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雜誌
文訊 9月號/2021第431期 (電子雜誌)
各期珍藏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0
人收藏
適合平板

文訊 9月號/2021第431期 (電子雜誌)

  • 刊別: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 出版日期:2021/09/01
  • 定價:200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封面故事

「閱讀」不能只是單純看懂字,
而是要了解字詞音譯背後傳達的意思,
在網絡時代,如何在碎片化的閱讀中加強理解能力,更顯重要。
科技的發展與未來教育的可能性,
是否會使閱讀的方式及形式經歷一場變革?
而面對未來,人才應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從教育上來看,教學與課程和閱讀的相關性究竟為何?
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素養呢?

台灣的語言教育普遍呈現這樣的狀況——對於課堂上所閱讀的文章,從白話到文言,老師們都盡心盡力的為同學做詳細的解說,我們的學習除了抄寫筆記畫下重點外,就是熟記這些在考試中需要回答出的正確答案,以獲得的高分證明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但捫心自問,除了記得答案之外,學習過程中,少有深刻思考作者生活與創作的機會、同理篇章中的心情、斟酌字詞間的差異,與反思文章中探討的問題與自身生活的關係。作為一位讀者最重要的思考養成,並沒有在學習中逐步被啟發,以至於無力閱讀更為廣泛及多樣的內容,養成依賴他人的觀點、取得便捷答案的習慣。此外,受語文課選文的限制,文學與文化的內容,成為閱讀的主要光譜和學習的主體。這讓閱讀本身,包括閱讀自身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反倒成為次要、被忽略的學習。

過往對於有識字能力等同於有閱讀與理解能力的觀念,是建立在教學者解說下的誤解,把別人給予的答案,視為自己在閱讀文章後理解的結果。識字能力的確是閱讀的基礎,但識字能力如果等同於理解文本的能力,在今天幾乎不存在文盲的時代中,我們不必為新世代的閱讀素養與理解能力如此憂心。當前真實又令人困惑的情境,是在所有的人都有識字能力的今天,生活中卻充斥著因為各自理解不同所造成的衝突。正因為這情況,才讓世界重新思考閱讀的本質,並以全球性的尺度,開展閱讀素養教育。
對於閱讀內容各有各的解讀是常見的情況,每個人因為先天與後天的差異,基於先備知識與經驗的差異,個人具備的認知條件自然有所不同。這想法也符合過往我們對閱讀與理解能力的概念,知識與經驗能有效幫助理解閱讀的內容。不過這卻不等同於當前閱讀素養關注的閱讀行為。閱讀素養不是被動的接收訊息與知識,進一步來說,這態度也包含閱讀行為,不受讀者的知識與經驗限制。反而面對沒有知識與經驗的閱讀內容,能主動地尋找可以幫助理解的知識與他人經驗,做為持續閱讀與理解的支持條件。這是當前教育現場關注的閱讀素養表現。
在這個閱讀素養的觀念下,個人的知識與經驗固然重要,但若遇到過往的經驗不足以辨識與理解眼前的內容時,也無需陷入無能為力的困境。因為具備閱讀素養的人,會從眼前的事實訊息,進行內容的廣泛理解,觀察訊息間的關聯和脈絡,進行合理的推論,最後統整出可以表達內容核心的觀點或情感,以之作為理解作者的起點,積極尋找佐證的資訊,展開對內容、作者與自己的評鑑或反思。讀者在具備這樣的閱讀素養中,閱讀透過承載訊息的符號與圖像,進入生活與生命的真實場景,其結果不再是知識的擁有、經驗的複製、觀點的重述,轉而成為生命的開展、未知的探索、問題的深究,以具體的事證,建立面對世界屬於自己的理解,參與其中並分享他人。自此,閱讀成為一個人在這世界前進與學習的關鍵素養。在國際上,擁有這項能力的重要性,被視同如擁有基本的人權!因為當一個人對外所理解的一切,不是來自於自己的能力與決定,就像失去人權一樣,無法為自己做屬於自己的判斷與選擇。不過,在今天這個時代要落實這個理念,從環境來看,更加具有挑戰性,若從需要來看,更是必須而且迫切。
 

