」,請你一定要看完這本書!

許多常見的教養模式、被視為正確的價值觀,
其實把大人和孩子都逼向絕境。

日本更生專家岡本茂樹十週年暢銷經典

  應該沒有人會質疑「做錯事就該反省」這個價值觀,但這其實違反人類的正常心理。請回想自己小時候做錯事,比起認錯道歉,當下是不是只想著「怎樣才不會挨罵」呢?

  華人社會中常用來教導學生的反省日記、反省作文、悔過書、自述書,真能讓孩子學會反思的能力嗎?我們理當認為「做人要將心比心」、「當個成熟穩重的大人」、「不要給人添麻煩」,真的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了嗎?會不會只是活得更壓抑而已呢?

  〖岡本茂樹〗以長年的教育與諮商經驗指出:這正是導致社會上不斷出現犯罪行為與身心症的根本原因。

  ┏・━・━・━・━・━・━・━・┓
  這是一本「很痛」的書!
  罪犯的心理問題,
  也是我們的內心問題。
  ┗・━・━・━・━・━・━・━・┛

  「我們不知道悲劇會在哪一代發生,但只要『做錯事就該反省』的教養模式不斷傳遞下去,終究會出現某個人必須把累積已久的痛苦哭喊出來的那一天。」─── 岡本茂樹

本書特色

  1.〖岡本茂樹〗是日本享譽盛名的更生專家,擁有學校教育、矯正教育、心理諮商的深厚背景,運用日本獨有的「角色書信療法」(Role Lettering, RL)輔導過無數個案,對象橫跨國高中生、大學生、司法少年、受刑人等各類族群。

  2.作者已經辭世,著有三本極具啟發性的經典,皆由遠流引進出版。對後世影響甚大,兒童精神科醫師、少年院醫官〖宮口幸治〗繼承其遺志,寫下暢銷書《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3.書中個案包含犯下偷竊、吸毒、殺人等案件,但所謂犯罪不僅止於傷害「他人」,也可能以傷害「自己」的形式展現。罪犯的心理問題,並非與我們一般人無關!

專文推薦

  「本書完整表達了岡本教授的教育理念,或許與一般人的想法有所不同,甚至讓一般民眾無法苟同。但是在處罰日趨嚴苛、再犯不斷、校園霸凌層出不窮、親職教育不彰的此刻,換個腦袋或觀點觀察事物,絕對是突破瓶頸展望未來的手段之一。希望本書譯本的出版,能夠讓黑暗的未來有些幽微的亮光。」─── 李茂生|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名譽教授

  「讓孩子認識什麼是『正確』之前,有一件事更重要,也必須先被執行,那就是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感覺』,唯有如此,我們渴望的『孩子能同理別人的感覺』才有萌芽的契機。」─── 吳曉樂|作家

  「渴望得到關愛而引發的悲劇,在臺灣亦有之,我想起兩位過世的『弒父』死刑犯陳昱安與翁仁賢。尚未面臨悲劇的人們啊,如果有機會讀到這本書,希望您們記得個案公男的心聲,接住他的求救訊號。」─── 謝孟穎|風傳媒/新新聞記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岡本茂樹(Shigeki Okamoto)


  1958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立命館大學產業社會學系教授。原為國高中英文老師,後來進入武庫川女子大學研究所臨床教育學研究科攻讀博士,取得博士學位。日本角色書信療法學會(Japanese Association of Role Reversal Letter-writing)理事長。在大學授課、從事研究,也致力於協助累犯受刑人更生。2015年歿。

譯者簡介

黃紘君


  臺大政治系學士、日本大阪大學公共政策研究科碩士。專職中日文口筆譯工作超過十年,目前努力在工作與育兒間尋找平衡點。
  聯絡方式:redarmyhuang@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
前言
 
Chapter 1 ◆ 那真的是反省嗎?

