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799再9折
  • 電子書
失控的焦慮世代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565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 定價:480特價:336
  • 特價再88折:295
  • 優惠期限:2025年05月06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NYU教授、掀起全球討論與關注之作
睡眠剝奪.社交障礙.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席捲全球的話題與對策討論
【紐約時報、亞馬遜長期暢銷榜首】

為什麼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傷害大於男孩?
為什麼男孩持續從現實世界退縮到虛擬世界?
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以及我們自己?

  二○一○年代開始,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急遽惡化,憂鬱症、焦慮症、自我傷害和自殺的比例急遽上升,成為全球化現象。

  在《失控的焦慮世代》書中,社會心理學家海德特探討以玩耍為主的童年逐漸沒落、以手機為主的童年抬頭的趨勢,並歸納出為什麼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和大型科技,成為全世界青少年心理健康崩潰的主因。

  本書也指出:為了讓孩子有更健康的童年──
 
  ★政府可以做些什麼
  ★科技公司可以做些什麼
  ★學校可以做些什麼
  ★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本書特色

  ◆手機問世後,以玩耍為主的童年在一九八○年代開始式微,在二○一○年代初被「以手機為主的童年」取代。被當成白老鼠的Z世代出現重大身心狀況,他們的童年在3C產品的制約下,被剝奪了以遊戲、實體互動與獨立探索為基礎的學習過程。

  ◆本書提出童年大重塑是如何干擾兒童的社交和神經發育,如睡眠剝奪、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名人推薦

  何琦瑜 《親子天下》創辦人兼執行長
  李昆樺 臺灣網癮防治學會理事長
  李儀婷 薩提爾教養暢銷作家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苗博雅 臺北市議員
  張美蘭(小熊媽) 親職/繪本作家
  張修修 自我成長型YouTuber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陳培瑜 立委、親職教育講師
  陳鳳馨 資深媒體人、News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
  陳學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廖元豪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碧安朵 「信誼好好育兒」Podcast主持人
  劉安婷 「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
  劉軒 正向心理學作家
  歐陽立中 「Life不下課」節目主持人
  凌性傑 作家
  鄭英耀 教育部部長
  謝伯讓 台大心理系教授、作家
  魏瑋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講師
  一致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佳評

  《失控的焦慮世代》揭露的不只是Z世代的脆弱、焦慮、玻璃心,更提醒了我們這代父母、教師(多半是五、六年級)與社會,到底給了孩子們怎樣的世界?該放手的時候不放手,使得孩子沒有小小冒險地出去玩,難以學習人與人的碰撞,也不懂得如何自己保護自己。另一方面,長輩該負起責任管教的時候,卻讓手機與社群媒體宰制了尚未成熟的兒少。我們造成了這個焦慮世代,如今怎樣亡羊補牢?──廖元豪,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一本重要的書,深入探討青少年受到的社群媒體影響,關懷青少年的心靈健康,邀請大家共同攜手守護。──陳培瑜,立委、親職教育講師

  暨《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之後,這又是一本令人「上心」的好書。本書不只是在學術上提出獨到見解,更有作為教育者、為父母的「心上」真切的同理與支持。我們的孩子病了,改變是前所未有的迫切。這本書發出的聲音,需要所有人全神貫注地傾聽。──劉安婷,「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

  如果想要好好瞭解這個世代的孩子,本書絕對是最關鍵的開始。──陳品皓,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旁徵博引、引人入勝,挑戰現有作法與觀點,充滿使命感。──崔西.丹尼斯-提沃里(Tracy Dennis-Tiwary),《紐約時報》書評

  讓家長發顫的內容……感謝海德特,我們得以一窺這種在美國及其他英語系國家發生的駭然真相……清晰、令人難忘……激勵人心。──梅根.考克斯.戈登(Meghan Cox Gurdon),《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

  我發現自己也點頭同意……該書受益於……多年的研究,分析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如何摧毀年輕人的神經、干擾年輕人的精神狀態……見解不僅合理,而且重要到無可辯駁。──潔西卡.溫特(Jessica Winter),《紐約客》

  充滿智慧……重要且引人入勝。──法蘭克.布魯尼(Frank Bruni),《紐約時報》意見版

  所有的建議聽起來都有理有據。有些甚至聽起來很有趣……認真處理反對的論點,以及證據上的漏洞。──《經濟學人》

  可以說相當精闢……作者以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的傳統核心思想作為批判基礎……他的行動建議是一般人都懂的常識……非常出色。──朱迪絲.華納(Judith Warner),《華盛頓郵報》

