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雜誌
文訊 6月號/2025第476期 (電子雜誌)
各期珍藏 試閱
收藏試閱本
適合平板

文訊 6月號/2025第476期 (電子雜誌)

  • 刊別: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 出版日期:2025/06/01
  • 定價:200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封面故事

1977年所舉辦的「圖像世代攝影展」中,影像與文字的關係,不再以現實作為唯一度量,而是如何與其他的影像與文字建立並發生關係,藝術史上稱之為「圖像世代」(Pictures Generation)。
回顧蘇珊.桑塔格《論攝影》所言,當電視、電影、廣告、海 報等無數圖像充斥於日常的世界到來,「照片打造的影像世界,取代了真實世界」,桑塔格如此描述。
時至今日,高科技如AI或VR,低科技如迷因,圖像與文字的關係第N次進入嶄新階段。
本專題試圖邀請圖像世代的原住民一起討論並想像,此一現象對創作的巨大影響。
 

編者的話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不知早先隱匿於何處的黑色氣息湧入海濱,火光與燃燒著的、偶爾揚起的灰燼,胡亂描繪出,在此刻這座巨大暗房裡,攝影家中平卓馬正在焚燒大量筆記本和底片的身影。岸邊只有火焰燃燒與潮浪反覆破碎的聲響,來自闇之奈落的低語,召返文字、影像,以及意義的空虛的殘骸。
但一個突然現身的老人,協助他解決底片材質不利燃燒的問題,並詢問緣由。中平卓馬其實明白自己無法忍受攝影與觀看之間,保持「事物=世界」這一令人安心的等價關係,必須讓「那一個個的記憶,還有那與周圍的人的關係,現在都在眼前燃燒,成為灰燼。歪斜,扭曲,突然燃起,逐漸消失。」
老人醉後的喃喃自語,使他想起了妻子和兒子,心中浮現了「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之語。其出處無論如何卻想不起來了。
對較大程度地受到日本攝影論養成的我來說,本期專題以一九八零年代紐約藝術家具體名之的「圖像世代」為立論,擴延至影像、圖像與文字的關係如何被形構,如何透過複製、擬仿、挪用、拼貼等手法,成為後設(的後設),持續生成(的生成),又是如何被當代創作者吸納並轉化。當全球化、高科技、大眾媒體、消費文化等現代主義產物迅猛翻覆了自身造就的世界,似乎能夠想像,圖像的失速的洪流驀地沖開上一世代攝影家的暗房,碎片映照著碎片,意義指涉著意義,時間複寫著時間。然而,朝向之處,是靈光照見的未知風景,抑或餘燼飄散的荒蕪地帶?
客座主編汪正翔與作者趙鐸、葉杏柔著眼於持續演化的媒介,成為一種在現實中建構認知,引發觀看及行動的技術。身為寫作者的楚狂、沐羽,以及數位科技工作者黃豆泥,駐足創作的倫理邊界,饒富趣味地形成質疑迷因、理解迷因、成為迷因三階段;韓筠青與陳含瑜則是敘事攝影領域的引路人,穿行於作品語境與生活記憶所築織的隱密路網。但必須記取許楚君所揭示,柏拉圖洞穴寓言的當代版本,增生變異的圖像正在趨近真實,取代真實。於是,當代藝術界試圖接合不同媒材,刺激有若閱讀時的感官運作機制再生:黃亭茹以日常的神遊情狀、陳平浩以臺灣影音時代的娛樂體驗、林運鴻以日本漫畫中凝視圖像的張力,創造了意義相遇之所。
時光倒轉回現代世界,臺灣前衛派詩人、圖象詩先驅詹冰的文學足跡,即將透過《詹冰全集》的出版而鮮活重現;梁宗岱與沉櫻的生命故事,亦透過深度田調訪察而成書,以及紐約華文寫作界對於王鼎鈞新作發表及著作等身的致賀—文字的意義、創作者的思緒,在書頁之間不停相連。
還有後來感到無家可歸的中平卓馬,他想自己只是一個門上的節孔,或相機的暗箱鏡頭,無法辨別自我、家庭生活、外在世界,何者是正像或反像——「洞,代表不存在」。互文脈絡中,相連的(不)存在的一切,老人的身分、詩句的含義、終結的《Provoke》、生成中的圖像世代,何不一起走進那良夜?
 