發生兩次擦撞意外時我的真心話
先「後悔」,後「反省」
動不動就開口反省的,都是惡性重大的加害人
加勢大周有「反省」嗎?
待過少年院的人「反省技術」都會進步
被告在法庭上會說謊
看似反省其實不然的案例
受刑人心中對被害人的負面感受
 
Chapter 2 ◆「悔過書」是造成壓抑的危險方法
從「模範悔過書」能讀到什麼
反省造成的壓抑遲早會爆發
不當行為就是徵兆
「代間傳遞」的家庭問題
「表面工夫的悔過書」會讓人變得更壞
出現問題行為時就是「協助的契機」
問題行為是「有必要的行為」
悔過書只是讓問題用很糟的方式暫時消失罷了
反省會讓人失去面對內心的機會
 
Chapter 3 ◆ 讓受刑人同理被害人只會帶來反效果
納入被害人觀點的教育
不實行矯正教育反而比較好?
「老老實實」服刑會導致再犯
絕大多數受刑人都沒有反省
幾乎沒有受刑人主動希望接受改善指導
徒具形式的角色書信療法
你能同理「虐待自己的母親」嗎?
抒發負面情緒後
「內觀療法」的問題
從加害人觀點開始
覺察內心的痛苦才能真正開始反省
哭喊著「爸爸,對不起!」的殺人犯
什麼是「真正的反省」
受刑人活下去的意義
對監獄刑罰的建言
酒井法子的《贖罪》
受刑人的問題並非與我們毫不相干
 
Chapter 4 ◆ 努力「管教」會教出罪犯
良好的教養會讓人活得很辛苦
教養是導致霸凌的原因之一
用「尾木媽媽」的方式不會減少霸凌
反霸凌教育要從站在霸凌者的角度思考
讓孩子成為「堅強的人」的教養方式
讓孩子趕快變成「大人」是很危險的
讓人無法「做自己」的訊息
「好父母」的問題
 
Chapter 5 ◆ 如何讓孩子與自己都不要成為罪犯
一起思考問題行為背後的原因
思考哪些事情是「父母造成我的困擾」
取代悔過書的方式
「謝謝」「我很開心」與「好孤單」「好難過」
建議大家「微發怒」
珍惜「孩子氣」的一面
軟弱也是魅力
能自然展現「真實的自己」才是真正的強者
好好依賴他人
 
結語
 

前言
 
  要求做錯事的人反省,反而會讓他成為罪犯,怎麼可能有這種事?做錯事就該反省,這不是天經地義嗎?

  各位會這麼想,是因為這是我們社會上不容置疑的基本常識。但是,容我再說一次,讓做錯事的人反省過錯,他最終會成為罪犯,即使是自己主動反省也是一樣,結果就是會走上犯罪一途。

  到這裡應該有讀者很想反駁吧?大多數人都會反省,但也沒有被關進監獄不是嗎?不過,請各位將掌心貼緊胸口仔細想想,即使沒有犯下重大罪行,是不是也曾經有過「輕微犯罪」呢?例如跟朋友借了書或錢卻沒有還、將公領域(例如學校或公司)的文具帶回家卻沒有物歸原處,這樣的行為就是犯了竊盜罪。

  通常這種狀況除非自首,否則大概不會被發現。即使被發現大概也不會真的被問罪,說句「我不是故意的,真的很抱歉」就結束了,而這就是我認為的問題所在 ─── 「做錯事」➔「說對不起反省」➔「結束」的模式。

  如果是一、兩次可能真的是不小心,但同樣事情若一而再,再而三發生,那或許存在著當事人必須面對與處理的心理問題,無視於內心的問題,只要求他反省,不但使他更不了解自己的問題,還可能助長未來犯下重罪的風險。當然本書所強調的不是輕微犯罪,而是將反省視為理所當然所導致的「重大犯罪」。

  到這裡應該又有人想反駁了:「我也很常不小心,但是絕對不可能犯下重大案件。」但又有多少人能百分之百保證呢?即使不是自己犯下重罪,在教育上重複上述模式,可能是自己的孩子誤入歧途或犯罪,又或者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他的孩子(孫子)犯下嚴重罪行,抑或是再下一代的曾孫……我想說的是,只要這個模式沒有改變,一直持續下去,總有一天家族裡很可能出現犯下重罪的人,因此必須有人出面停止「做錯事就該反省」的教育方式。