  一本重要的新書……海德特指出,孩子的精力和注意力從實體世界轉移到虛擬世界,這種轉變是災難性的,尤其對女孩子而言。──蜜雪兒.古伯格(Michelle Goldberg),《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內容充實、極具說服力與影響力……海德特希望孩子花更多時間接觸大自然,與朋友玩耍,騎單車(或摔車),分擔適合他們年紀的家務。──格蘭.C.奧修勒(Glenn C. Altschuler),《今日心理學》

  應立刻閱讀的重要書籍,也應該成為一個影響力愈來愈大的運動的基礎教材;該運動旨在讓智慧型手機遠離學校,讓年幼孩童遠離社群媒體。──蘇菲.麥克貝恩(Sophie McBain),英國《衛報》

  有強大影響力、可讀性強,而且令人不寒而慄……極具說服力。──露西.丹耶(Lucy Denyer),英國《電訊報》

  論點有說服力且發人深省。──安娜.戴維斯(Anna Davis),英國《旗幟晚報》

  如果這本重要著作敲出的警鈴足夠大聲(等等,是我的手機在響嗎?),政治人物應該立法,確實執行禁止孩童使用社群媒體,我相信大多數父母會很開心,而大多數青少年也會更開心。──海倫.魯姆比洛(Helen Rumbelow),英國《泰晤士報》(本週最佳書籍)

  海德特列出不容爭辯的證據,證明智慧型手機助長了焦慮症在年輕族群的流行速度,大型科技公司必須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以扭轉這種情況……這是一本非常重要且極有說服力的著作,不僅推薦給父母,也推薦給任何感受到科技壓力愈來愈大的人……我高度推薦這本書;每個人都該閱讀。它將改變社會的遊戲規則。──史黛拉.歐麥利(Stella O'Malley),《愛爾蘭獨立報》

  海德特是偽裝成心理學家的現代先知。他在本書再次提醒我們,以手機為主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危險。他為我們所有人指出一條通向更光明、更強大的未來之路。──蘇珊.坎恩(Susan Cain),紐時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與《悲欣交集》作者

  這是一本挑釁現狀的書,解釋為什麼這麼多孩子過得不好,以及該如何修正方向。海德特有力地指出,從玩耍為主的童年轉變到手機為主的童年,已經嚴重破壞心理健康和社會發展。即使你尚未準備好禁止高中前的孩童使用智慧型手機,這本書也會挑戰你的觀點,讓你重新思考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潛能,以及如何讓他們做好面對這個世界的準備。──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紐時暢銷書《隱性潛能》和《逆思維》作者、TED播客Re:Thinking主持人

  每一位家長都得停下手邊的工作,立即閱讀本書。海德特是當今全球最重要的心理學家,本書探討的話題正重塑你孩子的生活,是重磅之作。──約翰.海利(Johann Hari),《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作者

  本書提出了一項挑戰,將決定本世紀所剩時日的形態。海德特指出,我們今天已經走到技術發展對下一代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危機點,本書不僅站在iPhone面前大喊「打住!」,海德特也提供家長、社區、宗教機構及政府一些已獲得研究認證的實用建議,強調事情可以有不一樣的結果。我計畫把這本書送給更多的人,同時祈禱我們都能善用智慧深思,繼而採取行動。──羅素.摩爾(Russell Moore),《今日基督教》總編輯

  本書對小學及小學以上青少年的父母非常重要,因為這些小孩面臨快速變化的童年環境。海德特提出問題,但也提出解決方案,希望能讓孩子過更好的數位生活。──艾蜜莉.奧斯特(Emily Oster),紐時暢銷書《美好的孕期》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


  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湯瑪斯・庫利(Thomas Cooley)倫理領導學教授,一九九二年取得賓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任教十六年。道德與政治心理學是他的研究重點,詳見暢銷書《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他的最新著作《失控的焦慮世代》延續了《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與葛瑞格.路加諾夫合著)所探討的主題。他也在Substack平台建立部落格「巴別塔之後」(After Babel),發表文章。

譯者簡介

鍾玉玨

  台大外文系畢,從事國際新聞編譯近三十年,現為台灣大學外文系翻譯學程兼任講師,幸能透過教書與譯書結識年輕學子與各界菁英,並持續深耕中英翻譯。近期譯作《長勝心態》、《變動中的世界秩序》(合譯)、《植物靈藥》、《父產科》等。

 
 

