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 11月號/2018 第201期

科學人 11月號/2018 第201期

  • 雜誌名稱:科學人    新功能介紹
  • 刊別: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日期:2018/10/29
  • 定價:280
  • 優惠價:9526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封面故事

新聞、謊言、假影片
 
人工智慧讓每一個人都能輕易篡改影音,
最大的威脅將是我們不再相信任何事。
 
撰文∕波瑞爾(Brooke Borel)
翻譯∕鍾樹人
 
2018年4月,網路上出現一段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的新影片,背景裡有美國的國旗與總統旗,看起來就像他以前的諸多談話影片。穿著平整的白襯衫與深色西裝,歐巴馬面對攝影機,伸出雙手來強調自己說的話:「川普總統是不折不扣的笨蛋。」
沒有露出一絲笑容,他繼續說:「嘿,你們知道,我從來不說這些話,至少不會是公開演說,但其他人會。」這時畫面分割成兩半,演員皮爾(Jordan Peele)出現了,歐巴馬沒有說任何話──這段影片是融合皮爾的模仿與歐巴馬的實際演說而成。兩人並列的畫面繼續傳遞著訊息,這時皮爾就像數位時代的腹語師,把更多話假借歐巴馬的嘴說出。
在假新聞肆虐的這個年代,這段影片是BuzzFeed新聞所製作的公共服務宣導,展示了應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新技術的應用程式,它修改影音的方式就像Photoshop處理數位影像一樣:可讓人們篡改事實。
影片還相當粗略。仔細觀看並聆聽,會發現歐巴馬的聲音帶有鼻音,他的嘴(融合了皮爾的嘴)在幾個短暫片刻會偏離中心晃動。但是這項技術(為了好萊塢電影剪輯師和電玩廠商所設計)快速進展,已讓一些國家安全專家和媒體專家想到科技黑暗面。這些工具或許有一天能憑空創造出令人信服的假影片──並非像歐巴馬的談話那般修改自既有的影片,而是精心安排且從未發生過的情節。
假影片對大眾認知與公共論述可能造成深遠的影響。例如美國今年11月舉行的期中選舉,假如勢均力敵的選戰中有一部假影片抹黑了某位政治人物,試想所造成的衝擊;或者某企業公開發行股票的前一晚,執行長遇襲;或是一群人假裝發動恐怖攻擊,欺騙新聞媒體報導,進而引發人們本能般的報復。儘管某部瘋傳的影片後來證實是假的,大眾會不會依舊相信影片內容為真?或許最令人困擾的是:如果造假成為常態,讓我們不再相信多數看到或聽到的事物,包括真相,那該怎麼辦?
很多科技專家體認到AI生成影片技術可能大量濫用。美國史丹佛大學法律教授波西利(Nate Persily)表示,科技專家把焦點放在「偵測假影音的解決方案時,反倒很少花時間釐清這些方案是否讓人們不再相信假影片。」波西利研究的一項主題是網路如何影響民主,他和一群研究人員主張,單靠技術方面的解決方案,無法成功遏止瘋傳的假資訊(disinformation)。遏止假資訊需要心理學家、社會科學家和媒體專家共同出力,協助思索這項AI技術如何在真實世界中落實。
波西利說:「我們現在就必須做到這一點,因為科技專家此時(必然會)主導AI生成影片可能導致後果的討論。」我們對於政府和新聞業這類民主機制的信任已經減弱。既然社群媒體是假資訊的主要傳播管道,今天發佈假新聞的人更可輕易利用我們了。沒有適當的解決方案來因應漸趨成熟的技術,我們脆弱的集體信任將面臨更大的危機。
 
