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書第二波
  • 電子書
失控的焦慮世代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839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5
38人評分我要評價
  • 定價:480特價:336
  • 特價再88折:295
  • 優惠期限:2025年09月08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優惠組合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NYU教授、掀起全球討論與關注之作
睡眠剝奪.社交障礙.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席捲全球的話題與對策討論
【紐約時報、亞馬遜長期暢銷榜首】

為什麼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傷害大於男孩?
為什麼男孩持續從現實世界退縮到虛擬世界?
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以及我們自己?

  二○一○年代開始,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急遽惡化,憂鬱症、焦慮症、自我傷害和自殺的比例急遽上升,成為全球化現象。

  在《失控的焦慮世代》書中,社會心理學家海德特探討以玩耍為主的童年逐漸沒落、以手機為主的童年抬頭的趨勢,並歸納出為什麼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和大型科技,成為全世界青少年心理健康崩潰的主因。

  本書也指出:為了讓孩子有更健康的童年──
 
  ★政府可以做些什麼
  ★科技公司可以做些什麼
  ★學校可以做些什麼
  ★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本書特色

  ◆手機問世後,以玩耍為主的童年在一九八○年代開始式微,在二○一○年代初被「以手機為主的童年」取代。被當成白老鼠的Z世代出現重大身心狀況,他們的童年在3C產品的制約下,被剝奪了以遊戲、實體互動與獨立探索為基礎的學習過程。

  ◆本書提出童年大重塑是如何干擾兒童的社交和神經發育,如睡眠剝奪、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名人推薦

  何琦瑜 《親子天下》創辦人兼執行長
  李昆樺 臺灣網癮防治學會理事長
  李儀婷 薩提爾教養暢銷作家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苗博雅 臺北市議員
  張美蘭(小熊媽) 親職/繪本作家
  張修修 自我成長型YouTuber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陳培瑜 立委、親職教育講師
  陳鳳馨 資深媒體人、News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
  陳學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廖元豪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碧安朵 「信誼好好育兒」Podcast主持人
  劉安婷 「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
  劉軒 正向心理學作家
  歐陽立中 「Life不下課」節目主持人
  凌性傑 作家
  鄭英耀 教育部部長
  謝伯讓 台大心理系教授、作家
  魏瑋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講師
  一致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佳評

  《失控的焦慮世代》揭露的不只是Z世代的脆弱、焦慮、玻璃心,更提醒了我們這代父母、教師(多半是五、六年級)與社會,到底給了孩子們怎樣的世界?該放手的時候不放手,使得孩子沒有小小冒險地出去玩,難以學習人與人的碰撞,也不懂得如何自己保護自己。另一方面,長輩該負起責任管教的時候,卻讓手機與社群媒體宰制了尚未成熟的兒少。我們造成了這個焦慮世代,如今怎樣亡羊補牢?──廖元豪,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一本重要的書,深入探討青少年受到的社群媒體影響,關懷青少年的心靈健康,邀請大家共同攜手守護。──陳培瑜,立委、親職教育講師

  暨《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之後,這又是一本令人「上心」的好書。本書不只是在學術上提出獨到見解,更有作為教育者、為父母的「心上」真切的同理與支持。我們的孩子病了,改變是前所未有的迫切。這本書發出的聲音,需要所有人全神貫注地傾聽。──劉安婷,「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

  如果想要好好瞭解這個世代的孩子,本書絕對是最關鍵的開始。──陳品皓,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旁徵博引、引人入勝,挑戰現有作法與觀點,充滿使命感。──崔西.丹尼斯-提沃里(Tracy Dennis-Tiwary),《紐約時報》書評

  讓家長發顫的內容……感謝海德特,我們得以一窺這種在美國及其他英語系國家發生的駭然真相……清晰、令人難忘……激勵人心。──梅根.考克斯.戈登(Meghan Cox Gurdon),《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

  我發現自己也點頭同意……該書受益於……多年的研究,分析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如何摧毀年輕人的神經、干擾年輕人的精神狀態……見解不僅合理,而且重要到無可辯駁。──潔西卡.溫特(Jessica Winter),《紐約客》

