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雜誌
商業周刊 2025/6/5第1960期 (電子雜誌)
各期珍藏 試閱
收藏試閱本
適合平板

商業周刊 2025/6/5第1960期 (電子雜誌)

  • 刊別:週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25/06/05
  • 定價:150
  • 優惠價:120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封面故事

這個年代,讓人不用思考的選擇,才最高明

從成衣到壽司 爭鮮百億之路

一盤30元的心理戰!
壽司郎、藏壽司進軍,它業績反漲,穩坐29年王座

揭秘》NET早期金主
怎用「外行人思維」贏日本龍頭,創造「心理壟斷」?


你上一次走進附近的爭鮮,是什麼時候呢?
你知道,台灣迴轉壽司戰場規模大約兩百億元,而爭鮮在台灣的營收就超過百億元嗎?
有意思的是,二○一四年起,日本正宗迴轉壽司品牌藏壽司與壽司郎陸續插旗台灣,他們進駐大型百貨商場,也在街頭打造出兩百坪大店,壽司郎的一檔行銷活動,讓名字中有「鮭魚」者可免費吃壽司,還一舉掀起社群熱潮,超過三百人為此改名。
論科技,對手的壽司軌道會準確滑到你面前,而爭鮮迴轉壽司需要你眼明手快的取餐;比體驗,對手可以跟吉伊卡哇合作,吃壽司送扭蛋,讓親子客很瘋狂。

》》比體驗、科技都沒贏對手
》》爭鮮卻在巷口穩坐台灣壽司霸主
拚用餐環境,別人都是百坪起跳,但爭鮮卻是安靜的在你家巷口開店;甚至論美味度、新鮮感,你應該很少在爭鮮拍照社群分享,只是快速的用餐完離開。
它安靜的進入我們的生活,業績卻是對手的一倍。
若以一盤三十元單價來計算,相當於爭鮮每年賣出三億五千萬盤壽司,空盤約可以繞地球一.三圈;平均下來,每個台灣人,每年都會吃上十五盤爭鮮壽司。
食物有文化性,如漢堡,台灣最大品牌仍是麥當勞,但「壽司這件事情,我們台灣守住了自己的品牌發展,」天帷企管顧問創辦人林剛羽說。面對日系品牌競爭,爭鮮不僅沒有被分食市占,坪效表現不比日系品牌差。
它是怎麼做到的?
商周團隊走進爭鮮在台北市松山區,去年剛落成的全新總部。
過去,爭鮮向來低調,鮮少接受媒體專訪。這一次,它敞開大門,內部高階經理人團隊一字排開,為我們細細拆解這間擁有近三十年歷史的本土餐飲企業,如何在面對「壽司母國」的強勢進攻,依然穩坐台灣霸主地位。
要理解它如何靠一盤三十元的壽司,構築百億帝國,你得理解它怎麼崛起。
「我們沒有那麼神,比較像是做了、調整一下、再做。」爭鮮台灣執行長劉桂照笑著說,語氣帶有些不好意思。
時光回到一九七○年代,那時,許多國際大牌服飾都在台灣代工,台灣成衣外銷蓬勃。許多有瑕疵或產能過剩的「外銷庫存品」,會留在台灣國內銷售,成為一般民眾的高CP值選擇。
其中,一間名為「津秋成衣商場」外銷庫存成衣專賣店,在全台有十多間分店。它的創辦人陳津秋,不但是台灣本土服飾品牌NET的早期金主,也正是他,在九○年代後期創辦了爭鮮迴轉壽司。

》》NET早期金主、外行人賣壽司
》》摘下日料店神秘面紗,主打高CP值
當時, 由於Hang Ten、Giordano(佐丹奴)等香港成衣品牌叩關台灣,相較之下,外銷庫存品的品質、尺寸不一,因此開始沒落。
陳津秋留意到日本百貨商場內的平價外帶壽司生意興旺,嗅到台灣市場空缺。他在一九九六年創立了品牌「壽司霸」(後續改名為爭鮮gogo)主打外帶壽司,並於同年底在台北永康街開出第一間導入軌道設備的「爭鮮迴轉壽司」。
這形同在台灣的日本料理市場撕開一道破口。
當時,台灣的日本料理仍屬高價消費,競爭的是食材與師傅手藝,手掌溫度如何影響醋飯風味、捏的手藝都是功夫。觀察台灣餐飲市場多年的林剛羽分析,當時,平價壽司只有在台灣南部能看見,在北部,壽司店就像早期的咖啡廳一樣,有一層神秘面紗,如果不是有商務交際,很難走進去用餐。
但在陳津秋眼裡,消費者對「平價卻有品質」的欲望是一致的,對衣服是,對壽司也是。他在跨足餐飲業隔年,就大膽投資中央工廠。對於成衣業者來說,這是常態,但在二十幾年前的餐飲業,卻很少人這樣做。
那時,壽司霸用一年時間開出超過十家分店,當分店數越來越多,陳津秋也開始注意到,光是一台包裝壽司的機器就必須投資近百萬元。如果店再開下去,將越來越不划算,再加上醋飯有製作技巧,因此開始建置爭鮮的第一座中央廚房,在這裡一次捏好壽司、單顆包裝,再送貨到各店。
 
