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雜誌
文訊 7月號/2018第393期 (電子雜誌)
各期珍藏 試閱
收藏試閱本 4
人收藏
適合平板

文訊 7月號/2018第393期 (電子雜誌)

  • 刊別: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 出版日期:2018/07/01
  • 定價:170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封面故事

每一位作家,就是一個文庫
──《文訊》35周年暨文藝資料中心開放

今年7月1日,《文訊》35周年,長久以來我們保存並發揚台灣文學,盡可能的探索研究與多元再現,期許文學成為文創產業的源頭活水,進步社會的文化底蘊;在「文藝資源與社會共享」的理念下,「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於這一天正式對外開放。
沒有作家,就沒有作品。「文藝資料中心」因此企畫出與眾不同的典藏重點:「每一位作家,就是一個文庫」,以作家全集暨資料彙編的方式作為典藏重點,不同版本、出版社的作家作品,以及其手稿、書信、照片、評論等相關資料,都是我們蒐集的目標。而應該要如何閱讀作家?或許就可以從著作和這些相關資料出發。
緣此,我們邀請二十多位學者、文史研究者,說說他們長期耙梳、研究某位作家的心得或偶拾,讓這些珍貴的經驗與收穫,分享給各個世代的文學愛好者。
 

編者的話

編輯室報告
35年雲和月


7月1日,是《文訊》35周年,「文藝資料中心」開幕的日子。很自然湧現一種心情,感覺像出席自己的畢業典禮。
從2003年1月,《文訊》大變動到現在,整整15年過去了,我很少有時間靜下來思前想後,或站在原地顧左望右。許多現實狀況接踵而來,我必須當機立斷,不容許太多思考及猶豫。偶而午夜夢回,面對孤燈孑影,或看到年度收支狀況和財務報表時,我才驚覺,我只是翻新裝修呢?還是整個改造重建?原來的五個人,怎麼會變成現在的三十幾人?
如果2003年1月2日那一晚,思考的結果是停刊解散,那只會是一時之痛。就不會有日後排山倒海的壓力,當然也就看不到今天出刊393期的《文訊》,今天開幕的文藝資料中心,更不要說七年前才開始經營的紀州庵了。
我們環顧周遭,有許多靈魂寶物,隨時可能散佚,而一旦掩沒,即將永遠消逝。我們警悟,不能繼續忽視這些沉默不語、看似過時卻珍稀無比的文學資產,應該有人護衛它們,賦予它們新的生命。我們相信,還有更多文學寶藏,像礦脈一樣,潛藏在暗黑之中,等待探勘挖掘,散發出應有的璀璨光芒。
世代凋零,許多疼愛、信任《文訊》的長輩過世了,但我們和他們的子女親屬,還常相往來,回憶他們的文學事蹟,整理他們的文學作品,這就是紀念他們最好的方式。相信,他們都會在天上看著、微笑著,我們一點都不孤單。
2013年《文訊》舉辦「作家珍藏書畫募款拍賣會」,見證也感受到許多高貴的情誼、動人的故事。我們承載了如此豐厚的餽贈與期待,今天是向各位稟報,我們多麼珍惜這一切,時時戮力以赴,以實際行動擔負起這份真心的信任與託付。
今天,是個起步,未來,迎接我們的將是一波波避不開的浪潮,一定會有潮起潮落,但都是各個世代文學的滋養,我們會更努力,我們心中充滿了感恩。
何其有幸!這條路原本崎嶇顛簸,如今已不再險阻難行,因為沿途有許多長官、朋友的攙扶、支持、打氣,感謝你們!有些是素昧平生,有些是第一次接觸《文訊》,第一次走進紀州庵,第一次知道「文藝資料中心」,但因為文學,因為閱讀,因為對社會的關愛與使命感,讓我們大家有緣連繫,今天才能相聚一起,感謝大家!
也盼望我輩同儕,文學界、出版界,一樣都能逢凶化吉、履險如夷,一起攜手走前進的道路。《文訊》全體同仁,帶著一顆顆維繫文學不死的初心,會堅定邁開腳步,哪怕是只能再多走大半天,多走一里路,對我們來說都是甜蜜幸福。