  充滿智慧……重要且引人入勝。──法蘭克.布魯尼(Frank Bruni),《紐約時報》意見版

  所有的建議聽起來都有理有據。有些甚至聽起來很有趣……認真處理反對的論點,以及證據上的漏洞。──《經濟學人》

  可以說相當精闢……作者以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的傳統核心思想作為批判基礎……他的行動建議是一般人都懂的常識……非常出色。──朱迪絲.華納(Judith Warner),《華盛頓郵報》

  一本重要的新書……海德特指出,孩子的精力和注意力從實體世界轉移到虛擬世界,這種轉變是災難性的,尤其對女孩子而言。──蜜雪兒.古伯格(Michelle Goldberg),《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內容充實、極具說服力與影響力……海德特希望孩子花更多時間接觸大自然,與朋友玩耍,騎單車(或摔車),分擔適合他們年紀的家務。──格蘭.C.奧修勒(Glenn C. Altschuler),《今日心理學》

  應立刻閱讀的重要書籍,也應該成為一個影響力愈來愈大的運動的基礎教材;該運動旨在讓智慧型手機遠離學校,讓年幼孩童遠離社群媒體。──蘇菲.麥克貝恩(Sophie McBain),英國《衛報》

  有強大影響力、可讀性強,而且令人不寒而慄……極具說服力。──露西.丹耶(Lucy Denyer),英國《電訊報》

  論點有說服力且發人深省。──安娜.戴維斯(Anna Davis),英國《旗幟晚報》

  如果這本重要著作敲出的警鈴足夠大聲(等等,是我的手機在響嗎?),政治人物應該立法,確實執行禁止孩童使用社群媒體,我相信大多數父母會很開心,而大多數青少年也會更開心。──海倫.魯姆比洛(Helen Rumbelow),英國《泰晤士報》(本週最佳書籍)

  海德特列出不容爭辯的證據,證明智慧型手機助長了焦慮症在年輕族群的流行速度,大型科技公司必須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以扭轉這種情況……這是一本非常重要且極有說服力的著作,不僅推薦給父母,也推薦給任何感受到科技壓力愈來愈大的人……我高度推薦這本書;每個人都該閱讀。它將改變社會的遊戲規則。──史黛拉.歐麥利(Stella O'Malley),《愛爾蘭獨立報》

  海德特是偽裝成心理學家的現代先知。他在本書再次提醒我們,以手機為主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危險。他為我們所有人指出一條通向更光明、更強大的未來之路。──蘇珊.坎恩(Susan Cain),紐時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與《悲欣交集》作者

  這是一本挑釁現狀的書,解釋為什麼這麼多孩子過得不好,以及該如何修正方向。海德特有力地指出,從玩耍為主的童年轉變到手機為主的童年,已經嚴重破壞心理健康和社會發展。即使你尚未準備好禁止高中前的孩童使用智慧型手機,這本書也會挑戰你的觀點,讓你重新思考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潛能,以及如何讓他們做好面對這個世界的準備。──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紐時暢銷書《隱性潛能》和《逆思維》作者、TED播客Re:Thinking主持人

  每一位家長都得停下手邊的工作,立即閱讀本書。海德特是當今全球最重要的心理學家,本書探討的話題正重塑你孩子的生活,是重磅之作。──約翰.海利(Johann Hari),《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作者

  本書提出了一項挑戰,將決定本世紀所剩時日的形態。海德特指出,我們今天已經走到技術發展對下一代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危機點,本書不僅站在iPhone面前大喊「打住!」,海德特也提供家長、社區、宗教機構及政府一些已獲得研究認證的實用建議,強調事情可以有不一樣的結果。我計畫把這本書送給更多的人,同時祈禱我們都能善用智慧深思,繼而採取行動。──羅素.摩爾(Russell Moore),《今日基督教》總編輯

  本書對小學及小學以上青少年的父母非常重要,因為這些小孩面臨快速變化的童年環境。海德特提出問題,但也提出解決方案,希望能讓孩子過更好的數位生活。──艾蜜莉.奧斯特(Emily Oster),紐時暢銷書《美好的孕期》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