 

編者的話

不必解釋
文╱曠文淇

    這是親近感很強的主題:爭鮮迴轉壽司,但我們在編輯會議時卻陷入膠著。
    原因無他,主筆茹涵與資深記者倚華雖然進入了爭鮮專訪,但團隊卻說不出很炫的策略,以解釋自己為何能在日系品牌競爭下, 仍穩住半壁江山,靠一盤盤三十元起跳的壽司,創造百億營收。
    執行長的回答總是,「我們就是蒙著頭做事啊!」
    論創新,論美味,論體驗,好像它都不是第一,甚至連數位轉型都跟人差一大截,問他們一開始就知道這樣做才對嗎?他們也誠實說,就是邊做邊修,關掉的店,其實比你想得多。
    我們苦惱著,到底這期封面故事之於讀者的意義是什麼?
    這時,攝影總監裕隆出聲,「大家靜下心想想,你最近一次吃爭鮮是什麼時候,為什麼你會頻繁選擇它。」
    我回想,我多是在下班時想要效率完成一次用餐時,走入社區裡的爭鮮,而且決策過程非常短,因為我很清楚進入它會得到的服務,不會驚喜,但不會失望。
    我竟然忽略,一個品牌能做到不必解釋,就是一種競爭力。
    過去多年,我們在談品牌行銷時,都習慣把產品的功能、理念、差異化、數據證明說得很大聲,最好還加入同業PK表,但常常忘掉,在選擇太多的時代,消費者要的是,我可不可以「不要再比較」。
    就像是你走入Uniqlo買衣物,你知道它不會給你最時尚,但會是平價耐穿的品項,進入爭鮮後,我們會得到平價、穩定、效率的用餐。畢竟,未來零售不是讓顧客思考,而是讓顧客「不需要再想」。
    要做到這點,需要很強的執行力,這期封面故事中,你會看到他們如何用軍隊般的紀律,在你需要的時間, 以你需要的姿態,出現在離你最近的地方,幫助你完成需要的服務。
    它當然不易,單是為了信任二字,商周一篇文章就需要經過七個關卡才出手。信任,不會讓陌生人立刻成為商周的訂戶,但是,它卻能讓大家選擇閱讀時,不需要擔心字句的真實性與立場,完成輕鬆掌握未來的任務。
    一個承諾,我們就堅持三十八年不變。
    「當你不必被解釋,你就成了對方的答案。」
    這是這期封面故事,對我們最重要的提醒。
 

雜誌目錄

─封面故事─
68  這個年代,讓人不用思考的選擇,才最高明
    從成衣到壽司
    爭鮮百億之路
76  讓客戶「把選擇你變習慣」!
    爭鮮、優衣庫都在用的心理定位術
78  幫鮭魚壽司打燈、1小時自動撤盤
    全台8成迴轉軌道出自它!
82  當對手有扭蛋跟吉伊卡哇
    爭鮮拚「台味聯名」反擊

─科技風雲─
38  小米催生11年的3奈米手機晶片
    為何傷到高通、卻是聯發科喜事?

─投資焦點─
44  美日中都陷「長債滯銷」危機!
    最安全資產為何沒人愛?

─人物特寫─
58  連30年每月業績比平均多一倍!
    揭密新壽超業「粽子頭養客術」
 

內容簡介

《商業周刊》菁英的專屬閱讀

  《商業周刊》是台灣發行量最大的財經周刊,同時也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雜誌之一。以「先進觀念,輕鬆掌握」為宗旨,讀者群包括:企業高階決策者、企業中階管理幹部、掌握機會的創業家、審慎觀察的投資者、分析經濟的思考者等。

  將以「放眼國際視野」、「整合專業分析」、「強化多樣內容」為目標,協助台灣企業界吸納先進的經濟資訊,讓《商業周刊》的讀者在變化日趨激烈的經濟競爭中,更能掌握先機!

  2003年ACNielsen亞洲菁英市場調查 商業周刊 榮登多項第一 . 商業周刊閱讀率高達23.7﹪. 高階經理人 商業周刊讀者以41.3﹪高居第一 . 參與商務建議決策 商業周刊讀者以25.0﹪高居第一

 

詳細資料

  • 條碼:E060017077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3.0MB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2025求職展:勇闖職涯新世界!具備硬實力x軟實力,提升職場競爭力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 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iPadOS14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