呼應「文藝資料中心」的宗旨目摽:「每一位作家,就是一個文庫」,《文訊》本期專題,特別邀請22位海內外作家、學者,就問學路上知識的獲得、研究的路徑、經驗的取材等,告知讀者,他們是如何閱讀作家,或許從一篇散佚的文章,一張泛黃的照片,一頁斑駁的手稿,一封塵封的書信;這些發現或偶拾,開啟了他們的研究論述。每位作者都分享了寶貴的經驗與收穫,讓閱讀的足跡,隨著文學的芬芳,世世代代延伸,無限綿長。
殷切期盼、興奮迎接7月1日的到來。同仁一片忙碌,拍攝影片,設計帖子,策畫展覽、活動;《文訊》專題催搞,啟動翻越世代的閱讀,體會當年文青的創作;「文藝資料中心」最後的趕工,除濕機、除霉機齊開,灰塵抹去,明亮再現。
腳下塵與土,胸中雲和月。倏忽35年,文學相伴,我們一起走過。
 

雜誌目錄

編輯室報告 ◆封德屏

人文關懷 
〈百草言〉 
從「五四」到「六四」 ◆黃英哲
〈夜語西窗〉 
賴恬昌的中國餐桌:回憶兼及回譯 ◆童元方
〈書寫台灣文學史方法論19〉 
鄉土文學運動的崛起與文學史轉向(上) ◆陳芳明

自由談 
〈島嶼殘酷史〉 
瘴母、瘧魔、癩病蟲──疾病的妖魔化想像 ◆何敬堯
〈粉筆胭脂〉 
文學與文學獎作為一種異物 ◆陳栢青
〈溫室效應〉 
愛的顏色 ◆許亞歷

談文論藝 
那段歲月的朗誦詩 ◆劉墉
你究竟在什麼星宿之下誕生──以一冊詩集在台灣留下印記的北影一(1930~) ◆李敏勇

人物春秋 
〈作家的批信〉 
台灣文學傳播的開拓者李瑞騰 ◆向陽
〈懷念文化人〉 
終身聯合報人 畢生志業不朽──向聯合報人的大兄長劉昌平先生致敬 ◆趙玉明

「我們的文學夢」特輯 
時間旅人之歌 ◆吳繼文

本期專題  每一位作家,就是一個文庫──《文訊》35周年暨文藝資料中心開放 
「孫大川的台灣原住民文學論」研究──孫大川著《台灣少數族群文學論:山與海的文學世界》 ◆下村作次郎
在台灣文學的森林中不斷前進──為《文訊》開放「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喝采 ◆向陽
王文興老師的五封來信 ◆朱立立
在編刊的寬廣包容中見證文學的包容廣大 ◆朱雙一
流離中的居所──閱讀王默人《跳躍的地球》 ◆李瑞騰
漂流文庫:非馬藝術世界 ◆非馬
閱讀方旗 ◆奚密
從最基礎的史料出發 ◆袁勇麟
鉛筆的使徒 ◆張良澤
潺潺不絕的春泉──祝賀《文訊》創刊35周年 ◆張默
故事書札:書信文獻與王詩琅研究 ◆許俊雅
楊牧是我閱讀的重要驛站 ◆陳芳明
使一顆顆藍星在詩空閃耀的夏菁老師 ◆麥穗
消失在白色迷霧中的翻譯家朱南度 ◆須文蔚
讀許壽裳遺稿〈中國小說史〉 ◆黃英哲
白先勇:現代作家的古典情懷 ◆劉俊
王令嫻:來自生活本身的女性言說 ◆樊洛平
當我們研究一位作家及其作品 ◆蕭義玲
文學界的堅固守護團隊 ◆駱以軍
我的柏楊研究史 ◆應鳳凰
從交出「一張年表」說起 ◆隱地
三十五年雲和月 ◆蘇其康
〈其他〉 
作家的手寫時代 ◆何佳穎
特輯  詩的《薪火》永不盡──崛起的群星:一九八○年代台灣現代詩社與詩刊5 
〈綜論與回顧〉 
薪火點燃的那些柴 ◆顏艾琳
寫詩嗎?喫茶去! ◆初惠誠
薪火奇緣 ◆徐大
〈同仁詩作〉 
遣 ◆林群盛
吸毒者之死 ◆莊源鎮
旅程紀事 ◆陳皓
香片 ◆謝筠
瑪麗蓮夢露 ◆顏艾琳
亂想 ◆飄渡
〈附錄〉 
崛起的群星:一九八○年代台灣現代詩社與詩刊5──《薪火》詩刊座談會 ◆莊子軒
《薪火》封面輯 ◆何佳穎

