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寫字給詩的每天──贈言幾句
田運良(詩人、佛光大學教授)
幾乎是每天或晨午或暮夜,Line或臉書,總會不時傳來隨興寫上的幾行詩,字清樸、情簡白、意深遠,是他、耄耋華齡猶精神熠爍的林煥彰,每天向世界問候打招呼的獨特方式。而他就如自深淵谷壑中拯救卑微我己地、如從高嶺群峰上解放壯闊我己地,孜孜營營鍥而不捨、瘋狂連續寫了半世紀,無畏無憾、歡喜感恩、真誠摯切地寫著寫著寫著……,林煥彰獻給詩的每天,有字為證。
煥彰兄擅寫現代詩、童詩、兒童文學早負盛名,早於三十餘年前,我們同職聯合報系時認識,他主編《泰國世界日報》副刊、我初任《聯合文學》助編,文學交往不多,真正再熟稔時,是我到佛光任教、他出身宜蘭礁溪,煥彰兄便是我這些年策辦蘭陽文學獎、開蘭吳沙文學微旅行、龜山島文學微旅行、文學名師講座、《宜蘭文學讀本》編選等,諸多在地文學事務的當然第一主角,甚而「蘭陽文學與文化」、「現代詩及習作」課程上,屢屢帶學生到礁溪路老街、轉運站口,親自領讀形象門面牆上他〈礁溪,最後一站〉的家鄉詩字……
詩裡我們更親密了,乃至即今佛光大學雲五圖書館書櫃裡、我研究室書架上,正存藏著林煥彰《生肖詩畫集》一連厚厚大大、重磅連巒好幾冊詩畫集:羊年《吉羊.真心.祝福》、猴年《千猴.沒大.沒小》、雞年《先雞.漫啼.大吉》、狗年《犬犬.謙謙.有禮》、豬年《圓圓.諸事.如意》、鼠年《鼠鼠.數數.看看》、牛年《好牛.好年.好運》、虎年《虎虎.虎年.有福》、兔年《玉兔.金兔.銀兔》、龍年《玉龍.祥龍.瑞龍》,以及今年重磅上架的蛇年《黃蛇.精靈.飛騰》,煥彰兄每本都揮筆落款、致上勉語,惕勵著青春學子、詩友後進詩途上勇闖奮進。他的努力不懈、他的持之以恆,一如幾句碑銘是鎸入青史的時間刻痕、一如幾卷墨硯是豪情揮毫的文房瑰寶、一如幾冊籍典是靈思集編的跨代重鎮。
煥彰兄每日每日字的書寫積累,既有童心諧趣、又富意致質感,抒發描摹對人文風情的憧憬想像,總有浸溺攸關生活故事的種種深層對話,常常是一景一物或一情一事、一山一水或一草一花等的細密觸發,打動於啟筆書寫之原意初心,驚艷成終章結篇之如願達成。展列偉壯的十一巨冊陣容,數千首詩刻鐫、數百幅畫墨彩圍成傲視現當代難再超越的輝煌里程碑,偉岸巔峰當前,請容我駑鈍靦腆而不敢不該言序論評,謹期待明年(2025)萬馬奔騰(馬年)之風雲際會,磅礡集成十二生肖之詩畫全集,勢當萬丈輝耀當代台灣詩壇。
謝謝林煥彰,就繼續寫字給詩的每天,也給晨午暮夜、也給逐年生肖、也給人間國度、也給歷史千秋。
推薦序
滄海一詩
謝武彰(詩人、兒童文學家)
常常聽說做事要有恆心,但一般人總是說歸說,能以畢生之力做某件事的人,畢竟是少之又少。能持之以恆一路前行,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穫,而成為眾人的典範,道理其實並不深奧。
煥彰兄,以不凡的毅力,寫詩已然超過一甲子。直到現在還是天天寫詩、處處寫詩,車站、車上、路上、旅途、旅館皆是書桌,旅次即刻抒懷,真是到了無事不可以寫詩、無處不可以寫詩的境地。作品完成以後即刻發布群組,好像古代詩人題詩在酒館、寺院牆壁,感懷散發在人間。
煥彰兄把生活寫成詩,把詩寫成生活,這是一般人所難以企及的。正如曹孟德在〈龜雖壽〉中說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其中,還得兼顧柴米油鹽,那就更令人欽服了。其寫作時間之長、作品數量之多、質量之厚,還能常常有詩、處處有詩,放眼現今四下,還無人出其右。
魚與熊掌,往往不可兼得。煥彰兄卻在現代詩及兒童詩雙管齊下、左右逢源,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這兩個領域,都有亮眼的成績。回想五十年前兒童詩剛剛萌芽時,大多數作者還在摸索階段,幾位現代詩有聲量的詩人,就不明所以地主張,兒童詩應該如何如何發展?該如何如何寫作?似乎想把現代詩的路線之爭,移轉到兒童詩,當時曾經引起一些波瀾。幾位兒童文學圈的朋友看就有氣,我勸朋友們不如靜下心來寫作。因為兒童詩才剛剛出發,像一個學走路的嬰兒,有誰會要求嬰兒走路,得像模特兒走T台?站著說話不腰疼,諄諄言者自己根本也做不到。我勸朋友聽從內心的指引,並且「讓子彈飛一會兒」,看看情況再說也不遲。半個世紀很快就過了,當年聲量很大的幾位詩人都已隨風而逝,可惜說很多、做極少,本身並沒有留下什麼兒童詩作品。反倒是被點名的人,多少都有些作品,流傳在兩岸三地及僑社。其中,似乎有某種不可說的天道。