電腦虛構場景
假影片的發展可追溯到1960年代,人們第一次想到可以利用電腦製作影像。1980年代,這些特效成為主流,影迷看著這項技術與時俱進,從科幻電影到1994年「阿甘正傳」(Forrest Gump)主角阿甘跟美國總統甘迺迪握了手,2016年「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則是讓已過世的演員庫興(Peter Cushing)和費雪(Carrie Fisher)身影重現。南加州大學的資訊科學助理教授黎顥(Hao Li)是擴增實境(AR)新創公司Pinscreen執行長,他表示,這項技術的目標一直是「創造可以上演任何故事的數位世界。我們如何能創造看似真實的東西,但實際上都是虛擬的?」
早期,這些圖像大多出自藝術家,他們使用電腦建立3D模型,然後手工繪製紋路與其他細節;這個過程冗長,無法擴大規模。大約20年前,一些電腦視覺研究人員開始以不同方式思考圖像:與其花時間在個別模型上,何不教電腦根據資料建立模型?1997年,美國區間研發公司(Interval Research Corporation)的科學家開發出「影片重寫」(Video Rewrite)軟體,能把既有影片分割成片段,然後重新編排。研究人員製作了一小段影片,內容是甘迺迪說:「我從未跟阿甘見過面。」不久之後,德國馬克士普朗克生物模控研究所的科學家教導電腦從200張人臉的3D掃描資料集裡抓取特徵,然後製作新的臉孔影像。
近來隨著一種名為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AI進展,電腦視覺、資料與自動化之間最大的突破應該是在2012年。1990年代晚期的研究是使用靜態資料,而且並未改善;深度學習則不同,不但可調整功能,而且會漸入佳境。德國馬克士普朗克科學史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李曉昌(Xiaochang Li,音譯)表示,這項技術把臉孔影像這類物件簡化成位元資料,「這時工程師會說,我們不再依據某物建立模型。我們對某物一無所知,只是運算資料來了解模式、建立模型。」
深度學習使用一道道簡單的數學方程式,其數學模型稱為類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深度學習隨著時間精通任務。例如資訊科學家可以教深度學習工具辨識人臉,方法是輸入成千上萬張影像,而且逐次說明「這是一張臉」或「這不是一張臉」。之後,當這種工具接收到新的人臉影像,就能辨識出構成人臉特徵的模式,然後(從統計上)回應「這也是一張臉」。
接續推出的新技術能夠虛構出看起來像真人臉孔的影像,其深度學習工具就是所謂的生成網路(generative network)。運用的是相同邏輯:資訊科學家以成千上萬張影像來訓練生成網路,但生成網路是根據從範例中蒐集的模式來製作新臉孔影像。現在有些公司使用相同的策略來處理音檔。今年稍早,Google發表Duplex,它是基於WaveNet軟體的AI助理;Duplex能撥打電話,聽起來像真人說話,還會加上語氣停頓,例如「呃」、「嗯」。將來,製作政客的假影片或許就不需要皮爾這類演員。去年4月時,加拿大新創公司Lyrebird發表了音檔範例,聽起來就像歐巴馬、川普、希拉蕊在說話,令人不寒而慄。
但生成網路需要巨量資料集進行訓練,這可能耗費大量人力。改善虛構內容的下一步是教AI訓練自己。2014年,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的研究人員以生成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做到這一點,方法是讓兩個類神經網路進行對抗。其一是生成網路,負責製作假影像,另一是鑑別網路,學習辨別影像的真偽。在幾乎沒人監督的情況下,GAN透過對抗方式訓練彼此;鑑別網路辨別生成網路所製作越來越逼真的假影像,而生成網路不斷想騙過鑑別網路。GAN可以製作任何數位內容。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科學家發展出一種GAN,可以把馬的影像變成斑馬影像,或是把莫內這類印象派藝術家的畫作變成如相片般真實的景色。
 

編者的話

台灣的氣候政策在哪裡?
 
