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 5月號/2021 第231期

科學人 5月號/2021 第231期

  • 雜誌名稱:科學人    新功能介紹
  • 刊別: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封面標題:共度疫情 心復原
  • 出版日期:2021/05/01
  • 定價:280
  • 優惠價:9526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封面故事

2021春天悅讀獻禮:購買本期雜誌並於5月31日前,於活動頁面登錄發票號碼及基本資訊,可享科學人知識庫30天試用。序號領取辦法請詳閱活動頁:https://sa.ylib.com/project/202103/sakb/


共度疫情 心復原

一年多了,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未止息,日復一日擔憂自己或親友不小心染病,從生活習慣到人際互動皆被迫改變,長期與疫情角力,讓人精神緊繃,甚至造成心理傷害。心理學家發展出有效的因應策略,有助於調適壓力並展現復原力。

掙脫新冠疫情心理牢籠
持續延燒的新冠疫情已嚴重傷害人們的心理健康,災難與創傷心理學家發展出的幾項策略有助於緩解壓力。
撰文/穆易爾(Melinda Wenner Moyer) 翻譯/李明芝

幾十年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災害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長尼察(Amy Nitza)都在幫助身陷危機的人們,她曾在瑪莉亞颶風肆虐後前往波多黎各、於愛滋病危機期間造訪非洲波札那(Botswana),並到海地幫助承擔家事勞務的受創兒童。然而,尼察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的流行大不相同:人們日復一日面臨心愛的親友生病甚或死去、失業以及採取各種防疫措施(例如居家隔離),這一切都一再造成強烈的情緒痛苦和壓力。

世界各地已有將近300 萬人死於新冠肺炎,而且人數還在攀升,悲傷、恐懼和經濟衰退大大衝擊全球。美國死亡人數位居全球第一,直至2021 年4月中旬已有56萬人喪生,還有成千上百萬人確診。尼察表示,災難通常有生還者和救援人員,但新冠肺炎之普遍使人們同時兼具這兩種身分。她說:「我們正訓練每個人懂得如何照顧自己,以及支持周遭的人。」

重點提要

■ 新冠疫情仍在流行,人們眼見心愛的親友生病甚或死去、面臨失業壓力,以及接受自主健康管理、居家隔離等防疫措施,這一切都對心理造成強烈的痛苦和壓力。

■ 心理學家源自經驗與科學,提出了幾項原則:警覺心理問題的徵兆、承認並表達痛苦不安、專注於當下及自己能控制的小事、找到與他人聯繫的方式,就能度過最黑暗的時刻,還能展現心理復原力。

■ 新冠疫情讓人們有極大的不確定感。我們需保持彈性、開放而且對自己誠實,還要學習如何順其自然。人類對於充滿挑戰的情境有驚人的適應力。
 

編者的話

或稱霸,或滅絕?

撰文/李家維

千瘡百孔,莫此為甚。初到美國加州求學,週末登山宿營,見此情景歎為自然奇觀。原來這棵松樹幹竟是隻啄木鳥的糧倉。每年秋末橡實成熟時,牠一顆顆叼起塞進預鑽好的樹皮洞裡,就一冬無虞。若是橡實累累,又找不著更多的樹幹儲糧,附近的木屋和電線桿就要遭殃了。橡樹是北美森林的主角,共享美味營養橡實的還有松鼠。霜紅滿天的秋季,牠們滿地跑,忙著挖地洞存橡實,當然也邊挖邊吃,仔細看,現場剝食的多是白橡樹的果子,含多量單寧酸而澀口的紅橡樹果子就當備糧了。來年春天,那些沒吃完或被遺忘的橡實直接由地洞萌芽成小苗,松鼠也就成為播種繁殖的功臣。

橡樹是北半球的森林之王,它們屬於殼斗科(Fagaceae)植物,我們吃的糖炒栗子和葡萄酒瓶用的軟木塞就是來自此科植物。全世界有900 多個殼斗科物種,其中約半數是歸類於俗稱橡樹的麻櫟屬(Quercus )。〈北美森林霸主──橡樹〉是一篇演化學的力作,由化石、地理分佈和分子證據,探討這樹王的興起、遷徙和多樣性的根源,再次驗證雜交混種是生命演化成功的王道,人與橡樹皆然。

殼斗科植物也是台灣的闊葉林之王,45 個物種,僅次於樟科的60 種。但若以材積論,它是第一。當大家注意到台灣也有宮崎駿電影「龍貓」和迪士尼動畫「冰原歷險記」中可愛的殼斗堅果,便掀起一股殼斗科熱潮。各類華麗多樣的殼斗堅果在網路上熱賣,學界也警覺到幾種特有的台灣殼斗科植物遭逢生存危機,調查及保育行動紛紛展開。林奐慶撰寫的《台灣橡實家族圖鑑》更把這熱潮推向高點。瀕臨滅絕的槲櫟、浸水營石櫟和南投石櫟有了量身打造的復育計畫,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也成立殼斗科活體標本園「櫟園」。

台灣的殼斗科植物保育焦點,逐漸集中到特有種台灣石櫟(Lithocarpus formosana )身上。它只生長在屏東滿州鄉,兩個族群總共不及200 株,叢林裡不見小苗,當然是嚴重瀕臨滅絕。國際植物園保育聯盟、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和林務局台東林業管理處分別委託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KBCC)、嘉義大學和民間業者繁殖台灣石櫟苗木。目前進度並不理想,採集枝條扦插的存活率低、組織培養則有技術瓶頸,KBCC也僅有3株實生苗和40 株扦插苗。最困難的是採不到成熟種子,預先套袋的發育果實竟然全遭盜採,或許已被網拍成收藏品,愛之適以害之啊!
 