  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湯瑪斯・庫利(Thomas Cooley)倫理領導學教授,一九九二年取得賓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任教十六年。道德與政治心理學是他的研究重點,詳見暢銷書《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他的最新著作《失控的焦慮世代》延續了《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與葛瑞格.路加諾夫合著)所探討的主題。他也在Substack平台建立部落格「巴別塔之後」(After Babel),發表文章。

譯者簡介

鍾玉玨

  台大外文系畢,從事國際新聞編譯近三十年,現為台灣大學外文系翻譯學程兼任講師,幸能透過教書與譯書結識年輕學子與各界菁英,並持續深耕中英翻譯。近期譯作《長勝心態》、《變動中的世界秩序》(合譯)、《植物靈藥》、《父產科》等。

 
 

目錄

前言 在火星長大的世代

第一部 大浪來襲
第一章 洶湧的痛苦

第二部 背景故事:以玩耍為主的童年逐漸沒落
第二章 小孩在童年該做什麼?
第三章 探索模式,以及兒童需要有風險的遊戲
第四章 青春期與過渡到成人期遭遇的挫折

第三部 童年大重塑:以手機為主的童年抬頭
第五章 四種根本性傷害:社交障礙、睡眠剝奪 、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第六章 為什麼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傷害大於男孩?
第七章 男孩怎麼了?
第八章 道德昇華與退化

第四部 為了更健康童年的集體行動
第九章 為集體行動做準備
第十章 政府與科技公司可以做些什麼?
第十一章 學校可以做些什麼?
第十二章 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結論 讓孩子的童年回到地球

致謝
註釋
參考書目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063866
  • EISBN:978626706387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3.7MB

會員評價

5
38人評分
|
2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3
5.0
|
2025/07/07
1.非常好閱讀
2.看完覺得,我也想學會控制人類。有太多人類沒有意識到,自己才是主人還是已經把自主外包給科技
3.小心科技
展開
user-img
Lv.2
3.0
|
2025/06/28
《失控的焦慮世代》是一瓶包裝亮麗的維他命,稱能治愈現代人的心病。這本暢銷書以社交網絡為靶,振臂高呼:手機是萬惡之源,搶走你家孩子的iPhone,焦慮、情緒、所有教育難題自能解決!邏輯直接簡單得像減價廣告,卻也天真得像八點檔劇集的happy ending。這世代的心理瘟疫,能靠拔掉Wi-Fi解決?

作者化身末日預言家,描繪社交網絡如何將年輕人變成行走的焦慮炸彈,每條Instagram貼文都是精神病院的入場券。這種訴諸恐懼的論調,活像健康產品推銷員,拿著誇張的數據恐嚇路人,卻忘了提供足夠的實質的觀察診斷。

書中對數位時代的觀察不無洞見,偶爾也能點中父母的痛處,猶如醫生指壓你的肋骨腹部、問你「這邊痛嗎?」,然後只說一聲「對了,就是這裏、要把這個切掉。你不切的話,會很嚴重。」欸?為什麼是切除這個?中間的原因要多交代清楚啊!

然後,更深層的病灶是甚麼?教育考試模式、就業、階級鴻溝、資本市場經濟、巨企壟斷⋯哪一個不是焦慮的推手?手機或許是問題,但絕非答案。真正的心理瘟疫,恐怕還得在這TikTok時代的迷霧中,慢慢尋找解藥。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6/27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在《失控的焦慮世代》書中告訴我們,
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的普及如何影響青少年與孩童,
並透過用真實的統計數據來證實,社群網路與青少年憂鬱症、焦慮症、自傷與自SA率的飆升呈現高度關聯,
尤其以女孩最為明顯,想藉此提醒父母正視3C設備對孩童與青少年的影響,
包含注意力碎片化、睡眠剝奪,尤其是網路成癮問題,形同虛擬毒品上癮,不可不輕忽。

📌為什麼會網路成癮?

