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 電子書
為什麼對方總是聽不懂?認知科學為你揭曉溝通的本質與解決方案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32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為什麼對方總是聽不懂?認知科學為你揭曉溝通的本質與解決方案 (電子書)

「何回説明しても伝わらない」はなぜ起こるのか? 認知科学が教え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本質と解決策

  • 定價:400特價:300
  • 特價再88折:264
  • 優惠期限:2025年03月31日止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說再多遍,你還是抓不到重點?
為什麼你說得天花亂墜,我卻仍聽得一頭霧水?
對於同一件事,為何會出現截然不同的解讀?
 
澈底解決你的溝通焦慮
揭開一流人士活用認知科學的成功祕密
 
「已讀」≠「理解」?
「傳達」=「溝通」?
那些在職場、學校、家庭、伴侶關係中
「傳不出去的訊息」究竟是哪裡出了錯?
人際間的誤解與衝突,其實都源自於我們不可靠的記憶力?
 
《NHK》《朝日新聞》《週刊東洋經濟》各大媒體話題發燒書
日本頂尖商業雜誌《PRESIDENT》專文推薦
 
菁英領袖、專業教練都在使用的認知科學溝通法!
承認人與人之間彼此無法真正理解,才是「溝通」的起點!
 
  擺脫「我不是早說過了?!」「我都說得這麼簡單了……」的執念,
  因為問題不在於你「怎麼說」,而是對方「怎麼解讀」。
  ☑覺察自己和對方的「基模」(schema),建立「有效傳達」的基礎!
 
  「話說出口」≠「能被聽懂」,「進入視野」≠「看得清楚」,
  人類的理解力在「觀點的偏誤」下,記憶很可能「被竄改」。
  ☑掌握深度影響人類思維能力的認知科學,才是「精準溝通」的關鍵!
 
  作者身為活躍於日本和國際舞臺的發展心理學與認知科學家,帶你探索溝通與科學的奧祕。
 
  3個基本思維,不操控也能打動人心:
 
  ①──人在誤解中生存
  .知識和思維框架(基模)因人而異
  .人會將自己的價值觀神聖化
  .人的記憶「會被竄改」且容易遺忘
 
  ②──比「表達技巧」更重要的事
  .隨時保持傾聽
  .讓情緒成為夥伴
  .讀懂意圖
 
  ③──從認知科學出發的溝通姿態
  .在具體與抽象的解說間靈活切換
  .透過後設認知能力察覺盲點與偏見
  .磨練「高手的直覺」
 
得獎紀錄
 
  ★日本亞馬遜「新書大獎2024」NO.1
  ★《語言如何誕生和進化?》作者最新力作!
  ★出版3個月即突破10刷
  全國書店熱賣12萬冊高踞暢銷排行榜NO.1!
  ★榮獲「HR Award 2024」書籍部門優等獎!
  ★榮獲1萬名商業領袖票選2024下半期最佳商業書TOPPOINT大獎NO.6!
  ★入圍日本「IT工程師書籍大獎2025」!
  ★入選Apple Books【編輯選評2024最佳圖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今井睦美(IMAI MUTSUMI)
 
  慶應義塾大學環境情報學部教授、國際認知科學會(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日本認知科學會榮譽顧問。
 
  一九八九年修畢慶應義塾大學社會學研究科後期博士課程。一九九四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博士。專攻認知科學、語言心理學、發展心理學。
 
  主要著作有《語言與思考》(ことばと思考)、《學習是什麼》(学びとは何か)、《英語獨學法》(英語独習法)、《解開詞語發展之謎》(ことばの発達の謎を解く)。合著作品包括《 語言如何誕生和進化?》(言語の本質 ことばはどう生まれ、進化したか,獲亞馬遜「二○二四新書大賞」)、《學習言語的機制》(言葉をおぼえるしくみ)、《解不開算術文字題目的孩子們》(算数文章題が解けない子どもたち)等。
 
譯者簡介
 
卓惠娟
 
  任職出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啟人生,旅居日本三年返台後,逐步實踐二十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譯有《三星內幕》、《佛陀教你不生氣》、《淡定生活手帖》、《未來記憶成功術》、《蘇格拉底辯證交涉術》、《相信靈魂轉生,改變人生》、《改變人生的超速習法》等。
 
  部落格:譯網情深blog.roodo.com/lovetomo
 

目錄

前  言  根基於認知科學的溝通本質與解決方案
第1章「說出來就能被理解」只是人類的「妄想」?
第2章「你的訊息未傳送」、「已讀亂回」,溝通究竟出了什麼錯?
第3章  將認知科學應用於職場和日常生活的有效溝通
column揣測別人的心理=解讀對方的意圖?
第4章  超級溝通者必懂!破解無效溝通的訣竅
column促進組織與社會發展的「資金籌措與運用」
終  章  超級溝通者都具備的「敏銳直覺」
結語
 