「請容我問最後一個問題。漢森博士,您對氣候變遷、再生能源及核能有如此深入及堅定的看法,此次來台灣,對我們的政府有何建言?」這是我的提問,9月底「泛科學」總編輯鄭國威主持的「毀滅」座談會中,主角是2018年唐獎永續發展獎兩位桂冠之一的漢森(James E. Hansen)。唐獎委員會對這位地球科學家的禮讚是:表彰其對氣候變遷發出警訊,闡明氣候變遷作用力與回饋機制的物理特性,並將全球暖化的威脅以量化數據呈現,更不遺餘力的倡導有意義的行動與解決方法。
漢森要趕赴機場,留下了這簡答:「我確實有備而來,帶了大量資料和想法。但遺憾又尷尬的是,沒有任何官員理會或詢問我任何問題。」唐獎是全球學術界獎金最豐厚的榮耀,2014年首屆生技醫藥獎的兩位得主艾利森(James P. Allison)與本庶佑(Tasuku Honjo)同獲今年諾貝爾生醫獎,足證唐獎遴選委員之嚴謹及遠見。漢森以圖表簡要說明,現今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與全球增溫趨勢尚未完全同步,原因是海洋扮演了緩衝角色。但當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到達飽和時,災難將瞬間來臨,那是人類無以承受的巨變。他極力主張核能是現今最佳的選項,但不幸的是,少數人綁架了民意,以反科學的方式挑起大眾對核能的恐懼。他認為目前再生能源遠不足以滿足人類的需求,節能的效果又有限,各國都該理性面對這嚴肅議題。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PCC)的最新報告在10月初出爐,40個國家91位作者參考6000篇文獻,提出了絕對警示:人類必須把全球增溫控制在1.5℃以內,這是2015年巴黎協定在無深入研究前訂下的目標,現今已知情況之嚴重遠超預期;全球必須採取主動、積極的措施方能免難,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得在2030年降至2010年的55%,也就是今年排放量的40%,努力得持續到2050年,屆時的排放量要歸零。IPCC警告世人不該再期待增溫2℃時還能平和生活,況且目前的發展趨勢是可能增溫3℃以上!
IPCC的新報告特別提及極端降雨,指出人們將很難想像增溫1.5℃時的水患會如何嚴重,更別談2℃了。以全球觀點,今年8月南台灣泡水多日絕非特例,西班牙、哥倫比亞、突尼西亞、卡達等地皆見創紀錄的爆漲洪災,〈水淹家園,請撤離〉是美國紐澤西州的演練案例,台灣的應對之道呢?
 

雜誌目錄

【關於封面】點開連結、按下播放,網路上的影片緊抓你的眼球,你以為你在接收新知,但這可能是經移花接木的假資訊!影片造假技術的門檻已大為降低,成為捏造事實的工具,具備判讀新聞的能力才是聰明的閱聽者。
 
資訊科學
32 新聞、謊言、假影片
文/波瑞爾(Brooke Borel)
人工智慧讓每一個人都能輕易篡改影音,最大的威脅將是我們不再相信任何事。
 
科技與社會
38 科學假新聞對抗之路
文/黃俊儒
了解科學假新聞可能的成因,培養判讀錯誤資訊的能力,別再隨手轉寄!
 
健康
42 女人才懂的痛:子宮內膜異位
文/平克特(Jena Pincott)
全世界大約1億7600萬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蔓延到身體各處的子宮內膜組織,導致患者疼痛和不孕。研究人員努力探究這種疾病,最新研究顯示很快將能改進治療方法。
 
天文學
50 真的需要暗物質?
文/赫森費德(Sabine Hossenfelder)、麥高(Stacy S. McGaugh)
許多天文觀測無法藉由暗物質來解釋,我們理當考慮愛因斯坦重力理論之外的其他學說。
 
生物學
58 按細胞時鐘服藥
文/葛林伍德(Veronique Greenwood)
探討時間與生理週期的變化,找出個人最佳治療時間,已成為個人化醫學的目標。
 
演化
66 通「吃」本領造就人類
文/安格(Peter S. Ungar)
牙齒化石的細微磨損可顯示我們的祖先以什麼為食,研究這些化石也能深入了解氣候變遷如何影響人類演化。
 
氣候變遷
76 水淹家園,請撤離
文/史瓦茲(Jen Schwartz)
氣候變遷下,海平面加速上升,面對後退的冰河與海灘,人們是否也願意「退一步」?然而,撤離家園是唯一選項嗎?
 
