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藝術&投資 7月號/2022 第358期

今藝術&投資 7月號/2022 第358期

可購買版本(1)

  • 雜誌名稱:今藝術&投資    新功能介紹
  • 刊別: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日期:2022/07/01
  • 定價:180
  • 優惠價:9517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封面故事

重建我們的共同世界
集體創傷與療癒中的藝術伏流

圍繞著「藝術何用」之話題的討論從未消失,尤其是近兩年來,我們共同生活在這樣一個被全球疫情、氣候變遷、戰爭與紛亂所持續影響的世界上,過往的創傷尚未好好面對和再現,新的創傷接踵而至。本次專題希望能同時從對當代藝術創作的觀察切入,擴及更廣泛意義上的創造性、參與性的實踐,來探看在針對集體創傷所從未停止過的療癒進程中,我們此時所身處的位置,面對千瘡百孔的世界,其中是否蘊藏著我們可以努力的共同未來?

許楚君的文章以台灣的相關實踐為考察案例,先以回溯1997年臺北市立美術館「二二八美展」為始,進而主要以近年來台灣當代藝術家蔡海如和黃立慧的創作為例,探看從父輩流轉至自身的創傷經驗如何透過如「遮蔽的見證」般的藝術創作,讓歷史有機會獲得新的觀看與再訪之機。長期參與藝術策展與教育現場的蔡明君則藉甫出版的《不只哀悼-如果記憶有形狀》(鄭安齊著),從其中幾個德國的藝術計畫案例,探討「進入社區日常」、「動態」的行動,是如何在台灣「轉型正義」的當下進程中被需要、被實踐,進而再度以肯定的答案,回應作者在文首提出的問題:「藝術實踐是否能改變世界?」

另外兩位國際經驗豐富的作者朱筱琪與廖芸婕,則以各自在國際上包括難民營、戰亂或獨裁地區的參與和觀察經驗來提供寶貴的分享。朱筱琪以若干介入當地難民營的藝術與實踐團體的不同計畫,來探討這些計畫藉由參與或實體、或虛擬的空間之再造,進而撫平創傷的可能。獨立記者廖芸婕已有十餘年在世界各地採訪和書寫衝突、邊緣、創傷等議題的經驗,也曾在去年作為台北國際藝術村的駐村藝術家,於「文化平權駐村計畫」中創作和展出,她以飽含溫度的珍貴文字、第一人稱視角直接分享在面對他人創傷時,說故事的人自身所經驗的創傷,以及透過不斷的反思、書寫與創作,可能的療癒出口。

與本頁文字相伴的開篇主視覺,是藝術家黃立慧在前往綠島創作《月桃B面》時所拍下的一幀畫面,舊時碉堡已幾乎沒入荒煙蔓草間,而我們望向開闊大海時的想望中,始終交匯著已潛入集體記憶與創傷深處的,對於療癒與升華的渴求。(企畫/嚴瀟瀟)
 

編者的話

關於「美感」的三言兩語
A Few Words on “Aesthetic”

文|嚴瀟瀟


近日因某個校園改造計畫,有關「美感」的話題引發討論。其核心場域雖然並非與藝術直接相關,但美感課題本身,則天然位居藝術範疇的根本問題之列,甚至討論中有一處重心也不謀而合:誰的美感?誰的標準?

或許我們本以為美感至少在特定的時空範圍內有一定的公認標準,但在資訊爆炸、價值多元的當代社會,這樣的觀點愈來愈容易遭遇挑戰與顛覆,其中一個原因,便是美感本身與社會和個人的價值觀,與文化土壤、社會結構甚至政治傾向息息相關,是某些複雜建構之下的產物,且不斷流動、不斷變異。本期封面藝術家尼古拉斯.帕蒂(Nicolas Party)便透過其不多見於當代藝術中的粉彩創作,再度提示從藝術史的角度來看,法國大革命以及男性沙文主義是如何摧毀此前的洛可可審美,依照當時的「政治正確」視之為奢靡腐朽之代表;而古希臘白色大理石雕像之迷思,則始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片面解讀,又在西方中心體系影響下幾乎成為某種固定標準。

