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 of Tranquility

Sea of Tranquility

  • 定價:64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或許人性光輝的雋永,才是真正的時空穿越術?

《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作者Emily St. John Mandel,再度帶來具有靈魂溫度的科幻小說《寧靜海》。1912年,艾德溫在加拿大的森林裡聽見了悠揚的小提琴聲,循聲而訪,展開了一段畢生難忘的經歷。五百年後,移居到月球的作家奧莉薇,新書中正巧提到艾德溫的故事…

 

OKAPI 推薦

  • 科幻小說《寧靜海的旅人》在談什麼?何以橫掃2022外媒年度選書?

    文/楊詠翔2023年03月30日

    《寧靜海的旅人》獲Goodreads讀者票選2022年最佳科幻小說。 出版界每年的重頭戲莫過於年底時各家媒體的年度選書及榜單揭曉,2022年有一本大放異彩的科幻小說《寧靜海的旅人》,不僅去年中就入選歐巴馬的夏季書單,年底還被 Goodreads 讀者票選為2022最佳科幻小說,更入選多家媒體的年度推薦書單。本 more
 

內容簡介

  這是本傳遞靈魂溫度的科幻小說
  時間軸度橫跨五百年,地理位置從溫哥華島到虛構的未來月球移民基地
  唯一不變的是人性
 
  貴族家庭出身的Edwin St. Andrew因一次在晚宴上出言不遜的行為,被家族流放到了大西洋對岸的溫哥華島,他孤身一人乘坐在蒸汽船上,那年,Edwin才18歲。當他被加拿大蓊鬱的綠意森林吸引,決定在這個名為Caiette的小鎮郊區散散步。走著走著,意外聽到悠揚的小提琴聲,循聲而訪,在他眼前展開的,將是一段畢生難忘的經歷⋯⋯
 
  1994年,一位名叫Vincent的少女,在家附近無意錄下了一段影片。當她過世後,作曲家哥哥在2020一場音樂會上,公開播放了這段影片:Vincent走在Caiette小鎮的郊區,突然畫面全黑,唯能聽見喇巴中傳出斷斷續續的小提琴音,和嘈雜的人聲。200年後,已移居到月球上的作家Olive,決定要回到地球上展開巡迴簽書會,在書裡,有一段文字是這麼描述的:一個男人在飛行船轉運站中拉著小提琴,彷彿他就站在森林中央。
 
  接著又跳了200年,地球人口因數量爆炸,月球上的殖民基地已經增加到三個之多。其中一位來自暗夜城殖民地的警探-Gaspery-Jacques Roberts,奉命調查在地球北美洲中,發生的一些神秘事件⋯⋯

  (文/博客來外文館)

  The award-winning, best-selling author of Station Eleven and The Glass Hotel returns with a novel of art, time, love, and plague that takes the reader from Vancouver Island in 1912 to a dark colony on the moon five hundred years later, unfurling a story of humanity across centuries and space.

  Edwin St. Andrew is eighteen years old when he crosses the Atlantic by steamship, exiled from polite society following an ill-conceived diatribe at a dinner party. He enters the forest, spellbound by the beauty of the Canadian wilderness, and suddenly hears the notes of a violin echoing in an airship terminal—an experience that shocks him to his core.
 
  Two centuries later a famous writer named Olive Llewellyn is on a book tour. She’s traveling all over Earth, but her home is the second moon colony, a place of white stone, spired towers, and artificial beauty. Within the text of Olive’s best-selling pandemic novel lies a strange passage: a man plays his violin for change in the echoing corridor of an airship terminal as the trees of a forest rise around him.
 
  When Gaspery-Jacques Roberts, a detective in the black-skied Night City, is hired to investigate an anomaly in the North American wilderness, he uncovers a series of lives upended: The exiled son of an earl driven to madness, a writer trapped far from home as a pandemic ravages Earth, and a childhood friend from the Night City who, like Gaspery himself, has glimpsed the chance to do something extraordinary that will disrupt the timeline of the universe.
 