雜誌目錄

科學人(第231期/2021年5月號)

目錄

心理學
30 掙脫新冠疫情心理牢籠 文/穆易爾(Melinda Wenner Moyer)
持續延燒的新冠疫情已嚴重傷害人們的心理健康,災難與創傷心理學家發展出的幾項策略有助於緩解壓力。

神經心理學
36 PEACE心抗疫,輕舟過壓力 文/郭乃文
我們的腦與生俱來彈性適應的機制,演練並運用適合的因應模式,當災難發生,就能平心面對、安然度過。

科學史
40 伽利略避疫歲月的科學成就 文/馬古斯(Hannah Marcus)
1630年代義大利爆發瘟疫,伽利略發表了爭議著作,遭受羅馬教廷審判,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幫助他度過那段艱困的日子。

天文學
44 系外衛星大辯論 文/波以耳(Rebecca Boyle)
近年,多個天文學家團隊接連宣稱發現了太陽系之外的衛星,卻相互批評彼此提出的證據,搜尋系外衛星如此困難嗎?

考古學
52 第一個「家」 文/紐維茲(Annalee Newitz)
一座9000年前的城市遺址,讓我們了解人類從游牧生活轉變為定居,並發展出「家」的概念。

演化
58 北美森林霸主——橡樹 文/希普(Andrew L. Hipp)、曼諾斯(Paul S. Manos)、卡文德-貝爾斯(Jeannine Cavender-Bares)
橡樹制霸北美森林,更是世界上最具生態與經濟意義的木本植物。科學家要釐清橡樹何以高度分化,預測它們能否抵抗氣候變遷。

行星科學
66 窺視隕石球粒的身世 文/歐凱勒根(Jonathan O’Callaghan)
多數隕石含有球粒,它可能誕生於太陽系形成初期,記錄了行星形成的過程。近期借助獵鷹二號從龍宮小行星取回樣本,其結果引人好奇。

環境
74 水淹吉他木 琴音成絕響 文/朗威爾(Priyanka Runwal)
美國密西西比河下游的一群沼澤梣是世界知名吉他的木材來源,這些樹木近來飽受洪災與蟲害而瀕臨滅絕。

社會學
78 黑人的命也是命——社會運動的推手 文/莫利斯(Aldon Morris)
受壓迫的人已不再沉默。然而,該如何凝聚力量,才能推倒不公義的高牆?

科學人觀點
6 ◎●◎●◎ 文/曾志朗

形上集
24 閱讀孔恩——何以我沒有被說服 文/高涌泉

教科書之外
26 馬鈴薯和炒米粉的啟示 文、圖/陳文盛

網上世代
28 先進解析技術與治理框架演進 文/黃勝雄

專家看新聞
94 氣候變遷正威脅人類健康 文/佛魯金(Howard Frumkin)、傑克森(Richard J. Jackson)

科學佐以詩文
96 漫畫四行打油詩 文/小艾希華斯(William B. Ashworth, Jr.)、丹涅爾(Melissa Dehner)

健康與科學
98 冰毒成癮的戒除曙光 文/華立斯(Claudia Wallis)

科學焦點
100 科學家應公開自身的價值觀 文/歐瑞斯克斯(Naomi Oreskes)

科學人書摘
102 教動物說「人話」? 文/摘自《24個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故事》

圖表會說話
106 80天重生一個你! 文/菲謝蒂(Mark Fischetti)、圖表/克利斯提安森(Jen Christiansen)
 

內容簡介

《科學人》雜誌-全球科普雜誌第一品牌

自2002年創刊以來共11年榮獲出版界最高榮譽雜誌出版金鼎獎!身為全球科普雜誌的第一品牌,《科學人》一直領先報導全球最先進的科學脈動與產業趨勢,除生命演化及天文奧秘的探索外,也包括成就未來經濟創新的各種工具:「NBIC,Nano-Bio-Info-Cogno(奈米科技、生物科技、資訊科技與神經科技)」,及其聚合衍生的「長壽醫學」、「未來能源」、「淨化科技」、「即時通訊」、「人工智慧」及「前進太空」等產業趨勢內容。除了原Scientific American文章精確編譯外,台灣延伸企劃採訪篇章更佔40%以上,藉由淺顯易懂的編輯呈現方式,帶給產業精英、知識家庭、高中及大專院校師生最具未來性的知識力。

《科學人》雜誌即將於2017年2月滿15週年!15年來,在「廣」的方面,《科學人》月月帶給台灣讀者科學新知、科學新聞、重要科學研究;而在「精」的方面,《科學人》推出15週年特別獻禮:「博學誌」系列文集,滿足您在單一領域更深入、更全方位的知識渴望。

「博學誌」系列文集

問,時間為何物?(2016/9/20全新出版)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高涌泉 專文導讀

窺探大腦(2016/10/20修訂版)  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志朗 專文導讀

發現天文之美(2016/11/20修訂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孫維新 專文導讀

掌握數位生活(2016/12/20全新出版) 台灣大學資工系教授 林守德專文導讀 活靈活現動物行為(2017/1/20全新出版)金鼎獎科普作家 張東君 專文導讀

各期珍藏

上頁 下頁
 

詳細資料

  • 條碼:R030084475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退換貨說明

請注意!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非屬上列品項之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