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春節過年各項服務詳情

健康過好年
  • 電子書
我不婚,然後呢?:黃越綏給單身世代的人生相談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84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我不婚,然後呢?:黃越綏給單身世代的人生相談 (電子書)

  • 定價:350特價:263
  • 特價再88折:231
  • 優惠期限:2025年03月06日止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資深諮商師與暢銷作家黃越綏2024年最新力作,給不婚族的完全人生解方!
  ★超單身時代來臨!台灣近六成年輕人不介意單身,Z世代不婚族已成趨勢。但都應該是深思熟慮後的自我選擇。你想好了嗎?

  婚姻早已不是從此幸福快樂的靈藥,不婚更不代表孤老此生。
  新時代的人生,其實有多種可能和選擇,不婚但仍渴望親密關係、不婚但想找個好室友、如何安排身前身後事、父母的撫養是不婚兒女的責任嗎、病急時如何安排、多金者如何預作財務規劃⋯⋯
  不婚者要預作安排思考的人生眉角很多!

  如何思考自我的價值與幸福,本書作者黃越綏,給您睿智通達的人生建議。

  臺灣不婚、單身的人數越來越多,一個人生活已成普遍的社會現象,餐飲業甚至開發獨食商機,為單身用餐的顧客創造舒服、愉快的用餐空間。但目前大多仍在探討「為什麼不婚」、「如何脫單」,而沒討論到「不婚與單身的終極原因」以及「不婚可能會衍生的問題」,選擇不婚是個人意志,還是社會問題?究竟是不結婚,還是結不了婚?
  作者黃越绥老師有多年身為兩性家庭諮商師的經驗。本書先探討為何有不婚現象,是婚姻本身的缺失?或是個人心理、社經地位導致的?經濟狀況是否也佔大部分選擇婚不婚的原因?最末也請律師提供法律上的建議。
  本書分成三大部分,二十二個主題,三十餘個案例,全方位探討單身時代的家庭觀、社群觀、理財觀。

各界好評推薦

  (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何篤霖|主持人   
  李怡貞|律師 
  呂秋遠|律師、作家
  呂   捷|歷史老師、主持人
  林萃芬|心理諮商師
  邱沁宜|主持人
  許常德|資深音樂人、作詞人
  陳亞蘭|主持人、演員、歌手
  楊斯棓|《要有一個人》作者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作家
  蔣理容|蔣渭水基金會董事
  譚敦慈| 長庚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越綏


  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也是著作等身的作家。專業兩性與家庭諮商師,菲律賓大學公共行政管理碩士(MPA)、美國哈佛大學東方民族基金會研究員、美國心理諮商協會(ACA)會員、美國婚姻與家族治療協會(AAMFT)會員、美國心理發展基金會(PAIRS)講師,電視與電台節目主持人。

  早年即投入婦運、民運及社運活動、熱心公益。1995年成立「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並籌設收容中輟未婚媽媽及其子女的「麻二甲之家」,讓弱勢單親在生命的轉彎處擁有重生的力量。著有《黃越綏的高齡快樂學》、《黃越綏的解憂攻略》等作品。
 
  經歷
  總統府國策顧問
  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諮詢」委員
  內政部「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委員會」委員
  國防部心理輔導顧問
  台北市政府「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政府「台北市社會福利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家庭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921 地震全國救災兒福召集人
  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榮譽觀護人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發起人
  成人及青少年監獄輔導講師
  台北市榮譽市民
  績優公辦民營社福機構負責人
  「恁祖媽來了」podcasts節目主持人

 
 

目錄

Contents
自序
前言 單身、不婚,人生從此一路綠燈?    