  A virtuoso performance that is as human and tender as it is intellectually playful, Sea of Tranquility is a novel of time travel and metaphysics that precisely captures the reality of our current moment.

 

詳細資料

  • ISBN:9781524712174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1 x 14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美國

會員評鑑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3/02/03
(1)庭中望月
月亮在文學裡有很多意象,還可以拿來比喻不同年齡階段閱讀的滋味,對我來說,應該開始進入「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的階段,雖然對書籍仍有溫存,可是已經漸漸失去年輕時那種知識啟蒙的樂趣。若把閱讀看作一種職業,原來讀者也會職業倦怠,已經懂得如何把書本庖丁解牛,恰好呼應這個時代的閱讀脈動,有些書籍教人如何”榨乾”書中的知識,極限閱讀法,高效率一年破千本閱讀量。這個其實不用人教,只要你從小就有閱讀的習慣,無師自通,誇張一點的說,用那種方法看書一年上萬本都不是問題,只要你會”翻”書,三個步驟就讀完了: 看封底介紹、看目錄、看章節標題和子標題。連《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都不用讀喔。 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你在YT視頻上看到這種速讀法,他們沒有在騙人,這些YTR都是閱讀大師,已經純熟的掌握閱讀的藝術,因為當你讀到一定程度以後,幾乎95%的書籍都無法勾起你的興致,站在圖書館和書局裡,用眼睛掃描過去,從書架上抽下來,三分鐘瞄一眼,大概就知道它在講什麼了,書籍都是交互引用,知識是串在一起的一個網,已經被纏住的人不會想再被綑綁,而是掙扎想要剪斷礙手礙腳的織線。這個境界需要一點時間累積才能體會,難怪主流的”閱讀”都講究效率,不要對書中的文字動之以情,而是單純當作資訊即可,多吸收一些能夠直接應用於職涯的資訊比較實際。

可是啊…這樣就沒有文學的樂趣了。

人長大以後的閱讀怎麼越來越讓人迷惘? 這時候就會覺得自己幸與不幸:幸運的是從小確實有養成看書的興趣,而且會持續一輩子;不幸的是從小過度依賴書籍,導致活在想像的世界裡。之前讀了一本書叫《How to Read Now?》,作者在開篇就說覺得很幸福,她的爸爸是一位來自菲律賓的美國移民,一輩子從事低階的勞動工作,但爸爸的書架上都是西洋古典文學經典,作者從小耳濡目染,雖然父親很早就過世,沒有留下任何遺產,她卻很感謝他的引導,繼承了愛讀書的習慣,這是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從此才能溫柔又堅強的活在這個殘酷的世界。

文學確實會帶給讀者勇氣,不然我可能今天也無法開開心心的上班下班了。回家後趕緊逃回”真實”的文本世界,忘掉”虛幻”的現實世界。沒辦法,這是愛看書的遺毒,價值觀顛倒,分不清虛虛實實,寧願活在想像的世界,畢竟那裡的人事物如此溫柔,男人怎能不流連於溫柔鄉呢。看了一整天只存在於銀幕上的資產及收益,好多好多個零,millions,billions,《Trillions》,zillions,nihilism,資本主義的架空世界,比賽博龐克的敵托邦還要冰冷,還好在愛的盡頭,還有元宇宙的狗狗B和貓咪陪伴? FYI~FTX,崩盤後重新再來,虛擬貨幣就是未來。

活在網路時代,真的會讓人有點心煩欸。難怪有溫度的療癒作品會熱賣,文字還是有她的魔力,文學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創作就像一種工程,literary engineering,國外有文學研究者將迴歸分析應用於文學評論,開創了一個新的文學研究子領域。這種看似毫無意義的研究,其實反過來證實文本的迷人之處,讀者可以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欣賞一部作品,「作者已死」是一個很偉大的理論,解放了20世紀的迷惘讀者,也漸漸分不清20、21世紀的分野了。怪不得有一個叫作「模擬理論」 (simulation hypothesis)的思想實驗,假設人類活在一個電玩裡面,這個理論因駭客任務而廣為大眾所知。一本書如果要發揮影響力,似乎都得仰賴傳播媒體的力量,特別是電影的推波助瀾,讓平面的文字成為立體的印象,從此烙印於集體記憶。

