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用真正奇妙的方式, 踏上身心整合之旅(節錄)
我的故事,大家的故事
上述所描述的當代人類境況,就是我個人前三十年的經歷。如同絕大多數的現代人,我缺乏對自己此一物種的根本性認識。我誕生在現代的環境之中,被要求在學校的書桌前坐了十二年,再被送到有更多桌子、且更加人工的環境下,至於我的神經系統是如何運作、對情緒的更深入解釋以及該如何控制等,從來沒有得到半點實質性的建議。事實上,關於人類本質的探討中,經常講到我們與器械是如何地相似。在本書的第一章裡,將討論到這為什麼是極具毀滅性的思維模式。
對自身的種種誤解,導致我不信任自己。我不相信自身感受。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感受。我只知道比起自信,我更常緊張不安;比起進入心流,我更常過度焦慮;比起充滿自信地把握機會,我更常因為壓力而怯場。大約在我17歲到20歲出頭時,我就跟絕大多數的人一樣,認為連試都不要試,就是遏止內在焦慮與信心低落的最好方法。至少,這樣一來我就不會失常,更不會經歷失敗。理所當然的,這樣的態度只導致我陷入了更嚴重的自我脫節,並試圖透過藥物與酒精來控制這些感受。直到我即將邁入30歲,才開始和自己重新接軌,並因此展開了一段探索之旅,一段我希望自己於孩提時代,就能有人告訴我的旅程。
不知怎麼的,我讀完了研究所並成為英語系教授。如今,我離開了大學,結束十多年的教職工作,也恢復了生息。我親眼目睹現代社會對年輕世代所造成的影響。在我開始教書時,教室裡根本見不到智慧型手機,但在後來幾年,智慧型手機無所不在,還有許多關於壓力、失眠與自我毀滅行為等等,吐不完的苦水。當然,我就跟我的學生一樣,也跟所有人一樣,受壓力所擾。即便到了2015 年,《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也描述道,在尋求基礎醫療服務的患者中,有60%至80%與壓力相關,並有44%的美國人表示自己在過去五年裡,面臨了更嚴重的壓力。
試圖面對自身壓力與焦慮問題的我,終於在偶然間,接觸到了呼吸法。我的世界從此煥然一新。
在我發現呼吸法時,我甚至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老實說直到現在,每天早上起床時,我仍會因為這了不起的自我溝通方法居然是真的,而讚嘆不已!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以為這是某種魔法。當然,也有很多人指稱這套方法具有神力,這點讓我很難過。不過,倘若我們認為美麗的朝陽很魔幻,那麼就此一觀點而言,呼吸法確實很奇妙。或者,就像我太太的出現,對我來說很神奇夢幻一樣。話說回來,呼吸法絕非神話、或精靈魔法般的憑空捏造之事。它很真實,就如同呼吸作用般那樣扎實。
呼吸法的練習,可追溯至數千年前,但呼吸與心理及生理健康方面的科學連結,則要追溯至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達科斯塔醫生(Dr. Da Costa)無意間記錄下了首起呼吸障礙病例時。當時,達科斯塔醫生觀察到有三百名士兵,出現了1900年代早期被命名為「過度換氣症候群」(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的症狀,這也是如今很常見的呼吸疾病。20世紀裡,關於呼吸對自律神經系統影響的研究,開始穩定成長。自律神經系統控制了我們的心率、消化系統、生殖器官、血糖,以及我們體內那無法透過意識去控制的全套系統。一旦系統調節器官活動的方式,跟理想中不一樣,人就會出現許多症狀,亦即我所謂「當代人類境況」的疾病。到今天為止,有大量研究證實了呼吸對整體健康的影響(無論好壞)、讓人能有意識地去影響自律神經系統,還能透過呼吸來緩解情緒焦慮。這些關於呼吸機制的科學成果,讓我們有機會透過每一次的呼吸,去提升生命品質。
如今,作為一種訓練方式的呼吸法,正蓬勃發展。當然,在這個新興領域,也出現了多種聲音。許多流派都非常棒,但也有很多過度簡化了呼吸作用,或專注於單一呼吸技巧、而排斥其他方式。可惜的是,如同健身發展之初,如今也有許多關於呼吸法的主張過於浮誇,甚至出現虛偽不實的謊言。就像沒有神奇藥丸能讓人瞬間變身萬人迷,自然沒有任何呼吸方法,能保證你這輩子再也不會生病,再也不會傷心,再也不會遇到壞事。