Part 1      新時代的不婚自由    
不婚族的自我糾結    
紛紛擾擾,堅守自我最自在
我有承諾恐懼症    
我的家庭是座很有挑戰性的喜瑪拉雅山    
不婚要抵擋的各方暗箭    
如果放棄堅持自我,是否就結得了婚?    
養兒育女,其實是種經濟學    

Part 2     不婚人生面面觀    
「你沒有獨身生活的能力」
快樂是從心啟動,而非婚姻    
兩人溝通太麻煩,就是想自由生活    
當床伴認真時    
我的社群,讓生活更開闊    
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    
閃婚,風險自負
危險情人令我對愛止步    
終於想婚,卻已失去社交動力?    
我們都是接不上線的怪胎    

Part 3      不婚族的身後事    
無論生前或死後,我的事我做主    
我與父母其中一方先過世,該怎麼辦?    
我會不會孤獨死    
你需要「同居協議」    
專欄  給單身者的遺產規劃建議――蘇家宏律師    
專欄  單身/未婚者的相關法律問題疑義――    

結語    

 
 

前言

單身、不婚是否從此幸福?


  在我們的生活中,包含每個人的身邊,隨時都可以發現一些令人莞爾的現象。

  每當一群未婚的成年人聚集在一起,在一陣天南地北的閒聊後,通常就會不由自主地感慨起,當今社會要尋找一個好的結婚對象,是多麼辛苦和艱難的大工程等話題。

  要不就是其中有人開始訴說悔不當初錯過姻緣的陳年往事,當然也會有人,趁機為單身不婚主義而大放厥辭的鼓吹。

  而同樣的埸景若換成一群已婚的人們,可能由於已為人夫人婦的身分和角色的改變,不好直言婚姻的對錯,只好轉移焦點,批評起政府和社會福利種種,頭頭是道,鏗鏘有力地給負面的情緒找到出口。

  可是聊到了最後,仍然會老調重談地數落起另一半、對婚姻生活的不滿,且信誓旦旦的表示,若是上天願意給第二次的機會,他╱她是不自由毋寧死,再也不會走進婚姻的殿堂。

  這就是人性的常態和性格上的弱點,對於得不到的,永遠存有美好的憧憬與想像。當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獲得了,反而把對方當成獵物,製成標本掛在牆上展示,既不稀奇也不珍惜。

  婚姻到底是什麼?

  我有一位四十餘歲忘年之交的朋友,當他知道我要寫一本關於不婚族的書時,他竟然提醒我說,單身和不婚的現象,現今已經不只是流行,還是種高冷的時尚。

  我問他為什麼?他直白地說,其實目前多數還存在的婚姻,都是些靈魂空洞的怨偶們,否則離婚率不會這麼高。

  只因為透過婚姻的結合,彼此有著太多人事物的糾葛與牽絆,包括捨不得的既得利益掛勾,又害怕失婚後的孤獨,更擔心老了沒伴可以彼此照顧。

  他一直是單身,所以認為不婚族在心態上、對愛的認知上,要比已婚者更簡單和單純多了,倒是他自己承認,對於情傷的適應度可能會脆弱些。

  他不否認在對於愛情及婚姻的冀望幻滅後,就立志強大自己,一定要學習如何獨立不婚的過好此生。他還用揶揄的口吻笑說,他要鍊成金剛不壞之身,確保可以活到一○一歲。

  我反問他,希望活到這麼長壽,難道真的不怕孤單和寂寞嗎?真的從來沒有動過結婚生小孩的念頭?確定能貫徹始終選擇不婚而孤老終生?

  他不假思索的回說,人是感情的動物,而一生中只要能夠真正談過一次戀愛,也許結果未必盡如人意,但只要自己真正的領悟到,愛情到底是什麼樣的滋味也就夠了。而且戀愛和婚姻可說是兩碼事,萬一找錯了結婚對象,除了會在覺悟中,漸漸的失去靈魂的自由,還要賠上漫長的歲月與生命體的磨難,也罷!