(2)末日敘事
《飢餓遊戲》三部曲第一集出版於2008年,電影第一集上映於2012年,從此開啟了2010年代反烏托邦系列的改編熱潮。有一段時間好萊塢改編很多類似的青少年類型小說(young adult fiction),主角就是一個年輕人,活在一個世界末日以後的世界,殘存的人類苟延殘喘,而出身卑微的主人翁因為命運使然,踏上拯救人類文明的英雄旅程。如果熟悉西洋文學史,就知道這種英雄史詩的敘事方法是歐美文學的根基,從文明啟蒙的古希臘《奧德賽》等作品一路傳唱至今,形塑了美國崇尚個人主義的民族性。

因為《飢餓遊戲》太好看了,讓很多書迷/影迷發現原來這種世界末日的世界觀如此吸引人! 如果你對這種類型有興趣,一定會先Google查查看類似的作品,查詢的結果就會跑出《分歧者》、《移動迷宮》這幾部代表性作品。不過呢,如果你是一個在庭中望月的中年大叔,可能會覺得青年文學小說少了一點內涵,畢竟原著的目標受眾是青年,在思想深度上面可能無法完全滿足老人挑剔(自以為)的品味,這時候就要再鑽得更深一點,多一點耐心爬文,上GR一本一本的看,接著就會打開一個全新的反烏托邦世界。(說個秘密:所謂反烏托邦三部曲其實超難看的XD,如果你從這邊切入,可能再也不想看了。)

我第一次愛上末日題材的作品是2014年在歐洲交換學生時,那時候還是大學生,把台灣的科幻小說讀得差不多了。艾西莫夫、海來因、亞瑟克拉克這三位大師應該是大部分台灣青年讀者的科幻啟蒙,葉李華教授不遺餘力推廣艾氏小說,《基地系列》到今天依然不斷再版,艾西莫夫著作等身,至今仍有新的作品首次被翻譯成中文引薦給台灣讀者,例如鸚鵡螺文化的《永恆的終結》和《神也鬥不過愚蠢》,他們家引入的科幻小說都是上乘之選,等拿到6000元普發記得去支持一下喔。

總之這三位所謂的20世紀科幻大師的作品,在台灣從二三十年前就已經有中文版了,如果想要研究可以直接去各縣市總圖的科幻小說書架搜尋,我基本上把所有能找到的都讀完了。這些科幻作品是我學生時期K書之餘的緩衝劑,讓我持續保有閱讀的熱情,畢竟參考書多無聊啊~關於這部分的閱讀追憶,等我以後有機會再專文分享。

(3)知之為知之
順便岔題一下,閱讀真的跟職業能力的養成有點類似,累積越多經驗,就開始懂得分辨良窳,不管是跟人對話,還是讀別人的文章,大概幾秒就知道對方的程度了,我現在有時候很驚訝,因為發現好像所謂知識領域最深奧的東西都略知一二,所以越來越沒耐性聽演講,真的不是自傲(書讀越多會越謙虛),而是因為都”知道”了,沒必要再聽第二次。現在已經明白專業的書評家、美食家、影評人這些人為什麼那麼挑剔了,上了年紀會發現時間如此珍貴,沒有時間再去重複聽或讀一樣的東西。

這種感受可以再進一步去探討閱讀分享的本質,思想家有兩派人馬,學院派會堅守學術精神,用專業但艱澀的語言寫作,所以受眾很少;另一派學者則提倡開放性,主張學術應該走入人群,所以嘗試用不失嚴謹的白話文寫作。如果常去書店,應該會看到主題書區的策展經常更換,有很多是「獨立出版聯盟」的作品,他們很用心結合學術與時代脈動,這種書通常對求知若渴的知識青年充滿魅力,但進入職場以後就會失去閱讀動力,偏偏這種書正是滿足智識慾望的解答,所以趁年輕時還沒(像我一樣)”阿搭馬孔固力”,有機會看一些這種書,會讓自己用新的視角去審視人生。我可能還保留一點稚氣,對這種書還是有fu,但熱情正在逐日消退,老人都很愛感慨哈哈,順便也要好好自省,到底閱讀隨筆要怎麼寫?