不得不提到與成癮高度相關的大腦傳遞物質【多巴胺】,多巴胺使人感到愉悅、產生動機,
多巴胺的好處可以激勵我們去做有挑戰的事情,促成了人類文明發展,不論是學術研究或是的科技進步都是多巴胺對人類帶來的貢獻。

而社群網路正是利用多巴胺渴求新知,喜愛冒險,期待獲得獎賞的機制,想辦法讓我們的專注力停留在社群媒體上,
例如瀏覽貼文是為了獲取有趣的資訊,玩線上遊戲則是為了得到稀世珍寶,都讓大腦引發想要再來一次的慾望,
驅使你滑個不停或是玩個不停,造成網路成癮的問題。


📌給家長的行動方案 :

1、限制上網時間並教導數位素養

教導數位素養指的是讓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方式,並告他們社群媒體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讓孩子意識到演算法對身心造成的傷害。
另外,家長除了限制孩子上網時間,更要管控上網瀏覽的內容,不讓孩子輕易接觸到暴力色情的內容,
因為青少年的大腦前額葉尚未發展成熟,尚未有足夠的能力做理性判斷,
這裡也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社群媒體上的貼文或影片,可能造成的感受與影響,讓親子能夠共同參與上網的過程。

2、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邊推薦另一本《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用腦科學角度告訴我們3C如何影響孩童?
書中提到的方法是從小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定期戶外運動,
運動除了增加大腦的快樂化學物質【血清素】,還能增加動力化學物質【多巴胺】,
不僅穩定孩子的情緒,更能提高專注力,增加孩子的學習動機。

另外,充足的睡眠也是很重要的,《美國睡眠醫學會》建議「6~12歲的孩童,每晚睡眠時間應該9~12小時」。
充足的睡眠除了清掃情緒壓力,還能幫助記憶固化,提高學習的效率。

3、發展多元興趣
透過學習才藝,或是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讓孩子從興趣中得到心流體驗,
(心流體驗讓人可以全神貫注投入在當下進行的事物中,能對心理帶來正面的效果)
再加上正向的社交活動,讓孩子的生活重心,不會只有在社群網路上。

推薦給在育兒路上徬徨的你/妳

🌸更多書評請搜尋 : 康栗米童裝Click Mi Kids
展開
user-img
Lv.5
4.5
|
2025/06/03
《失控的焦慮世代》直擊現代人心靈痛點,以犀利觀察揭示焦慮如何滲入生活每一角落。作者結合心理學與真實案例,不只剖析問題,更提供實用解方,讓人讀來既心有戚戚又燃起希望,是面對焦慮時代的必讀之作。
展開
user-img
Lv.4
4.5
|
2025/05/22
翻開這本書的原因不是因為比爾蓋茲推薦,而是被內容試閱裡,描述一對夫妻每天在跟數位產品搶孩子的情境觸動,「放下手機他就是我認識的那個孩子,談笑風生,應對有禮,但當她一進入手機的世界,或我們試圖請她停下來,她就像失控的猛獸,聽不到別人的聲音,只追求在數位世界待久一點。」這真的就是每天的育兒寫照。但其實讀著讀著,你會發現「數位焦慮」這件事不只是孩子,成人其實更嚴重,停不下來的短影音、直播掛睡、動不動就刷新頁面或三秒就看一次手機、回訊息回到斷片等,只是成人的父母已經不會再提醒這件事而已。書中提到數位世界就是一個不分年齡的世界,很野生的群體互動模式,所以更需要保護缺乏社會經驗的孩童,但就作者說的,如果要一群一出生就什麼資料幾乎都在網路上的人不接觸社群網路,只能把他們送上火星了吧,對應父母的焦慮,作者也提出很實用的方法,例如增加現實經驗的正向連結,多與他們練習如何識別資訊的真偽等,我覺得都是很有幫助的提醒,這也正是這本書與其他同質書籍的最大差異,不是過度保護,而是建立他們的數位心智韌性和資訊安全識別度,幫助他們能保護自己。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彷彿若有光★2025說書大會|說書·評書·經典導讀有聲書66元起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iPadOS14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