目錄

前言 在火星長大的世代

第一部 大浪來襲
第一章 洶湧的痛苦

第二部 背景故事:以玩耍為主的童年逐漸沒落
第二章 小孩在童年該做什麼?
第三章 探索模式,以及兒童需要有風險的遊戲
第四章 青春期與過渡到成人期遭遇的挫折

第三部 童年大重塑:以手機為主的童年抬頭
第五章 四種根本性傷害:社交障礙、睡眠剝奪 、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第六章 為什麼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傷害大於男孩?
第七章 男孩怎麼了?
第八章 道德昇華與退化

第四部 為了更健康童年的集體行動
第九章 為集體行動做準備
第十章 政府與科技公司可以做些什麼?
第十一章 學校可以做些什麼?
第十二章 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結論 讓孩子的童年回到地球

致謝
註釋
參考書目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063866
  • EISBN:978626706387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3.7MB

會員評鑑

5
27人評分
|
17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5/03/16
劇透警告

讀後感想

“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書中提到許多關於智慧型手機如何破壞我們的專注力,以及如何近乎無限放大我們的機會成本,特別是綁架我們本來就不多的時間!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對於沒有付費給社群媒體公司的我們來說,我們並不是他們的客戶,他們的客戶是那些付錢買曝光度的公司,我們只是他們的”產品“。這段話非常值得我們注意,我們自己為在經營自己的”社交圈“,實際上我們正在燃燒我們寶貴且無法重來的光陰,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很感謝有這麼一位作者將這個點說出來,並且做了許多統計來分析這些事情的影響!
展開
user-img
3.5
|
2025/03/14
|
電子書
這本書其實寫得不錯,但核心問題在於手機螢幕已成新世代成長(上癮)必然之物!
除客觀用科學證據分析利弊外,應該在這個環境不可逆的大前提,提出更多可行方案?
P.S.就像有人寫書由歷史、政治、國際法等告訴眾人,俄羅斯不該入侵烏克蘭,問題是我們就像是活在基輔的人民,只能逃難嗎?
展開
user-img
3.5
|
2025/03/06
Jonathan Haidt 在本書中探討了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如何改變兒童與青少年的成長環境,並導致心理健康危機。他將這種現象稱為「童年的大重塑」(Great Rewiring of Childhood),他認為從2010年開始,焦慮、憂鬱、自殘行為與社交困難的激增與數位科技的普及密切相關。Haidt 不僅指出問題,還提出解決方案,主張限制螢幕時間、恢復自由遊戲、延後社群媒體與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年齡至16歲,以幫助孩子建立更健康的心理發展,同時透過強化學校與家庭的合作來達成這些目標。

Haidt 綜合心理學、社會學與神經科學的研究,分析科技如何重塑青少年的大腦發展與情緒狀態。數據翔實並運用了大量的圖表來支持他的論點,然而有些圖表的呈現方式令人困惑,沒有達到增強說服力的效果。此外,他在某些章節也坦承,部分結論仍帶有推測性,特別是在因果關係的建立上,他無法完全排除其他社會與文化因素的影響。

本書的敘事方式與文筆亦較為平淡,Haidt 的風格明顯偏向學術論述。全書共 486 頁,其中 96 頁為註解,進一步凸顯了本書的學術取向。雖然論點清晰,但文字缺乏敘事張力與文學性,使得閱讀過程相當枯燥。他重複強調相似的觀點與數據,甚至重複引用相同的名言,而沒有透過更多生動的案例來加深讀者印象,也導致整體論述顯得生硬,缺乏吸引力。

翻譯與校對上的疏失不僅未能為原作加分,反而放大了缺陷。例如gap year有時翻「壯遊」,有時候又翻「空檔年」。「魔獸世界」在後面的篇章再度被提到時才加上英文「World of Warcraft」。P155-156少了一個「互」,導致「互動性」變成「動性」。某些句子結構顯得生硬,缺乏流暢的語感,使得閱讀體驗受到影響。某些句子甚至會產生誤解,例如「大量觀看色情片會影響男孩和年輕男性的浪漫關係與性關係」!?

整體而言,《失控的焦慮世代》是一部重要但不完美的作品。Haidt 成功點出數位時代對年輕世代心理健康的衝擊,並提供值得討論的解決方案,但其論述方式略顯冗長,缺乏故事化敘述來吸引更廣泛的讀者,如果對這個議題感興趣,本書仍然值得一讀。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2/23
《#失控的焦慮世代》讀記

還好這本書出版,還好有人告訴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作者直接指出,沒有好好的預防,這會是一場不容易看出,卻殺傷力即大的瘟疫。

靜不下來或憂鬱少年,過度自卑、自戀的少女、更脆弱的人際關係,加上焦慮又不知如何掌控的父母,都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