(4)Anthology Anthropology
反烏托邦小說的英文叫dystopian novel,或者post-apocalyptic novel,這種書主要被歸類在speculative fiction底下,又包含fantasy和sci-fi。我個人對奇幻小說(例如魔戒)比較無感,偏愛有科幻成分的小說。科幻小說很有趣,它設想科技的進步會如何形塑未來世界,科幻小說幾乎在某種程度上都有反烏托邦的色彩,因為科幻作家希望警惕讀者去思考科技的陰暗面,現在寫科幻小說的書評都要硬扯一下”這本科幻很像黑鏡”XD,你應該懂我的意思。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經典作品基本上每一本都可視為反烏托邦小說。講到這裡,私心再推坑一次,大推菲利浦狄克的每一本小說,若你看過PKD的書,應該會打從心裡愛上他。

台灣的閱讀跟歐美有時差,在某些類型小說領域,時差甚至長達一二十年。我算是從21世紀初期開始閱讀,到今天也橫跨了二十幾年,所以已經學會辨識文學的脈絡,這幾年台灣科幻跟中國一樣都蓬勃發展,有越來越多元的本土和翻譯著作,不過很多歐美科幻書迷推崇的sci-fi cult classics其實都沒有中文版,這時候就會覺得能夠直接閱讀原文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花那麼多時間學英文不就是為了盡情探索西洋文學嗎~如果活到一百歲,還有七十年可以好好閱讀;如果現在才開始學英語,等到嫻熟時已經60歲了,搞不好還活不到那個歲數,就無法體驗語言的美妙了。是故,閱讀要趁早,此言不假,兒時的閱讀記憶也比老人讀書深刻。

科幻在歐美是一個廣受歡迎的類型,科幻書架常常一整排,其中有一小區是科幻選集(sci-fi anthology),這種書通常都厚達四五百頁,把同一個主題的短篇故事蒐集成一本書,一次滿足讀者的慾望,主題非常多元:時間旅行、蒸氣龐克、賽博龐克、假想歷史、廢土(wastelands)、太空歌劇…等。

這幾個主題我都有買過,但都沒時間讀完,這種選集的品質也參差不齊,很多是那種刊登在美國冷門科幻雜誌的作品,但也不乏整本都是頂級科幻作家的合集。我很喜歡讀這種合集,因為能夠從中認識超多優秀作家,接著就能在西洋文學裡自由行,不然你就會被台灣出版社編輯的閱讀品味給侷限,翻成中文版的作品不見得合你的胃口,透過這種大雜燴,可以培養自己選書的直覺,當然囉,編輯都是內行人,他們的選題也是值得信任~

關於這種合集,目前英語世界最權威的編輯之一叫作John Joseph Adams,他的選集非常好看! 以末日題材為例,他精選出《Wastelands: Stories of the Apocalypse》在GR上有近一萬則評價,後續又推出另外兩集,如果你喜歡電玩《異塵餘生》那種世界觀,記得去研究一下。另外還有一個頗知名,但品質較不齊的書系叫作「The Mammoth book of XXX」,你可以去GR或亞馬遜搜尋看看,就會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主題合集。

Goodreads真的是一個很好用的搜尋引擎,把全世界的閱讀社群都連結在一起。閱讀雖然是很personal的事情,但分享還是有其樂趣啦,如同20世紀科幻小說的預言,21世紀人類活在虛擬空間,一切透明去中心化,過度強調個體,若希望尋覓一絲僅存的社群連結,一起讀好書,Let’s Goodreads! 當個業餘的人類學家,到閱讀的邊陲去田調,登出後試試看民族誌的撰寫。當代讀者沒耐心,所以直接跳到executive summary吧。