想起這些高高在上、自以為是人,煥彰兄的自持謙和、低調力行、自強且不息,把吃苦當作吃補、把吃虧當作體會,甚至委曲求全,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更加難能、更加可貴。一九九九年,亞洲兒童文學大會在台北市召開,如果不是他一肩扛起繁瑣的籌備工作,這個會能不能順利召開,還是一個未知數。幾個檯面上的人物,似乎與自身無關,就是當個「便頭家」,誇誇其談而已。空的杯子才能裝水,道理簡單明白。而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魚與熊掌,往往不可兼得。煥彰兄不但寫詩勤勞,對於兒童文學的公共事務,也投注相當的熱誠與心力。兒童文學學會如果不是他的奔走、擔起蕪雜瑣碎的組成工作,這個會是否能順利成立,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因為,當時台灣還在戒嚴狀態中。還有大老級人物,原先並不十分贊同此事。所幸,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整合各方人士,學會才得以成立並運作至今,已過四十年。
儘管隔著海峽,兩岸的兒童文學作品早已悄悄流通。大陸的同行、令人讚賞的佳作、大名鼎鼎的作家、各文類的風流人物,都是令人好奇的。於是,煥彰兄率先組成大陸兒童文學研究會,後來再立案為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開展兩岸兒童文學的交流。並在一九八九年八月組七人訪問團,到大陸會見各方文友,兩岸兒童文學的交流才得以正式開局。這兩岸兒童文學的破冰之旅,至今已過三十年。煥彰兄還推動中韓兒童文學交流,一九八五年八月,童詩五家才得以訪問釜山,已近四十年。
魚與熊掌,往往不可兼得。煥彰兄還倡議興辦世華兒童文學館、創刊多種詩刊、個人講學、擔任駐校作家、參與學術會議與交流、協助同行及提攜後輩、登基隆山超過兩百次等等,諸事一路並行,謙虛自持並默默耕耘作品和人生。這些看似只是日常工作,但總合起來的體量卻十分龐大,耗費諸多寶貴的時間,這也是煥彰兄文學生命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在現代詩和兒童詩雙管齊下,寫詩和做事又等量齊觀,把個人的正能量發揮到極限,而且成績亮眼,簡直就是一個超人。一個人發揮潛能散發出來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議。
煥彰兄曾說:「人死了,讓詩活著」,這是寫詩的理想境界,但是能如願的詩人,其實並不多。有的詩人下筆如有神,作品流傳千年;有的詩人終生苦思,毫無所獲。唐朝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詩裡的鐘聲已繞樑了一千多年,而且還會繼續迴盪在時光裡。張繼的鐘聲慰藉了古人、今人和未來的人。其人雖然不可考,他的詩卻非常長壽。瞬間感懷,千古流傳。張繼辭世千年,他的詩仍然活著。
煥彰兄以超強的行動力及創作力,每年一冊的生肖詩系列即將完成十二年的循環,囑咐寫幾筆為序,我自是惶恐不安。由於自己在現代詩的經營顆粒無收,打擊率幾乎為零,自覺無力對強打者指說該如何如何揮棒。只能繞道以他的為人、作文及處世,說道說道能寫出好作品的緣由。大家常說文如其人、人品即文品,以煥彰兄的為人及處世皆純淨如水,沒有化學添加劑和調味料,文章可觀是極其自然的事。
詩人放飛自我,向人間發出抒懷,向時光寄發作品。滄海桑田中,即便僅有一首詩或一句詩流傳,便不枉此生。立言這麼困難的事,煥彰兄已經悄悄完成了。
苦短人生,起伏顛沛,苦辣酸甜,其中有詩。
伏櫪老驥,鼓起餘勇,繼續前行,其中有詩。
讓詩,活著……
2024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