編者的話

【清濁自適,航向未來】

原本信誓旦旦,對這次悖於事實,有損文訊名譽的事不再容忍,一定要有所回應。幾個假日後,文章寫好了,卻轉念不想公開發表。眼前還有好多事,若陷入怨懟的漩渦,就成了自我桎梏的受害者;也不想隨人起舞,在唇來舌往上耗時傷神。甚麼是公理正義?渾噩亂世,清自清,濁自濁,就求個心安吧。於是回信給總編輯張誦聖教授,和三位訪談執筆者,並把寫好的更正文章給他們看,還原歷史現場,表達心意後,就此束之高閣。
但因上期的發抒心情,引起一些朋友關注。一位久已淡出文壇、學界的朋友,寫了六頁的長信,抒發己懷,也給我打氣。他大學時代就是批判黨國體制的「老覺青」,堅決不加入國民黨,一直站在「黨外」,立志要成為自主的知識分子。
他說:「我這位躲在六朝文學的『隱士』,其實一直以史家的眼神在觀察這近五十年的歷史波濤、黑白起伏。」他感謝我們對文學的堅持。信末:「我只是不改我青年時期喜歡『仗義直言』『濟弱扶傾』的初衷。知識份子是永遠的在野黨,……我已七十歲,若有羞愧,那就是應該像白髮漁樵慣看秋月春風一般地從容,若仍有『激憤』痕跡,那是修養尚不到家……」至此,我原本平靜的心,再也難忍感動的淚水。
摧殘全世界近兩年的疫情,到了一個可能更好或可能更壞的分際。「期待開放,又怕受傷害」,是目前多數人的心情吧。面對上半年因疫情耽擱的進度,必須設法在今年年底前補上。我們是行動者,沒有「悲觀的權利」,而長時間缺乏資源、奧援,也不免興「心餘力絀」之嘆。
讀了郭強生在聯文新書《作家命》和本期為這本書做的專訪,我覺得郭強生的創作,不僅是才華使然,更是經由長期的、有計畫的努力,不斷地邁進有以致之。從閱讀、評論到創作,他認為先是好讀者,培養鑒察文學的品味,才會是好作者。關於寫作,郭強生的關鍵字是「醞釀」。寫作的時間並不是指實際「下筆」的三到五年,而是從意念到構思的過程,以及起心動念之前,整個人生的醞釀。因此,下筆時姿態篤定,節奏完好。難怪他的作品耐人咀嚼尋味,值得典藏。
本期專題「下個世代的閱讀:從現在到未來」,客座主編是黃國珍。國珍在四十歲以後,立志投入心力關心社會議題,以創新思維,希望創造具社會永續影響力的社會企業。2012年創立「品學堂」,關注台灣青少年閱讀素養問題;2013年發行華文世界第一本培養閱讀素養的雜誌《閱讀理解》,希望為台灣青少年的閱讀素養與思考品質扎根。
專題重點放在:「閱讀」不能只是單純看字,而是要了解字詞背後傳達的意思;網路時代,如何在碎片化的閱讀中加強理解力;未來的閱讀方式,是否可能因科技的發展而產生一場變革?是否會影響未來的教學方式?課程和閱讀的關聯性為何?該如何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素養?
專題邀請雜誌創辦人、研究閱讀趨勢的學者、親子閱讀專家、作家、編輯、演員、醫生、導演、廣告人,一起思考現在與未來面臨的考驗,閱讀的多樣性,並對未來閱讀教育作一些建議與提醒。
《Verse》創辦人張鐵志在專題中受訪時說,用「分裂」來形容這個世代的讀者與前世代讀者的差異,品味分裂、閱讀習慣分裂。網路工具使用便捷,人人自主意識強烈,所以「去中心化」也出現在文化圈中。每個人的閱讀總量增加,但卻雜亂、零碎,片段的呈現方式成為目前主流,沒有整本書的系統化、脈絡化。為了抵抗這種零碎,所以鐵志還是選擇了做雜誌。
不僅黃國珍和張鐵志,我們都在翻滾的時代浪潮中航向未來,一起加油吧!
 

雜誌目錄

【編輯室報告】 ◆封德屏

【自由談】
〈四百擊〉
重要的不是這個地方給了你什麼 ◆毛尖
〈浮光流影〉
不一樣的東奧,新一代的選手 ◆吳鳴
〈台灣設計田野〉
台灣民俗的現代啟蒙──感性過剩的消費系統、普普、龐克與殖民瘀青 ◆黃子欽
〈行旅者的世界史〉
近來台灣的世界史出版漫談(一) ◆蔣竹山

【本期專題】下個世代的閱讀——從現在到未來
閱讀還重要嗎?——另一種生存的演化 ◆黃國珍
網路如何改變閱讀的未來?——《Verse》雜誌創辦人張鐵志:現在就是未來! ◆黎詩彥
若閱讀是未來孩子應具備的重要素養——閱讀教育應該要怎麼走? ◆陳明蕾
關於未來閱讀的想像:敬覆黃國珍編輯的一封信 ◆向鴻全
讀人的能力,超譯的幸福人生 ◆羅怡君
如果聆聽可以成為一種閱讀 ◆鄭宜農
閱讀啟蒙,來自與孩子的共讀時光 ◆黃瑽寧
如繁星般自由的時代,更需要從自己的視角來閱讀——一個專欄作家如何想像未來.閱讀 ◆丘美珍
當下的閱讀,讓我們能面對未來 ◆楊斯棓
廣告世界的閱讀力 ◆盧建彰
「從現在到未來,閱讀有何不一樣?」線上座談側記——黃國珍✕廖冠智✕蔡淇華✕胡金倫 ◆林宇軒