(5)Executive Summary
《Sea of Tranquility》是Goodreads 2022年讀者票選的年度科幻小說,有多達12萬則評分,平均4.14顆星,可見這本書一定又會被改編成電影。本書作者艾蜜莉.孟德爾(Emily St. John Mandel)是一位出生於加拿大的新銳作家,這本是她的第六本小說。她的第四本小說《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Station Eleven)讓她一夕爆紅,榮獲亞瑟克拉克獎,也被歐巴馬選為2020年最愛的書籍之一。非常巧合的是,《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設定在傳染病大流行後的末日世界,恰好碰上2019年的新冠疫情,讓這本書成為關於疫情必讀的作品之一,進一步推升她的知名度。

孟德爾應該是近幾年歐美文壇的當紅炸子雞,已經屬於第一線的頂級作家。我過去幾年讀了太多非虛構作品,現在想要重溫兒時讀小說的樂趣,同時希望讓自己看書的內容不要偏離主流太遠,所以Goodreads每年度的讀者票選是一個很值得參考的書單,既然有那麼多評分,豈有不讀的道理呢,偶爾還是要跟風一下湊熱鬧。一讀不得了,人家會爆紅是有原因的,她的文筆非常優美,打破類型小說的界線,寫出一本令人驚豔的新世代sci-fi,我腦中的sci-fi還停留在上個世紀,感覺近幾年科幻小說越來越精彩,可以安排一些閱讀時間重回科幻的懷抱。

Sea of Tranquility連書名都取的很有意境,寧靜海是月球的一個內海,當年阿姆斯壯也在此踏出人類的一大步。月球是科幻小說中一個常見的場景,例如海萊因的《怒月》故事就發生在月球的人類殖民地。在孟德爾的小說中,有一部分的故事也發生在月球的殖民地。這本書的題材其實不新鮮,如果你有科幻小說的閱讀資歷,這本書沒有任何腦洞大開的構想,她的情節甚至有點老套,跟海來因的《夏之門》有一點雷同。本書與時間旅行有關,在20、21、23、25世紀之間來回跳躍,每個世紀都有各自的故事線。

20世紀的主角是一位英國貴族青年,因為跟父母起爭執,使他被流放到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他是一位多愁善感的青年,喜歡畫畫,看著海洋發呆,某天他走進一片森林裡,在一棵楓樹下,突然感到天旋地轉,聽到小提琴聲,以及某種機器的咻咻聲…這跟未來有什麼樣的關聯呢? 請自己去看書吧~我過年時決定要讀這本書的時候,刻意避免閱讀任何的讀後感,因為怕被雷到,如果你真的好奇,博客來頁面的書介已經寫得很好了,這本書也有被外文館選為2022年4月的官方選書。

如果你能夠讀英文,孟德爾的文筆極佳!!! 那種會讓人發出讚嘆的程度~她的作品能擄獲廣大讀者的心絲毫不意外。雖然有點老套,但故事本身也很好看,不過整本書的重點是享受其如樂音般的文字。孟德爾的作品經常提出一種對藝術的拷問,就是說在末日世界裡,藝術是否仍可撫慰人心? 答案很顯然是肯定的,因為本書就是藝術傑作。很有意思的是23世紀的主角是一位小說家,正在地球進行book tour,這個小說家就是孟德爾本人的投射,她用cameo的筆法分享她對於末日小說的觀點。

如同書介,這是一本具有靈魂溫度的科幻小說。
寫了好多,sci-fi的魅力真的無法抗拒。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外文館商品版本:商品之書封,為出版社提供之樣本。實際出貨商品,以出版社所提供之現有版本為主。關於外文書裝訂、版本上的差異,請參考【外文書的小知識】。

調貨時間:無庫存之商品,在您完成訂單程序之後,將以空運的方式為您下單調貨。原則上約14~20個工作天可以取書(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外文書與其它商品分開下單,以獲得最快的取貨速度,但若是海外專案進口的外文商品,調貨時間約1~2個月。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PRHUS
  • 小物
  • 認知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