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書畫門”事件發生後,國學大師季羨林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這一次人們更多關注的是他的人生經歷以及他的“私生活”。由於其特殊的身份、地位以及常年住在三〇一醫院的特殊環境中,人門無法真正走近季羨林,也無法真正的瞭解他、認識他,他的人生、他的經歷也就充滿了眾說紛紜的“謎團”。
為了回顧自己的百年人生,給世人一個最終的交代,季羨林先生親自致信溫家寶總理,要求調山東大學蔡德貴教授做自己的學術助手,協助自己進行口述歷史的工作。自2008年10月13日開始,直到季羨林先生去世前的2009年6月16日,蔡德貴教授協助季羨林先生進行口述歷史的工作,先後進行口述錄音75次,這是年近百歲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首次系統的、全面的、客觀的、真實的講述他的人生經歷。
在口述歷史的過程中,首次詳細講述家庭生活中與嬸母、夫人彭德華相處的細節,留德期間與伊姆加德的交往經過,以及任教北大後被北大校花的妹妹追求的種種經歷,以及人們非常關注的與前後幾位秘書的交往經過,皆為首次披露。凡此種種,皆為一位百歲老人在人生最後階段最真實感情的流露。而書中所涉及到的歷史人物也可謂前所未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郭沫若、胡喬木、喬冠華、胡也頻、丁玲、沈從文、鄭振鐸、林庚、吳組緗、老舍、梁漱溟、彭德懷、胡適、傅斯年、湯用彤、錢鐘書、金克木、馮友蘭所有這些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中舉足輕重的人物,與季羨林先生或為領袖、或為師長、或為同學、或為同事,凡此種種,皆可以從季羨林先生的口述中看到他們的身影,而眾多歷史人物的奇聞軼事,或可成為近現代史中不可多得的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