  其實,據我的了解,他是一位從他父母親不幸婚姻的經驗中,長年背負著痛苦的陰霾與記憶成長的孩子。這導致他欠缺自信,對親密人際關係的社交、婚姻與為人父親的角色,無形中衍生了巨大的恐懼和排斥。

  其實單身和不婚現象的背後都有許多複雜的因素,並值得深思與探討。

  其中重要的一點是,隨著時代的不斷改變,婚姻制度已經從早年獨裁政治和封建社會的道德束縛,演變進展到今日的自由民主,現代化思想的開放與文化的多元化。

  從前婚姻往往會被視為是人生一個必要或重要的里程碑,甚至透過聯姻而藉以擴展及維繫社會的人際關係。

  尤其婚後生兒育女,彷彿是種自然傳宗接代的定律,不但雙方都可以延續與原生家庭的血源與親情關係,更是生產報國為社會貢獻了心力。

  可是對於時下的年輕人而言,即使已經給了他們更開放的人生空間以及選擇婚姻的自由,但來自社會的道德壓力終究還是存在的,甚至認為不婚或不生,都是某種自私自利的行為。

  除了個人的價值觀與意志外,大部分的人也都承認,婚姻需要緣分。「緣」就是對象與機會的出現,至於「分」則是機會的把握與成全。因此也不是想結婚就能夠結婚。

  但婚姻不只是要對另一半負起法律上的責任與承諾,一旦生兒育女為人父母後,還要負起教養兒女的社會責任,這可是相當艱巨的大工程。

  因此很多不婚族,若不是心態上還沒有準備好,就是害怕面對現實的生活考驗,以及扛不起這麼重的擔子與壓力。有許多人更願意用其他的形式,去探索自己的人際關係,希望即使選擇不結婚,也能夠讓自己得到更多生活上的滿足感。

  相伴需要證書羈絆嗎?

  我的一位姊妹淘,跟她的伴侶從年輕相識到今天,他倆都是單身,卻一直處於不結婚的同居狀態,時間已經超過了半世紀,兩人也從少年到白頭。

  儘管周遭的親朋好友都紛紛力勸,但他們就是無動於衷,完全沒有辦理結婚手續的意願,對他們而言,時間就是檢驗愛情的最佳證明,不須靠一紙官方的結婚證書來保障,而這就是他們對真愛的信仰與詮釋。

  加上隨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還有個人自由意志增強的現象,人們可能更傾向於追求事業、興趣和個人的成長,而不是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照顧與牽絆。

  尤其在少子化的世代,獨生子女的家庭居多,每個父母親無不把他們當心肝寶貝,加上還有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等長輩的多方關照下,獨生子女可說是既得寵又被照顧得無微不至。而負責教養的父母親,更是天天處於放在手心怕捏死,放開手又怕它飛了的緊張與焦慮中。

  這結果,造成了單生子女們對原生家庭或父母親產生過度依戀與依賴,無法在生活中學習到真正的獨立和謙虛的自律,反而容易變得比較自大自私或冷漠,甚至一般的情商也都顯得比較幼稚和不成熟。
縱使他們在經濟背景上不成問題,且在家長的協助之下,好不容易完成了學校的學業,但一走出了社會,開始接受嚴峻的現實環境以及複雜人際關係的適應挑戰時,往往會因性格上的脆弱而經不起考驗。

  這也是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埋怨,已經是中年的子女,居然可以採取不婚也不工作的態度,並理直氣壯的當起啃老或躺平族。

  廿一世紀的科技突飛猛進,在快速進入了AI及元宇宙的虛擬世界裡,資訊爆炸與現實交錯的網絡世代,不僅僅只是讓個性內向或有社恐症的人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避風港;其實對於多數年輕人而言,高科技產品也是他們現實生活中的養分。

  只要在電腦上手指按鍵,透過各種網路平台,迅即可以隨時打發寂寞的時間。值得去探索的網路宇宙秘境,實在是浩瀚無邊,在有限的生命中卻已經有着無限的誘惑,正等待著新世代的人們去挑戰和冒險。

  尤其千禧年(公元二○○○年)後出生的孩子,面對的是一個AI問世的高度競爭社會,卻又強調極端重視個人自由與自主的年代。因此,為人父母者也應覺悟,除了陪伴和聆聽外,對子女的生活教育,以及家庭觀念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式微了。