  那麼一定有人會問:「做錯事難道不能叫他反省嗎?」可以,但是有條件。在反省之前,有一件「重要的事」必須先做,少了這個重要的事就會教出罪犯。這個重要的事在本書會陸續闡明,請各位先記得,當出現問題行為,愈是要求當事人反省,愈可能導致他犯下更大過錯。

  做錯事後一再被要求反省,最終導致走上犯罪一途的「代表人物」就是收容在監獄的受刑人。這些受刑人從小不知被身邊的人罵過多少次、反省了多少次,即使如此還是犯錯,終極結果就是犯罪。當發生問題行為,聲淚俱下發誓「對不起,我不會再犯了」的人,結果還是重蹈覆轍,最後甚至犯罪。

  我會定期到收容犯下殺人等重罪的受刑人監獄,與受刑人進行個人面談,也會安排更生課程並且授課,我面對的對象大多是殺人犯,其中不少人是慣用毒品導致殺人的罪犯。

  經過多年參與協助受刑人更生的工作後,我的心得是,如果要讓他們成功更生,就不能要求他們反省。而當我用「不要求反省」的方式進行面談與授課後,他們反而能開始自我反省。要求反省只會讓他們變得更壞,而不要求反省才能帶來真正的反省,這是我在協助受刑人的過程中從他們身上學到的,在本書中我會清楚說明這件事。

  首先我想簡述一下監獄的基本分類。各位如果以為每所監獄都一樣那就大錯特錯了,受刑人會根據犯罪種類(竊盜、使用毒品、性犯罪、殺人等)與情節輕重(輕微或惡性重大、初犯或累犯)分到不同監獄,基本上所有受刑人都以A指標或B指標(記錄受刑人犯罪傾向的記號)進行分類。A是初犯等犯罪傾向尚不嚴重者,B是累犯且犯罪傾向嚴重者。刑期十年以上者,A和B前面會加上L(Long的簡稱),無期徒刑受刑人當然屬於刑期十年以上者,因此通常收容在LA指標或LB指標監獄。我所服務的兩所監獄分別是B指標與LB指標,LB指標監獄所收容的是犯下最為窮兇極惡案件的受刑人。

  在監獄裡,我的立場不是監獄官,而是外部協助者,具體而言是在B指標監獄擔任顧問,給予職員指導和建議;在LB指標監獄則擔任教誨志工,直接接觸受刑人。即使立場不同,協助受刑人這點則沒有不同。

  在矯正圈裡,B指標受刑人被認為「非常難以矯正」,更何況是LB指標,更被視為「不可能矯正」。但我認為絕非如此,只要能和受刑人建立信任關係,依循步驟引導,他們也會萌發更生的念頭,想重新做人。而我說的步驟就是「不要求反省」。我要再次強調,一旦要求他們反省,只會讓壞人變得更壞。

  接著我想說明自己從事協助受刑人更生的緣由。自從開始在大學工作,除了擔任教職也負責學生諮商,大多數學生都很認真也很直率,然而他們經常受心理疾病所困擾。諮商時我仔細傾聽他們想說的話之後發現,問題幾乎都能追溯到小時候,他們在親子關係中必須時常自我壓抑,不被允許表達自己的需求,甚至被要求反省。

  學生們各基於不同理由無法表達內心真正感受而自我壓抑,當我鼓勵他們說出真心話時,他們一股腦兒說出口的都是對父母的負面情感,而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達出來後,他們都表示感到很暢快,心情也變得輕鬆,於是開始主動理解自己內心的問題,同時對父母的負面想法也有所轉變,煩惱才因此獲得解決。問題類型根據個案當然有所不同,但基本流程不變,唯有透過吐露真心話了解自己並正視內心,主訴症狀才會獲得改善(二〇一二年《角色書信療法:寫信的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金子書房)。

  協助他們的過程中我發現,受心理問題困擾的人在小時候都經歷過父母不願意聽自己解釋,只要一開口就被指責「不要太任性」、「不准頂嘴」,而且被要求反省,內心深處累積許多負面情緒。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釋放負面情緒對受心理問題困擾的人而言,是復原的出發點。

  當我開始逐漸建立自己的諮商方向時,朋友問我:「要不要試試看協助監獄裡的受刑人呢?」受刑人某種程度上可說是最有問題的一群人,所以當時我心想,他們心中應該也藏著許多負面情緒,如果是的話,那我所實踐的協助方式或許能運用在協助受刑人更生,想到這裡我就立刻答應了。