前言
 
根基於認知科學的溝通本質與解決方案
 
  我們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無法精準傳達我們真正想說的話。
  無論你說多少遍,對方依然掌握不到重點。
  沒有依照指示完成交辦事項。
  沒有遵守約定的交期。
  對方誤解了你的意思,導致進度大幅落後。
  都解釋到口乾舌燥了,下屬或孩子卻仍一臉茫然。
  對方忘記了重要承諾,以致搞砸工作或引發爭吵。
  不論是在職場、家庭還是學校,類似上述的溝通困擾總是層出不窮。
  因此,本書將從認知科學與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我們在溝通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剖析其本質並提出解決之道。
 
  無論是對認知科學與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抑或期望在工作中與主管、部屬、同事以及客戶建立更順暢合作關係的商務人士;每天面對學童,想要精進教學方法的教師;渴望與伴侶、孩子、親友或鄰居相處更融洽的人;曾經閱讀「表達方法」、「說話藝術」、「解說技巧」等相關書籍,卻未能收到預期效果的讀者,本書將從全新的視角與思維,提供大家實際有效的溝通方法。
 
  關鍵不在於「表達」,而是「解讀」
  為什麼從認知科學與心理學的觀點出發,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溝通等日常行為?
  這是因為我們所謂的「溝通」,其實是奠基於形形色色的認知能力(理解話語、掌握脈絡、記憶、回想以及想像等)之上。
 
  此外,溝通還依賴於認知中的「基模」(Schema)(見三三頁)。「基模」是一種內在的框架或模式,我們每個人腦中都有一些「理所當然」的想法,而這些「理所當然」的內容因人而異。
 
  由此可知,我在前文中提到「無法精準傳達我們真正想說的話」的困境,正是因為無法克服彼此「理所當然」的差異,或者是認知能力未能有效發揮作用的緣故。
 
  就像那些過去相信天動說(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日月星辰環繞地球運行)的人,即使你說得口沫橫飛,也很難讓他們理解「其實是地球在自轉」的事實。關鍵不在於說話者的「表達方式」,而是接收者「如何解讀」。
 
  基於這些問題的本質,本書提出的解決之道並非僅僅著重於「改進表達方式」、「換個說法」或「不厭其煩解釋到對方聽懂為止」。要實現「良好溝通」不可或缺的前提是:必須了解到「人們為什麼會漏聽訊息?為什麼會曲解、誤解甚至遺忘訊息?」同時也需要思考,應該如何將訊息精準傳達給具有這類特徵的人。
 
  本書除了分享上述的觀點,還透過訪談溝通專家,整理出一系列能立即實踐的具體解決方案。
 
  我深切期盼這本書能為苦於「再怎麼費心解釋,對方都聽不懂」的人,以及希望提升溝通能力,在職場上取得成功的人士,帶來實質的幫助與啟發。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4171618
  • EISBN:978626417156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6MB
 

書籍延伸內容

人際間的誤解與衝突,其實都源於我們不可靠的記憶力|【天下文化】參展電子書,全展85折起!

會員評鑑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6
4.5
|
2025/03/18
「你怎麼還是聽不懂呢?我不是說了嗎?」

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說得很清楚,但對方卻還是一臉困惑,甚至做出與我們期待完全不同的行動。

真的很惱人,對吧?

這種「說了很多遍,對方還是不懂」的溝通困境,其實不是因為對方「不聰明」,而是因為我們沒有「對齊」對方的認知框架。

學習了很多溝通表達技巧仍然不管用?這本書從認知科學的角度剖析溝通問題,提出一個關鍵觀點:好的溝通不只是讓自己講清楚,而是讓對方真的聽懂。

你知道嗎?「說」和「傳達」其實是兩回事。

說清楚,不等於聽明白,這本書告訴你如何用認知科學提升溝通影響力?和我在《看得見的高效思考》所傳達的核心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兩本書可以一起買!

我想和你分享,閱讀完這本書後的四個洞察。

...

洞察一|我們以為對方懂,實際上他根本不懂

知識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

也許你聽過這說法。這是一個認知偏誤,意指當我們熟悉某個知識後,就很難想像不懂這個知識的人是如何進行思考的,甚至誤以為對方也應該懂。

比方說,對於資訊圖表設計者來說,資訊視覺化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概念;但對於第一次接觸的人來說,他可能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

我想到在企業講授數據視覺化的主題時,最常遇到的一個問題:當專業人士試圖用圖表來表達數據時,他們往往會選擇自己覺得「直覺」的設計,卻忽略了觀看對象的認知背景,是否也能同樣「直覺」的一看就懂?