與此同時,即便我們認可美感不應扁平化、應容許多元性的存在,這樣的價值觀也可說是某種當代的政治正確之結論。或許應當更多關注的是,某一種美感是否在其背後有一定的厚度支撐,而非僅是流於表面的視覺性結構。這樣的厚度,或來自悠長藝術史的審美與文化底蘊,或來自歷史文化流轉與碰撞之下的重重累積,或與集體的、個體的生命經驗有關,或從觀察、體驗與批判中生成,諸如此類,或兼而有之,或擴及其他。內在的厚度並不保證能生長出合乎主流眼光的「美感」,但具備審美價值的創造物,卻不可缺少厚度的支撐。當代藝術創作中超越傳統媒材的那些,大都無法直接置於傳統的審美中去檢視「是否具備審美價值」,但內在厚度的多寡,其實也會體現在其審美外在所蘊藏的力量之中。而在一種普遍性的美感教育層面,比起僅從配色等視覺元素來評判高下,似乎更應關注那「厚度」的本質之所在。
 

雜誌目錄

EDITORIAL 
28 關於「美感」的三言兩語
  
COLUMN 
30 我的策展生涯與臺灣當代水墨藝術(二)
 32 全國文化會議之後為何文化保存路依舊坎坷難行
 34 不一樣的當代美術館(下)
 36 遠看與近看
 38 如何選擇藝術品標的?(下)之二
 40 期許國家級藝文機構回歸專業治理
  
MISSING PIECES 
42 男子高校生的日常:素木洋一與他的臺高生活
  
ART TALK 
44 當代風景的當下對話
郭志宏、黃品玲、許聖泓談三人聯展「瞭望山河之詩」中的繪畫問題
  
ARTIST 
48 轉變的感知視角 烏克蘭藝術家拉達.那孔內席娜
  
SPECIAL REPORT 
50 以彈性與多元的性格邁向下一個十年 專訪保利香港拍賣董事總經理張益修
 52 藝倡畫廊 40 周年 毋忘推廣藝術的初心
  
COVER STORY 
54 尼古拉斯.帕蒂的詩性視域與時空星叢
 57 尼古拉斯.帕蒂:「藝術的本質,當詩意而開放」
  
FEATURE 
62 重建我們的共同世界 集體創傷與療癒中的藝術伏流
 64 遮蔽的見證:不義歷史與台灣當代藝術的敘事策略
 68 藝術、紀念與面對創傷
 72 參與介入的可能:翻轉被迫流離失所者的生活空間
 76 如何敘事,如何創傷
  
OBSERVATION 
80 變遷、連結與共生的「鯤島新地圖」  
84 泛紋面文化的身體、空間與地理 宜德思.盧信個展「跳動的島嶼」
 86 漂浮在海耶克的夢境裡 陳乂的「率 Rating |||||| ||」與貨幣的非國家化
 88 邱炯炯復古電影的繪畫性與攬鏡自照
 92 天然去雕飾 侯翠杏繪畫中的真善美
 96 NFT版的席勒
  
SPOTLIGHT 
98 直視死亡無所畏懼 香港白立方喬治.巴塞利茲個展「沙發圖像」
 100 大成若缺,舉重若輕 香港佩斯畫廊阿琳.舍切特個展「晨曉之月」
 102 石內都的影像殤
 103 與水、光、葉、影共創 吳孟璋「倚光寓影」雕塑個展
  
ART FAIR 
104 ART TAICHUNG 2022台中藝術博覽會 璀璨十年 塑造中台灣藝術特色與城市美學
  
FORUM 
106 構築新想像 《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台北場新書座談會
  
ART SCENES 
108 公共藝術新浪潮 「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公共藝術計畫在高雄的跨域實踐
 112 「跨越疆界.超越極限」 宛儒藝術中⼼美國開幕展
 

內容簡介

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從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藝術市場……等等,都是持續關注的重要項目。在選樣上,國內藝術生態是我們的終極關懷,由此推衍至華人藝術及國際藝壇的宏觀視野與觀察,也成為實質上呈現的多元面貌,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提供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也希望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藝術世界的橋樑。

內頁簡介

上頁下頁
  • P.1

  • P.2

  • P.3

  • P.4

  • P.5

  • P.6

  • P.7

各期珍藏

 

詳細資料

  • 條碼:R030088722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退換貨說明

請注意!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非屬上列品項之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