【特稿】為台灣歷史和土地書寫——我的後殖民創作心路 ◆向陽

【聚光燈】
如果不當人類,我隨時可以成為沙︰訪馬欣談《邊緣人手記》 ◆許閔淳
馬欣《邊緣人手記》書評 ◆張瑞芬

【特輯】
〈台北詩歌節〉
堅持以日語創作的台灣作家:黃靈芝 ◆阮文雅
「台」風消息,請注意!──近年來台語詩獎的觀察筆記 ◆黃明峯

【人物春秋】
〈作家行止〉
老派作家的青春暗房──訪郭強生談《作家命》 ◆鄭博元
〈文壇新秀〉
寫作是純粹之事,儘管深淵之底全然漆黑──書寫異國經驗的白樵,與新作《末日儲藏室》 ◆沐羽
〈懷念作家〉
都是楊平惹的禍──管管二三事 ◆文林

【談文論藝】
〈百草言〉
留學傷痕 ◆黃英哲

【書的世界】
生活文化中的關鍵詞──我讀奧爾嘉.麥金的《無所事事之必要──荷蘭Niksen幸福生活學》 ◆高大威
將黑夜撕下,以烈日蒙面──評瓦歷斯⋅諾幹散文詩集 ◆廖偉棠
打開記憶的多寶格──讀沈信宏《成為一個男人》 ◆蔣亞妮
真情的代價?──讀張祖詒《嶗山悲歌》 ◆黃錦珠
水火相遇時刻──評鄭如晴《沸點》 ◆吳鈞堯
抒情傳統論,集體文化鄉愁──評介陳國球《抒情傳統論與中國文學史》 ◆顏崑陽
佮唸謠相閃身 ◆路寒袖

【我們的文學夢】
筆花盛開的青春年華——侯吉諒的文學夢 ◆張嘉珊

【島嶼串流】苗栗、屏東、花蓮、臺東 ◆陳冠文、薛羽彤、陳昱文、李家棟

【草原副刊】
離開帶著我們──後也斯(註一) ◆游靜
棄屍的四種可能──獻給我深愛的上海,我深愛的香港,我深愛的台灣 ◆潘之韻

【銀光副刊】
 茶,激活人的靈魂 ◆蕭蕭
體,己話 ◆王文興
貼身的歷史:銀飾 ◆奚密
《《臺北人》總也不老》中的八頁 ◆隱地
好穿就好 ◆劉靜娟
我是澎湖人 ◆陳蒼多
蠢子了一生 (上)我木訥的唯一工夫 ◆書戈
從青衫少年到滄桑銀髪記五十年黃埔鐵桿兄弟 ◆履彊
舊時月 ◆段昌國
 

內容簡介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面向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草原副刊/青年筆陣」:包含「自由談」「草原小調(短專欄)」等子欄目,納入青年作家們的聲音,讓青春勃發的創意及光彩充分展現。「草原副刊」亦開放投稿。
◎「人物春秋」:我們可以看到終生投身文學的長者們的智慧風華、黃金盛年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書的世界」:每月刊出3~5篇文學新書書評,匯整近期文學新作資訊,並邀約出版人書寫工作心情,或製作藏書家或編製過程等主題小輯,反映時代文學脈動與品味。
◎「談文論藝」:追溯文學史或當代藝文現象的重要課題、代表性作品與人物,其他藝術類別與文學的跨度交會地帶。
◎「銀光副刊」:以銀髮族的65歲為界,呈現前輩作家們熟成持重的書寫堅持。 (以下單元不定期刊出)
◎「人文關懷」:邀請著名學者、文化評論家探討當前文化與社會現象。
◎「采風誌」:呈現、探勘各地的藝文環境,以及多元、豐富的藝文活動。
◎「造島運動」:以近年台文中文系所畢業生、研究者們對當代文學環境以及昔往豐富文史資源所做的種種「再轉化」的激活努力為主軸,呈現突破傳統知識構築與推廣體系的殊異風景。
◎「推浪者們」:專訪戮力提升文學教育與養成想像力的團體或機構。
◎「田野通信」:非虛構書寫者們(包含社會報導、人類學、歷史、民俗、紀錄片等)的取材記錄,或者累積材料、觀點、感性的工作過程,或者取材期間亦值得記述的軼事。
◎「遠方」:離開島嶼的人,他鄉作故鄉的人,以台灣作為第二故鄉的人,時空遙隔之際,他們如何將日常生活轉化為文學書寫?或者,他們如讓使文學融入異域的日常中?
 

詳細資料

  • 條碼:E060009733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8.9MB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 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