  除此以外,少子化及高齡化社會結構相乘改變最大的影響,就是年輕人不再會魯莽的選擇早婚。有主見的年輕人從學校畢業後出社會,通常都會先適應職場的環境,然後開始斜槓生活,最後再找份自己喜歡又安定的工作。等到了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最好是又有了積蓄後,才會開始認真的思考是否結婚的問題。

  加上事業上的衝刺,都需經過長期的努力和考驗,因此不論男女,能夠達到這個標竿的適婚年齡,都已經到了卅五歲的邊界。

  比較令人欣慰的是,這個世代的不婚族,有些人已經可以給自己的愛情觀,透過理性與務實的分析,並把性交、戀愛、婚姻,的關聯性切割並理出自己喜歡的紋路來。

  在這種潮流趨勢下,一旦早婚的話反而會被訕笑,質疑就是避孕的知識太差,才會出現如此先上車後補票的冏境。

  總之,跟時下的年輕人談論婚姻,對他們而言,無疑是比較沉重又沒有太大意義的議題,而長輩們若不識趣的一再催婚的話,也只會換來自討沒趣的下場。

  相對的,即使大齡單身族們的內心不是真的不婚,但也會因各種因素而拖延時間,通常不是採取迂迴策略,就是用逃避的方式,來應對長輩們的催婚。

  經濟是婚姻的絆腳石?

  曾經有一對父母,兒子失戀後走不出痛苦的陰影,進而進入不婚、啃老的生活模式,令他們相當的苦惱。

  兒子已經讀到碩士,寧可每月補貼長輩的房租,也不願意搬出去住,更遑論重新談戀愛或接受相親這些事。

  兒子每天從工作職場回到家裡,除了不經心的跟他們兩老打個招呼外,連吃飯時也不斷地在滑手機。飯後便進房,關上房門,開始坐在電腦前面。有時情緒不佳,還會在門把上掛著「請勿干擾」的牌子,氣得年長的父母親不知如何是好。

  最荒謬的是,兒子曾經用嚴肅的口吻警告他們說:「我是你們唯一的兒子,我已經成年了,有自己想過的生活方式,你們最好尊重我不要再管我,否則你們若真的趕我出去的話,請問將來有誰會來替你們送終?」

  「再說將來等你們真的老了走了,房子還不是得留給我嗎?而我已經有了安身之處,你們還有什麼好耽心的?又何必一定要逼我結婚?目前的離婚率這麼高,萬一將來離婚的話,到時候我的房子恐怕還得分給她一半,那才真的是人財兩失,你們樂意嗎?」

  過去在重男輕女的社會,女性在職場總是受到貶抑和歧視,即使能力再好,也還是會受到同工不同酬的待遇、升職的玻璃天花板,甚至還有不少職場性騷擾的霸凌事件頻傳。

  事實上,不少長輩至今還存著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遺毒,依舊會積極的安排或催促女兒的婚事,並堅信「女人沒有婚姻就沒有幸福可言」的謬論。也有𣎴少的女性,還真的會選擇依賴婚姻,並從中獲取經濟上的支持。

  但如今絕大多數的女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女人在職場上地位的提高,同時也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及獨立性,所以不但懂得理財投資,更懂得享受生活。

  雖說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這也是讓年輕一輩的女性,會在找不到理想的結婚對象時,寧缺勿濫的選擇不婚,反過來更愛自己的原因之一。

  有一位和我年齡相仿的大學同學,他就是終身不婚族的表率。他從年輕就很懂得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至今周遊列國,已經超過六十幾個國家。

  在十幾年前我們曾經有過這樣的對話,我告訴他我真的很羨慕他的抉擇,可以活得如此這般的瀟灑,既沒有太多人情世故的包袱,又有經濟能力,可以隨時自由的拿起行囊說走就走。

  他卻在無意間吁了一口氣:「雖然妳一生都當個為人點燈的人,但妳的子女長大後他們也會回饋點亮你。不像我,表面看似風光且走遍天下的山川美景,但還是必須一個人摸黑回家,永遠看不到前方有一盞為我點亮的燈。」