再舉一個常見的案例。

有些專家或文章會告訴你:餅圖是最糟糕的圖表。

因為它無法準確比較出比例上的差異。但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受眾是沒有數據分析背景的人,這些人可能對餅圖最爲熟悉,甚至覺得其他圖表是「難懂」的。

你還會「堅持」是用你「覺得對」的圖表嗎?

這說明了什麼?當我們在溝通時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視角,而要先理解對方的知識背景與認知結構;避免用我們的專業思維去強加給對方,而應該找到他們可以理解的表達方式。

...

洞察二|訊息的結構,比說話流暢度更重要

大腦的「工作記憶」容量有限,如果接收的訊息結構不夠清晰,受眾很容易聽著聽著就放空了。

因此,有效溝通的關鍵不在於說得流暢,而在於結構的清晰度是否足夠 ?無論是口說、圖像或其他表達形式,訊息是否有結構、是否能傳遞清晰的觀點都是最重要的,決定了對方能否吸收與記住。

比方說,我要向團隊解釋新的產品策略:

方式一|線性說明:這次的策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市場分析,第二部分是產品優化,第三部分是行銷推廣。首先,我們來看看市場分析的部分。

方式二|結構說明:這次的策略圍繞「如何提高市佔率」展開,我們會用「市場分析、產品優化、行銷推廣」這條主線來推動,最終目標是提升轉化率。

乍看之下兩種方式都有結構性。若只是短短十分鐘的內容倒是沒有太大區別,但若是超過三十分鐘的說明內容,第一種方式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相對來說,第二種方式明顯更有層次感,是採用金字塔結構,讓聽眾從一開始就掌握「核心問題」是什麼,然後再導往「解決策略」與「執行步驟」的邏輯,就不容易迷失在細節中。

...

洞察三|視覺化與比喻,讓抽象概念變得直觀

比方說,解釋「複利效應」可以直接給數學公式,但這對數學不好的人來說很難理解。

如果像巴菲特用「比喻」的方式說明:複利就像滾雪球,雪球越滾越大,時間拉長後成長速度會大幅提升。

我想,大多數人就能秒懂。

在解釋抽象的數據時,利用視覺化展現為直觀的畫面會更好理解。比方說,要如何表現出全球溫室氣體的變化?

一般可能會選擇折線圖或長條圖等圖表形式來展現,但有沒有更直觀好懂的方式呢?像是畫出一個「被熱氣包圍的地球」並用顏色變化來顯示不同時期的溫度變化。

這樣的一張圖,或許更能讓大家立刻感受到地球變熱的趨勢,比冷冰冰的數據圖表更有衝擊力。

讓對方理解,比自己講得精確更重要。

透過視覺化與比喻,能有效降低理解成本,讓訊息傳達更具影響力。

...

洞察四|溝通的本質不是說完整,而是對方能使用

今井睦美強調,真正有效的溝通,應該讓對方不只是聽懂,還能「內化」並加以運用。

比方說,在向客戶提案時,報告清楚固然重要,但對方能否進一步向其決策階層說明更為重要。不少人忽略了這一點,只關注著眼前的提案對象,說明了鉅細靡遺的提案內容,卻不好使用。

在企業進行顧問與講授的過程,我也發現到:講解一個理論,遠不如讓對方試著實踐並應用這個理論來得有效。

與其告訴學員提升時間管理與工作效率的重要性,不如直接讓大家畫出自己的工作流程與時間分配圖,並找出可以簡化的環節。當人們實際動手操作時,才會真正內化所學習到的知識,而不是聽完就忘。

當我們想著如何讓對方「好用」的前提下進行溝通,可能會發現在內容準備與結構組織上都會截然不同。

...

用一句話來總結這本書。

「溝通的目標不是輸出訊息,而是產生行動改變。」

我想這是作者想要傳達的核心價值。

如果我們希望別人不只是聽懂、而是用得上,我們就需要調整表達的方式,確保對方能真正理解並應用我們所提供的訊息。

「高效溝通的關鍵在於 #對方的理解,而非自己的表達。」

當溝通失敗時,問題不在於對方不夠聰明,而是我們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表達。

無論是寫作、簡報、教學或策略溝通,成功的關鍵都在於:先理解對方的認知框架,再設計適合的表達方式,最終讓訊息真正被理解與記住,並產生行動變化。
展開
 

贈品訊息

載入中...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商業創意展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