 
科學人觀點
6 快樂的章魚:藥到性轉伸出橄欖枝
文/曾志朗
 
總編輯的話
8 台灣的氣候政策在哪裡?
文/李家維
 
10 讀者論壇
 
12 科學人新聞
冰河煞車
看見動態的盲人
遷徙讓免疫力增強?
一覽世界科技進展
大腦條碼
姻緣尿味牽
美國國會唯一的物理學家
減少足球腦傷
對稱發育之美
不見E.T.
產後憂鬱症有解藥  
 
形上集
26 假記憶
文/高涌泉
 
教科書之外
27 必需的錯
文、圖/陳文盛
 
數往今來
28 數學模型風華再現
文/李國偉
 
網上世代
30 保護隱私是廣告業的大敵?
文/葉平
 
專家看新聞
88 老藥資料須共享
文/哥戈斯(Joseph Gogos)
 
健康與科學
90 少用類鴉片藥物
文/華立斯(Claudia Wallis)
 
資訊世界
91 5G近在眼前
文/波哥(David Pogue) 
 
反重力思考
92 真實謊言
文/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真真假假
93 人為什麼會自殺?
文/薛莫(Michael Shermer)
 
生物手記
94 天天泡溫泉的烏龜怪方蟹
文/周佩璇、曾庸哲
 
博物館裡的科學
96 逆向工程看汝窯青瓷
文/朱貽安、沈伯丞
 
科學人書摘
100 身體與心智的界線
文/摘自《外科醫生與瘋狂大腦決鬥的傳奇》 
 
圖表會說話
104 親愛的,我把哺乳類縮小了!
文/菲謝蒂(Mark Fischetti)、圖表/瑞丁–艾坎達(Lucy Reading-Ikkanda) 
 

內容簡介

《科學人》雜誌-全球科普雜誌第一品牌

自2002年創刊以來共11年榮獲出版界最高榮譽雜誌出版金鼎獎!身為全球科普雜誌的第一品牌,《科學人》一直領先報導全球最先進的科學脈動與產業趨勢,除生命演化及天文奧秘的探索外,也包括成就未來經濟創新的各種工具:「NBIC,Nano-Bio-Info-Cogno(奈米科技、生物科技、資訊科技與神經科技)」,及其聚合衍生的「長壽醫學」、「未來能源」、「淨化科技」、「即時通訊」、「人工智慧」及「前進太空」等產業趨勢內容。除了原Scientific American文章精確編譯外,台灣延伸企劃採訪篇章更佔40%以上,藉由淺顯易懂的編輯呈現方式,帶給產業精英、知識家庭、高中及大專院校師生最具未來性的知識力。

《科學人》雜誌即將於2017年2月滿15週年!15年來,在「廣」的方面,《科學人》月月帶給台灣讀者科學新知、科學新聞、重要科學研究;而在「精」的方面,《科學人》推出15週年特別獻禮:「博學誌」系列文集,滿足您在單一領域更深入、更全方位的知識渴望。

「博學誌」系列文集

問,時間為何物?(2016/9/20全新出版)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高涌泉 專文導讀

窺探大腦(2016/10/20修訂版)  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志朗 專文導讀

發現天文之美(2016/11/20修訂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孫維新 專文導讀

掌握數位生活(2016/12/20全新出版) 台灣大學資工系教授 林守德專文導讀 活靈活現動物行為(2017/1/20全新出版)金鼎獎科普作家 張東君 專文導讀

各期珍藏

上頁 下頁
 

詳細資料

  • 條碼:R030069773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退換貨說明

請注意!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非屬上列品項之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