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為志,以正為心
官微志遠,清風長留
不只是寫詩,他寫的是自己的一身風骨
不只是為官,他守的是心中的明公正道
▎孤高不屈,潔身自退
王之渙為人剛正不阿,堅守正道。雖然身處腐敗官場,在面對貪婪權勢時,卻從未屈從於世俗權貴,更不願同流合污。在一次冤案中,他揭露真相,卻遭上司誣陷與報復,遭到流言蜚語的打擊。王之渙在重壓下深感官場黑暗,寧願效法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決意辭官,掛冠而去,保全自身的清白和尊嚴,為後世文人敬仰的典範。
▎清廉堅毅,文安風骨
王之渙不只是傑出的詩人,同時也是廉潔奉公的好官。他微服私訪,明察秋毫,解決了霸占田地的問題;審狗破案,在百姓心中樹立了睿智的形象;倡導義學,攬下興辦民間教育的重責。透過一則則精彩生動的真人真事,這位千古偉大詩人的形象躍然於我們眼前,兩袖清風,公正無私。王之渙留給後世的不只是詩作,更是他的智慧及風骨。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不僅僅是登樓遠眺的意象,更是王之渙一生的寫照。無論是少年時期的熱血俠義,還是青年時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志氣,抑或是晚年時期為官的公正廉明,王之渙突破自我設限,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登鸛雀樓》成為千古傳誦的詩歌珍品,亦在歷代文士的推崇中位居高點,足以見其影響深遠、經久不衰。短短二十字,字字鏗鏘有力,句句意蘊深遠,王之渙在詩中寄託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成為他詩心千載、抱負無限的最佳詮釋。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出塞》不僅僅是一首描繪邊塞壯麗風光的詩篇,更是文人情懷與家國情感的凝聚。我們能在詩中看到壯麗的邊塞風光、戍邊士卒的忠誠與堅韌,更能感受王之渙對國土安寧的渴望。王之渙憑藉遼闊壯美的意境、深沉內斂的情感,瑰麗的想像和雄健的風格,以及對現實的反思,將壯闊的邊塞意象與深刻的情感內涵融為一體,真正做到了悲壯中見豪情,絕望中有希望,從而成為了唐代的邊塞絕唱。
本書特色
本書旨在探討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的生平與詩作背景。作者遍訪歷史遺跡,追尋詩人的足跡,詳細考證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風貌。書中展現了王之渙詩作背後的時代環境和生活情景,解讀了其詩歌創作的靈感來源與詩風特色,將詩人及其作品鮮活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是一部兼具史料價值與文學鑑賞的傳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