書的世界 
〈珍藏書〉 
從狂飆巔峰到忍淚歡呼──記1930年至1945年文學書籍展 ◆黃震南
〈書評〉 
旅行,是一種態度──讀韓良憶、侯約柏《浮生‧半日‧里斯本》 ◆楊明
淡而有味的生活記事──讀王基倫《豆沙包的想念》 ◆黃錦珠
書寫百態──讀《最後一堂創作課: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 ◆沈眠
別有天地非虛構──讀威廉‧金瑟《非虛構寫作指南》 ◆高大威
五十年間似反掌,蹈實存真思舊日──讀隱地「年代五書」 ◆黃雅莉
〈序跋〉 
關於《兄弟行》 ◆周南山.周玉山.周陽山

采風誌 
書寫邊境烈嶼的美麗哀愁──訪金門作家林媽肴 ◆陳榮昌

活動報導 
台北二十──側寫第20屆台北文學獎 ◆涂千曼

草原副刊 
子午線後 ◆蘇家立
詩二首 ◆林益彰
台灣原住民文化故事  之二 ◆瓦歷斯.諾幹

銀光副刊 
〈詩〉 
土 ◆渡也
夜夢東坡 ◆余崇生
夢中的四季 ◆高準
四十年的羊毛衫 ◆綠蒂
江湖二三事 ◆許水富
也許沒有明天──獻給愛妻夏江 ◆周伯乃
〈散文〉 
這个醫生趣味趣味 ◆劉靜娟
童心美感經驗 ◆傅林統
我與元代書畫小品 ◆楊允達
我看《星星、月亮、太陽──胡適的情感世界》 ◆唐潤鈿
醉 ◆黃信樵
〈小說〉 
寧德女 ◆洪中周
 

內容簡介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面向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草原副刊/青年筆陣」:包含「自由談」「草原小調(短專欄)」等子欄目,納入青年作家們的聲音,讓青春勃發的創意及光彩充分展現。「草原副刊」亦開放投稿。
◎「人物春秋」:我們可以看到終生投身文學的長者們的智慧風華、黃金盛年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書的世界」:每月刊出3~5篇文學新書書評,匯整近期文學新作資訊,並邀約出版人書寫工作心情,或製作藏書家或編製過程等主題小輯,反映時代文學脈動與品味。
◎「談文論藝」:追溯文學史或當代藝文現象的重要課題、代表性作品與人物,其他藝術類別與文學的跨度交會地帶。
◎「銀光副刊」:以銀髮族的65歲為界,呈現前輩作家們熟成持重的書寫堅持。 (以下單元不定期刊出)
◎「人文關懷」:邀請著名學者、文化評論家探討當前文化與社會現象。
◎「采風誌」:呈現、探勘各地的藝文環境,以及多元、豐富的藝文活動。
◎「造島運動」:以近年台文中文系所畢業生、研究者們對當代文學環境以及昔往豐富文史資源所做的種種「再轉化」的激活努力為主軸,呈現突破傳統知識構築與推廣體系的殊異風景。
◎「推浪者們」:專訪戮力提升文學教育與養成想像力的團體或機構。
◎「田野通信」:非虛構書寫者們(包含社會報導、人類學、歷史、民俗、紀錄片等)的取材記錄,或者累積材料、觀點、感性的工作過程,或者取材期間亦值得記述的軼事。
◎「遠方」:離開島嶼的人,他鄉作故鄉的人,以台灣作為第二故鄉的人,時空遙隔之際,他們如何將日常生活轉化為文學書寫?或者,他們如讓使文學融入異域的日常中?
 

詳細資料

  • 條碼:E060006008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19.9MB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 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