雜誌目錄

【編輯室報告】 ◆高湘寧

【自由談】
伊端困擾的事 ◆巴代
我們將不能安眠 ◆楊佳嫻
第八幕:黨工悲歌 ◆夏曼.藍波安
二十一年後重回北京長住 ◆王蘭芬

【本期專題】圖文不符:圖像世代生成中
未來是圖像的世代嗎? ◆汪正翔
媒介概念之下的影像與文學 ◆趙鐸
圖像當道?——寫在「文字攝像術」時代來臨之前 ◆葉杏柔
當「美」可以被AI產製,我們還創作嗎? ◆楚狂
迷因之死 ◆沐羽
奧運迷因,迷因奧運 ◆黃豆泥
心靈也要吃美食——聊聊敘事攝影 ◆韓筠青
私人書信、手記與紙條——文字與影像的同行異步 ◆陳含瑜
圖像的牢獄之外,沒有生活 ◆許楚君
神遊與圖像的邂逅 ◆黃亭茹
從「文學改編電影」到「書寫與影音」——以九○年代作為轉轍 ◆陳平浩
傾聽或者觀察——關於「英雄美人」的兩種漫畫敘事 ◆林運鴻
觀景窗中的寫真或轉譯——「如何拍攝思想的泡泡」座談側記 ◆許騰云

【人物春秋】
儘管我是一個離開的人——專訪陳二源《最後的劍蘭》 ◆扈嘉仁

【詹冰特輯】
讓詩意通電:理工腦的文學發電廠──《詹冰全集》前言 ◆古秀妃
《詹冰全集》的意義與價值 ◆莫渝
向前輩作家致敬 ◆封德屏
《詹冰全集》各卷導讀摘要

【特別報導】
世紀之筆──紐約僑界慶賀鼎公發表新著《江河旋律》 ◆石文珊、李秀臻

【談文論藝】 
梁宗岱與沉櫻的故事 ◆周素鳳

【我們的文學夢】
文學與我的少年和初老——詹偉雄的文學夢 ◆詹偉雄

【書的世界】
臺灣文學是否走向墮落?讀林秀赫《臺北文青小史》 ◆蕭義玲
詩句是削尖的筆——談李修慧《身體演化我》 ◆余欣娟
微(偽)小三日常——林薇晨《彼女的日復一日》 ◆張瑞芬
詩與匱乏——章楷治的詩讀後 ◆張錦忠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歐洲、馬來西亞 ◆李筱筠、蔡曉玲

【草原副刊】
過街 ◆林念慈
過山行 ◆紀小樣
步步 ◆李佳芳
生長痛 ◆李冠玟
在這混亂中你念頭的頻率 ◆王崢

【銀光副刊】
尚未完成的那部電影 ◆王正方
王維從厭見千門萬戶開始演化 ◆黃榮村
屏東六堆人的好朋友:李潼◆曾喜城
封茶後九年 ◆渡也
那晚 我們把寒流沸騰成火炬——沈冬「以歌傳史」講唱速描 ◆王文進
是非作家 ◆非馬
歸鄉之道 ◆王岫
日不落落日小鎮 ◆陳蒼多
愛情的弔詭 ◆姚遙崤

【島嶼串流】高雄、屏東、澎湖、花蓮 ◆蕭孟曲、翁禎霞、毛維汝、陳昱文
 

內容簡介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面向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草原副刊/青年筆陣」:包含「自由談」「草原小調(短專欄)」等子欄目,納入青年作家們的聲音,讓青春勃發的創意及光彩充分展現。「草原副刊」亦開放投稿。
◎「人物春秋」:我們可以看到終生投身文學的長者們的智慧風華、黃金盛年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書的世界」:每月刊出3~5篇文學新書書評,匯整近期文學新作資訊,並邀約出版人書寫工作心情,或製作藏書家或編製過程等主題小輯,反映時代文學脈動與品味。
◎「談文論藝」:追溯文學史或當代藝文現象的重要課題、代表性作品與人物,其他藝術類別與文學的跨度交會地帶。
◎「銀光副刊」:以銀髮族的65歲為界,呈現前輩作家們熟成持重的書寫堅持。 (以下單元不定期刊出)
◎「人文關懷」:邀請著名學者、文化評論家探討當前文化與社會現象。
◎「采風誌」:呈現、探勘各地的藝文環境,以及多元、豐富的藝文活動。
◎「造島運動」:以近年台文中文系所畢業生、研究者們對當代文學環境以及昔往豐富文史資源所做的種種「再轉化」的激活努力為主軸,呈現突破傳統知識構築與推廣體系的殊異風景。
◎「推浪者們」:專訪戮力提升文學教育與養成想像力的團體或機構。
◎「田野通信」:非虛構書寫者們(包含社會報導、人類學、歷史、民俗、紀錄片等)的取材記錄,或者累積材料、觀點、感性的工作過程,或者取材期間亦值得記述的軼事。
◎「遠方」:離開島嶼的人,他鄉作故鄉的人,以台灣作為第二故鄉的人,時空遙隔之際,他們如何將日常生活轉化為文學書寫?或者,他們如讓使文學融入異域的日常中?
 

詳細資料

  • 條碼:E060017104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3.6MB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5滑書祭!電子書、有聲書9元起!我的瘋狂劇場!嗨讀嗨聽嗨學,知識派對熱映中!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 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iPadOS14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