  雖然我強調他就是一盞隨時可以自動發光的燈,但他苦笑地告訴我,同樣是燈,但亮光和溫度不一樣。

  其實我真想告訴她,單親的我,好不容易把三個子女拉拔長大,且都已經成家立業,但他們都不在我的身邊,所以卅多年來,我一直都是為自己開燈的獨居者。

  最後我問她,後悔不婚的選擇嗎?她搖搖頭給了我一個非常肯定的笑容。

  整體來說,單身和不婚的現象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世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背景和情況也都不一樣,而每個人的選擇更是獨一無二的。

  不論結婚的快樂指數或是單身的快樂指數,都是個人主觀的感受,如人飲水只有自己最清楚了。

  既然時代已經不同了,因此幸福與否應該不是取決於是否擁有婚姻的狀態,反而是在於個人對自己生活的滿足度和自我實現的目的。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535969
  • EISBN:978957053602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1MB

會員評鑑

4.5
7人評分
|
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24/12/19
隨著現代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婚姻逐漸從必然之選變為個人選擇。對於許多人而言,「不婚不生」的生活模式不再是一種壓力下的無奈,而是基於對自由、獨立與個人幸福的追求。透過兩性專家黃老師的分享,更能讓不婚者、子女選擇不婚者…都能夠更認同這個自由選擇,活得快樂寫意👍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4/12/19
有時我們會羨慕成家立業有家人愛人的情感依賴依靠,也會羨慕單身自由無需考慮別人,只要滿足自身需求, 自由自在。但是青春有限 ,人生也沒有回頭路,有這本書 前輩的人生感悟 ,是不錯的參考。
展開
user-img
0.5
|
2024/12/10
乍看書名,我原以為作者是以貼近不婚主義者的角度,探討不婚的可能性與優勢。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感受到一種矛盾與不協調。書中所呈現的三十餘個案例中,絕大多數(約九成)以不婚者最終不幸福、失敗或可悲的結局作收。

作者的語氣,乍聽之下像是一位關心晚輩的長者,但與許多不婚主義者經常遇到的來自上一輩的質疑或勸戒其實無異。書中藉由“不婚的悲慘後果”或“不婚者最終‘想通’找到‘幸福’”的案例,試圖在“為你好”的語氣中傳達某種警示,似乎暗示不婚是一條充滿風險的道路。

經過仔細反思,我認為這本書的書名若改為《你不婚,然後呢?》或許更貼切。這更能反映作者以“有智慧的長者”姿態,向不婚者提出的質疑與隱含的勸誡,而非純粹提供不婚選擇的支持與探討。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4/11/18
劇透警告

值得一看

閱讀起來無壓力,裡頭的分享都是生活中會遇到的事情,是一本非常好閱讀的書,對於我們一些不婚的人非常有感觸!!
展開
user-img
5.0
|
2024/11/15
這本書彷彿一盞明燈,照亮了我人生的岔路。在這個超單身時代,我曾感到迷惘,但黃越綏老師的智慧之言,讓我重新思考了婚姻與幸福的意義。她不僅點出了不婚族可能面臨的種種挑戰,更提供了實用且溫暖的建議,讓我更有勇氣面對未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指南,更是一份溫暖的陪伴,讓我不再孤單。身為一名不婚族,我常被問到:「你真的不後悔嗎?」讀完這本書,我終於能給自己一個最滿意的答案。黃越綏老師用專業且深入淺出的方式,解析了不婚背後的種種因素,讓我更了解自己的選擇。這本書不僅解答了我的疑惑,更讓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感謝黃老師,讓我明白,不婚並非人生的終點,而是另一種幸福的開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不婚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的思考指南。黃越綏老師的智慧,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價值觀與人生目標。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我們常常感到迷失,但這本書讓我找到了內心的平靜。感謝老師,讓我明白,無論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忠於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心際迷航記|最終章>>陪你穿越迷霧找到最好的路,心靈導航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