這本書最重要的是提醒我們手機改變了我們的孩子、剝奪了他們的童年、染色的青春。

●#童年大重塑

沒有五感體驗的童年,在現實生活過度保護,而在網路世界不設限,孩子們失去了可以勇敢冒險,例如爬樹或是走路上學的快樂童年。取而代之的是聲光色的五彩霓虹,光彩絢麗,過度勾起物欲上癮,對平凡生活的的趣味忽視。

就好像是童年回憶裡面的是四果冰和與加了一堆五顏六色的奶油、棉花糖、巧克力堆疊的越高越好的超級豪華冰淇淋的兩張照片,若「加工」當成了習慣,一切變得理所當然以後,要拒絕誘惑就變得更難。

作者提出來所謂的「童年大重塑」,你手機為主的童年,造成四種根本性的傷害:包括社交障礙、睡眠剝奪、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女孩們的陷落

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傷害大於男孩。讓他們陷入憂鬱、焦慮、飲食失調,甚至自傷的念頭與行為。廣告與媒體以及演算數據特意堆播,這些強大的誘惑力,在孩子自我意識還沒成熟前,攫取他們的目光形塑了錯誤,或不適合的價值感。

男孩和男人比較專注追求自主性,而女孩和女人比較看重共融性。

因此女性受到社會期許的完美主義影響,常常會用濾鏡來美化自己,或是截取完美的角度。看著漂亮的女生,也會對自己的體型還外貌更加焦慮。無法停止和他人比較的結果,會對自己的現實生活越來越不滿意。因此就會產生了過度消費、自我貶抑,或是過度追求偶像明星的效應。

自我認同的發展過程中,一部分靠你如何成功融入群體;一部分靠你如何展現自己作為個體的價值,例如擁有獨特的技能,受到群體的青睞⋯⋯。

●男孩們的退縮與失控

失去了可以冒險、追求的勇氣,退縮在自己的小小方寸空間裡面滿足一切的社會性需要。不需要被拒絕、也不會受傷的有人在網路遊戲中得到征服快感手機世界。讓大量的男孩們,陷在其中不可自拔。

●我們能做什麼?
作者對學校與家庭和不同年齡的小孩都做出了一些建議,
在這邊針對青少年家庭提供幾點比較符合台灣,現在社會的狀況來截取摘要並建議。
❶增加在現實世界的體驗,提提高五感經驗。
包括在所有的數位設備上設定家長控制功能和內容過濾工具,並且重視面對面的陪伴。
❷盡量拖延孩子註冊社群媒體帳號的時間。
❸提升他們的移動力,及面對生活的能力。
多依賴青少年幫忙家務,協助青春期小孩找到一份兼職工作、協助青春期的小孩找到培養能力和領導力的方法,並且在大自然裡給自己更大的刺激。

❹父母要成為園丁,讓孩子有學習和成長的空間:不要成為木匠,直接塑造並決定孩子的形狀。

我自己的做法是:帶孩子搭公車、坐大眾捷運,或者是讓他們到農田裡面工作,就是希望能夠提高孩子們在現實生活的挑戰經驗,並且培養智慧、勇氣、責任和能力。過程中的陪伴與對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多聽聽孩子的話,先少介入,畢竟他們面對的世界與挑戰與我們是大大的不同。

然而一些心中的原則,人是有所秉持的,包括一些好的品格好的習慣,但是要在生活中啟發與引導孩子體會並感受更踏實的快樂。

❝我不是在閱讀的書頁裡;就是在寫作的筆尖❝
#樂讀2025-15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5/02/03
本書分四部分(青少年精神疾病趨勢、實體玩耍童年沒落、童年重塑的4種根本性傷害、我們該做的行動)講解,並佐以大量數據論述現今Z世代青少年所面對的現實環境。
其中社群媒體不只造就青少年思維膚淺及碎片化,產生諸如自我中心、看重物質與享樂,愛批判、誇耀、比較,將累積按讚數視為個人的榮耀等行為,同時容易衍生出憂鬱、焦慮等心理疾病。
其中最讓人擔憂的是社群巨頭營運模式產生的道德危機,他們會透過演算法、研究行為心理學及神經科學等,運用勾癮模型吸引青少年盡可能長時間留在社群軟體上,以達成其營利等目的。
有感於作者對於現今手機及社媒環境造成青少年傷害的憂心,沉迷其中的後果確實嚴重,機會成本相當高昂,值得我們自省,並對於下一代的教育,好好地思考及選擇。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加拿大的歷史不僅是一部國家發展史,也是全球文化交融的縮影 __《極簡加拿大史》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