呼吸法不能改變你的人生,但在你領略到其中的原理後,你就能享受有創造力與自信的心態,做出積極的行為。唯有自主的行動,才能帶領我們踏向更美好的人生。這是完整的呼吸法,所能給予我們的美好餽贈。事實上,倘若我在生命的早期,就懂得理解自己的感受,並透過呼吸技巧來調節情緒,那些因為恐懼失敗而不願嘗試的自我懷疑,其實都能改善。
自2016 年起,我成為專業的呼吸工作者,為世界各地、被一連串現代病纏身者(問題的根源,與近乎所有現代人都會遭遇到的脫節有關),進行訓練。而我培訓過一線的急救人員、公司執行長、運動員、戒毒者與各行各業的人士──所有人都值得與真實的自我連結,以更深入了解自己,表現得更周全、自信且專注。本書帶給讀者的,就是同樣一套的訓練內容。我由衷期盼每一位讀者都能透過閱讀本書,拉近自己與自己的距離。
讓呼吸,引領你連結更深層的內在自我
本書提出的呼吸原理,是依據古老的呼吸控制練習──據記載,它流傳了數千年,更有超過百年的科學研究證據背書,再加上我個人多年來,幫助他人改善生活、建立更健康自我關係的經驗累積。儘管「與內在溝通」的概念聽上去有些曖昧不明,但其本質上就建立在我們期待於身處世界及文化背景下存活、並壯大的生理本能。你有理解這一切是如何運作的權利,而我也會盡自己所能,將我透過大量研究並在多個場合下,與心理學及神經科學專家學者交流所獲得的知識,進行詳盡的解釋。我們知道,人類的內在隨時都在發送、並接收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大量訊息。而本書能讓你「主動參與」這樣的過程。
在前面三章中,我會挑戰讀者,讓讀者透過或許與當前極為不同的角度,去審視自己。因現代生活導致的自我脫節感,絕大多數與我們代代相承的錯誤觀念有關。這些錯誤觀念,經常根深蒂固到我們甚至不會去多加思考的程度。就連我們用來表述自己的語言中,也深埋著這些觀念的影子。許多呼吸法的練習者,因為對自我有著根本性的誤解,繼而以錯誤的角度去理解呼吸方法,並陷入瓶頸。本書的目標,就是解開這層誤解。因此,倘若你很難擺脫舊有習氣的控制,也請毋須擔憂。
而訓練,將從「能接收到微弱的潛意識自我訊號」開始。在第四章與第五章,你會學著去覺察潛意識自我,破解其發送的微妙訊息。在第六章,則能學會開始向潛意識自我發出訊息。在第七章,你將學到,在用呼吸來傳遞訊息時,如何透過「健全呼吸」(functional breathing),表達適當的語氣及語調。在第八章,則會將所學運用到基本功──覺察練習上。在第九章,我們會用一系列呼吸技巧,建立一套呼吸詞彙,傳達不同訊息。第十章則會解答你的疑問,了解該透過鼻子,還是嘴巴來呼吸?第十一章和十二章則會指導, 如何透過加強二氧化碳耐受度或超級換氣練習,鍛鍊潛意識自我,或在其滔滔不絕的時候打斷它,進而提升內在關係。第十三章則解釋了情緒的生理機能,並提供能與潛意識自我建立連結,從而傾聽其聲音的強大技巧,讓我們以強而有力的方式,建立起過去或許不曾有過的連結。
最後一章的重點則在於協助你運用本書所學的方法,建立一套日常訓練計畫,為人生迎來積極的改變。無論你的目標,是提升運動表現、更自在面對社交環境、提升創造力, 還是純粹希望自己能應付那些感到孤立無援的時刻,我都有一套適合你的入門計畫。此外,幾乎每一章,都會提供練習或務實的建議,以利你掌握學習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你也能進一步建立起正向的內在關係,而這是你應得的。
從第三章開始,你會在每一章的最後看到「從呼吸調整身心實驗室」,指導你該如何學以致用。這些技巧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掌握,因此不要著急。你在前面章節中所學到的技巧,會隨著你不斷進步,漸漸帶來回報。而這些技巧,也都會為後續章節的學習內容打下基礎。當然,你可以一口氣讀完整本書,但你也許會想在章與章之間暫停一到兩天,練習所學,以確保你把前一章的基礎打好,再繼續學習下一章的內容。倘若從第四章開始,你願意在每一章之間,花上數天至一週的時間,來熟練這些技巧,或許能對學習內容有更深刻的體悟。當然,決定權在你。
與自己和周圍建立健康的關係,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本書的目標,就是讓你學會與內在自我建立連結。多年來,我與客戶都透過這套方法,找回與自我連結的時刻。每一個人都循序漸進地建立起更深刻的連結,並有能力展開積極的行動。話說回來,呼吸法不會替你做出行動,但在你學會將呼吸作為一種語言後,你就能學會用讓思考更透徹、行動更加自信的方式,和自己溝通。願你的每一次呼吸,都予你更強大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