  我開始到監獄幫忙的時候,裡面實行的就是反省教育,具體而言是播放被害人家屬訴說悲痛心情的影片,要求受刑人寫下感想,內容千篇一律是「真的非常抱歉」、「我不會再重蹈覆轍」,但我絲毫感受不到他們有發自內心道歉的意願。

  當時,我有機會與一位三十多歲犯下殺人罪的受刑人進行面談,認真聽完他的故事後,我發現他對被他奪去性命的被害人抱持負面想法,他用很激動的口吻說:「要不是因為那傢伙(被害人),我才不會被送來這種地方(監獄)!」於是我給了他一項「功課」,請他以寫信的方式把對被害人的真正想法寫下來,而不是向他道歉。

  幾天後,他帶著寫給被害人的信來與我面談。信中一開始描述對被害人的憤恨,來到後半部卻寫道:「把對你的所有不滿統統寫出來後,我才驚覺自己做了多麼可怕的事,不管原因是什麼,事實就是我奪走你的性命,我居然直到今天才理解自己犯下多麼不可原諒的過錯。」最後以「我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我的歉意,我怎麼會做出這種事……真的非常對不起」結束了這封信。

  之後他還寫了數封信表達對父母的想法。父親酒後對他施暴,母親對他視而不見,透過吐露這些從未說出口的憤恨,他將心情梳理過一遍,開始有了顯著轉變,臉上表情也從一開始的面露兇光逐漸變得溫和,因為他把卡在內心深處的負面情感一吐而空,心情變得舒暢,同時對被害人的悔意也加深了。這個經驗讓我更加確定該如何協助受刑人,就是絕對不能要求他們反省。

  協助過程中,我發現受刑人的心理問題與社會上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理問題並非毫無相關,更進一步來說,了解受刑人就會知道他們是將心理問題以殺人或吸毒等極端方式表現出來,也讓我們更容易看清楚自己和周遭人存在著哪些心理問題。許多生活中常見的教養方式其實有著讓孩子或年輕人走向犯罪的一面。現在很多孩子和年輕人活得很辛苦,造成他們這麼痛苦的重要原因,就是一直以來接受的「反省教育」。正因如此,我認為現在必須從根本檢討我們的教育方式。

  各位讀者在做錯事的時候是怎麼反省的呢?是不是會下意識地說「真的很對不起」呢?有沒有用堅決的口吻表示「我絕對不會再犯了」呢?身為家長的你,是不是想從孩子口中聽到反省的話語呢?如果你認為有反省、有道歉就好,或深信做錯事就該反省的人,請務必把這本書看完,你會發現自己認為正確的價值觀可能會把人逼入絕境,使他過得很辛苦;而有些過去被認為是錯誤的想法,其實反倒能讓我們活得更健康。如果是未來打算養兒育女的讀者,我相信本書一定能對你有幫助,在學校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們也請務必讀完本書。

  我再重複一次 ─── 要求做錯事的人反省,只會讓他成為罪犯。

  寫得如此果斷,但請容我為自己找個藉口。雖然我說反省會讓人變成罪犯,但也可能以犯罪以外的形式展現出來,就是精神疾病。人為什麼會罹患精神疾病,其原因我會在本書中說明。而提到精神疾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憂鬱症,根據日本警察廳公布的數據,日本自殺人數從一九九八年起每年超過三萬人,其中多數人都罹患憂鬱症(二〇一一年 警察廳生活安全局生活安全企畫課〈平成二十二年發生的自殺案件概要〉)。自殺如字面所示,意指殺了自己,從這個角度來看,自殺其實也有犯罪的意涵。

  一言以蔽之,犯罪就是將人類心中藏有的攻擊性外顯出來,當攻擊朝向他人就成了我們稱之殺人的犯罪,進而導致被害人產生;當攻擊朝向自己就會以自傷、自殺的方式表現。受憂鬱症所苦的人通常會不斷責怪自己「我好笨」、「像我這樣的人乾脆死了算了」,換言之就是嚴厲反省自己,因此陷入精神疾病的泥沼。這樣的說法或許對正苦於憂鬱症的讀者很失禮,但罹患精神疾病是各位責怪自己的結果,甚至演變為親手奪走自己生命的行為。為了不要走到那一步,我希望各位藉由本書好好思考反省究竟對我們的內心帶來哪些影響。

  此外,書中出現的年輕人和受刑人是虛構人物,雖然是虛構,但都是以我在大學和監獄幫助過的人物為原型,再經過大幅修改。我也會從實際在監獄協助受刑人更生所看到的真實情況出發,思考哪些具體做法對社會真正有效並提出我的看法,不讓這一切流為空談。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611771
  • EISBN:978626361227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8MB
 

書籍延伸內容

周思齊:「原來打棒球可以這麼帥!」|【遠流】參展電子書,兩本75折!

會員評鑑

5
8人評分
|
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2
5.0
|
2024/10/13
在閱讀之前,對於書名與作者對於「反省」的觀念完全無法理解。看完之後覺得大家都應該看看這本書。

從小到大的教育都告訴我們「做錯事就該反省」,但流於形式的反省真的是我們要的東西嗎?每個問題行為的產生都是一個機會,一個解決問題的機會,如果不是因為意識到錯誤而道歉只是因為被罵而道歉,對於改善沒有任何助益。問題得不到解決,最後演變的方向就只有兩個:犯罪或者是精神疾病。

書中有很多實例幫助理解,看完之後收穫絕對不小!
展開
user-img
Lv.3
5.0
|
2024/07/28
|
電子書
在看這本書過程 我的心也得到療癒 …

從小被教育,孩子要懂得聽話,要懂得反省,要懂得忍耐與自我壓抑。

可是大人往往不懂得如何適時接納孩子,沒時間傾聽孩子聲音。孩子缺乏父母的照顧及關愛,或是出生在有毒環境裡,成長過程遇到諸多外界給他的惡意時,年幼的他不懂得如何自保,當他鼓起勇氣跟父母訴苦時,他們只是要他自己解決 …

孩子發出 “求救訊息”,出現偏差行為目的是想引起大人關愛。例如:頂嘴、打架、偷竊等行為,家長只是一昧要孩子立刻反省 ( 往往是表面 )、寫出一堆看起來合格的悔過書,卻沒有用心深究,究竟為何孩子走偏

慢慢釀成社會悲歌 …

也許我們不會爆發,或是變成傷害他人的劊子手。

可是我們何嘗不是對生活許多事情忍耐及壓抑 …

很多痛苦並不是消失了
只是隨著歲月沈澱,一直被當作沒看到 …
為何社會上會出現越來越多輕生的人
或是罪犯?這本書會有正向的解答

寫得很棒 😌
一層層像剝洋蔥般慢慢走到核心
它不是正規的合格教科書
許多看似正面的書
實則上對於遍體鱗傷的人
一點幫助也沒有
因為要釐清內心過程相當困難及抗拒

我們不知不覺變成
受傷的孩子 長歪的大人
展開
user-img
Lv.3
5.0
|
2024/06/19
|
電子書
劇透警告

教出殺人犯-書評

在這個升學主義著重的社會,我們或許過於推崇教育能達成的效果。
這本書提供了一些個案跟研究,說明了教育對於犯罪,可能造成的反效果。

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值得一看。
展開
user-img
Lv.7
4.0
|
2024/04/10
我同意他的主要論點:強逼著反省,只會愈來愈壞
但是我不同意他說的:犯罪者幾乎都有家庭問題、可能是家庭功能不彰、可能是父母離異...等等
畢竟,這樣說只會讓人覺得,我今天有可以作惡的理由。
一樣有家庭問題的人,也有很多人可以成為好人。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4/03/15
劇透警告

更生始於理解

看到台大犯罪學教授李茂生推薦,馬上購入,作者岡本茂樹常年擔任重刑犯的監所輔導人,在書中大力抨擊日本政府以“反省‘’為主軸的更生教育,認為應從受刑人的角度出發,爬梳其人生脈絡與過往創傷經驗,找出犯下重刑的原因,才有真正更生的可能。
展開
 

贈品訊息

載入中...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